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從孔祥熙處拿了一個文件,做了一筆生意,狂賺3500萬元

2020-12-02 騰訊網

青幫大亨杜月笙是民國時期最具知名度的幫派人物,關於他的出身、發家、收徒開派的故事網上已經汗牛充棟,這裡就不贅述了。這裡僅介紹他與戴笠、孔祥熙等人交往,依靠這兩人大發橫財的故事。

抗戰時期,上海淪陷,杜月笙不願成為日本人帳下幫兇,先是娶了香港,後有輾轉來到重慶。在重慶,他非常注重與各方名流及實權人物的交往,在賭桌上以牌會友,聯絡友情。

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後,杜月笙與軍統頭子戴笠合作,成立一家港記公司,成為在國統區實力最強、後臺最硬的販毒機構。戴笠雖然可以在國民黨統治區內走私販毒,但出口大宗毒品,必須有財政部門的證明文件才能放行。當時的財政部長是孔祥熙,因戴笠曾槍斃孔祥熙親信林世良,兩人由此結下梁子,因而拿不到證明文件。

這時就顯示出杜月笙的作用了,杜與孔、戴兩人都有交情,於是杜月笙便施展妙手。拿出一張500萬元的支票交給袍哥大佬、「傻兒師長」範紹增,說是拖他給孔祥熙買點禮品,略表心意。

範紹增想不出買什麼東西合適,於是就將這500萬元轉手交給孔祥熙,請孔自己買。當時孔與範住在一起,範照杜關照的話向孔說明,請孔辦理啟運一批「貨物」的護照,同時將支票交到孔手中。向來貪財的孔接過支票一看,一邊笑著說「太多了,太多了」一邊卻連忙塞入自己衣袋中。範也就不再言語。因為杜曾關照他:「只要孔先生收下,便不必再說什麼。」

範回去將孔收下錢的信息告訴了杜。杜立刻以電話通知戴笠,只說了一句話:「貨物馬上準備啟運!」隨後杜與孔接了一下頭,次日財政部放行這大宗煙土的護照便到了杜與戴的手中。戴笠立即派一排武裝特務押運2700箱煙土,通過烽火連天的戰區,安全運抵廣西鎮南關,然後分散銷售到香港和淪陷區。

這筆煙土一共獲利3500萬元,除上交一部分外,都被杜月笙與戴笠瓜分了,而範紹增因屬於中介人和知情者,也分到了100萬元紅利。

1943年前後,杜月笙與戴笠合夥經營的「通濟公司」,也得到了孔祥熙的支持。該公司專門和日軍佔領區做走私生意,使「國統區」與淪陷區在物資上互通有無。對於一般商人來說,一旦抓到,是要掉腦袋的。但是杜月笙在戴笠、孔祥熙兩人的支持下,這種「通敵」的生意卻做得風生水起。

這既反映出杜月笙的手眼通天,能量驚人,也透露出了國民黨上層的腐敗!

相關焦點

  • 杜月笙會做生意,他竟利用上海郊區打仗的機會,賺了一筆巨款
    舊上海曾流傳著一句話,叫做「黃金榮貪財,張嘯林善打,杜月笙會做人」。可是你也許不知道,杜月笙不僅會做人,同樣也會做生意,他曾經利用一場內戰的爆發,賺了一大筆的巨款,而他發「戰爭財」的方法令所有人都想不到。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杜月笙究竟採用了哪種特殊的「生財之道」?
  • 買彩票就能抗日,宋子文策劃「愛國生意」,杜月笙輕鬆雙贏
    杜月笙是橫行上海灘的黑幫大佬,隻手遮天,上個世紀20年代,上海灘賭場、妓院、軍火、毒品幾大生意幾乎都在杜月笙的掌控之中,可以說哪個行業有暴利,哪個行業就有杜月笙的資本。可是,杜月笙不光賺「黑錢」,畢竟燒殺劫掠之事幹的人多了,不算厲害。
  • 杜月笙逃難來到香港,他輕信人言,做生意「賠」得哮喘病發作
    杜月笙晚年時期,曾做過一單大生意,不過向來精於算計的他,最終遭遇了一次「商界滑鐵盧」,同時也成為了他去世的導火索。杜月笙究竟吃了怎樣的大虧?他所做的生意又會是什麼?這一天,有一位四川的朋友來拜會杜月笙,二人談話之際,四川朋友提到,由於時局的影響,如今重慶的生絲價格已經跌至谷底,若是在四川境內大量收購生絲,後運至港地販賣,必然會從中大賺一筆,利潤可高達十倍以上。杜月笙聽罷頓時來了精神,隨即便表示願意投資10萬美元,與這位四川朋友合夥做這筆大生意。
  • 杜月笙:沒錢時,學做人;有錢時,做好人
    這個人,就是杜月笙。兩千大洋,於當時而言,堪稱一筆巨款,上可購香車豪宅,下可做買賣生意。可杜月笙卻絲毫沒有留戀與不舍,而是眼睛也不眨一下,就全部分給了和自己一起打拼的兄弟們。這對於一個正深陷貧窮的年輕人來說,要抵禦這種金錢的誘惑,實屬難得,何況是要將本屬於自己的錢拿出來分發出去。
  • 杜月笙和青幫:做白手套的日子
    1919年,英美做為「一戰」的戰勝國,不太好意思明目張胆的賣鴉片,於是宣布公共租界禁菸,不允許鴉片商人經過了。這可是一筆大生意,英美居然不要,那法國可就不客氣嘍。法租界宣布:「我不要臉,大家可以從這裡走哈,生意麼,不寒磣。」從此以後,沈杏山的大八股黨完犢子了,杜月笙的小八股黨迎來春天。
  • 從一個白相人到金融大亨,杜月笙遇見了「貴人」……
    同時,杜月笙跟孔祥熙也來往甚密,只要是孔祥熙有事要辦,杜月笙就全力以赴。1928年秋天,杜公館來了一個西裝革履的青年——錢新之。當時,錢新之就問杜月笙:杜先生是上海名流,有何打算?這一問難倒了杜月笙。但是,聰明的杜月笙反守為攻:請錢先生賜教。開銀行,進軍金融界。既躋身上海上層,又是發財門路。錢新之的話對當時的杜月笙來說,無異於平地驚雷。我能行嗎?
  • 跟猶太人學做生意:「一筆生意,兩頭贏利」
    在猶太人看來,掌握一個買賣技巧,即可「一筆生意,兩頭贏利」,這一買賣技巧正是以理智的頭腦選擇合作夥伴,取得雙贏的合作效果,而他們所謂的「雙贏」,除了字面的意思,還有另一層意思,那也是「一筆生意,兩頭贏利」。猶太商人在商務活動中,往往能夠通過巧妙的調整合作關係,取得「一筆生意,兩頭贏利」的效果。
  • 顧嘉棠找杜月笙想做豬鬃買賣,杜大亨說了一句話,洩露做生意秘訣
    杜月笙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而傳奇的背後,也需要睿智與經驗的保駕護航。作為上海灘的一代大亨,他為了躲避戰爭,流落港地後,杜月笙曾被邀請參加一宗大生意,他經過思索,對這樁生意婉言謝絕,而其下屬卻自作聰明地投入巨資,最終下場卻悽慘不已。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 雷軍用25萬元,狂賺2億元,送1公斤金磚做賀禮
    雷軍用25萬元,狂賺2億元,送1公斤金磚做賀禮說起雷軍,可以從小米手機開始說起,據說雷軍當時做手機的時候,給小米手機想過很多名字,但都不怎麼滿意,有一天,小米手機團隊在吃早餐的時候,喝的小米粥,當時就有人提議,不如把手機的名字叫做小米,這就是小米手機名字的由來
  • 一襲布衣杜月笙,江湖夜雨十年燈
    林桂生去世,杜月笙感慨萬千。中匯大樓三、子女問題,杜月笙還能維持穩當,妥善處理。但涉及到他本來最擅長的做生意,杜月笙卻有難言之隱。當時戰局動亂,蠶絲價格一跌再跌,已到谷底。偏偏當年,四川蠶絲大豐收。杜月笙在上海灘摸爬滾打多年,什麼樣的生意能做,什麼樣的生意不能做,早已經一清二楚。以他的經驗,這個朋友靠得住,這筆生意更是十拿九穩。所以,杜月笙投了10萬美元。
  • 做生意真的比打工強嗎?我在五線小城開炸雞店,一個月賺3萬塊
    ,也去過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藍軍面對每天996的折磨上班日子,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做生意真的會比打工強嗎?」藍軍從深圳這座年輕人的城市離職回老家了,口袋裡是在深圳工作了3年的積蓄15萬元。藍軍回到老家後找了一個店鋪,面積80平米,一個月租金5000元,門店租下了後又去福建總部參加了培訓。
  • 《杜月笙傳》讀後感
    前段時間在老班長處順了一本「杜月笙」(上),大概斷斷續續看了有近一周,看到杜啟程南京見校長,結果沒了,急的我第二天一早就去老班長那裡拿了剩下的兩本(中)、(下),急不可待的翻開(中)冊想看看南京之行,結果中間又穿插了一些內容,而對於南京之行的細節卻是一筆帶過,只交代了與戴笠的相識,及對蝴蝶的鼎力相助,看得有些茫然,感覺像是刪了一些內容,不得而知,刪了哪些?
  • 杜月笙:小杜巧施妙計,扭虧為盈眾人贊
    時間一長,公興記的生意自然大受影響,客人日漸稀少,這讓杜月笙心憂如焚。 無奈之下,杜月笙打算和那些混混的頭目談一談,勸說他們放棄這樣的做法,不要再驚擾客人。 乍一聽這樣的想法幾乎是天方夜譚,那些混混就是靠這個收入吃飯的,你杜月笙嘴一張,就要斷了別人吃飯的行當,可能嗎?
  • 現在做什麼小生意?賣火柴的小男孩賺了近10萬
    現在做什麼小生意?其他人都忙著找項目,小呂舉著火柴回到了家鄉。火柴不僅僅是火柴,它現在已化身成為了身價超高的收藏品。現在做什麼小生意?火柴點燃了小呂的創業激情,讓他狂賺了近10萬元。 現在做什麼小生意?視頻聊天探出火柴商機 學習播音主持專業的小呂,賣火柴絕對是個偶然。七年十一月,小呂在網上和一個香港朋友視頻聊天,視頻窗口裡,小呂看到了朋友點菸時,愜意地擦亮一根火柴。
  • 「3毛錢」的生意也能發家?狂賺「22億」!只因堅持「這個原則」
    對於做生意來說,其實並不是高額利潤才能收穫大量財富,有句話叫「積少成多」,用在潯興集團這家公司身上實在是恰當不過,不像國內別的富豪那麼高調,甚至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並且,公司的主營項目也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小物件」。
  • 10天營收2萬元:在《動森》裡做生意到底有多賺錢?
    某種程度上,這是一門沒有本錢的生意,因為所有玩家想要的東西,都可以用「魔法(代指修改)」變出來。 不過,前述道具商狂燜雞告訴我,這門生意具有現實感的地方在於,賣家並不是通過修改買家數據來實現交易,「你是真的需要生產道具,需要有足夠多的Switch來存放道具,需要有渠道銷售,最後你還需要安排人手負責配送道具。」
  • 杜月笙一生先後被三個年輕人坑過,兩個是弟子門徒,一個是千王之王
    杜月笙從一個小混混蛻變成上海灘「青幫三大亨」之一,期間經歷的事情太多太多。縱觀杜月笙一生,他曾經先後被三個年輕人坑過,那麼這三個人都是誰呢? 第一個坑杜月笙的人是江肇銘。小編此前的一篇文章中曾經詳細地介紹過杜月笙所收的唯一真正的弟子江肇銘,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這裡不再贅述。
  • 做小生意被人稱為「傻子」,卻在七十年代就賺到了100萬元
    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年廣久就憑藉賣瓜子賺到了100萬元,在那個年代的100萬元,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年廣久出生於安徽懷遠縣,後來隨父親逃荒到蕪湖,後來和父親一同擺攤賣水果謀生。後來父親去世,年廣久繼承了父親的事業,繼續擺攤賣水果,後來也販賣過板慄和魚等商品。但是由於當時實行計劃經濟,像年廣久這樣的小商販,不得不東躲西藏,年廣久甚至兩次被捕入獄。
  • 寧願開十幾萬元車進廠做普工,也不願用買車的錢來做生意,為啥?
    做普通工人也不可恥,人活著有很多類型的追求,普工可以給你安穩的日子,沒有那麼操心,不能以工作性質來判斷一個人是否可行,請關注:容濟點火器老闆不是人人可以做的常言到,打工需要一個腦袋,做老闆需要兩個腦袋,而炒股需要三個腦袋,打工是最簡單的,老闆相對比較困難,看別人做生意很輕鬆
  • 杜月笙手段有多高明?追女人不靠武力,一個小舉動吃透母女3人
    杜月笙善於觀察,他知道要在上海填飽肚子問題必須做點小生意。給別人打工頂多能混個溫飽,於是他先打工,然後想辦法謀生路。一開始杜月笙會一家水果店老闆當夥計,因為他很勤勞,做事很認真,可是幹了一段時間杜月笙就和老闆商量一件事情。老闆起初以為杜月笙想自己開店,結果並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