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早朝官員們怎麼解決早餐問題,明朝皇宮免費吃,清朝自己掏錢買
中國是最喜拍古裝劇的,不僅傳揚了文化,還能讓人們有種穿越時空的錯覺,身臨其境。但是電視畢竟離人是有距離的,很多細節我們不盡清楚。就比如皇帝上早朝的時候,要進行一系列的準備,洗臉,準備朝服,扎髮髻,還有腰上的配飾之類的,更更重要的是皇帝早上吃早餐嗎。急急忙忙趕去上早朝的話,應該來不及吃飯的吧,那我們的大臣們就更可憐了。
因為早朝就和早會的性質一樣,是必須要按時間來的。大臣們家裡離得遠的,半夜就要起床整理儀表儀容,路途顛簸,有時候是冬天還不見得能起來,可見他們也有吃不了早餐的時候。等確定一切妥當,大臣們3點到正門口等候,聽到一陣轟隆隆的鼓聲就是可以上朝了,這時間已經5點了。
進入皇宮以後,是直接開始朝會的,沒有吃早餐這個細節。和我們平時開會是一樣的,事情不多,簡練交代一下就可以散會了,大臣們就能趕著回去吃早飯。而如果逢上皇帝交代的事情繁雜,大臣們又對此有爭議,開到中午也是可能的。這樣不免讓胃太受苦了,長此以往這也不是辦法。畢竟早上不吃飯,熬到中午的感覺肚子已經咕咕叫了。更何況不是躺著,還是在進行工作中的大臣們,站著消化的更快,飢餓感也更強。
對此明朝皇帝是非常體恤民情的,為了能讓大臣們更好的為國家服務。他頒布了一道旨意,大臣們進宮後,可以在宮裡先行用餐,宮女會把食品準備分配等待用食完畢。而且不用自己掏腰包,是完全免費的,可以說是相當人性化了,應該給我們的皇帝鼓鼓掌了。
到了清朝可就沒這麼好運了,一改往日的「好政策」。宮中開始出現「小窗口」,就是一個小食堂。大臣們可以進來自由享用,與此不同的是,這個時候是需要自掏腰包的。這個形式是和學生們課見去加餐的食堂特別相像,大臣們去那裡吃的都是來上朝的人,等級也不是差距很大,久而久之也就見怪不怪了,他們也漸漸接受這樣得方式。
這樣不僅解決了官員們肚子的問題,也為早朝議論事情保證了效率。肚子吃飽了才有力氣幹活嘛,即使朝會開到下午也不怕了,小食堂會為大家供應的。而且,這裡面還暗藏了一個小玄機,就是為皇家帶來了一份收入,雖然不多,長此以往也是非常客觀的,偶爾拿出來賑災也是可以的。所以官員們即使自己掏了錢,也沒有造成多大的損失,畢竟在家裡吃也是要依靠俸祿的,在哪裡用餐肚子不餓不就好了。由此看來,這可是利國利民利官員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