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夾饃是古漢語「肉夾於饃」的簡稱,我國陝西省傳統特色食物之一,2016年1月,肉夾饃入選陝西省第5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明明是饃夾著肉,為什麼要叫肉夾饃呢?名稱的由來是由於陝西當地人性子急,不習慣叫「肉夾於謨」,就把「於」字去掉,叫起來更方便,於是便成為了現在被廣為流傳的肉夾饃。
各地肉夾饃做法都是大同小異的,整個原理都是相同的,只不過是調換了裡面的配料。為了更好的追溯傳統正宗的肉夾饃,這裡還是以陝西當地的做法為標準,為大家分享肉夾饃的做法。
【肉夾饃所需食材】五花肉、草果、桂皮、八角、香葉、冰糖、小茴香、生抽、醬油、老抽、麵粉、食鹽、酵母粉、食用油、花椒
【肉夾饃做法步驟】
第一步:先滷肉。五花肉洗淨切為大方塊,並將滷肉的香料準備好!清洗乾淨,備用。
第二步:將草果、桂皮、八角、香葉、冰糖、小茴香、花椒、生抽、老抽和五花肉放入高壓鍋裡,加入適量清水,蓋上鍋蓋,大火煮開上汽之後,再壓20分鐘。20分鐘之後,關火,讓肉在鍋裡浸泡一夜,使肉更入味。
第三步:準備麵皮。麵粉600克,溫水300克,食鹽2克,酵母粉3克混合均勻,揉成一個光滑的麵團,蓋上蓋子,置於溫暖溼潤處發酵至兩倍大。
第四步:麵團取出重新揉圓,蓋上溼布,鬆弛20分鐘,搓成長條,分切出每個約80克的劑子,滾圓。
第五步:將麵團滾圓按扁之後,擀成牛舌狀,用毛刷刷上薄薄地一層油,自下而上捲起後立起來,壓扁。
第六步:用擀麵杖將卷好的麵團擀平成圓餅狀,醒發5分鐘後,放入平底鍋開始烙。
第七步:餅在放入平底鍋之前,待鍋加熱好之後,刷上一層油,再把麵餅放入鍋裡烙。
第八步:待麵餅一面烙至帶焦花點之後,翻面,也烙至帶焦花點即可出鍋,出鍋裝盤待冷卻後用到從橫切面將麵餅切開,為下一步放入肉末及其他輔料做準備。
第九步:重新加熱鍋裡的滷肉,加熱好之後將肉剁碎,夾入熱餅子中,再舀一小勺湯汁灌入麵餅中,一道皮酥裡嫩、口口酥脆的肉夾饃就做好啦。
肉夾饃遍及西安大街小巷。咬一口外皮鬆脆,其內綿軟的白吉饃。滿嘴香醇可口的臘汁肉和白吉饃的誘人味道,不由你不滿口生津,真是人生一快樂。
肉和饃先做哪個都可以,我通常夏天先燉肉,冬天先發麵,大家可隨意調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