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德雖無人見,行善自有天知。《易經》上也講: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所以說,人生的吉兇禍福,都是自己行為招感而來,一切的感果,皆是自作自受,怨不得外境任何人、事、物。
人生沒有如果,只有因果。 凡心兩扇門,善惡一念間。一生的時間並不長,轉瞬即逝,永遠不要抱有僥倖心理,去挑戰「因果」的底線,這樣的代價我們玩不起,也不能玩。紅塵皆如夢,凡事要看穿,只要深信因果義理,也就不敢去挑戰因果了。
茫茫宇宙,大千世界,浩然正氣充天地,種善因得善果,諸佛菩薩也改變不了這種關係。趨吉避兇的方法,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在生活中,無論是「有情眾生」還是「無情眾生」,我們都要與其廣結善緣,對天地萬物要有敬畏心。
幸福美滿的人生,是自己創造的。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傷害別人,就是傷害自己。在日常生活行為中,就要培養自己的慈悲心,尤其是陰德厚重之人,萬不可傷害,因果報應來得快。
《無量壽經》有云:「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陰德厚重的人,都是善業累積起來的,自有福運相伴,龍天善神護佑。傷害有德行的人,也會感召苦果。在佛教講:出佛身血的果報,在阿鼻地獄。陰德厚重之人,雖沒有證得佛果,但也不可傷害。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富家人,名叫劉祿,常做善事,深受當地百姓愛戴。有一天,他在外面遇到一人,那人手裡提一籠子,裡面裝有一隻受了傷的刺蝟,是那人在山裡抓到的。兩人迎面而過,那刺蝟的眼睛一直看著劉祿,好像又靈性似的。於是劉祿就花銀兩買下了刺蝟。
回到家,劉祿給刺蝟處理了傷口,待了幾天傷養好了,就把刺蝟放走了。多年後,劉祿府上,來了一位老人討飯,但是被劉府的看門家丁惡言相拒,還拿棍棒想要毆打老人,這一幕恰巧被劉祿看到,就制止了嘉定的行為,言詞說到,我劉某人一生積善,豈能容你,就把家丁趕走了。
再回頭說這位老人,劉祿府中剛好缺一位護理花草的人,就將老人留了下來,意在給他口飯吃。就這樣老人樣留在了劉府,也正是從那天起,劉祿家庭事業都順風順水,幾年後就成了有名的富人。直到一天,老人突然找到劉祿說,不出三日,劉府將有大難,你和家人要馬上離開,並通知通知官府抓人,劉祿就聽從了老人的話。
第二天,官府果真在劉祿家中抓獲賊人十餘名,帶頭的就是當年被趕出家丁,因為記恨報復,就想搶奪劉家的財產。事情過後,劉祿去找老人道謝時,打開老人的房門,只見一隻刺蝟盤坐於床上,已沒了氣息。
原來那位老人正是當年被劉祿救下的刺蝟,為了報恩,便進入劉府。人有善念,天必佑之。所以,遇到陰德厚重的人,我們要多去親近。自己也要廣種福田,多多積累陰德,德越積越厚,福報就會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