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說書」可月入百萬,崛起的有聲書行業會一直火爆嗎?

2020-12-13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最極客,作者|東方亦落

近年來各類音頻平臺逐漸普及,「聽書」也隨之成為了一種時尚的閱讀方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習慣於這種方式。忙碌了一天之後,走在下班路上戴上耳機聽有聲書,回到家之後邊做飯邊聽書,或是躺在床上聽著有聲書入睡,這已經成為了許多人的日常。

有聲書市場的火爆從一系列數據和行業的現狀可以感受到。這樣的火爆也帶動了從業人員收入的增加,一些有聲書行業的頭部主播也可以像直播平臺上的主播一樣月入百萬,這些現象都反映出了有聲書行業蓬勃繁榮的景象。

有聲書市場蓬勃繁榮的原因何在?這與時代背景、用戶習慣及市場發展趨勢都是緊密相連的。依照市場整體的情況和行業發展的慣性來看,有聲書市場在未來幾年會愈加繁榮。不過這種趨勢並不絕對,因為這一行業存在固有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源於大環境,所以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也給中國有聲書行業的發展趨勢增加了「懸念」。

勢頭難擋,網際網路企業分食有聲書市場「蛋糕」

有聲書市場的火爆,從近年有聲書市場數據的變化中就能夠感受到。2016年中國有聲書市場規模為23.7億元。2017年,這一數據增長至32.4億元。截至去年,中國有聲書市場規模增至46.3億元。增長勢頭可以說是相當迅猛,照此看來,中國有聲書市場規模在2019年可能會達到63.6億元,到2020年該數據或將增至82.1億元。

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也惠及了有聲書從業人員。

例如喜馬拉雅FM中的頭部主播「有聲的紫襟」。這位90後青年曾難以養活自己,靠著播講有聲書引起了平臺的注意,成為籤約喜馬拉雅FM的獨家主播。到如今已積累了幾百萬粉絲,成為喜馬拉雅FM上的超人氣主播,也實現了財務自由。從2016年起,紫襟先後推出超過20本的付費作品,這些有聲書作品讓他的收入從月入過萬到月入百萬。

再如蜻蜓FM中的人氣主播「醉蝶」。曾經就是一名朝九晚五的普通上班族,只是出於愛好利用空閒時間錄製有聲書。之後在另一位主播的引薦下,醉蝶成功通過了蜻蜓FM主播的試音,與平臺正式籤約。

由於醉蝶聲線甜美,其播講的《嫡女多謀》等作品在蜻蜓FM上逐漸擁有了百萬甚至千萬級別的超高播放量,醉蝶也在蜻蜓FM主辦的「天聲計劃」大賽中獲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並受邀成為饒雪漫作品《秘果》的有聲書主播。

如今,醉蝶已辭掉了原來的工作,成為全職主播。一部分原因是出於愛好,另外醉蝶靠播講有聲書掙到的錢也已足夠養活自己。

這樣的收入水平直追近年大火的直播平臺中的主播,這離不開大環境的發展。六七年前,智能設備尚未普及,音頻平臺也並未火爆,當時有聲書的市場規模僅有7.5億。而在真正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之後,有聲書市場的規模開始成倍增長。從整個音頻市場來看,知識付費是被熱炒的概念,與之相比有聲書似乎低調很多。但就是這「低調」的有聲書,卻是主流音頻平臺中50%的付費收入和流量的重要來源。從付費產品的復購率來看,有聲書同樣佔據著不可忽視的位置。

縱觀全球網際網路市場,有聲書領域越來越被重視。

去年1月,谷歌應用商店開始面向全球範圍內的45個國家的用戶提供9種語言的有聲書籍,可通過iOS、安卓、網頁等多種渠道收聽。隨後,蘋果也在Apple Books中加入了播放有聲書籍的功能。從這一系列動作中可以感受到網際網路巨頭們對於有聲書市場的青睞,而他們真正看中的,是有聲書市場中迅速增長的用戶規模與巨大的市場潛力。

在中國,除了各大音頻平臺之外,閱讀應用、視頻網站也都在嘗試進入有聲書市場。去年11月,閱文集團有聲閱讀品牌「閱文聽書」成立。同月,B站宣布全資收購貓耳FM。

甚至連傳統出版行業都在試圖進入這一市場。廣西師大出版社邀請林青霞朗讀自傳《窗裡窗外》。新星出版社邀請著名播音藝術家李野默錄製了旗下多部偵探小說。而在更早的2012年,《讀者》就開始了有聲書項目的布局,與上海電影譯製廠聯手,邀請到劉廣寧、童自榮等多位知名配音演員錄製名著的有聲版本。

可以看到,有聲書領域已經成為了一塊大蛋糕,並且蛋糕的香氣吸引到各方爭相分食。那麼這種「香氣」的來源是什麼?有聲書能夠大受青睞的根源何在?

二、用戶與平臺為何都愛有聲書?

艾媒諮詢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移動網際網路中的有聲書用戶以年輕群體為主。30歲以下的用戶佔比高達63.4%,其中24歲及以下的用戶佔比33.8%。這是因為年輕人使用移動端的數量較多,也意味著更加適合有聲書場景的中老年人是有聲書市場能夠繼續挖掘的部分。

此外,21.3%的受訪用戶表示主要通過有聲書進行閱讀,51.3%的受訪用戶表示有聲書數量是選擇聽書平臺的主要考慮因素,這說明有聲書平臺的核心競爭點在於內容的質量和豐富程度。而在未來有通過有聲書進行閱讀意向的受訪者比率高達33.4%,從中可以感受到這一市場的潛力。

其實在閱讀方式中,「看」是一種很好的體驗。相信許多人都有過在上課時偷偷看小說的經歷。當課堂內容無聊之時,一本有趣的讀物能讓我們沉浸在離奇曲折的情節當中,甚至被書中的情節感染,那絕對是一種酣暢淋漓的體驗。

既然「看」已經能夠產生如此令人神往的樂趣,為何我們還熱衷於「聽」書呢?

這與大環境的轉變不無關係。社會在進步,經濟在發展,人們也變得愈加忙碌,已經很少能夠「偷得浮生半日閒」,捧著一本書靜心閱讀的歲月已一去不返了。加之行動裝置迅速普及,對我們而言更現實的是利用碎片化時間,我們需要解放手和眼,需要一種隨時隨地都能獲取書籍內容的方式,同時也需要以前在閱讀書籍之時所產生的「沉浸式」體驗,而有聲書無疑就是滿足這些條件的最佳途徑。

在移動端,年輕群體是有聲書的主力軍,但這並不意味著有聲書就是年輕群體的專屬。

實際上,有聲書對多數群體都適用。老年群體就不用說了,天天拎著收音機聽評書是許多老年人的常見習慣。對於青少年來說,情節較強的內容有著巨大的吸引力。但未成年群體在閱讀紙質書的過程中,往往面臨識字量不夠、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而有聲書可以解決這些問題,讓孩子更高效地獲取知識,也能讓家長從「重複講故事」的「困境」中得以解脫,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市場脫胎於需求,強烈的需求是喜馬拉雅FM等一系列音頻平臺得以迅速發展的重要動力,市場的廣闊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與平臺布局。除了在內容方面發力,許多平臺還推出智能設備、聲音定製等技術支持,如喜馬拉雅FM推出的AI音箱小雅Nano,科大訊飛的訊飛閱讀發布的「定製聲音」功能等。

這些技術方面的支持有助於進一步激發有聲書的內容創作及運營方面的活力,引發更多用戶對有聲書的興趣,吸引更多企業和平臺加入到有聲書行列。在經歷了版權爭奪等無序競爭之後,如今的有聲書市場基本劃分完畢。如不出意外,未來的發展應該會相當不錯。

但是這種過程並不完全順利,因為有聲書行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三、侵權現象嚴重盈利模式不明,有聲書在「危機」中成長

最明顯的應該是版權問題,可以說有聲書行業是侵權糾紛的「重災區」。儘管隨著行業的逐漸成熟,許多音頻平臺已從UGC(用戶生產內容)模式過渡到PUGC(專業用戶生產內容)模式,但前者仍是許多音頻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就是最容易出現侵權的部分。

要知道,平臺不會專門為UGC內容購買版權的,但UGC創作體量又極大,所以其內容許多都未經許可,因此出現過的訴訟案件也不在少數。儘管平臺有相關的版權審核體系,並且在不斷擴充版權,但這種事件仍然會頻繁出現。

這其實並非有聲書行業獨有的問題,由於此前的積弊,中國的版權環境一直都不算好。雖然各方的觀念在逐漸規範,但在內容行業發展的過程中,這種問題難以避免。侵權容易維權難,有聲書市場「井噴式」發展態勢的背後,必然要以版權為代價。這個問題並非無解,但徹底解決不僅需要人力物力,更需要時間。

除了版權問題,有聲書當前的盈利模式也並非最佳。

儘管頭部平臺們在逐漸擴充版權,但版權價格也在逐年提升。音頻平臺的利潤空間被極大地擠壓,負擔日益加重,因此找到一個有效的盈利模式迫在眉睫。

目前有聲書乃至整個音頻市場主要依靠用戶付費盈利。雖然用戶的內容付費習慣已建立,但與總用戶基數相比仍不具優勢。例如在喜馬拉雅FM中,2017年的付費用戶為3500萬,然而與4.7億的總用戶數相比佔比僅為7.4%。比起平臺在購買版權和運營等方面付出的成本,平臺用戶的付費意願仍有待加強。

對於用戶付費的盈利模式,喜馬拉雅FM內部其實也並不看好。喜馬拉雅FM版權商務代表鬱力表示,平臺更傾向於發展主播經濟和廣告業務等模式,期望以此實現盈利。

廣告業務是網際網路平臺的普遍盈利模式,人們對此也較為熟悉。「主播經濟」則有仿照直播行業的意味,在平臺中建立主播的人氣,提升影響力,通過用戶打賞等方式變現。不僅能增加盈利渠道,還能使得主播、聽眾、平臺與合作方共同受益。

不過對於有聲書行業而言,想要實現這一目標也不容易。在「內容為王」的特質更為凸顯的有聲書行業,從業者不容易像直播行業中的主播那樣吸睛,雖然有人月入百萬,但也畢竟是少數,想要走主播經濟的路線,可能比直播行業需要更長的培育過程。

對已進入下半場的有聲書行業而言,以內容為核心的良性競爭才是本質。所以如何為用戶提供精細化內容從而完善用戶體驗,是接下來應該思考的問題。儘管有聲書行業存在「危機」,但機遇往往就隱含在「危險」之中。如果能正視問題,那麼問題就可能會轉化為動力。如果能做到這點,有聲書行業的未來會更加值得期待。

相關焦點

  • 說書人變形記:講故事月入百萬,單田芳「後繼有人」
    「消失的說書人」與「新說書人職業」,是矛盾對立面的說法,事實證明這個職業沒有消失,只是在變形。而變形的首要問題是:誰在加入這個群體,以及加入這個群體的人怎麼跟上市場變化。從挖掘機到年入百萬幻櫻空是喜馬拉雅FM的頭部說書人。
  • 有聲聽書行業呈爆發式發展!行業進入紅利期,大主播月入百萬!
    有聲聽書行業呈爆發式發展!行業進入紅利期,大主播月入百萬!PXG數碼技術室,每天都會和大家分享有趣新奇的科技新知識、網際網路大事件、數碼新資訊、讓你獲取資訊快人一步,精彩點評帶你指點江山,一切盡在PXG數碼技術室。
  • 如何靠「聲音」賺錢?有聲書主播,年收入均可達到百萬水平
    隨著內容付費概念的興起,音頻行業發展態勢良好,音頻行業的「主播」群體生存狀態是怎麼樣的?如何靠「聲音」賺錢?有聲書主播,年收入均可達到百萬水平,耳朵經濟是怎樣的一種經濟? 據業內人士介紹,有聲的紫襟領銜,牛大寶、頭陀淵講故事、一刀蘇蘇、大斌、幻櫻空等頭部的有聲書主播,年收入均可達到百萬水平,他們是耳朵經濟的最先受益者。 有調查顯示,「95後」最嚮往的職業排名是:主播、配音員、化妝師、遊戲測評師和cosplayer。
  • 陶淵明後人紫襟沉默寡言,卻在喜馬拉雅靠錄製有聲小說月入百萬
    「沒有人是為了讀書而讀書,而是在書中讀自己,在書中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喜馬拉雅FM4.23舉辦聽書節,你想要的書,都能聽著「讀」。令人期待的是,這次聽書節將會出現一名來頭不小的主播——陶淵明的後人——有聲的紫襟。
  • 陶淵明後人做主播靠講故事月入百萬你信嗎
    陶淵明後人做主播靠講故事月入百萬你信嗎陶淵明後人做主播月入百萬你信了嗎最近,網上有個叫紫襟的主播火了,來頭不小,居然是陶淵明的後人。90後有聲主播紫襟,原名陶勇祥,靠音頻講一些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月入不菲。
  • 從史蒂芬·金原創「有聲小說」看有聲書市場未來
    早幾年,大家的版權意識還沒那麼強的時候,國內那些知名的網絡小說,如《盜墓筆記》《鬼吹燈》便在網絡上出現了有聲版,這些經過情景化演繹的有聲小說,在故事的關鍵情節點上總是伴有一些與文本符合的音樂特效聲,讓那些讀紙質書時想像力和體驗感沒那麼強大的讀者身臨其境。 如果再往前推,古代的茶館說書,後來的廣播評書都應該算作中國「聽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陶淵明後人做主播,靠講故事月入百萬,網友諷其坑祖宗
    近日,90後主播「有聲的紫襟」火了,其原名陶勇祥,靠講故事月入百萬。據網曝,他是陶淵明後人。此消息一出,立即引發了大量網友關注。2017年7月,有聲小說《摸金天師》點擊量突破了10億。這個數字也成為喜馬拉雅建站以來,第一個點擊量過10億的有聲書。創造這一紀錄的紫襟,他是有聲書領域的第一大V,坐擁380多萬粉絲,收入在有聲書演播這個領域內,無人能望其項背。而現在他有了另一個標籤「陶淵明後人」。18日上午,「陶淵明後人做主播」的話題迅速火爆網絡,連陶勇祥本人也沒有想到,自己就這麼火了。
  • 喜馬拉雅30位有聲書主播直播說書,為423聽書節打call!-新聞頻道...
    喜馬拉雅上就有這樣一群新時代說書人。4月3日至20日,喜馬拉雅第三屆423聽書節前夕,喜馬拉雅上線「說書人」系列直播,邀請30位有聲書主播為聽眾帶來多場直播,吸引了近百萬聽眾參與。主播們不僅 「雲說書」演繹有聲故事,揭秘作品錄製細節與花絮故事,並與聽眾互動,分享自己對作品的理解。直播間裡笑聲連連,彈幕齊飛。多位主播表示,與聽友直播交流,感受到屏幕的另一面有人在聽在期待這部作品,讓有聲書錄製過程變得更加溫暖和使命感。
  • 月入百萬被指「坑祖宗」,「陶淵明後人」:對有聲主播有誤解
    近日,據網曝90後有聲主播陶勇祥是陶淵明後人,他大學時肄業,靠講故事月入百萬。一些網友覺得名人後代勵志賺錢挺好的,也有人網友稱:「你老祖宗不為五鬥米折腰,你卻為了賺錢拋頭露面做主播,你這是坑祖宗啊!」月收入百萬基本不消費法制晚報·看法新聞:你是陶淵明後代的消息是怎麼傳播出來的,你從播音開始就說自己是陶淵明的後代嗎?
  • 從有聲書到廣播劇,誰在爭奪你的耳朵?
    會計師張瓊說,「一堂不長的英語課、十幾分鐘的主播說書,回程路上就能聽完,都是年輕人的『充電』方式。」「知識型節目」成為各大網絡音頻平臺的主打內容之一。國內首家在線音頻平臺蜻蜓FM成立於2011年,已聚合超過1200萬小時的有聲內容,平臺有聲書數量過萬本。
  • 有聲書主播上榜福布斯:內容創業正進入音頻時代
    伴隨著精神消費的崛起,中國也正在崛起一批優秀的聲音藝術從業者,比如哪吒的配音演員呂豔婷、羅小黑的配音演員山新等。在虛擬偶像屆,洛天依作為國內第一位,也是最受歡迎的虛擬偶像歌姬,登上了江蘇衛視的跨年晚會,還參加了央視的文化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在古風音樂圈,「滿漢全席「同樣靠聲音吸引了不少粉絲。
  • 靠聲音年入近百萬,沒人知道她其實看不見
    話雖如此,但當她考進了上海中醫藥大學,加入話劇社團,開始和視力正常的普通同學接觸後,她還是會意識到自己的不同。「難道這輩子只能靠推拿生活,一直做到50多歲退休嗎?」馬寅青說,自己不想這樣過一生。於是,她決定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
  • 有聲書演播人:影視IP入局是「救市者」嗎?音頻市場創作者系列
    2017年1-8月下載版有聲書銷售額增長30.2%,連續3年保持近20%的增速。「如果內容不好,做得再大,說得再好,會有第一批人去買,但是之後的生長就不會那麼大了。」這個行業,也有普遍的月入百萬「它是男人的聖經
  • 喜馬拉雅殘疾人主播已超過8000名,年收入最高的近百萬
    2020年1月至10月,喜馬拉雅內容消費總額同比去年增長90%,品類從328類增至393類。越來越多的用戶願意為優質內容買單,與此同時,喜馬拉雅的主播生態愈加繁榮:出版社、媒體、MCN機構、品牌主、播客、明星等紛紛加速入駐,聯合喜馬拉雅為用戶帶來豐富的內容,提升聽的體驗。
  • 什麼人可以月入百萬,有聲的紫襟告訴你90後的成功之路
    2016年他的《摸金天師》在一個月內達到了破千萬的點擊率,一年以後點擊量突破了十億,創造了喜馬拉雅最大的點擊率記錄。這一系列的成功使他在有聲演播行業逐漸站穩了腳跟,薪酬也漸漸的升高。到現在,紫襟已經是一個月入百萬的主播,靠講故事就能賺取不菲的工資。近日,關於紫襟是陶淵明後人的傳聞在網絡上傳得浩浩蕩蕩。他能獲取如此的成功,到底是否和他的身世有關係呢?
  • 陶淵明後人紫襟做主播月入百萬 惹到誰了?
    最近刷微博看見的最最最讓人生氣的一件事就是,若干個大型媒體的微博號齊刷刷發了一條【#陶淵明後人做主播月入百萬#,網友:你這是坑祖宗啊!】這樣的微博。在喜馬拉雅,他有383萬粉絲,4年來從來沒有因為個人原因斷更、停更過任何一部有聲小說,最近更新的小說播放量也都是千萬級別的,這就是新聞稿中「月入百萬」的由來。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應該知道,在國內的大環境下想要聽眾為了內容付費、掏錢聽書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
  • 陶淵明後人做主播月入百萬 是坑祖宗還是勵志?
    還記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嗎?那還熟悉不為五鬥米折腰這個典故不? ——是陶淵明啦~陶淵明後人做主播月入百萬今天又被陶淵明這個大詩人給刷屏了,說90後有聲主播紫襟「有聲的紫襟」,靠講故事月入百萬。近些年來,網紅、主播、遊戲直播等字眼總是跟月入百萬、豪車豪房,相關的新聞也是層出不窮,令人應接不暇。 甚至不少人吐槽,說只要人長得美,敢露臉,在什麼平臺無所謂,基本都能「紅」似的,更有不少90後也進入了網紅的大軍裡,相信其艱辛程度——冷暖自知。
  • 28歲九江小夥錄製有聲小說月入200萬元 直言耐得住寂寞很重要
    10月17日,福布斯中國公布2019年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精英榜。其中,來自江西九江的28歲小夥陶勇祥赫然在列。據悉,陶勇祥目前是一名有聲書主播,在喜馬拉雅FM上擁有大量粉絲,「有聲的紫襟」是他的網名。
  • 陶勇祥自稱陶淵明後人,靠鬼故事月入百萬,在村裡是第三有錢人
    紫襟原名陶勇祥,1991年10月27日出生,大學就讀於華東交通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如今從事演播、配音、有聲小說。他自稱是陶淵明的後人,也就是陶淵明第五個兒子的後裔,更是拿出族譜來證明,「我雖然姓陶,一直不咋信我爸說的我是陶淵明後裔,直到我爸把族譜照片發給我看!
  • 傳說中的年薪百萬,都分布在這些行業,看看你入對行了嗎?
    「媽呀,得是年薪百萬的精英才能在北京待下去吧。」於是,你就有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目標。終極任務:年薪百萬!拿百萬年薪的也沒三頭六臂,智商情商未必和你有多大區別。只要在某些關鍵步驟做對選擇,百萬的希望還是有的。- + -但怎樣才能年薪百萬?首先你得入對行。某些行業,你拼死拼活都難做到年入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