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權類合同類型歸納與簡析

2021-01-18 法天使
本文中的「物權類合同」指以創設、移轉物權為目的,或者說是以「物權」為標的的合同。為區分表達,物權類合同以外的合同,在本文中臨時被稱為「普通合同」。在對物權類合同與普通合同進行對比的基礎上,本文依據《民法典》及相關法律法規,梳理主要物權交易模式與合同類型(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以期幫助律師在起草審查合同時,更快判斷某類合同是否可行,「當事人是否能夠合法的取得某一項物權」。現實中的物權類合同也會涉及多種債權債務,但在本文這裡先作簡單化、抽象化處理,以期更方便的進行宏觀合同類型分析。更多內容,詳見合同實訓營課程。


01 物權類合同與普通合同的簡要對比


1. 物權類合同類型有限,普通合同類型無限。


物權法定,現行法律環境下的物權類別非常有限,相應交易模式也有限。但另一方面,合同自由、債權意定,對應合同類型無限,當事人可以約定五花八門的債權債務。


因此,雖然律師只能掌握主要的普通合同類型,很難了解所有的普通合同類型,但對於「物權類合同類型」,卻幾乎應該了解所有。這樣,律師就能在起草審查合同時,很快的預先判斷「當事人是否能夠合法的取得某一項物權」,從而能夠判斷這類合同是否可行。


2. 物權類合同與普通合同的選擇。


如果某物權實際上不允許某類交易模式,也即雙方不可能創設或轉讓此項物權,那麼律師應建議停止交易,或者將合同類型由「物權類合同」調整為「普通合同」。


調整為「普通合同」時,合同的標的就不再是物權,當事人也就不能獲得物權。如無特殊情形,合同仍有效,仍產生債權,但無法獲得物權的對世效力。此時,這種交易模式能否滿足當事人的需求,需要具體權衡分析。


例如:城裡人想通過「買賣」取得農村房屋的物權(所有權)是基本上行不通的,此時只能調整為租賃或類似使用權轉讓的合同。


3. 物權類合同一般要考慮登記問題,未經登記不產生物權或者無法對抗第三人。


物權類合同以及轉讓智慧財產權的合同,一般都涉及登記手續,不經登記,就無法產生對抗第三人的效果。


4.物權類合同必須同時依據合同法規則和物權法規則。


前者處理合同的成立生效問題,後者處理物權的設立、流轉問題。普通合同則主要依據合同法規則。



02 主要物權交易模式與合同類型歸納


物權的交易模式可以簡單分為「創設」和「轉讓」兩種模式。前者是在他人物權上創設用益物權或擔保物權,後者則是物權的移轉,轉讓方喪失原有物權,受讓方取得物權。


【創設模式】所有權產生於事實行為,不存在當事人通過約定創設所有權的模式。


細分
轉讓模式
對應合同類型

不存在

現行法律下土地均歸國家或集體所有,且不存在土地所有權的轉讓模式,僅有集體土地徵收為國有土地的模式

有國家房管部門發放的產權證的房產一般允許買賣;

無正式產權證的房產(實際上等於無法律上的不動產物權)一般不允許買賣

商品房買賣合同

存量房買賣合同

可以買賣,但其所有權未經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

車輛/船舶/航空器買賣合同

可以買賣,法律規定的特殊情形除外

買賣合同



物權類型二、用益物權

【創設模式】



細分
轉讓模式
對應合同類型

建設用地使用權

根據《物權編》第353至356條,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轉讓,但有一定限制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

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等相關規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轉讓,但轉讓存在限制,包括轉讓對象(是否限制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轉讓程序(民主議定程序+政府批准程序)等限制

海域使用權

根據《海域使用管理法》第27條及《海域使用權管理規定》第38條,海域使用權的轉讓需符合特定條件

探礦權、採礦權

根據《探礦權採礦權轉讓管理辦法》第3條、第5條、第6條的規定,探礦權和採礦權一般不能轉讓,符合特定條件才能轉讓

取水權

可以轉讓,但根據《取水許可管理辦法》第27條規定,需要原取水審批機關審查同意

居住權


地役權

根據《物權編》第380條規定,地役權不得單獨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等轉讓的,地役權一併轉讓,但是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

宅基地使用權




物權類型三、擔保物權


【創設模式】抵押權、質押權的創設是抵押/質押人(即所有權人、用益物權人)與債權人籤約,對應「抵押合同、質押合同」等


細分
轉讓模式
對應合同類型

抵押權、

質押權

擔保物權一般隨主債權移轉,不存在單獨的擔保物權轉讓模式;


物權交易模式及合同類型示意圖

(圖片摘選自合同實訓營)





03 智慧財產權的交易模式理解


前面所說的"創設、轉讓」針對物權,智慧財產權為準物權,可適當參照以上內容,對智慧財產權交易模式進一步理解。


1. 智慧財產權的創設。


智慧財產權本身也不是通過合同「創設」的,但合同可以對智慧財產權的歸屬作出約定。

如果用於擔保,則合同對應「商標權質押合同、專利權質押合同」等。


2. 智慧財產權的轉讓——對應「智慧財產權轉讓合同」。


合同類型:如商標轉讓合同、專利申請權轉讓合同。


注意:智慧財產權不是所有權,不能叫「買賣」,「軟體買賣合同」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智慧財產權轉讓時,出讓方會失去原屬於自己的智慧財產權。


3. 以智慧財產權為對象的「普通合同」是多種多樣的,最典型的是「許可」。


因為智慧財產權對應的智力成果可以同時被多個主體使用,因而存在「許可」這種特殊合同類型,動產、不動產則不存在「許可」的說法。注意:許可不涉及智慧財產權的轉讓。



04 部分合同類型用語的規範


通過上面交易模式的梳理,我們可以在合同標題、條款中對合同類型、交易模式的表述用語進行一些規範:


1. 買賣——一定是指「物權中的所有權」的轉讓


商品房買賣中其實也有國有土地使用權(用益物權)的轉讓,但是畢竟還是以房屋所有權的轉讓為主,因此仍名為「買賣」。


2. 轉讓——一定是指原權利人喪失權利


除了所有權之外,所有權利(括債權、股權的移轉)都可以使用「轉讓」。


如果是所有權、用益物權、智慧財產權、債權等多項資產混合標的的移轉,一般仍叫「轉讓」。


無論如何,只要是「轉讓」,都應該代表「原權利人喪失權利」,如果原權利人並非喪失權利,則合同類型不應該叫作「轉讓」。(可拆分的標的物的部分轉讓,對這部分轉讓出去的,原權利人也喪失了權利)


3.許可——僅限於智慧財產權類交易


動產、不動產如果允許對方使用,應該是租賃、合作或更合適的類型,不應該叫作許可。



目前,合同實訓營課程正在抓緊根據《民法典》進行全面優化,優化內容將於近期全部上線。


滑動查看學習心得

☜ 


相關焦點

  • 房產租賃合同類型辨析|產權式商鋪交易模式
    編者按:本文主要對房產租賃合同的合同類型辨析進行闡述說明,內容包括:租賃與用益物權類合同租賃與使用權轉讓類合同房產租賃與承包經營房產租賃與聯營、合作經營房產租賃(允許轉租)與房產委託管理一、租賃與用益物權類合同1.租賃與部分用益物權類合同是「接近型」關係。
  • 簡析涉違章建築的買賣合同效力及其後續處理的問題
    簡析涉違章建築的買賣合同效力及其後續處理的問題 2020-04-24 20: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房屋買賣合同之合同效力與物權效力區分
    而物權形式主義則指標的物所有權的移轉除了買賣合同外,還需要當事人就移轉標的物所有權達成物權合同再加上登記或交付始能移轉所有權。這種物權變動顯得煩瑣。債權形式主義指的是意思主義與登記或交付的結合,其核心是:物權的變動,只需在債權的意思表示之外加上登記或者交付即可,不需另有物權的合意。
  • 民法典物權編中的物權種類
    物權的這些特徵決定了物權法與民法典的其他部分如合同法相比,管制性和本土性的色彩更為濃烈。  進而,在物權法的諸項基本原則中,最具有特色也最為重要者,莫過於物權法定。物權法定,是指物權的種類、內容應由法律明確規定,而不能由法律之外的其他規範性文件確定,或當事人通過合同任意設定。
  • 設權合同的法律性質分析
    筵章正璋我國物權法中規定了一些他物權的設權合同,這些合同為有名合同、典型合同,性質上屬於債權合同,因而我國《合同法》一般能夠適用於物權法上的設權合同,這與德國法系物權法存在本質區別。《物權法》中則明確規定了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地役權合同、抵押合同、質權合同等設權合同的類型。
  • 事業單位法律知識:簡析動產物權的變動
    一、物權變動概述物權的變動,即物權的設立、變更、轉移和消滅。物權的變動--動產(一)一般動產對於一般動產,其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交付,即佔有的轉移。交付分為現實交付和觀念交付兩種情況。
  • 從本案看合同效力與物權效力之區分
    我國《物權法》第十五條規定:「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這就說明以發生物權變動為目的的基礎關係主要是合同。而合同是屬於債權法律關係的範疇,其成立以及生效應該根據合同法來判斷。合同只是當事人之間的一種合意,產生的是債權債務關係,並不必然與登記聯繫在一起。
  • 3.2物權之種類——物權法定原則
    (本文所指的臺灣地區「民法」,系南京國民政府時期頒行的《中華民國民法》,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此舊法統仍在臺灣地區施行)相較於債權合同的內容不局限於11種樣式的規定內容,認可個性化安排的法律設定;物權類型有限。【「居住權」問題】居住權由於其對抗性未為舊物權法的立法所採納,故舊物權法條件下的居住權應由債權形式表現。
  • 購房合同的類型、主要內容及注意事項
    可能有人會覺得買房籤合同就行了,何必知道合同的類型是什麼。其實在房地產買賣中,不同類型合同會對買賣行為造成截然不同的法律後果。無論是開發企業還是購房者在籤訂合同時都需要對合同的類型做出清晰的判斷。現在我們就簡單介紹一下各類型房屋買賣合同和適用條件。一、定金合同。定金合同屬於擔保合同的一種,是為了履行房屋買賣合同所籤訂的合同。定金合同條款一般比較簡單,定金金額不得超過房屋價格的20%,在合同中可以約定房屋的房號、交付時間、交付條件等。
  • 從物權行為無因性視角,簡析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效力
    然而,因物權行為與債權行為乃互相獨立的兩個法律行為,因此若基於行政管理目的,認定物權行為——即劃撥用地使用權的處分行為無效,是否就必然導致債權行為——劃撥用地使用權轉讓合同也無效的法律後果?否則,法院在審理劃撥用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糾紛時,將直接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最高院關於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糾紛的解釋》)第11條規定,認定合同無效;除非在起訴前,當事人取得了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的批准並辦理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時,則可認定合同有效。
  • ...關係等物權關係的案件不屬於民訴法解釋規定的不動產糾紛的類型
    【裁判要旨】不涉及對土地的權利確認、分割和相鄰關係等物權關係的案件,不屬於《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十八條規定的不動產糾紛的類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的規定來確定不動產糾紛的類型。
  • 知識點 | 建設工程物權制度——物權種類及相關物權
    國家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土地用途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三大類,嚴格用途轉用。(二)建設用地使用權1.概念只存在於國有土地上,不包括集體所有的農村土地;取得建設用地使用權,享有佔有、使用、收益的權利。
  • 2013注稅《稅收相關法律》:用益物權
    特徵:   (1)用益物權是限定物權;   (2)用益物權是以使用收益為目的的限定物權;   (3)用益物權的享有和行使以對物之佔有為前提;   (4)用益物權是一種獨立的物權。  2.用益物權的種類   我國《物權法》規定了四類主要的用益物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另外,《物權法》還宣示性地規定了海域使用權、探礦權、採礦權、取水權和捕撈權等準物權。
  • 京都論典 | 民法典中關於擔保物權及保證合同的變化
    但是《民法典》再一次肯定了《物權法》關於擔保合同從屬性的規定,除非法律另有規定,主合同無效,擔保合同無效,不僅適用於擔保物權,也適用於保證合同。《民法典》物權編第388條第1款第3句規定:「擔保合同是主債權債務合同的從合同。主債權債務合同無效的,擔保合同無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還在第682條第1款規定:「保證合同是主債權債務合同的從合同。
  • 論物權法中物權法定的基本內涵與適用
    二、違反物權法定的效力及其司法適用  (一)違反物權法定的效力  物權法定作為《物權法》的一項基本原則,違反物權法定將會帶來不利的法律後果,討論違反物權法定原則的後果問題,首先應當區別合同關係與物權關係。設定物權類型和確定物權內容的合同,屬於合同關係,應當由合同法來加以調整。
  • ...擔保合同|擔保物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民法典|人民法院新聞...
    設立擔保物權,應訂立擔保合同。請看民法典相關條款:第三百八十八條  設立擔保物權,應當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訂立擔保合同。擔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質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擔保功能的合同。擔保合同是主債權債務合同的從合同。主債權債務合同無效的,擔保合同無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 關於《物權法》對物權變動模式立法選擇的探討
    在探討物權變動的理論之前,先要釐清引起物權變動的原因,歸納起來,物權變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類:  一是法律行為,即依當事人的意思使物權變動,如買賣、贈與等;  二是事實行為和事件,如先佔、加工、附合等;  三是法律的直接規定,如留置權、優先權等;  四是公法上的原因,如法院判決、強制執行、行政徵收、沒收等。
  • 一紙合同能讓手中的財產所有權發生變動嗎?物權究竟是如何變動的
    五、物權行為獨立於債權行為而獨立存在對於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地,不影響合同效力。以房屋買賣為例,當事人之間的房屋買賣合同自合同成立時發生效力,而該效力當然只是債的效力,因為房屋所有權的轉移效果須完成過戶登記時發生。物權只強調了公示的必要性,而不論當事人之間是否存在一個物權合意行為。買賣等債權行為僅發生債的效力,債權效力不會導致物權效力的發生,二者是區分開的。
  • 物權行為:傳說中的不死鳥——《物權法》上的物權變動模式研究
    反對物權行為理論、主張債權形式主義的學者,幾乎從來沒有對其進行過精確定義。大體上都將「基於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視為幾乎就是指「基於合同的物權變動」,而「合同」就是買賣、互易等類型的債權合同,也就是說,最終將「基於法律行為」等同於「基於債權合同」。[3] 我國反對物權行為理論的學者,基本都可以歸入「債權形式主義」一派。其中可以細分為以下兩派。
  • 典權習慣法對不動產物權的規制效力
    作者:師安寧,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法學博士,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報》特約法治評論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民事專業委員會委員,自然資源部《中國不動產》專家委員會委員典權是一種以習慣法形態存續的不動產物權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