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人社會裡,有所謂「揚善於公堂,規過於暗室」的原則。不管你是否承認,大多數人都比較「好面子」。無論階層高低,即便是生活很困難的人在外人面前也要「打腫臉充胖子」,因為他能得到別人的尊重與認同;有權力的人就有更有資本獲得「面子」,通過對資源給予的掌控,逼迫周邊社會給予其「面子」。
對於一些地方政府來說,能夠覺得自己「倍兒有面子」的不是城市下水管道是否通暢,也不是當地百姓上學和看病能夠少花錢,而是建大樓和蓋大廈,尤其把政府辦公大樓弄豪華了。正如一位網友評價道,在國外最豪華的建築可能是民用建築,在中國最豪華的建築大多就是政府大樓。
高手向來在民間。網上專門有關於「各地豪華政府大樓盤點」的帖子:從酷似「白宮」的安徽省阜陽市潁泉區政府大樓,到前面廣場據說比天安門還大的廣東佛山順德區政府大樓,再到花費達到20億元的浙江長興縣政府大樓……最新被網友吐槽的則是造價40億的濟南政府大樓,大小僅次於美國五角大樓。
何止是氣派,簡直就是氣派!
「浪費納稅人的血汗錢!」這恐怕是很多網友隨口說出的一句話。這種「山寨」建築能夠在神州大地生根發芽,一方面是地方官員打造政績的需要。眼下各地官員實行輪崗制,很多地方領導人都將管轄基層作為仕途一站,大多抱著過客心態,缺乏長遠考慮,只希望留下所謂的地標性建築物,以凸顯「為官一任,流芳百世」。
另一方面是招商引資的需要。當下,招商引資仍是促進地方GDP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對於當地官員來說,投資者在考核當地的環境時,如果政府大樓等其他基礎設施過於落後,就會非常擔心阻礙投資的引入。在這樣一個大的社會環境下,地方政府就會不切實際地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當然,政府辦公大樓從來都不是公共的,在這種充滿「神秘感」的語境下,國人有理由對於大樓的招投標是否透明,修建過程中有沒有經過嚴格審批,有沒有鋪張浪費納稅人的錢財,是否會出現盤根錯節的利益分贓和貪腐行為等問題產生疑問,而隨著豪華政府大樓不斷拔地而起,人們疑惑的心理逐漸加重後,自然就會衍生出不滿的情緒。
無疑,這種現象的出現就在於權力至上的官本位機制。偌大的政府大樓裡,聚集了政府大多數的辦事機構,在方便人們辦事的同時,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地方政府介入經濟活動太深。從「有事找政府」到「有事找市場」是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約束權力對經濟活動的幹預和經濟資源的支配更是下一步改革的攻堅課題。更重要的是,這種豪華政府大樓與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的目標顯然是背道而馳。
政府豪華大樓能否「流芳百世」?恐怕只有歷史來證明。路漫漫其修遠兮,但對於一直上下而求索的網友們來說,願望很簡單,無非就是有一天想去豪華政府大樓裡上廁所,可以沒有人攔著。(荀文若)
中國經濟網評論頻道正式開放網友投稿,原創經濟時評可發至cepl#mail.ce.cn(#改為@)。詳見中國經濟網評論頻道徵稿啟事。
相關評論:
(責任編輯:李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