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合同能讓手中的財產所有權發生變動嗎?物權究竟是如何變動的

2020-12-11 小才有說法

概要:

物權只強調了公示的必要性,而不論當事人之間是否存在一個物權合意行為。

物權以意思表示為構成要素,體現行為人的意思自治。

物權行為不為當事人設置任何負擔,屬於純處分行為,直接會引起物權的發生、變更或者消滅。

故物權行為發生效力的前提是行為人具有處分權。

按照物權公示原則,物權行為發生效力的基本形式是不動產依法進行登記,動產依法進行交付。

一、不動產的公示:登記

根據物權公示原則,不動產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按照法律規定進行登記。

經過依法登記才能發生效力,否則不發生效力。但是也有例外情形,對於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的所有權可以不用登記。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自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時發生效力。

不動產登記簿是物權歸屬和內容的根據。不動產登記簿由登記機構管理。

權利人、利害關係人可以申請查詢、複製登記資料,登記機構應當提供。

權利人、利害關係人認為不動產登記簿記載的事項錯誤的,可以申請更正登記。

不動產登記簿記載的權利人書面同意更正或者有證據證明登記確有錯誤的,登記機構應當予以更正。

當事人有證據證明不動產登記簿的記載與真實權利狀態不符、其為該不動產物權的真實權利人,可以請求其享有物權。

不動產登記簿記載的權利人不同意更正的,利害關係人可以申請異議登記。

登記機構予以異議登記的,申請人在異議登記之日起十五日內不起訴,異議登記失效。異議登記失效後,當事人提起民事訴訟,請求確認物權歸屬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異議登記失效不影響人民法院對案件的實體審理。

異議登記不當,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向申請人請求損害賠償。

不動產權屬證書是權利人享有該不動產物權的證明。

不動產權屬證書記載的事項,應當與不動產登記簿一致;

記載不一致的,除有證據證明不動產登記簿確有錯誤外,以不動產登記簿為準。

不動產登記,由不動產所在地的登記機構辦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確定1個部門為本行政區域的不動產登記機構,負責不動產的登記工作。

當事人申請不動產登記,應當根據不同登記事項提供權屬證明和不動產界址、面積等必要材料。

當事人提供虛假材料申請登記,給他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登記機構應當查驗申請人提供的權屬證明和其他必要材料;

就有關登記事項詢問申請人;如實、及時登記有關事項;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申請登記的不動產的有關情況需要進一步證明的,登記機構可以要求申請人補充材料,必要時可以實地查看。

因登記錯誤,給他人造成損害的,登記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登記機構賠償後,可以向造成登記錯誤的人追償。

不動產登記機構不得有下列行為:

要求對不動產進行評估;以年檢等名義進行重複登記;超出登記職責範圍的其他行為。

二、動產的公示:交付

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

對於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轉讓人轉移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所有權,受讓人已經取得對價並取得佔有,雖未經登記,但轉讓的債權人主張其為善意第三人的,不予支持。

動產的交付主要有三種情形,分別為簡易交付、指示交付和佔有改定。

所謂簡易交付是指,對於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權利人已經依法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法律行為生效時發生效力;

所謂指示交付是指,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第三人依法佔有該動產的,負有交付義務的人可以通過轉讓請求第三人返還原物的權利代替交付;

所謂佔有改定是指,動產物權轉讓時,雙方又約定由出讓人繼續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該約定生效時發生效力。

三、法律規定導致物權發生變動的其他情形

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導致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自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生效時發生效力,但處分該物權時,依照法律規定需要辦理登記的,未經登記,不發生物權效力。

因繼承或者受遺贈取得物權的,自繼承或者受遺贈開始時發生效力,但是處分該物權時,依照法律規定需要辦理登記的,未經登記,不發生物權效力。

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實行為設立或者消滅物權的,自事實行為成就時發生效力,處分該物權時,依照法律規定需要辦理登記的,未經登記,不發生物權效力。

四、不動產物權的預告登記

當事人籤訂買賣房屋或者其他不動產物權的協議,為保障將來實現物權,按照約定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預告登記。

預告登記後,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同意,處分該不動產的,不發生物權效力。

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同意,轉移不動產所有權,或者設定建設用地使用權、地役權、抵押權等其他物權,應認定其不發生物權效力。

預告登記後,債權消滅或者自能夠進行不動產登記之日起三個月內未申請登記的,預告登記失效。

所謂債權消滅是指買賣不動產物權的協議被認定為無效、被撤銷、被解除,或者預告登記的權利人放棄債權。

五、物權行為獨立於債權行為而獨立存在

對於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

未辦理物權登記地,不影響合同效力。以房屋買賣為例,當事人之間的房屋買賣合同自合同成立時發生效力,而該效力當然只是債的效力,因為房屋所有權的轉移效果須完成過戶登記時發生。

物權只強調了公示的必要性,而不論當事人之間是否存在一個物權合意行為。

買賣等債權行為僅發生債的效力,債權效力不會導致物權效力的發生,二者是區分開的。與之相呼應的是《合同法解釋(二)》第15條和《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第3條的規定。

《合同法解釋(二)》第15條規定:出賣人就同一標的訂立多重買賣合同,且合同不存在合同法第52條規定的無效情形,買受人因不能按照合同約定取得標的物所有權,可以請求追究出賣人的違約責任。

《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第3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以出賣人在締約時對標的物沒有所有權或者處分權為由主張合同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出賣人因未取得所有權或者處分權致使標的物所有權不能轉移,買受人要求出賣人承擔違約責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並主張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以上兩條進一步強化了債的效力並不會導致物權效力的發生。

出賣他人之物的有效合同,並不建立在處分權基礎之上。

導致物權變動的前提是處分人必須有所有權或者處分權,並經交付或登記。

因未取得所有權或者處分權致使標的物所有權不能轉移,買受人可以要求處分人承擔違約責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並主張損害賠償。

相關焦點

  • 訴訟期間物權變動之研究
    從上述物權變動的三個階段可以看出,這三個階段均是相互獨立的,每一種物權變動行為都可以基於一定的原因而發生,它可以發生在合同訂立的過程中,可以發生在繼承法律關係中,還可以發生在訴訟期間、仲裁期間等某一個具體的時段,但無論發生在何時,發生在何種場合,它都能反映當事人處分標的物的意思表示,都能記載某種物權變動行為的客觀存在。
  • 試論物權變動的區分原則
    按照一般的理論,物權變動的意思需公示。我國《民法通則》第72條第2款的規定也體現了這一點:「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財產的,財產所有權從財產交付時起轉移,法律另有規定或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公示是近代物權法以來為確保物權變動的交易安全而設定的一種使物權變動為眾所周知的制度。動產以佔有為權利享有的公示,以交付為權利變動的公示,以拋棄佔有為拋棄權利的公示。不動產以登記為權利享有和權利變動的公示。
  • 從區分原則看物權變動
    在發生物權變動時,物權變動的原因與物權變動的結果作為兩個法律事實,他們的成立生效依據不同的法律根據,這就是物權變動的區分原則。原因行為是指民事主體向一個或者多個相對人承擔某種作為或者不為某種作為的義務的法律行為,也稱負擔行為。它直接的法律後果就是給自己確定一個給付義務,它產生的是對人的請求權,因此,是一種債權行為。
  • 淺議我國物權法中的物權變動規則
    1、以《法國民法典》為代表的意思主義   該立法例認為,物權變動是債權合同的效果,在債權合同之外不存在引起物權變動的其他物權行為的存在,而交付和登記不過是對抗第三人的要件而已。例如《依法國民法典》第1583條規定當事人雙方就其標的物及價金達成合意時,即使標的物尚未交付,價金尚未支付,買賣即告成立,標的物的所有權即依法由出賣人轉向買受人。
  • 論物權變動中的交付行為
    換一個角度看,債權行為意義上的交付義務,其性質已轉化為返還財產之義務,即買受人返還財產請求權成立之時產生出賣人之交付義務。若買受人不請求返還財產,則出賣人之佔有為合法佔有,雖然物損風險由買受人承擔,但出賣人在對物的佔有期間卻負有對物的損害賠償義務。這樣既能督促出賣人及時交付,也敦促買受人及時受領。
  • 間接佔有與佔有改定下的所有權變動
    以上兩種情況下,佔有媒介關係生效的時間點與受讓人取得間接佔有的時間點完全相同,自不發生問題。若是兩者的發生時間可能並不一致,可能發生疑惑。此時物權究竟如何變動,需要詳細分析。  (一)無效和被撤銷的佔有媒介關係  例1:飛鏢公司甲向乙出賣一臺「智能飛鏢機」,並與其訂立買賣合同。隨後甲又與乙訂立了租賃合同,乙同意將該飛鏢機返租給甲經營,並收取租金。
  • 租賃物所有權發生變動,影響租賃合同的效力嗎?
    租賃物所有權發生變動,影響租賃合同的效力嗎?,影響租賃合同的效力嗎?問題來了——小莫有權要求小王搬離房屋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七百二十五條的規定,租賃物在承租人按照租賃合同佔有期限內發生所有權變動的,不影響租賃合同的效力。
  • 物權法之不動產物權變動及案例解析
    今天給大家講的是不動產物權法及非基於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的有關問題,我們在經濟生活中經常發生房屋抵押、土地抵押等事項,那麼生活中的這些不動產抵押效力如何呢?是合同成立就生效?還是未經登記機構登記就能對方其他人呢?下面我們就來說說這些情形吧。
  • 物權變動原因與結果區分之解讀
    本條是關於不動產物權變動的原因與結果進行區分的規定。  一、物權變動原因與結果區分原則的含義  正如孫憲忠指出,所謂區分原則,即在發生物權變動時,物權變動的原因與物權變動的結果作為兩個法律事實,他們的成立生效依據不同的法律根據的原則。
  • 關於《物權法》對物權變動模式立法選擇的探討
    2、物權變動的原因  物權的變動指的是物權的設立、變更和終止,其實對這個概念的理解,可以從兩個角度描述物權變動:一是就物權自身而言,物權變動是指物權的發生、變更與消滅;二是就物權主體而言,物權變動是指物權的取得、喪失與變更,可簡稱為物權的得喪變更。
  • 物權行為:傳說中的不死鳥——《物權法》上的物權變動模式研究
    因此,如果所約定之債務的內容為變動物權(特別是所有權讓與),則讓與人與受讓人之間並未發生過債權合意,也無債權債務關係,那麼如何設置他們之間的物權變動要件?除了公示要件外,合意因素恐怕仍然無可避免,而其性質只能是物權合意。
  • 論特殊動產物權變動公示法律制度
    另外,簡單地稱為登記動產只表達了其變動方式的特殊性,並不能全面概括。而稱之為特殊動產不但明示了其動產的根本性,更全面概括了其不同於普通動產的特性。  二、交付與登記的博弈  有學者主張,船舶、航空器、機動車作為特殊動產,系以登記為物權表徵方式,物權變動也應該是通過登記來加以公示,佔有與交付不再當然地與物權變動發生關聯。
  • 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物權變動概述
    (二)物權變動的原因(★★)   物權變動不能無緣無故地發生,須有能夠產生物權變動的法律事實出現,才能依據法律的規定發生物權變動的效果。能夠引起物權變動的法律事實,稱為物權變動的原因。   物權變動的原因主要有三種:①法律行為。
  • 試論物權的變動
    王利明先生認為,「物權是指公民、法人依法享有的直接支配特定物並對抗第三人的財產權利」,其包括兩個內容,「一是物權本質是一種支配權,是權利人對物的直接支配;二是物權具有對抗第三人的效力,是一種對世權」。可看出這三位先生堅持物權本質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筆者認為,物權作為明確財產歸屬的權利,應定義為「權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物並排除他人幹涉的權利」。
  • 物權變動探析
    對於當前民法典而言,我們自《物權法》制定以來,就堅定了最為嚴格的區分原則,從以下條款規定可以看出:第九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 物權變動區分原則下類型化問題的解決
    在原因與結果二者效力的關係上,一方面表現為,物權變動合同的生效,並不必然導致物權變動的效力發生,反之,物權未發生變動,也不影響物權變動合同依法生效。而另一方面,由於獨立的物權行為的存在又產生了物權行為的無因性問題,即物權變動的效力與作為原因的債權變動的效果無關,據此,當事人將不能以合同無效或被撤銷、解除為由,來否定物權變動效力的發生。
  • 也論離婚協議中不動產的約定能否直接引起物權變動
    王文中案件所涉不動產系被告張某與其前妻謝某夫妻關係存續期間的房產,故該不動產的所有權變動應遵循登記生效主義之原則,適用《物權法》第9條的規定,即該房產所有權的變更或者轉讓,依法登記後方發生法律效力,不經登記,不能發生所有權變更或者轉移的法律效力。這是《物權法》的明文規定,沒有任何變通適用的餘地。
  • 法院以調解書形式確認的物權能否引起物權變動?
    2008年1月16日,甲、乙經法院調解離婚,調解書第二項:夫妻共同財產,登記在甲名下的四間房產自願贈與給婚生子丙(當時未成年人)所有。離婚後,甲、乙分別居住兩間房屋,共同照顧婚生子,對該房產也沒有辦理過戶登記。2008年5月,甲謊稱:手中有兩套商品房可以低價出售,並以原有的四間房屋房產證抵押,騙取丁18萬元並揮霍一空。2008年8月,甲被司法機關以詐騙罪科以刑罰。
  • 約定在房產證上加名但未變更登記,房產會發生物權變動嗎?
    只有贈與協議,是否發生物權變動?加名後的房產共有形態是按份共有還是共同共有?民事調解書是否可以直接發生物權變動?因此,婚內贈與只有贈與協議的,不發生物權變動的效果,只有辦理了轉移登記,才真正發生贈與的效果。   3.共有物的共有性質   確認共有時,應當明確是共同共有還是按份共有。
  • 事業單位法律知識:簡析動產物權的變動
    一、物權變動概述物權的變動,即物權的設立、變更、轉移和消滅。二、物權的變動--不動產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比如,小張有一套房子價值200萬,在2020年2月3日賣給了張三,並且約定在2月10日給張三辦理了登記,張三付了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