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屯鍋盔,香酥脆嫩,配以各色口味,入口留香回味無窮,原為川味小吃,現已火遍全國,目前在全國各地的古鎮、步行街,基本都能看到加盟的軍屯鍋盔小店,店面不大,顧客卻多,門口永遠排著一條條長龍,如果沒有一家軍屯鍋盔店,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叫步行街。讀者朋友,軍屯鍋盔,相信您也品嘗過,那麼您知道鍋盔的來歷嗎?
相傳,鍋盔來自於長平之戰時期,由戰神白起發明。下面我們就說一說,白起發明鍋盔的故事。
長平之戰,作為戰國期間規模最大的戰爭,秦趙兩國皆舉全國之兵,共投入兵力一百餘萬,在長平山地展開對決。趙國以老將廉頗為帥,秦國以左庶長王齕為帥,兩軍在長平對峙三年,消耗糧草軍械無數,誰也佔不著誰的便宜,士兵鬥志也消磨殆盡,後來兩國不約而同的都臨陣換帥,秦以白起代王齕,趙以趙括代廉頗。趙括率先發起進攻,後遭白起利用地利之便,以同樣的兵力包圍住,堅守四十七天後,彈盡糧絕,趙括戰死,四十萬趙軍不得已投降,卻又被白起屠殺殆盡,只留下二百四十名幼子,回國報信。這就是戰國最慘烈的長平之戰,而鍋魁也就在這次空前的戰爭中橫空出世。
就在趙軍馬上被全部包圍,拼死突圍之際,秦軍大將王齡負責阻止趙軍的一路突圍死士,雙方激烈拼殺,王齡軍死傷大半,也包括拿著廚刀上陣的夥夫營,好在終於殺退了趙軍,獲得片刻喘息之機。時間不等人,王齡一聲令下,就要夥夫長馬上埋鍋造飯,先讓兄弟們填飽肚子,以迎接趙軍下一輪更加瘋狂的突圍。誰曾想夥夫營在上一輪戰鬥中也拼死了大半,為全軍造飯最快也要一個時辰!在這場舉國大戰的關鍵時期,能否全圍趙括四十萬大軍,就在王齡能不能頂住趙軍下一輪突圍,全軍要時刻保持戰鬥狀態,哪裡容得了做個飯就要一個時辰呢!沒辦法,王齡下令,傷兵每人一塊幹肉,其餘士兵人手一塊麵團,自己動手解決。
士兵們先是錯愕,沒有鍋啊怎麼個弄法?還是王齡有辦法,下令以頭盔為鍋,在火上烤麵團。這下士兵們興奮了,誒,這個不錯,怪好玩。只見士兵們紛紛摘掉頭盔,將麵團揉把揉把,圓圓的大大的,放到頭盔裡就開始烤,邊烤邊相互嬉鬧。哎呦,我的糊了!只見一個士兵叫到,然後他撈起麵團,瞬間又扔了出去,燙手啊!旁邊一個士兵拔出長劍,對著一面黑一面黃的麵團就劈了出去。啪的一聲,麵團一分為二,二人各撿起一半,湊到鼻孔邊一聞,哎呦,香!下嘴一咬,哎呦,好吃!接下來只聽越來越多的士兵在喊,嗯嗯,真香,呃呃真好吃!
突然有一群士兵喊到,王將軍,這麵團啊,真好吃,不比我們軍糧差啊,您給起個名字吧!對啊對啊,王將軍起個名字!王齡哈哈大笑,說此麵團以盔為鍋,烤出來又似鍋似盔,就叫他鍋盔吧!哈哈,鍋盔好鍋盔好,以後咱就以鍋盔做軍糧了!將士們集體喊到。
後來,鍋盔從秦軍開始,流傳了下來,後經不斷改善,就成了現在令我們念念不忘的那一口味道,軍屯鍋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