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城中村,臭名昭著的「燈下黑」,搖身一變成了藝術社區

2020-12-18 嚮導小螞

文/嚮導(歡迎個人轉載與分享)

世界上最美的風景,都不及回家的那條路

很多人對於上海的印象大多都是發展好,機會多,這樣的評價。作為GDP位居中國第一的的城市,它的「魔都」稱號也不是浪得虛名的,所以這也是不少年輕人來到這裡打拼的原因。但是在都市生活既有所收穫,也有所需要失去的地方。他們想著這裡實現夢想,自己要付出比周圍人更多的心血。

在上海的徐匯區,就有這樣的一個城中村,這個村子發展落後,所以在寸土寸金的徐匯區裡顯得有些格格不入。這個村子就叫做鄒家宅,很多本地人知道這個村子的名字,但是從未去過這裡。在這裡居住人,也都是外來打工的年輕人。他們背井離鄉,想要在這個繁華的都市生活,顯然就會選擇價格更低的城中村,作為自己的居住場所。但是這個村子因為發展比較落後,所以還沒有通公交車,更沒有地鐵。

不僅如此,這裡房屋建造的都很有特點。這裡的房屋為了節省空間,將村子裡面的空間都壓縮到了極致。很多異鄉人他們所居住的房間,也只有小小的二十平米。相當於你回家只能看到一張床,除此之外什麼都沒有。

人口眾多導致這裡的環境,也是十分的糟糕的。垃圾隨意堆放,就這還不算。當地人還會將垃圾就地焚燒,當人們經過這裡都會被濃濃的煙霧,嗆到睜不開眼睛。

而且這裡的其他設施都出現了明顯的問題,電線老化,下水道擁堵,一到了下雨天這裡的更是寸步難行,有位住在這裡好多年的租客說,一到下雨天就會通地下通道,要不然這裡的水都會淹到膝蓋高度。因為這裡的環境,也讓鄒家宅臭名昭著,很多人還將這裡比喻成「燈下黑」。

但是在2017年開始,當地政府對這裡進行了大氛圍的整治,拆除了違章建築,增加了洗衣房、晾衣場、開水房等公共設施。還將電線線路、下水管道重新的進行改造。將近半年的時間,這裡從臭名昭著的「燈下黑」,搖身一變成了「燈下靚」。

要是你原來住過這個地方,就會被這裡的一切驚呆,因為這裡跟以前簡直是大不一樣。原來坑坑窪窪的街道,現在重新被鋪上了石磚,變得寬敞又平整。之前破舊的牆面,也被重新的粉刷。上面還專門畫上了各式各樣的卡通圖案,這樣一來鄒家宅也變成了藝術社區。

當地政府表示未來鄒家宅,還會繼續改造。未來這裡還會增加健身器材等,公共服務的空間。對於這個村子的改造,大家有什麼樣的看法呢?可以留言告訴我們!

往期精彩:

北京一城中村,上萬人從事「神秘職業」,兩年就可以買車買房

上海「人跡罕見」城中村,卻有上百年的歷史,被稱「上海活化石」

上海「尷尬」城中村,說好三年搬新房,沒成想過去四年仍沒動靜

上海城中村,握手樓遍地本地人卻不知道,被稱「高樓下的貧民窟」

上海一城中村,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存在至今,樓體破舊無人敢「拆」

相關焦點

  • 武漢一城中村,10萬「漢漂」的避風港,堪比九龍城寨
    面積僅僅只是1.08平方公裡,這裡是整個武漢地區人口最為密集的一處社區,大家如果想要更加直觀地看到,只需打開衛星地圖就可以。密集的排布著很多的紅藍色屋頂,並且被周邊的鐵道全部都濃縮成為了一團,就像是鑲嵌在這個地區的一個渾濁的綠松石。這裡就是一處外地人員打工的天堂,物價可謂是十分之親民的,也見證著很多代年輕人員奮鬥的青春。
  • 燈下黑,黑的是誰?
    燈下黑,黑的是誰?又有多少人擺拍在燈下而不自知,仗著周身三尺光鮮,對窗外一無所知,看見的仍是那片亮。有時在想,人,嚮往光,白天走動在光環下,晚上行走在燈光下,燈下黑的生物,一點都不為過,相互看看,互說再見,再見的也只是舞臺!
  • 上海一城中村,曾經被稱為「高檔貧民窟」,如今租客卻紛紛搬走
    被稱為「高檔貧民窟」的許浦村,就是上海眾多城中村之一。這個村子比起其他村子來說更具有優勢,因為這個村子緊挨著虹橋機場、長寧區,所以要在地理位置上來說,許浦村算是上海眾多城中村中最好的了。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很多人來到這裡生活。
  • 「四化同步」根治「燈下黑」
    為抓好機關黨建,郾城區委組織部促使責任落實「明確化」,印發了《機關黨建工作「燈下黑」專項整改方案》,全面推行黨建問題責任清單、8項黨建重點責任清單、年度創新性黨建工作清單,實現了「三單合一」,各單位黨組織圍繞落實清單任務,建立工作檯帳,明確目標任務、推進措施、完成時限和具體責任人。
  • 從「燈下黑」到「網上紅」
    不過兩年前,堰塘村還是一個只有傳統產業的市級貧困村,背靠城區仍然受窮,成為了「燈下黑」。1 因為路不通,村民找不到發展路「成為『燈下黑』,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堰塘村黨支部書記楊曉明說,村裡過去主要種水稻和苞谷、洋芋、紅苕「三大坨」,難以換成錢。
  • 有一種黑,叫「燈下黑」
    有一種黑,叫「燈下黑」 2020-05-31 02: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一城中村:女租客抱怨對象難找,男租客卻自嘲是「免費飯票」
    上海一城中村:女租客抱怨對象難找,男租客卻自嘲是「免費飯票」上海是眾多年輕人心心嚮往的大城市,仿佛只要來到了這座城市,就無限接近了自己做夢都想過上的繁華生活。吳店村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川沙新鎮,是一座相對年輕的村子,至今只有36年建村史。不過吳店村的位置很不錯,附近有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上海野生動物園、上海科技館、上海之巔觀光廳、上海世紀公園等重要建築和景點。受到各種各樣的吸引,不少外地來的年輕人都喜歡將這裡當成自己闖蕩上海的第一站。
  • 「燈」下為什麼會「黑」?怎樣讓「燈」下「亮」起來?
    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節點,更需要拿出刀刃向內的勇氣,嚴肅處理「燈下黑」這一權力異化現象,實現權力監督全覆蓋,時刻保持黨員幹部隊伍的先進性、純潔性。如何治理「燈下黑」、讓「燈」下「亮」起來?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李遼寧教授在《國家治理》周刊進行了精彩解讀!
  • 下發36條問題清單,重點解決「燈下黑」問題 - 海門市人民政府
    常樂開展「環境整治突擊月」活動 下發36條問題清單,重點解決「燈下黑」問題 來源:海門日報 發布時間:2020-06-05
  • 「三聚焦」「三提升」 力促「燈下黑」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出實效
    「三聚焦」「三提升」 力促「燈下黑」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出實效 2020-11-16 17: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絕命毒師」的啟示:掃毒須防「燈下黑」
    (6月26日澎湃新聞網)    一位化工專家,國家培養的傑出人才,搖身一變,竟成為「絕命毒師」,身份轉變令人唏噓。據報導,陸詠曾因一次化學試驗爆炸導致雙目失明,失明後的他變得暴躁、多疑,懷疑比自己年輕20多歲的二婚妻子有外遇,繼而夫妻時常爭吵,妻子因不滿此種爭吵,就離家分居,很少踏進家門,陸詠也就變為專職「絕命毒師」。
  • 明星吸毒的「燈下黑」效應
    明星吸毒的「燈下黑」效應 2014-07-11 02:02:09  但,也不能忽視其中的「燈下黑」效應——在夜晚中,我們很遠就能看到燈塔的亮光,卻忽略了它身下往往最黑,因為那是光照的死角。  當我們被明星的光環吸引時,往往忽略了他們是社會邊緣群體,競爭激烈,規則不臧,由於回報豐厚,造成機會成本高昂,在驚人落差面前,並非人人都能做出正確選擇。
  • 投資研究要避免「燈下黑」
    這種現象,筆者為「燈下黑」現象。身邊企業「燈下黑」所謂「燈下黑」,就是越靠近燈的地方,反而越黑。現代的人們很難理解,因為用的都是電燈,燈的下面正好最亮,怎麼還會黑呢?古代則不然,大家用的大多數油燈、蠟燭,這些燈都有一個燈臺。
  • 臨渭區:多措並舉解決機關黨建「燈下黑」問題
    今年以來,臨渭區以解決機關黨建「燈下黑」問題為契機,通過講政治、強隊伍、抓規範、樹典型,打出了一套提升機關黨建工作水平的組合拳。推動黨員領導幹部帶頭學習、運用黨的創新理論推動工作,明確把幹部政治學習、8小時內外作用發揮等作為選拔任用、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組織開展機關黨建「曬比拼超」活動,對88個機關黨組織進行全面督查,發現問題100餘個,梳理了16條機關黨建「燈下黑」負面清單,引導全區檢視梳理問題320餘條,提升了機關黨建工作質量;結合常態化疫情防控、創文創衛、垃圾分類等工作,通過黨員微積分、講好入黨微故事、爭創黨員先鋒崗等主題實踐活動
  • 破解「燈下黑」 更需各方主動有為
    最近,北京、成都等中心城市周邊地區「燈下黑」現象引發關注。從空間角度來看,現代社會的經濟活動多是以城市為對象而展開的。中心城市往往是區域內經濟活動的中心地,而周圍的中小城市無論經濟強度、還是產業構成和效益水平都概莫能及。「燈下黑」就是對這一現象的真實描寫,道出了中心城市與中小城市間發展不均衡的實際。
  • 榮昌區昌元街道何家坡安置小區:「燈下黑」變靚了
    記者 彭瑜 攝搬進社區創辦的生鮮蔬菜便民點,唐華清的生意越來越好了。更讓她高興的是,相比往年,自己今年也很少感冒。唐華清63歲,家住榮昌區昌元街道海棠社區何家坡安置小區。過去,她與很多鄰居一樣,就在小區的馬上擺攤賣東西。不但自己風吹雨淋時常感冒,同時也阻礙了人車通行,破壞了小區環境。「一個攤位就是一家人的生計。」
  • 思維的盲區:燈下黑
    燈下黑認識一位老江湖,文能於廟堂之上「舌綻蓮花」,武能在流氓堆裡談笑風生,是出了名的長袖善舞,精明無雙。可一不小心,被一個最親近的學生拉入一起涉案金額近百萬的詐騙案。出事之後,他用三個字來形容這個事的性質-「燈下黑」。在大清雍正年間,青海省發生一起大叛亂,時任大將軍年的羹堯奉旨前去平叛,但叛軍深知他的本事,就故意避其鋒芒,把主力隱藏起來,躲避清軍。即使年羹堯調動大軍把全青海的對外出口圍堵了個水洩不通,可幾個月過去,還是看不到這支數萬人的叛軍的影子。
  • 用巡視「探照燈」掃除權力「燈下黑」
    ■ 深圳特區報評論員 姚龍華 古人照明所用油燈,光源會因燈具遮擋,而在燈下產生陰暗區域,成為我們熟知的「燈下黑」——它離光源最近,卻容易讓人「抓瞎」。作為一種物理現象,「燈下黑」的存在讓人無奈;而作為一種認知現象,對發生在身邊的事情反而不易察覺,「燈下黑」也著實讓人惱火。 權力越大,越容易出現「燈下黑」。
  • 東方時評丨名演員當社區藝術指導員-指導員,樣式,藝術,上海,輔導...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獨腳戲」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姚祺兒帶領「淮海滬語大課堂」的白領學員們滬語朗誦《李白的絕筆家書》為開篇,「謳歌江山如畫」主題活動在淮海中路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劇場舉辦,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在名家與文藝愛好者的互動中融為一體
  • 潮汕老宅舊院「搖身一變」 成新時代文明實踐場所
    潮汕老宅舊院「搖身一變」 成新時代文明實踐場所金羊網  作者:趙映光  2020-11-20 一度成為危房的雙忠廟,如今修繕一新成了湘橋區開元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