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老胡說財經,ID:xiaohutakeyoufly】
我國的文化,使得絕大多數人對商人這個職業非常陌生,只知道是做生意的,老胡自己是個典型的廈門商人,今天老胡寫這篇文章給讀者科普介紹一下,讓大家更深入了解福建商人這個在全球悶聲發大財的團體。
現代人家族祖祖輩輩基本都是從事農業手工業,畢竟工農掌權以後,地主和資本家的後代正常也活不到新中國成立。
大部分有商業文化的省份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商業活動普遍減少或絕跡,但是福建省依然商業文化從未停止,這和福建省的地形有極大的關係。
八山一水一田的福建
中國人都差不多優秀,全中國不論南北都是黃河流域所撒出去的種子,所謂差異不過是根據不同條件下進行適應的結果罷了。
中原,尤其以北方人為主的傳統生存模式就是種地,從事手工業,然後供出一個狀元(大學生),考取功名(國企,公務員),世世代代以此為文化。
地緣與人文的因素是很重要的,福建省80%是山,10%是海,10%是田,背山,靠海,江河出海口小塊衝擊平原,這樣的地形下,註定了廣東人福建人浙江人臺灣人不能像中原城市一樣,家家戶戶都有良田可以耕種,必須要出去拼闖謀生。
福建省只要是沒單位的家庭,踏實點的只能務農的,捕魚,偏偏福建山多地少,糧食收成差,漁業不發達。
而臺灣問題,福州早期動不動就被臺灣轟炸機騎臉丟炸彈,廈門也常常被炮擊。所以國家幾乎就不給錢發育,生怕建起來就被打爛了。
老胡以前在廈門蓋房子,一鏟子下去,很容易就挖到軍用電纜……當年福建是戰略性放棄的對臺第一線並不是說著玩的。
福建人出海打魚還要防著臺灣抓人,多少福建人為了偷渡不惜賭上自己的性命,可是沒辦法啊,不走出去,在這八山一水一田的破地方,每個福建人都是被逼的。
因為沒有足夠的土地資源,把福建人逼出去的,民國時期,福建早期家家戶戶的長輩都會教育晚輩,如果你怕吃苦,不敢冒險,就算不在這裡餓死,以後也討不到老婆,沒出息。
記得我小時候,北方因為政策支持,開始走向溫飽,而閩南地帶還特別窮,除了我們村的賴昌星剛發家,村裡吃不飽的家庭大有人在,當年餓的時候去廈門的世貿商城沃爾瑪偷麵包偷了3年,屢次被抓屢次再犯,就是餓。
窮怕了,那一年,整體的風氣就是不惜一切代價,只要能來錢填飽肚子都願意去做。
而創業的高風險,導致每一個成功致富的福建商人,背後都是千萬屍骨裡爬出來的。
這個先決的環境條件早就了那句福建人的名言:愛拼才會贏。
做生意是有大量的技巧的,這門學科通過一代代通過祖輩言傳身教,在今天就會顯得十分突出。
縱觀福建省的先決條件,無法生產自給的糧食,必然要尋找糧食生產之外的求生之道,真的就是開局一條狗,裝備全靠打。
山賦予人堅韌的性格和體魄,幾百年來對抗風浪和日本倭寇造就了福建人世界聞名的彪悍文化,大江大河連通內陸經濟腹地;河口衝擊平原孕育文化,文化給人以靈魂;大海給人以出路。
這就導致了福建省,自古以來人們的出路,只有出海,經商,偷渡務工。
而商人見多識廣,容易逐利,勤勞踏實,善於思考,敢闖敢拼富有冒險精神,造就了初期一整批富人,這些人把錢帶回福建,置辦企業,或者去廈門買房,這些巨大的改變影響著當年一起貧窮的村民,使得老鄉們前赴後繼的走出家鄉,外出闖蕩。
溫州人有句話叫:寧可睡地板,也要當老闆。福建則,寧可賣大蔥也絕不打死工,如今整個東南亞地帶,幾乎被福建人壟斷,不得不說跟文化有很大關係。
國家對福建的財政投入是全國倒數的,而福建省的GDP和稅收又是那麼出眾,不得不說福建人真的很不容易。
抱團戰鬥的福建人
福建有大量的民系,幾乎每隔幾個村,方言習俗都完全不一樣。大的民系有河洛人(閩南人)和客家人,小的更多了,相對有影響力的現在有莆仙人,福州人以及閩東人,而福州人根據歷史遷入時間,也細分為福清人,長樂人。
強大的閩南商幫都是獨立建立商會的,莆田遊醫幫更是一直以來都自成體系,以至於福建省的商幫也數不勝數。
長樂幫和福清幫在海外,除了說閩東話(福州話)的不欺負,很多地方強大的閩南商幫都是獨立建立商會的,莆田遊醫幫更是一直以來都自成體系。
想賺這個錢,就得先融入圈子。
福建人極其愛喝茶,沒事大家一起喝喝茶聊聊怎麼賺錢,不是吹牛逼,想賺錢一是圈子,二是人脈,圈子決定思維。
再就是有人扶,能力強的人啦一把在當地很容易就起來,如果沒圈子,自己再有能力也會鬱悶:如今創業怎麼那麼難。
再者,福建人尤其喜歡抱團,幾乎在每個地區都有福建的商會,本地區的福建人定期在一起聚會,互通有無,相互提攜,如果有投資機會,就會有大小股東入股,並且民間借貸相當發達。
全國大多數裝飾城都是福建人開的:
福州人做黃金和基建隧道,
莆田人開醫院、超市、加油站、做木材生意,
沙縣人做小吃,最出名的就是沙縣小吃,
長樂人做冶金業、
泉州人做電子、汽車配件、
晉江跟石獅人做服裝跟鞋業、南安人做機電產品跟石材業,
福建人在海南幾乎壟斷了水果物流業、還有武平的不鏽鋼、消防工程跟消防器材,漳州的花卉、水果、家具、模具、石英表、食品跟食用菌。
九十年代假煙生產基地在漳州雲霄,安溪鐵觀音、磁灶瓷磚、惠安石雕、南安五金、水頭石材、晉江鞋業、石獅服裝、德化陶瓷、永春蘆柑,放眼大泉州中國馳名商標太多都在福建。
內蒙古的煤礦生意也大都是福建人在做的,礦山花崗巖遍布全國各地,加油站全國遍地開,老闆皆是福建人。
電信詐騙幾乎被福建壟斷,跑去越南、柬埔寨、新加坡的也挺多,很多都是家族企業,如果一家族能力不夠就會和別的家族建立合作互利機制,所以很多福建老闆的老婆也是另一家企業的千金,這事見怪不怪了。
福建人比較喜歡抱團,幾乎每個地區都有獨立的商會,本地區的福建人一般會定期聚在一起喝喝酒、泡泡茶和談談生意,如果有發現機會,就會有大大小小股東入股。
也有很多福建人跑去非洲賣青蒿,都是低聲發悶財的,不管是貼牌做鞋子、服裝、還是撿邊角生意的,或者從俄羅斯進口木材的,
同時,福建人宗族意識強,傳幫帶,一個人富帶動親戚朋友一起富,浙江人,潮汕人也這樣。
福建人在家鄉可能會窩裡鬥,但是一旦出了福建省,那就是相當的團結。
還記得前陣子香港的閩南人被欺負了,福建的閩南人商幫出資,集中送人手去香港打廢青的視頻嗎?
福建人在當地做生意也是很有手段:
如果有一個福建人在某地辦一個廠掙錢後,他就把親戚叫來辦了十多個這樣的廠,成立閩商協會,把本地人辦的這種廠,先集體價格戰打壓到關閉,然後再收購,繼而壟斷這個行業,以後價格他們說了算。
在這樣的操作上,福建人完成了大量的初始資本積累,富起來了大部分福建人。
但如今福建做生意的熱情也在衰退,主要也是因為福建省經濟好轉,大家普遍認為打戰也打不起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有了別的出路。
我覺得這是好事,說明大家選擇多了。
有人說,福建人賺錢不擇手段,很多人沒有道德底線,這個我不否認,哪個地方都有好人壞人,畢竟省份大了,什麼人都有。
總而言之,不吹不擂,人有好有壞,有的人吃血饅頭的,有的人踏踏實實幹實業的,有的搞詐騙的,有的搞賭博的,有的搞傳銷的,當然也要大多數正經做生意的。
文末,也希望福建省發展的越來越好。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老胡說財經,ID:xiaohutakeyouf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