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大地上,每個地方都會有自己大大小小的祭祀活動,可能是人民的信仰,也同時是人們的傳統文化保留了下來,文明古國的文化體現,也可以從這裡看出來,不過,要論祭祀活動之最,我還是不得不說說潮汕地區的「營老爺」。
潮汕地區的祭祀活動之多,規模之大,地域分布之不同,都是常人無法想像的。小的每逢初一十五,都要買上貢品敬奉土地爺。隆重一點的整個村子全民出動,祠堂大擺豬羊供奉,年輕力壯的都要去抬「老爺」(就是神明),我們把這些比較隆重的活動都叫做「營老爺」。
為何潮汕人這麼熱衷於,祭神拜佛之事呢。可以從以前隋唐時期說起。
潮汕人大部分都是起源於古代中原,那時潮汕人先祖經五胡亂華、安史之亂、靖康之亂三個重要時期由中原經華東諸省輾轉入潮,戰亂不斷,一路遷徙至南蠻之地,本以為到省尾國角後可安穩下來,卻又戰爭天災不斷。除抵禦海盜、日寇外,還分別遭受元軍和清軍兩次入侵。那時候的潮汕地區,屬於荒涼地帶,在當政者眼裡,只不過是一些土著落後的人類,死不足惜,為了剿滅前朝勢力,無不採用屠殺方式。南宋小朝廷和南明政權一路南退,最後都在省尾國角的潮汕做最後的抗爭。頻繁遭遇天災人禍而又地處封閉海角的潮人由於歷盡劫的又無力反抗,最終只能將信仰寄託於一位位各司其職的神明和先賢。所以潮汕人信奉神明的傳統也就這樣一代一代的傳承了下來。
潮汕善堂由此逐漸演化成集釋、道、儒文化於一爐的帶有宗教色彩的慈善救濟機構。那一句「老爺保號」裡面包含了潮人太多的屈辱與艱辛,是潮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外顯儀式。
由於經常遭受外部人欺負,所以也天生養成了潮汕人比較團結,家族凝聚力比較強的一種情懷和風氣,在認祖歸宗上面有特別大的認同感。所以為此潮汕人還為了加強這種宗族凝聚力,興建了很多祠堂。還規定了某一個日子,去舉行隆重的祭祀盛典,此時外出的親人都會在這天返鄉聚集,為了讓外出的人對家鄉有更深的認同感,這也是潮汕人樂於舉行「營老爺」的原因之一。
如今,祭祀活動已不再是簡單的信仰和祈求平安。更多的是為了讓外出的人們,有著更多的藉口來回家團圓,認祖歸宗。不僅僅是一種傳統的繼承,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