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故事告訴你,不可傷害「陰德」厚重之人,「因果報應」來得快

2020-12-10 妙音聞聲

積德雖無人見,行善自有天知。《易經》上也講: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所以說,人生的吉兇禍福,都是自己行為招感而來,一切的感果,皆是自作自受,怨不得外境任何人、事、物。

人生沒有如果,只有因果。 凡心兩扇門,善惡一念間。一生的時間並不長,轉瞬即逝,永遠不要抱有僥倖心理,去挑戰「因果」的底線,這樣的代價我們玩不起,也不能玩。紅塵皆如夢,凡事要看穿,只要深信因果義理,也就不敢去挑戰因果了。

茫茫宇宙,大千世界,浩然正氣充天地,種善因得善果,諸佛菩薩也改變不了這種關係。趨吉避兇的方法,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在生活中,無論是「有情眾生」還是「無情眾生」,我們都要與其廣結善緣,對天地萬物要有敬畏心。

幸福美滿的人生,是自己創造的。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傷害別人,就是傷害自己。在日常生活行為中,就要培養自己的慈悲心,尤其是陰德厚重之人,萬不可傷害,因果報應來得快。

《無量壽經》有云:「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陰德厚重的人,都是善業累積起來的,自有福運相伴,龍天善神護佑。傷害有德行的人,也會感召苦果。在佛教講:出佛身血的果報,在阿鼻地獄。陰德厚重之人,雖沒有證得佛果,但也不可傷害。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富家人,名叫劉祿,常做善事,深受當地百姓愛戴。有一天,他在外面遇到一人,那人手裡提一籠子,裡面裝有一隻受了傷的刺蝟,是那人在山裡抓到的。兩人迎面而過,那刺蝟的眼睛一直看著劉祿,好像又靈性似的。於是劉祿就花銀兩買下了刺蝟。

回到家,劉祿給刺蝟處理了傷口,待了幾天傷養好了,就把刺蝟放走了。多年後,劉祿府上,來了一位老人討飯,但是被劉府的看門家丁惡言相拒,還拿棍棒想要毆打老人,這一幕恰巧被劉祿看到,就制止了嘉定的行為,言詞說到,我劉某人一生積善,豈能容你,就把家丁趕走了。

再回頭說這位老人,劉祿府中剛好缺一位護理花草的人,就將老人留了下來,意在給他口飯吃。就這樣老人樣留在了劉府,也正是從那天起,劉祿家庭事業都順風順水,幾年後就成了有名的富人。直到一天,老人突然找到劉祿說,不出三日,劉府將有大難,你和家人要馬上離開,並通知通知官府抓人,劉祿就聽從了老人的話。

第二天,官府果真在劉祿家中抓獲賊人十餘名,帶頭的就是當年被趕出家丁,因為記恨報復,就想搶奪劉家的財產。事情過後,劉祿去找老人道謝時,打開老人的房門,只見一隻刺蝟盤坐於床上,已沒了氣息。

原來那位老人正是當年被劉祿救下的刺蝟,為了報恩,便進入劉府。人有善念,天必佑之。所以,遇到陰德厚重的人,我們要多去親近。自己也要廣種福田,多多積累陰德,德越積越厚,福報就會現前。

相關焦點

  • 千萬別傷害這三種人,因果報應非常大!
    深信因果的人,今生能夠幸福,來世也能成就。人生難免會有意無意傷害到他人,但這三種人你千萬別傷害,輕者你會背上深重的因果關係,早晚遭報應;重者你會直接面臨現世惡報,損福破財,災厄降至。你認為這個世界大家做壞事,你心很壞!因為你念出來的佛號都是起壞心,壞念頭的。
  • 佛教:這5種人最傷害不起,因果報應非常大!
    「諸法皆空,因果不空」,世間之事,萬般不離因果,我們對他人所做的,其實就是對自己所做,最終都回到了自己身上,這便是因果循環。我們若想避免受傷害,首先就不要去傷害他人,不論是行為上還是念頭上都不要心存惡念惡意,「舉頭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因果報應疏而不漏,真實不虛、絲毫不爽。人的起心動念、一舉一動都是因果,因果報應非常大,這5種人最傷害不起!
  • 陰德厚重的人,有3種特徵,看看包括你嗎?
    現在很多人,價值觀扭曲,都說善人多磨難,自己也隨波逐流,喪失了自己修福報的大好機會。宇宙間是有規律的,人的善惡因果也有規律可循,也許短期來講,看不到善人有好報,但是把時間距離拉長,你就會發現,因果是不虛的,有個詞叫「因果異時」。
  • 佛教:如果你信佛,請不要傷害這4種人,因果報應很大!
    無論何時,我們心中當有一份敬畏,遇到善意,當需知恩報恩、投桃報李;遇到傷害,莫要以牙還牙、錙銖必較。別人如何對待自己,那是我們的因果;我們如何對待他人,那是自己的修行。「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人若欺你、天必護你,天欺、人欺,因果不欺,相信善良的人終會被命運善待。如果你信佛,請不要傷害這4種人,因果報應很大!
  • 佛教:這4種人,千萬不可傷害,因果報應很大!
    因果,不論你信與不信,它都一直存在,時刻影響和改變著人的命運。「善惡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世間萬事萬物的發生都不是無緣無故的,其背後必有因緣。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你善待他人、與人為善,在你有困難的時候,就會有貴人來幫助你,這是你自己積攢的善因福德;你待人刻薄、廣結惡緣,在你危難關頭 ,也沒有人會伸出援手。我們如何對待別人,其實就是在如何對待自己。
  • 這三種人,千萬不要去傷害,因果報應很大!
    在人的一生當中,誰都難免會有意無意地傷害到眾生。比如在我們走路的時候,都可能會踩死螞蟻、昆蟲等等小動物;在我們說話的時候,也經常會無意中傷害到他人,當然這都是無心之惡,還可以原諒。道理很容易懂,我們也能接受,也希望自己做一個純淨純善之人,但就是很難做到,一遇到逆境惡緣,還是會產生惡念,還是會傷害他人。所以我們只能循序漸進,逐漸調節自己的心念,由惡轉善,儘量不再傷害他人以及其他有情眾生。尤其要注意的是,下面這三種人,千萬不要去傷害,否則因果報應很大。一、有恩於你的人。
  • 佛說,「陰德」厚重之人,一眼就能看出來,有你嗎?
    導語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免會聽到"陰德"兩個字。特別是會聽到一些老年人說:"這個人一定是個陰德厚重的人。"很多人就不理解"陰德"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顧名思義,"陰",即隱藏起來的,不是表面的;"德",即功德;"陰德"就是沒有顯露在表面上的功德。
  • 佛家說:傷害這兩種人,往往損陰德,儘量行善緣
    因此,若積善,不損人,不要去傷害以下兩種人,往往可以德行兼備,福運倍增。第一種人:德高望重的善人佛家一般會把德高望重的人歸結為陰德厚重之人,這種身上具備一種棄惡揚善的品行。經過長期的善緣積累,在社會上形成了好的口碑,建立了威望,因此,是德高望重之人,這類人千萬不要去傷害他們,否則呢,會換來惡果。這樣說到底是因為什麼呢?首先,我們用佛家的觀點闡述一下:佛家認為陰德頗厚的人,喜善樂施,很具佛緣。即使,他們身處凡塵,並非佛家之人,也往往會得到菩薩的關照,如果傷害這類人,等於是傷害了菩薩一樣。
  • 佛教:「陰德」厚重之人,有這3種相貌,看看你有嗎?
    《了凡四訓》裡有句話: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如果一個人公開行善,會受到大眾的稱讚和誇獎;若一個人暗地裡偷偷做好事而不欲為人所知,這樣的人上天會給他善報的。陰德厚重的人,會有善神護佑加持,任何傷害不可靠近。與其為後輩留有家財萬貫,不如多積攢陰德、惠及子孫。
  • 佛教:傷害這3種人,因果報應很大!
    我們每個人這一生都會遇到很多人,有來幫助我們的貴人,也有來傷害我們的小人。但其實不論遇到什麼人,都是我們逃不了的因緣。遇到善緣,是我們自己修來的福氣;遇到惡緣,也是自己曾經造下的惡業。世間萬般,皆是因果,絲毫不虛。別人待我是因果,我們如何對他人,其實就是如何對自己 最終都回到了自己身上。所以,我們要懂得廣結善緣,利益他人,也是為自己修福積德。
  • 佛教:最損「陰德」的十件事,別再做了,因果報應很大!
    這句話是對那些質疑善惡因果之報之人最有力的詮釋。一個人若前世積有陰德,陰德會護佑人逢兇化吉、轉危為安。因果通三世,前世因,今生果;今生因,來生果。因果循環,真實不虛、絲毫不爽。一個人最大的福報不是家財萬貫,而是陰德厚重。與其為子孫留有錢權,不如多為他們積陰德。「陰德天佑之」,陰德厚重之人,自有善神護持。
  • 不要傷害這「三種人」,財運破損不說,因果報應也來了
    害人終害己,做人就要保持著一顆善良的心,不然的話,你遭遇的報應會遠遠超過你想像的。有句老話說的好,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是,我們要在不傷害他人利益和健康的前提下,去獲得自己理想中的利益和目標。生活就是一個不斷前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遇見形形色色的人,我們也不得不和這些人打交道,無論是我們喜歡的人際,還是為了工作中的應酬,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們一定要遵循一些規矩,與人交往中,不要傷害這「三種人」,財運破損不說,因果報應也來了。
  • 「陰德」厚重的人,往往有這三種行為,看看你是嗎
    古語云:「有陰德者,必有陽報。」陰德是指暗中施德於人,行善不留名。積陰德之人,哪怕默默無聞,也會收穫福運,讓自己人生得福。有人或許會認為這些是迷信,但從佛學的角度來說,這並不是迷信,而是因果之道。這種行善積德的福報,並不是自己做了善事,就會給予,而是萬物的自然規律。
  • 佛教:這5種人,不可傷害,因果報應,不容小覷!
    害人如害己,傷害他人,不會損害他人的成就,反而大大折損了自己的福報。面對惡人,我們不要仇視和報復,要以慈悲心寬恕;面對比自己福報大的人,不要嫉妒和怨恨,要懂得隨喜和精進。人生的一切福報不是爭來的、或求來的,而是一個人行善積德的善果。「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不作惡,則諸災不生。以下這5種人,不可傷害,因果報應,不容小覷!
  • 佛教:「陰德」厚重之人,身上有這4大特徵,你有嗎?
    何謂「陰德」?指一個人自身好的德行,心存善念慈悲,能夠時時處處利他利人、不求回報,這樣的人善業比較多,為上天所庇佑,福報比較大。《了凡四訓》中也提到:陰德天佑之。陰德厚重不僅惠及自己,也利益後代子孫。你有一絲惡的念頭,就不是真善。「陰德」厚重之人,身上有這4大特徵,看看你有嗎?一、不怕吃虧,樂善好施害怕吃虧的人佔不到什麼便宜,願意吃虧的人,上天不會讓他虧。人性往往自私,總想著利益自己,看似佔得便宜,其實已損耗了大量的福氣。
  • 佛教:「陰德」厚重之人,身上有這4大特徵,看看你佔幾個?
    可能有些人不太明白。「陰德」簡單來說就是指一個人偷偷做好事,而不帶有功利心,不想讓別人知道,不圖他人的回報,只是一心行善,時時處處都心懷慈悲、善待他人。這樣的人善根深厚,所行善業往往為上天所記功,遇事吉人自有天相,能逢兇化吉。《了凡四訓》中也有言:凡為善而人知之者,即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者,即為陰德。「陰德」比「陽善」更有功德。
  • 學佛之人 一定不可傷害這五種人
    1、陰德厚重之人就是大善人,大好人,這樣的人,做到好事特別多,不單單是周圍的人們知道,包括神仙們也了如指掌,都有記錄,如果你無意中傷害到大善人,大好人,現實中你會招到眾怒,冥冥之中,你也違反天意,一不留神就會得到天怒,得到報應。
  • 百因必有果,傷害這三種人,輕者背因果,重者破財損運
    第一種、陰德厚重的人,不要去傷害。何謂陰德,在《了凡四訓》積善之方中,講到了「陽善」和「陰德」。為善被人知,為陽善。為善人不知,為陰德。現在大部分人只能做到陽善,也就是帶著想被人表揚性質的行善。很少有人能做到行善不留名。而「陽善」只能享世名,陰德天報之,陰德的能量遠遠大於陽善。
  • 佛教:「陰德」厚重之人,身上都有這4大特質,看看你有嗎?
    《了凡四訓》裡有講道: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我們將「善」分為兩種,即「陽善」和「陰德」,陽善指一個人公開做好事,想要得到大家的稱讚,帶有一絲功利性質,雖利益他人卻也希望自身能得到便宜。而陰德指的是人暗地裡偷偷做好事,不想讓別人知道,不圖任何人的回報,如此,我們稱之為「陰德」。
  • 佛教:傷害這三種人,極損陰德,儘量多結善緣
    傷害以下這三種人,極損陰德,儘量多結善緣,少造惡業。01陰德厚重的人佛門將人積攢的功德分為:陰德和陽德。凡陰德厚重者,多為棄惡揚善之人。在社會上多半建立了好的名望,足以稱得上是德高望重之人。這種人生活中萬萬不能傷害,一旦傷害,果報不菲。為什麼這麼說呢?咱們先從佛家角度來分析,佛家認為:一個陰德厚重者,積大善,身具佛緣,常行菩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