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上海曾流傳著一句話,叫做「黃金榮貪財,張嘯林善打,杜月笙會做人」。可是你也許不知道,杜月笙不僅會做人,同樣也會做生意,他曾經利用一場內戰的爆發,賺了一大筆的巨款,而他發「戰爭財」的方法令所有人都想不到。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杜月笙究竟採用了哪種特殊的「生財之道」?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杜月笙14歲的時候,他就被送到上海十六鋪水果行中做小學徒,沒有人會在意這個瘦弱孩子的前程,畢竟他的一生基本已經定型,從小是一個賣水果的「小販」,經過多年的努力之後,最多也只能成為賣水果的「老販」。
可是誰也想不到,杜月笙心中總是有一種不服輸的勁頭,他正是憑著一股敢打敢拼的狠勁,以及聰明圓滑的頭腦,讓他很快加入了青幫,並順利從小混混成為幫會中一名有頭有臉的重要人物。
成名之後的杜月笙,很快便成立了自己的「三鑫公司」,專門經營煙土生意,公司鼎盛之時,其生意區域曾覆蓋整個東南亞地區。除此之外,杜月笙還在上海市內開辦了數家賭檯,靠收取紅利賺得盆滿缽滿。不得不說,杜月笙的確具有精明的生意頭腦,是商界中的天才。
清末民初是我國近代史中最動蕩的時期,國內大大小小的政黨與軍閥混戰,令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上海灘也盤踞著各種勢力,包括帝國主義列強、革命黨人、軍閥勢力以及幫會組織等等。當時的上海地區,主要由浙江督軍盧永祥鎮守,他是皖系軍閥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1924年,由於直系軍閥與反直系軍閥勢力發生衝突,導致江蘇督軍齊燮元意圖佔領上海,隨即與浙江督軍盧永祥之間爆發了一場內戰,史稱「江浙戰爭」或「齊盧之戰」。兩方軍閥之間的戰爭在上海郊外展開,最遭殃的還是上海的百姓。在戰爭期間,原本繁華的上海大街上頓時空無一人,各行各業都受到了極大的衝擊。正是因為如此,當地物價開始大幅度增長,股票的價格卻是一跌再跌。
戰爭帶來的蕭條也衝擊到了杜月笙,杜月笙在上海的產業幾乎全部受到了影響,這對於他的生意鏈來說,無疑是一個致命的打擊,為此他必須想到一個萬全之策挽回損失。對於發戰爭財,杜月笙確實有許多辦法,比如囤積糧油以及各種生活用品等等,都是不錯的發財捷徑。不過杜月笙習慣了賺大錢,對於這種小錢是看不上眼的,於是他決定另闢蹊徑,準備尋找到一條快速發財的道路。
杜月笙想到的辦法很獨特,在他看來,上海股票的暴跌,正是為自己提供了一次絕佳機會,只要股票能夠瘋狂上漲,他就能從中狠撈一筆。不過由於戰爭的原因,上海人心浮動,股民們紛紛從股市中撤資,不敢再向內部投入資金,生怕自己的錢白白打了水漂。
杜月笙終究是上海的大亨,對於股票的玩法,他實在爛熟於心。在他看來,上海股票市場之所以處於疲靡之態,完全是上海市民出於對盧永祥部隊實力的不信任,如果能夠在此時為市民們注入一支「強心劑」,證明盧永祥的軍隊可以守住上海,則所有股民們都會放心投資股票,如此一來,股票就會呈現出極度增漲的態勢。
杜月笙先是出錢購買了大批跌至谷底的股票,接著又拿出80根金條,專門賄賂齊燮元先鋒團的團長,請求其暫時撤至8裡之外紮營,給上海民眾造成一種浙軍獲得優勢,江蘇軍隊失敗撤退的假象。對於軍事行動而言,私自撤退是嚴重違反軍紀的行為,但是先鋒團團長卻美其名曰是「戰略性撤退」與「誘敵深入」,因此很快便將此事搪塞過去,拿錢的團長滿意地揣走了80根金條。
江蘇軍隊撤退事件被報紙曝光後,上海地區民心大振,股民們認為浙軍勝利在即,市場將趨於穩定,因此紛紛放心前來購買股票。僅一夜的工夫,上海股市股票的價格飛漲,而在此時,杜月笙開始大肆拋售已經低價買入的股票,從中大賺特賺了一筆。
可是令所有股民都沒有預料到的是,在他們投資之後,浙軍瞬間轉成劣勢並一敗再敗,最終盧永祥也不得不宣告下野,直系軍閥從此崛起,並控制了中國大部分區域,上海股市也開「原形畢露」,開始大幅度回落。杜月笙此舉可算是坑苦了上海的股民們,他一人大發橫財,卻令太多的人為此傾家蕩產。
杜月笙發財的辦法雖然不值得提倡,但是他獨特的「撈偏門」方式,卻令人佩服其頭腦的精明與靈活。不得不說,作為一代傳奇大亨,杜月笙的確有著自己的過人之處,這一點絕對是無可置疑的。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