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空閒時間,張豔坐下來彈起了古箏。
華西社區報記者徐倩攝影報導
成都玉林,真是一個臥虎藏龍的地方,有遊客來了要去吃一吃的蜀九香火鍋,有文藝青年們都愛去的小酒館,還有吃貨們穿過大街小巷,只為尋覓角落或轉彎處的蛋烘糕、鍋盔。
在玉林橫街上,一個上世紀80年代的小院落裡,有家南充鍋盔小店,一到飯點就人潮湧動,到了下午,你又可以聽到老闆彈古箏的悠揚琴聲,這一刻,這條充滿煙火味的市井小巷又變得文藝古樸起來。
揉面。
A
四年前遭遇人生低谷 兒時美食讓她找回快樂
19日下午3點,走進這條小巷,一個不起眼的店鋪,一輛小推車,幾張小木桌,女老闆張豔,不,她更喜歡稱自己為「鍋盔女王」,正趁著午後的這點時間休息。一邊玩著IPAD,一邊喝著啤酒,陪著她的還有自己的母親和生意夥伴強哥。
「大概四年前,我開始賣南充鍋盔,一開始只有一輛小推車,在隔壁那條巷子裡賣,兩年前才這裡開了個小店。」說起曾經的創業初期,從張豔的表情裡看不到半點艱辛,有的只是眉梢眼角快樂的笑意。聽她說故事,你很難想像眼前這個爽朗的女生在四年前,在短短兩三月之內接連遭遇親情、友情和愛情的多重打擊,這些痛苦的遭遇讓她辭去了白領的工作,一度跌進人生低谷。「幸好我遇上一位高僧,經他點化讓我頓悟到人生快樂才是最重要的。」
走出低谷的張豔,尋思著要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
張豔是南充人,十幾歲時來成都生活,吃著南充鍋盔長大的她,最不舍的就是家鄉的這個味,於是她到回南充拜師學藝。嚴格來說,張豔說自己是跟了好幾個師傅,「反正我就是跟著做,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一個刮旋子涼粉的動作,張豔練了兩個月,更別提和面、擀麵、下鍋烤這些技術活了,都是一個個慢慢學出來的。「你知道嗎,學做鍋盔時,我的手還好好的,沒啥事,等到我自己開店後,才曉得每天打鍋盔手指的下場,第二天一看十個手指頭全是淤青的!」說著,張豔伸出了自己的雙手,然後哈哈大笑說,「我的手曾經也算是白嫩過,現在雖比不了從前了,但也還算恢復得可以!」
煎制。
B
十指沾得了陽春水 也撫得了空靈的古箏
每天早上8點開門,到晚上8點收攤,除了春節,其餘時間基本不休息。如此超強的工作量,張豔卻樂在其中。
早上6、7點起床,就要做好開門的準備:發麵、準備食材。熟練地揉面、擀麵,白面熱鍋煎一下,打下一個,邊打邊在鍋上用手翻上一個,待一個打好,左手抽鍋,右手持夾,左手回抽,右手前伸把鍋盔放入烤爐,再快速反轉爐邊已鼓的餅皮。一套動作下來,也就花了幾分鐘。可是這動作基本一做就要重複一上午,連坐都沒時間坐一下。
母親是張豔的好幫手,她自稱「黃阿姨」,「因為我是做鍋盔的黃師傅。」母女倆一樣的爽朗,有個性。黃阿姨負責給加在鍋盔裡的餡料加作料,他們家的鍋盔餡料都是現拌現灌。
「傳統的南充鍋盔裡面是夾旋子涼粉,後來經過客人的提議,我又增加了涼拌三絲,還有一些葷菜的選擇,什麼豬耳朵、牛肉、豬皮等等。」張豔頗為自豪地介紹自己是如何把南充鍋盔再「發揚光大」的。
下午三點左右沒什麼客人,也是張豔每天最清閒的時刻,這時她會搬出自己的古箏,就在這個充滿面香味、紅油香味的鋪子邊撫琴。張豔笑言,古箏是她最喜歡的樂器,一直以來她都渴望有機會可以學習,正好她的一個買主是教古箏的,所以她才圓了這夢。雖然目前她也只學了一個多月,不過聽上去琴聲已流暢悠揚,讓人在這寧靜的午後,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又要打鍋盔,又要練琴,你問她累不累,她會非常驚訝地看著你說:「怎麼會累呢?這都是我真正喜愛的東西呀!」
烘烤。
C
鍋盔遠銷國內外 學西餐小夥改做鍋盔
每天張豔還要關心微信上的訂單,有不少顧客吃了她家鍋盔後,還會要求快遞到外地,分享給在外地的朋友。「昨天還有一個訂單,說是要帶去歐洲給自己母親吃,我還在思考那麼遠帶過去,會不會鍋盔都沒那麼脆了。」
張豔家的鍋盔,吃過的人都會惦記。剛剛出爐的鍋盔,用筷子順著餅口一撐,馬上就聽到脆紙般的聲音。挑起現拌好的菜往餅裡灌,直到塞滿,一個胖嘟嘟、爆開合不了口的南充鍋盔就遞到了你面前。接過來,迫不及待地咬一口,你會聽到「咔嚓」一聲,酥脆的鍋盔在你唇間爆裂開,配上裡面夾著的涼拌菜,外酥、內軟,外燙、內涼,外香、內鮮,此刻,這就是人間美味!
被此人間美味吸引來的不光是各路吃貨,還有強哥,張豔現在的另一位合作小夥伴。強哥本來是學西餐的,一次機緣巧合被朋友帶來吃到了張豔家的南充鍋盔,他立馬愛上了這個食物,開啟了揉面、煎餅的生活。強哥說,可能會有人不理解,怎麼會有人好好的西餐不做,跑來學這個,可是在他眼裡,這南充鍋盔比西餐有意思多了,人生不就是該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嗎?一年時間的歷練,強哥現在也是張豔的得力助手了。
「其實這裡只有我們三個人還是忙不過來,我現在就想再招點人,不過我這個人交朋友或是招人都是看人品的,如果確實是一個能吃苦、做事認真的朋友,我也會考慮教他如何打鍋盔。」張豔說,母親目前做得最多,店裡大到主食米粉、涼粉、餅皮的面,小到炒花生、煉紅油、醃酸菜都母親製做,所以招些人,也可以讓母親輕鬆些。
夾上自家涼粉,OK!
下午5點,前來吃飯的人陸陸續續又多起來,張豔收了琴,看見有客人來,她起身笑臉相迎,詢問要吃點什麼。一邊親切地招呼客人,一邊又熟練地打開鍋蓋,拿出熱騰騰的鍋盔給客人灌餡料。在她心中,南充鍋盔最棒的吃法就是,一碗米粉,就著面充特色油幹,再咬一口酥脆的鍋盔,那就是件快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