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歷史上,有一場著名的戰爭。這場戰爭被看做是二戰中太平洋戰爭的導火索。這場戰爭就是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1941年,日本的艦隊在經過嚴密的部署之後,對駐紮在珍珠港的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突然發動了偷襲。這場偷襲日本可以說是大獲全勝。40多艘的軍艦,265架的戰機,4000多人的傷亡,種種數據都表明了美國損失的慘重。
但是日本在成功偷襲了珍珠港之後,並沒有乘勝追擊大勢進攻美國本土。這主要還是因為日本「拎得清」。一來是因為日本與美國本土之間的距離還是比較遠的。所以想要「千裡迢迢」去攻打美國本土的話,日本所需要耗費的精力和投入的軍事武裝力量可要比偷襲珍珠港要大上好幾倍。
二是因為日本並沒有實力去對抗美國的反擊。當時的日本一邊要同中國作戰,一邊又要準備對東南亞的入侵,所以並沒有多餘且充足的兵力前去攻打美國本土。而且,美國不管是陸軍、空軍,還是海軍實力都非常雄厚。雖然珍珠港被偷襲成功,但是只要緩過神來,日本肯定不是美國的對手。
三是因為美國不是日本主要攻打的對象。當時日本針對的是東南亞和西太平洋。因為這些地方有他們想要掠奪的豐富的資源,而這些資源才是當時日本急需的。所以即使日本想過攻打美國本土,但也絕對不是那個時候。
所以日本一開始想要做的有也只限於偷襲珍珠港罷了。日本之所以偷襲珍珠港其實與他提出的「大東亞共榮圈」還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因為珍珠港位於太平洋上,只有打掉美國在太平洋得到兵力,才能有助於日本進一步佔領東南亞地區,完成對亞洲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