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究竟哪種鍋盔最好吃

2020-12-13 成都十八扯

01 故事從一個白面鍋盔開始

每次說到四川的麵食,北方的朋友總會搖頭,戲稱四川除了擔擔麵就沒有拿得出手的麵食。

誠然,四川的美食並不以麵食見長,但是並非一無是處。不知道內情的人總會對四川的麵食有諸多誤解。

時人的一個認知誤區就是四川地區不產小麥。其實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現在,四川地區一直以來都是小麥種植的重要區域。南宋末年巴蜀地區甚至出現了春冬兩季的小麥,得了一個「四川田土,無不種麥」的說法。

不過四川地區因為日照時間較短,並不適合種植軟質小麥。這樣就導致了川地小麥製成的麵粉以低筋為主,不如北方用高筋麵粉製做出來的麵食筋道。

(圖片源自網絡)

做面有一句順口溜,「鹽是骨頭鹼是筋」。四川的麵食大多都要加入鹽和鹼,使面更加勁道。為了處理住

鹼面的異味,川人又順勢就在佐料、臊子、味道上面想辦法。以前川地做麵食大多是這個思路。

我們說回今天的主角鍋盔。鍋盔在川地誕生的歷程有三個版本,有外婆送給外孫賀彌月禮品的版本,也有三國時諸葛亮命士兵用頭盔烙餅的版本,還有秦始皇軍糧的版本。

這三個鍋盔起源傳說的版本裡,外婆送給外孫賀彌月的版本很好理解。諸葛亮命士兵用頭盔烙餅的版本在四川也算是家喻戶曉了。不過諸葛亮的鍋盔是專指軍屯鍋魁。軍屯鍋魁和我們常見的白面鍋盔還有些區別,它算是一種「千層的酥鍋盔」。

相傳三國時期,諸葛亮命姜維在今成都的彭州軍樂鎮休養練兵,「軍屯鎮」由此而得名,今天的軍屯鍋魁就是由當年軍中乾糧逐漸演變而成的。據說當時軍糧的做法就是士兵用頭盔烙餅而成。

(圖片源自網絡)

比起諸葛亮的傳說,秦始皇軍糧的版本倒是更有根腳。秦國興兵吞併了巴蜀之地後,就將巴蜀地區當作了提供物資和賦稅的大後方。那時候鍋盔的樣子因為很像樹墩的橫切面,所以被叫做墩餅。

根據史料記載,秦始皇出徵六國時給士兵配發的軍糧就是墩餅。一個墩餅有五六斤重,厚度在15釐米左右。那時候士兵在墩餅上鑽兩個眼兒,用牛皮繩系好,然後前胸後背各搭一個,樣子和我們在電視劇裡看到的褡褳一樣。

有趣的是,之所以會這樣放墩餅就是因為秦兵將其當作了護具。秦兵發現敵軍射過來的箭會扎在墩餅上,後面秦兵們便把墩餅叫做「鍋盔」,取得是「鍋烙出來的硬面盔甲」的意思。後來「鍋盔」就成了秦兵出徵時候的標配。

(圖片源自網絡)

鍋盔除了能擋刀劍以外,也可以長時間存放和攜帶,就算是在夏天也可以放上十來天不會壞。鍋盔這一特性和其用料及製作方法密不可分。

鍋盔看似製作簡單,細究起來製作過程卻十分講究。上好的小麥麵粉自然不必多說,加水攪拌和成麵團之後發酵。發酵後擀成圓餅置於平底大鐵鍋中,再用文火慢慢烙熟。等到炕乾麵餅裡的水分,麵餅表皮微微焦黃的時候即可。這其中無論是發酵的時間,文火的火候和烙餅時間都十分有講究。

鍋盔這一張小小的餅子發展到現在早已不是秦兵乾糧的模樣。隨著各種形式的流通,鍋盔的外形和做法也有了各式各樣的變化。諸葛亮和秦始皇肯定沒有想到,一張小小的白麵餅竟然在後世人手裡玩出了如此多的花樣。

不過萬變不離其宗,接下來關於鍋盔的故事都從一個白面鍋盔開始。

02 萬物皆可夾的鍋盔

一個白面鍋盔在四川到底可以變換出多少種變化來呢?

從鍋盔的製作流程來看,大部分鍋盔都會經歷用油和面,文火炕制的過程。接下來有些鍋盔會變成中空、外酥、裡起層的模樣,有些鍋盔會成實心邊厚、吸汁不漏餡的模樣。

我將這兩種模樣的鍋盔分為「可夾」和「可融」兩個名字。

萬物皆可夾的鍋盔模樣,最知名的當屬滷肉鍋盔。

現在滷肉鍋盔的麵餅多用空心鍋魁。這種鍋盔被文火炕製得乾乾酥酥,上切開一個小小的口子。滷肉要選半肥瘦的五花肉,肥肉多一點吃起來更爽口,瘦肉多一點吃起來更香濃。滷肉被切成薄薄的片狀,然後拼命地往鍋盔肚子裡塞。直到塞不下的時候再往上面淋上一兩勺滷汁。等待片刻之後,滷汁將鍋盔裡面浸滿,一大口咬下去。白面鍋盔的面香味,滷肉的肉香味,滷汁的濃香味全在口腔裡迸發出來,越嚼越香。

(圖片源自網絡)

早些年成都滷肉鍋盔還會選用口感稍軟一些的麵餅。這種白面鍋盔表皮軟糯,並不追求酥脆。當加入滷肉和滷汁之後,軟糯的麵皮會盡最大可能的吸收滷汁,這時候吸了滿滿滷汁的鍋盔反而比滷肉嚼起來更香。

成都的滷肉夾鍋盔據說是1925年從現在王府井後面的"盤飧市"開始興起的。後來一傳十,十傳百,滷肉鍋盔就在四川流行開來。會吃懂吃的四川人按照滷肉鍋盔的思路發明了夾肉、夾菜等多種吃法。

這家老字號的滷肉鍋盔味道真的一言難盡,後面淋上去那個滷汁太鹹了(圖片源自網絡)

雞片鍋魁、牛肉鍋魁、蒸肉鍋魁、豬頭肉鍋盔、肺片鍋魁、耳片鍋魁,三絲鍋魁,筍絲鍋魁,四川人將各種可以夾到鍋盔裡的東西都夾了進去。後來有段時間回鍋肉鍋盔,魚香肉絲鍋盔,甚至麻婆豆腐鍋盔還流行了一陣子。

(圖片源自網絡)

如果讓我在其中選一種的話,我會推薦耳絲鍋盔。將豬耳朵切絲,加入各式調料和紅油做成紅油耳絲。紅油耳絲夾入剛出鍋的白面鍋盔裡。白面鍋盔會將耳絲裡多餘的油膩吸走。一口咬下去,又香、又酥、又脆,又辣,複雜而多層次的口感讓耳絲鍋盔頗有嚼頭。耳絲脆生生的聲音和香脆的鍋盔之間交相呼應,甚是有趣。

文殊院旁邊這家某太婆鍋盔只能趁熱吃,冷了就遜色很多。至於價格我們就不予置評了(圖片源自網絡)

不過若要是要說到口感的奇特,我一定會提名南充的涼粉鍋盔。

涼粉鍋盔最大的特色就是口感。小小的一個鍋盔外熱內冷,外硬內軟,鍋盔香脆,涼粉麻辣。一軟一硬,一冷一熱的極致結合到一起,給人天上地下的奇特口感。

涼粉鍋盔的模樣也頗有賣相,一個烤得有點焦黃的鍋盔,對著正中劃上一刀,一碗拌好的滿滿當當的

涼粉飛快地往鍋盔肚子裡一倒,就這樣一點不漏地裝下了。麻辣鹹鮮的涼粉和酥脆鍋盔在嘴裡不停地,冒出,待到食客們「咔擦咔擦」吃得正歡的時候,忽然感覺手上有湯汁流過。這時候才驚覺手上嘴邊全是油膩膩的紅油。

(圖片源自網絡)

如果你要問老四川人,在鍋盔裡夾上啥子東西最好吃,我想滷肉和紅糖一定有一席之地。

說起吃紅糖鍋盔,四川有個說法叫做「吃紅糖鍋盔燙到背」。這句話細說起來非常有趣和形象。熱乎乎的

紅糖鍋盔一口咬下去,紅糖就順著口子流了出來。流動的紅糖十分燙,粘到手上甩都甩不掉。紅糖順著手臂往下流,急著張口去舔,結果紅糖就被甩到了背上。

紅糖鍋盔真的是四川鍋盔裡的經典,百吃不膩(圖片源自網絡)

記得以前白面鍋盔最早是6分錢一個,椒鹽鍋盔是8分錢一個,紅糖鍋盔卻要一毛錢。紅糖在當年是滋補的好東西,甜膩膩的味道更受歡迎,自然要貴一些。

現在市面上賣紅糖鍋盔的少了,但是餐館裡面經常能看到有賣紅糖小鍋盔。可惜這種小鍋盔只有紅糖鍋盔的樣子,卻無法體會到紅糖往外流,差點燙到背的樂趣。

03 萬物皆可融的鍋盔

如果甜口的四川鍋盔要選兩個代表,我想除了紅糖鍋盔就是混糖鍋盔。

混糖鍋盔現在比較少見了,究其原因就是其做起來太麻煩。做混糖鍋盔要的材料並不複雜,麵粉,紅糖、酵面是主料,再加上一點蘇打粉和熟菜籽油。混糖鍋盔的製作過程和其他鍋盔一樣,也是用油和面,文火炕制,其麻煩的地方就在和面上面。

混糖鍋盔的口感偏軟一些,細細咀嚼會有一絲絲甜味冒出來(圖片源自網絡)

製作混糖鍋盔的過程需要反覆的揉打麵團,將紅糖徹底融到麵團之中。這樣鍋盔的每一個地方吃起來甜味才均勻。這樣的過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的代價卻是滿身的汗水和酸痛。

如果你找到了賣混糖鍋盔的地方,記得再多買個椒鹽鍋盔。椒鹽鍋盔也算是四川鍋盔的代表之一,它是在鍋魁上抹入和撒上椒鹽味而形成的。

每次從某二哥的鍋盔攤過都要買上幾個(圖片源自網絡)

椒鹽算是極有川菜味型特點的調料之一,花椒炒香後磨成的粉末即是花椒粉,若加入炒制的鹽巴即是椒鹽。椒鹽味道香麻且鹹,如果撒在鍋盔上加配上焦香的芝麻,一口咬下去越嚼越香。

(圖片源自網絡)

我個人認為無論是牛肉鍋盔,還是豬肉鍋盔都是椒鹽鍋盔的升級版。或許以前物資不豐富的時候只能吃「素鍋盔」,後來包包頭有「子彈」了,也想吃幾口帶肉的鍋盔,於是牛肉鍋盔和豬肉鍋盔就應運而生了。

四川如果要說牛肉鍋盔的代表,軍屯鍋魁一定是榜上有名的。

軍屯鍋魁又被喊做「酥鍋魁」,書上還有「酥油千層餅」的名字,算是是四川彭州(原彭縣)的傳統小吃。從名字上就能看出,軍屯鍋魁的特色就是酥脆。的確,剛烤好的軍屯鍋魁異常的香脆,一口咬下去「咔擦咔擦」的口感就出來了,來個牛肉味的鍋魁再配上一碗肥腸粉,真是吃客們的心頭好。

(圖片源自網絡)

一說到鍋盔裡的「酥」,南充的方鍋盔就立馬冒了出來。這種鍋盔算是打破了「鍋盔一定是圓形」的既定印象。有些地方也管這種方鍋盔叫做「方酥鍋盔」,其做法和南充的方鍋魁略有差別,吃起來一層層的,到有幾分千層酥的感覺。

(圖片源自網絡)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四川的小麥或許做不出來勁道的麵食,但是四川人卻另闢蹊徑做出各種創新的鍋盔來。你們覺得四川哪種鍋盔最好吃呢?

【東拉十八扯 037】

【往期文章精選】

四川人嘴裡的內臟

同樣是佐餐小菜,為什麼韓國泡菜全球聞名,四川泡菜卻名聲不顯

如果川菜有辣味分級制度

相關焦點

  • 四川究竟哪個地方的小吃最好吃?
    你要問我四川有啥子好吃的小吃,先聽我給你背一段貫口。棒棒雞、缽缽雞、雞天主堂雞片、夫妻肺片、燈影牛肉、紅油兔丁、廣漢纏絲兔、樟茶鴨子、太白鴨、口水雞、古藺椒麻雞、豌豆肥腸湯、敘府陳年糟蛋。四川的小吃數不勝數,你要問我啥子最好吃,我也不曉得。因為我在四川生活了數十年了都沒有全部吃完。01開篇先劃一個小吃的範圍。
  • 嗦粉地圖:四川究竟哪個地方的「粉」最好吃
    四川很大,美食很多。你問我哪個地方的粉好吃,我問你吃過哪個地方的粉?綿陽米粉、南充米粉、綿竹米粉、什邡米粉、西昌米粉、嶽池米粉、合川水粉、綿竹米粉……四川很多地方都有把米粉當早飯的習慣,每個地方的米粉都獨具當地的特色。
  • 四川的各種各樣的鍋盔!
    鍋盔,一種深受大眾喜愛的小吃。鍋盔的做法雖然有些繁瑣,但種類卻只有油煎的肉鍋盔(如軍屯鍋盔)和烘烤的白面夾心鍋盔(紅糖鍋盔、椒鹽鍋盔和夾料鍋盔等)。白面鍋盔在四川來說,除了大夥愛吃的肉鍋盔、紅糖鍋盔,還有一種鍋盔也非常有名,那就是南充鍋盔。
  • 四川最好吃的幾種早餐,外地人看著就吃不到,只有四川人全吃過!
    但是對於吃貨來說,一提到四川,就少不了四川的美食,畢竟四川的美食全世界都有名,尤其是四川的代表美食火鍋,那可是讓很多人吃貨所痴迷。四川是我國的能吃辣的省份之一,這裡的孩子從小就開始吃辣,不論吃什麼,都要放入一點辣椒。我們都知道吃辣容易上火,還很容易長痘痘,但是四川的女生個個皮膚好,而且長得很漂亮,是不是讓人很羨慕呢。
  • 四川鍋盔「夾」天下:來四川之前,沒想到鍋盔有這麼多種吃法!
    比如鍋盔,沒到過四川的朋友,還真不知道鍋盔有這麼多種品種、有這麼多種吃法!鍋盔,傳說是兩千多年前秦軍軍糧。鍋盔最初是不叫鍋盔的,因其外形酷似樹墩頭的橫斷面,因而被叫做「墩餅」。據說當時秦軍士兵配發的「墩餅」,一個就有五、六斤重,直徑大約五六十釐米左右、厚度15釐米左右。
  • 四川人用鍋盔,夾起了全世界
    形態更加秀氣內斂四川人離不開的主食除了米麵就是鍋魁壹不吃鍋盔,你算啥子四川人>四川人對鍋盔的愛是從小就刻入基因裡的一點不亞於對麻辣的追求不分男女,不管老少晨起的讀書娃兒和上班族左手拿著豆漿,右手拿著鍋盔牛皮紙被油浸透了
  • 西安最好吃的「鍋盔」小吃,連招牌都沒有的小店,想吃就得排隊
    西安最好吃的「鍋盔」小吃,連招牌都沒有的小店,想吃就得排隊。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的提升,尤其是在日常的飲食方面。每個地方都有著自己的特色麵食,因為飲食方式不同,麵食的類型也是不一樣。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西安最好吃的「鍋盔」小吃,雖然連招牌都沒有的小店,但想吃就得排隊。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這個西安最好吃的「鍋盔」小吃,就是在普通的集市上買,鍋盔大家比較的熟悉,就是一種烙的麵食,一塊非常的大,剛烙出來的比較的酥軟,放時間長了會有些硬,但是都非常的好吃。
  • 四川究竟哪個地方的面最好吃?
    | 東拉十八扯 025四川很大,麵條品種很多。你問我哪個地方的麵條最好吃,我問你吃過哪個地方的麵條?宜賓有燃面和姜鴨面,資中有兔子面、敘永有豆湯麵、廣漢有全蛋金絲面、崇州有查渣面、雅安有撻撻面、邛崍有奶湯麵,成都有怪味面,海味面,回鍋肉麵……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特有的面。那麼四川哪個地方的麵條最好吃?面無貴賤,適口為佳。
  • 不同與陝西鍋盔的阿甘鍋盔與公安鍋盔,皮脆肉美
    提起鍋魁我以為是這樣的,因為對陝西人來說,鍋盔就是這個樣子的。就是用面烙出來的餅餅。大的就是鍋盔。小就是白吉餅!但是在別的地方鍋盔他可不是這種樣子的。1.公安鍋盔公安鍋盔來源於湖北荊州。大概也就三塊錢到八塊錢,在學校門口一般都是三塊錢一個,在別的地方可能就是五塊錢到八塊錢之間。很多網友都表示。錦州的鍋盔非常的好吃,而且最喜歡吃的就是梅菜扣肉餡的鍋盔。極力推薦梅菜扣肉餡的鍋盔還有薄荷辣牛肉的鍋盔。
  • 吃了那麼多年的傳統美食是「鍋魁」還是「鍋盔」
    不過,我在觀察中發現,鍋魁雖然好吃,但名稱寫法並不統一,有的寫成「鍋魁」,有的寫成「鍋盔」,它們看是字不同,但實際上都指同一種食品。到底該是「鍋盔」還是「鍋魁」。這個問題很多老成都人都答不上來,外地遊客就更不知所以了。因此,我希望通過「群眾聲音」平臺,向專家們請教哪種寫法才是最準確的表達。
  • 讓人好吃到炸裂的四川名小吃,迅速圍觀,先睹為快
    作為一個地道四川人,就想給你們安利一波四川的小吃,畢竟真的很好吃,不想你們來一趟錯過美味。如果你來四川玩,可能會去寬窄巷子、武侯祠、錦裡、金沙遺址博物館、春熙路等地標性建築處。那麼這些地方共有的美食有哪些呢?
  • 四川閬中酥鍋盔,牛肉麻辣滋味足
    很多人對四川飲食或多或少都有些刻板印象,誤以為川菜只有麻辣味,其實川菜不但味型豐富,品類更是多元。四川盆地琳琅滿目的小吃,南北風味的融合,讓人亂花漸欲迷人眼,比如鍋盔。作為民間傳統麵食小吃,鍋盔(鍋魁)是發源於西北地區,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地尤盛且多為烙烤,沒想到在四川也如此盛行。四川鍋盔有白面鍋盔、軍屯鍋盔和三匯鍋盔三種,三匯鍋盔又分為牛肉鍋盔、鹽鍋盔、糖鍋盔三類,獨具特色的鍋盔涼粉就是由三匯鍋盔演變而來的。不到四川各州市縣親身體驗一下,還真無法體會到人們有多愛吃鍋盔,尤其是川北、川東和成都地區。
  • 四種教育·素食養生 四川鍋盔、素炒萵筍
    ——王維《贈李頎》 四川鍋盔 做法:將所有的材料切成絲,水燒開放入麵條煮2分鐘,放入涼開水中泡一下,瀝乾水分放入盆中,倒入花生油或菜籽油伴均勻,用風扇把面吹涼,整個過程一定要把麵條不停地用筷子散熱,溫熱即可,海帶和黃豆芽要煮2分鐘瀝乾水分,把面和所有的菜及調味料混合一起伴均勻,鍋盔邊緣上用小刀開個口,把伴好的麵條塞進去即可享受美味。
  • 鍋盔地域的說法各有各的理,我國到底哪裡的鍋盔正宗
    一提起麵食,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山西的肉夾饃、河北的驢肉火燒、老北京雞肉卷、……鍋盔,這鍋盔究竟是哪裡的,一直沒有爭論出個結果。軍屯鍋盔軍屯鍋盔是四川成都的傳統小吃,又名「酥油千層餅」,是成都街邊以及蒼蠅館子親睞的小吃,一般搭配一碗肥腸成了成都人吃早餐的習慣。軍屯鍋魁外皮酥脆,餡內的肉汁飽滿,還搭配著芝麻和花椒的香氣,口感香、酥、脆、細嫩化渣。
  • 油酥鍋盔河南人的最愛,它是諸葛孔明北伐的神器!
    鍋盔行走全國各地,都能聽到鍋盔的名聲,但是細細品味和我區分,此鍋盔又非彼鍋魁。在四川有種小吃,形如煎餅,當地人叫鍋魁,與鍋盔同音,最有名的是軍屯鍋魁。軍屯是彭州一個有山有水的清秀小鎮,「五·一二」地震時毀於一旦,卻讓成都無數好吃嘴記住了這個小地方,因為他們吃肥腸粉時必備軍屯鍋魁。
  • 四川十大人氣餐館 四川最好吃的十大餐廳 到四川必吃餐廳
    摘要:四川作為大家經常會光顧的旅遊勝地之一,是名副其實的吃貨天堂,都說川菜已經佔領了全世界,此話不假,到了四川如果不嘗一嘗地道的當地菜館,豈不是白來了,你知道四川最好吃的十大餐廳有哪些嗎?到了四川哪些餐廳一定要去嘗一下呢?
  • 夾涼粉、配肥腸、包紅糖,鍋盔在四川可不只是個燒餅
    鍋盔在全國範圍內有著不同的變形,到了四川,以小小一張餅作為基底,變幻出了無數讓人慾罷不能的好滋味。四川的各種鍋盔軍屯鍋盔 / 肥腸粉的恩愛官配 /如果按製作方式將四川的鍋盔分類,大致可以分為「南充鍋盔類」和「軍屯鍋盔類」。南充方鍋盔是面裡加油酥先烙後烤,再把肚子剖開加內容;而軍屯鍋盔在烙之前就將佐料和肉餡卷進面裡邊了。
  • 洛寧的滷肉夾鍋盔,這樣做,不僅簡單而且美味好吃
    小編最喜歡吃滷肉夾火燒饃,今天小編來給大家說說和滷肉夾火燒饃極其相似的的滷肉夾鍋盔,去洛寧,走親戚拜訪的網友們,可不要光顧著吃洛寧的蒸肉和酸牛肉,就忽略了洛寧的滷肉夾鍋盔,如果沒有吃滷肉夾鍋盔,那去洛寧的一大憾事莫過於此了。
  • 武漢最正宗的荊州鍋盔
    中秋來了,什麼最能撫慰鄉愁?    我們團隊的首席攝像師是個荊州小夥子,他給出的答案是家鄉的美食。所以本期他推薦了一家在武昌開了十年的老鍋盔(Kuai)店,說這裡的鍋盔讓他感受到了幸福的家鄉滋味。
  • 太原一家鍋盔小店,鍋盔酥脆掉渣,為醫護人員免單一次
    鍋盔,又叫幹饃、鍋盔,是陝西等地區的傳統民間麵食小吃,據說這個鍋盔的傳統還要追溯到商周時期,周文王伐紂時期,曾將鍋盔作為兵士的軍糧,自此流傳,其歷史源遠流長。如今已經成為了各地人們喜愛的民間小吃,幾乎全國各地都能看到鍋盔的身影,山西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