自從我國分房制度取消之後,商品房流入市場,而我國的樓市也迎來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繁榮期,期間房價開始不斷飆升。房價上漲的動力有很多方面,一方面是地價成本在不斷提高,房企的成本在增加,所以不得不抬高中國方面;另一方面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家對城市住房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加上炒房客的入局,這些因素都造成了房價的過快上漲。
過去,房地產行業是我國的支柱性產業,樓市的繁榮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房地產對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由正轉變為負。房價上漲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矛盾,為了解決樓市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從2016年開始,國家就對樓市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調控,在國家的調控的之下,房價逐步起晚。但是房價在之前已經處於高位了,所以即便房價有了下跌趨勢,但是很多人還是買不起房,在這種情況下,剛需者仍然期待房價下跌。如今一二線城市的房價依然居高不下,那麼問題的關鍵是,三四線城市的房價會如何?由於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下跌明顯,那麼在多年以後,房價是否會將至2千元呢?
根據數據統計,中國有30個三線城市和90個絲線城市。通過這組數據,我們接下來一起分析下三四線城市的現狀。不同的城市之間都存在差異,地域性比較明顯,一般來說東部和中部地區的城市經濟水平較高,這些地區的房價低價為200元,而且多數城市的底價還遠遠高於這一水平,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東部和中部地區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不太可能到2000元一平。
要知道,國家對樓市調控的目的是為了穩房價,而不是讓房價大跌。畢竟房地產市場依然是重要市場,雖然國民經濟在轉型階段,而且對房地產經濟的依賴性也在降低,但是這不是說房地產行業就不是支柱性產業了。綜上所述,房價不會在短期內大幅度下跌。
從去年開始,棚戶區改造政策不再是政府購買項目,貨幣安置政策逐步收緊。這些家庭仍將購買新房,因此住房庫存基本上處於閒置狀態。三線和四線城市的需求永遠趕不上城市規劃,因此隨著越來越多的房屋建成和庫存繼續上升,三線和四線城市的房價往往會下跌。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未來城市群會不斷壯大,而且一二線城市的房價還會有上漲的空間,一直以來一二線城市都是國家整體經濟的命脈所在,各種產業的發展將為一二線城市房價的上漲提供有力支撐,而且這種情況在短期內不會改變。
從2018年到2019年,中國的房價面臨著巨大的變化。許多專家指出,三、四線城市並非由棚戶區帶動,房價上漲動力不足,但需求仍很大。三、四線城市不同於一、二線城市。他們沒有實體經濟的支持。越來越多的人的工資和住房價格不匹配,住房需求正通過現有住房和租賃市場的變化得到解決,包括共有產權住房和政府補貼住房的推出。
三四線城市的住房需求有限,一旦炒房客完全退出市場,其實市場上的需求並沒有多少。值得一提的是,全國多地已經出現了白菜價的房子,如鶴崗、玉門等地都出現了低價房,究其原因還是當地的住房需求不足。當市場上的需求足的時候,樓房也只事一座沒有實際價值的水泥森林。
作為國內的富豪,馬雲曾不止一次發表對樓市的看法,他認為,如果每個人都繼續買房,那麼未來一對夫婦將至少管理五套房子和贍養8個老人,壓力多大,可想而知。其實馬雲的意思也很簡單,他不建議年輕人過早買房。
此外,馬雲還有一個經典預言,他曾說:未來房價如蔥。雖然這句話有些誇張,但是通過觀察現在樓市的情況,因為房價已經逐步穩定了,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他的預言已經實現了。
除了馬雲,任正非也對中國的高房價有過看法。他認為,高房價會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因為任何企業都需要土地,如果土地價格過高,就勢必會增加企業的支出。如果公司的經濟實力不夠強大,它很有可能被房價拖垮。任正非的這一席話已經成了亮點。
毫無疑問,任老的觀點是以人為本。如果大家把全國心思都放在買房上,生產力就會下降。為了增加人們的收入,任何企業都會加大擴張的力度,使企業的成本也會在無形中增加。最後企業倒閉,人員失業,地價的高漲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是當今社會所不能承受的。
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