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那些事兒:詩詞、馬夫人的月餅與秋瑾的月亮

2020-12-19 春秋悅讀書

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又叫八月節,是華人世界最重要的節日之一。

說來也怪,一提起八月十五,我總是先想到《天龍八部》白世鏡與馬夫人那堂堪稱極致的江湖情色課,這大約說明我一直沒能脫離低級趣味……

「你身上有些東西,比天上月亮更圓更白。」

「你身上的月餅,自然是甜過了蜜糖。」

我一直說這是最好的情色文字,精彩程度比之水滸裡王婆說風情的「潘驢鄧小閒」也毫不遜色。我更堅信,甜過了蜜糖的月餅(中秋餅),肯定不是五仁的。

咳,話題有些少兒不宜,還是說回中秋——中秋的來歷大概要追溯到遠古時代的月亮崇拜,成為正式象徵團圓的節日卻晚了許久,直到隋末唐初時才算是略具雛形,這再次說明,傳統節日的演變自有其過程。

在古代農業社會,人們以日升月降、燕南雁北為季節更替的時序標誌,看到月圓月虧難免心生波瀾,於是詩意便產生了。

我讀書少,並不能確定《古詩十九首》裡的「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是不是最早表明月亮象徵團圓的詩?詩中也並未點明中秋,只說明月牽扯著遊子的愁思。當然,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到了隋唐時期,月亮的象徵意義徹底成型了。

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望月懷遠是被詩人們寫爛了的題目,但由於所處時代的限制,張九齡的中秋更像是情人節:

海上明月照著遠隔天涯的情人,長夜漫漫,詩人對月相思夜不成寐。怪燭光太耀眼麼?熄了燭火出來走走吧,卻發現露水沾溼了衣裳,月色更撩人心緒。

此情此景拿什麼贈給你呢?這月光是我滿腔的心意啊——月亮代表我的心,可沒法寄給你呵!怎麼辦呢?還是睡吧,睡著了也許能和你在夢中相聚。

張九齡的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被後世傳頌了千百年,不過比起他的後輩詩人李白所寫的月亮來,則稍顯遜色: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二十個字,無一字生僻,清新樸素卻又韻味無窮。那真是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沒有。相比李白的家喻戶曉,中唐詩人王建名氣要小得多,他卻讓月亮和中秋玩起了連連看: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在王建的筆下,情感是真摯的、思念是委婉的,他的對景傷懷、思親念友並不是平鋪直敘,而是通過一個疑問收尾,意蘊悠長,讓人回味無窮。

王建詩中的桂花既是庭院中被露水打溼的桂花樹,又是廣寒宮中的那株不死之樹,暗指著詩人抬頭望月。這倒和歷史的發展吻合,桂花在唐代被大量種植,並得到了文人士大夫的廣泛追捧,漸漸也流行起望月賞桂了。

在古代,看到月亮想到懷遠、思鄉或團圓並不讓人意外,可談起了外星人就牛叉了,這位先生名叫段成式。在他的《酉陽雜俎》書裡,有一個非常奇妙的故事:

大和中,鄭仁本表弟,不記姓名,償與一王秀才遊嵩山,捫蘿越澗,境極幽後,遂迷歸路。將暮,不知所之。徙倚間,忽覺叢中鼾睡聲,披榛窺之,見一人布衣,甚潔白,枕一幞物,方眠熟。即呼之,曰:「某偶入此徑,迷路,君知向官道否?」其人舉首略視,不應,復寢。又再三呼之,乃起坐,顧曰:「來此。」二人因就之,且問其所自。其人笑曰:「君知月乃七寶合成乎?月勢如丸,其彰,日爍其凸處也。常有八萬二千戶修之,予即一數。」因開幞,有斤鑿數事,玉屑飯兩裹,授與二人曰:「分食此。雖不足長生,可一生無疾耳。」乃起二人,指一支徑:「但由此,自合官道矣。」言已不見。

外星人對鄭仁本的表弟說,他是月球八萬二千戶修理工中的一員,還說月亮之所以明亮,是因為反射了太陽光,還贈他們吃玉屑飯。在一千多年前的中晚唐,這個外星人相當善良,給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話題又扯遠了,還是說回詩詞吧!你知道的,最著名的中秋詩詞不是上面那些,而是蘇某的《水調歌頭》,不僅整個華語文化圈都知道,歷代選詞的也從不會漏了。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這首詞構建了一個完美的文學意境,通過總結自然規律,巧妙展現了蘇某的人生哲思,又不消極悲觀,而是散發著勃勃生氣,成為千百年來人們所讚美的不朽之作。

詞的題目是「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我感興趣的並不是他與弟弟蘇轍六年未曾見面,而是他喝什麼酒大醉?

如果蘇某是在杭州寫這首詞,那他一定喝的是桂花酒——唐人宋之問有「桂子月中落,天香去外飄」的句子,宋人柳永也有「三秋桂子,十裡荷花」的詞章,中秋時節的杭州瀰漫在桂花的香氣中,賞月飲桂花酒無疑是貼合情境的妙事。

然而,並不是。

這首《水調歌頭》是他著名的密州三曲之一,此時已從杭州去密州兩年了。在密州的蘇某,很大可能喝不到桂花酒——當然啦,也不排除蘇某赴任時帶了很多桂花酒,但更大可能他喝的還是即墨老酒。

蘇某寫這首中秋詞時四十一歲,對人生已經看得十分通透,他的詞壇後輩小辛則通過詞作表達了離別之苦——在蘇詞寫成近百年後,他寫下了一首詞,當然我要說的不是常見的那首《一剪梅》。

木蘭花慢

老來情味減,對別酒,怯流年。

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

無情水、都不管,共西風、只管送歸船。

秋晚蓴鱸江上,夜深兒女燈前。

徵衫,便好去朝天。

玉殿正思賢。

想夜半承明,留教視草,卻遣籌邊。

長安故人問我,道愁腸殢酒只依然。

目斷秋霄落雁,醉來時響空弦。

這一年,小辛同志只有三十三歲,卻寫著「老來情味減」的句子。是啊,作為一位「脫北者」,他萬馬叢中擒拿叛徒張安國已是十餘年前的事了。劍鋏生苔,雕弓掛壁,這十年簡直恍如隔世,而現在自己的助手範昂又要被調走了。

友人離別,月圓人不圓,壯志難酬,愁腸殢酒,真讓人莫可奈何。然而,小辛同志畢竟是豪邁的,以更羸空弦落雁的典故結尾,正對應著自己雖「老」卻正堪一用,實在是天外飛仙的好句子,一掃頹唐,令人稱奇。

命運之所以被稱為命運,正在於它通常不會按照你的預想發展。小辛同志終歸沒有機會完成他的北伐,他在歲月的磨洗下蹉跎終老。

面對著命運,一位女士發出了自己的吶喊。我說的當然不是李易安,而是鑑湖秋女俠,當然,她寫的也是一首中秋詞。

滿江紅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

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

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

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

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

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溼!

「身不在,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她多想如同男兒一樣,可哪怕身為女俠,也無法改變命運——「夜夜龍泉壁上鳴」麼?在那個時代,儘管她說的是豪邁強音,依然只是大時代的微弱呢喃,生前死後的落寞沒人會去在意!

不管是馬夫人的月餅,還是段成式的外星人,抑或是秋瑾的月亮,中秋正因為這些人、這些故事和這些詩詞,才有了更多趣味。

相關焦點

  • 中秋:月亮和月餅的那些事兒
    家裡在月亮出來的方向設置月光位,全家依次拜祭月亮。 分 食 月 餅 中秋月圓,在外遊子紛紛歸來,當家主婦分食團圓月餅,家裡有幾口人,就切開幾塊,不多不少,象徵團團圓圓。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團圓。 與親朋好友宴飲賞月,吃帶有家鄉特色的月餅,讓家的味道多了一道。
  • 中秋和中秋月餅那些事兒
    全文共3567字 | 閱讀需7分鐘 月亮還是那個月亮,習俗還是那個習俗,只不過每個人的情感有所不同,正如蘇軾說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既然難得圓滿,不如寄託美好,「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 中秋節裡話「中秋」:月餅 月亮(圖)
    「中秋」(圖表)新華社記者 高山 肖瀟 編制   ◆月亮:  今年中秋:十五的月亮十五圓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向記者通報,今年農曆八月月亮最圓的具體時刻為30日11時19分。  天文專家:今年中秋月還不是年中「最大最圓」月  9月30日迎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當晚,一輪又圓又大的月亮將現身夜空為人間送來節日祝福。很多人認為,中秋月是一年中最大最圓的月亮,這是不對的。天文專家表示,中秋月成為年中「最大最圓」月的概率非常低。
  • 月亮之中秋詩句小總結
    中秋即將到來,提到中秋,不得不牽扯到月亮,可能很多家庭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幾塊月餅、擺幾盤水果,在夜晚賞月,一起追憶似說年華,回憶這一傳統節日。說到中秋節,我們就會想到嫦娥,回憶起嫦娥和后羿的悽美愛情故事。
  • 老北京過中秋的「稀罕事兒」 團圓餅不是月餅嗎?
    本篇「春明敘舊」,筆者就來說說,老北京過中秋的那些現如今已經鮮為人知的「講究」和「節目」。清代學者袁景瀾在《吳郡歲華紀麗》記錄的「走月亮」之習俗,清末在北京亦偶有所見:「中秋夕,婦女盛裝出遊,攜榼勝地,聯袂踏歌。比鄰同巷,互相往來,有終年不相過問,而此夕款門賞月,陳設月餅、菱芡,延坐烹茶,歡然笑語」。這一晚街衢似水,雖靜巷幽坊,亦行蹤不絕,直到雞聲報曉,人們依然婆娑忘寐……這種「走月亮」的風俗,暗含「度厄」之意,乃是一種驅走病苦、迎來好運的美好祈願。
  • 月餅 月亮 又到一年中秋時!
    超市裡壘起高高的月餅山,電梯間裡滾動播放著大閘蟹廣告。日子晃悠著又到了中秋節,這是一個神奇的節日,就因為每年這一天,月亮、地球、太陽接近一條直線。這樣一個自然的天文現象,我們卻賦予它很多美好的意義祝福、團聚、圓滿……據說要排隊才能買到?
  • 關於中秋節月亮詩詞詩句大全 描寫月亮賞月詠月古詩名句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中秋節月亮詩詞詩句大全 描寫月亮賞月詠月古詩名句 再過不久,人們就將迎來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中秋了,中秋節是以明月為主角的節日,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中秋詠月的詩詞名句,小編就為你整理一些中秋詠月的名句。
  • 今晚中秋夜,一起賞月讀詩!盤點那些詩詞裡的月亮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每每中秋佳節,都離不開三個關鍵詞:「月亮」、「月餅」、「團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除了這些描述中秋、思念家鄉親人的經典詩詞以外,你還知道哪些描寫中秋、月亮的詩詞呢?現在,IT之家為小夥伴們整理了一些經典詩詞,今晚中秋夜,我們一起賞月讀詩!
  •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一起喝家人共享美味的月餅哦當你問他們中秋節是慶祝什麼的時候,有人說是為了慶祝月亮變形,慶祝出現新的月亮?嫦娥奔月那接下來胖丁就跟大家一起來聊聊關於中秋節的那些事兒,每逢農曆八月十五,外出的搬磚族們都會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與家人團聚,一同賞月,共嘗月餅,歡慶中秋佳節,這是我們華人文化圈最為重要的風俗。
  • 海外遊子談中秋那點事兒:月還是故鄉明
    微信採訪海外親友 關於中秋的那些事兒2014年9月8日  北京   明人張岱在他的《西湖夢尋》一書中,有專文寫錢塘江賞月的事兒錢塘賞月之時,也是美女雲集之時,所以那些沒老婆的光棍、街頭混混兒等,借著中秋月色,混在賞月大軍裡,來過過眼癮,也很正常,備不住碰上個對眼兒的,就成了終身大事,也算中了頭彩,這個中秋就沒白過。其實中國文化裡的月亮主題除了思鄉就是情色,思鄉當然是因為千裡共嬋娟、天涯共此時;情色則體現在月老牽紅線這件功德無量的事兒上,無論明媒正娶的還是趁著月色行苟且之事的,無不對月老感激涕零。
  • 中秋將至,月餅飄香。由此想到了朱元璋與月餅及美食那些傳說傳奇
    八月十五吃月餅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中秋之夜,全國城鄉乃至海外同胞,都有吃傳統糕點——月餅的習俗。這一習俗是怎麼形成的呢?說法有好多種,但流傳最廣的是與朱元璋打天下有關。元朝末年,統治者為了預防百姓造反,規定每十戶人家合用一把菜刀,並派蒙古貴族看管,誰家要用,需經批准。百姓恨之入骨。朱元璋順應民意,發動百姓起義造反。
  • 月亮和月餅的文化
    又近中秋,那一輪月亮又要圓滿了,大大小小的食品店鋪又擺上了花花綠綠的月餅。過中秋節,不說月亮,也不談月餅,總之會讓人感到淡然無味。   中國的傳統節日,一離不開天的象,二離不開人的吃。國學大師錢穆先生一生研究中國文化,他說天人關係是打開中國文化大門的鑰匙,食品文化正是天人關係的結合點。這裡所說的天,實際上是歲時的概念。
  • [儋州故事·歷史]中秋 那些溫馨的月餅故事(配圖)
    儋州的中秋,一家人挑出最新鮮的食材,圍坐一起,做香糕、做月餅,把濃濃的親情揉進碧空的那輪圓月,共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美食家蘇東坡在儋州的第一個中秋節,非常想念自己的家人和家鄉,更是想念家鄉中秋的一種美食———桃片,家鄉的桃片是由白米粉和核桃製成的一片一片潔白的糕片,就像一輪一輪白白的月亮,山高路遠的海南當時沒有核桃,蘇東坡便學著用中和的米粉和花生融在一起,製成了一種香糕,這種香糕和東坡故鄉的桃片有些相似,潔白如玉、香甜爽口,深得古鎮百姓喜歡。後來,每到中秋,百姓就紛紛效仿,製作香糕拜祖宗、拜月亮、送親友。
  • 中秋好過,月餅難吃|據說古代的月餅才正宗?穿越回古代過中秋
    中秋快到了,假期還會遠嗎?今年更是中秋國慶一起過,整整8天的假期,想想都讓人激動,8天長假,我來啦!中秋節有賞月、吃月餅、賞桂花、喝桂花酒等習俗,然而對於小時候的小編來說,什麼月亮桂花的都得靠邊站,月餅才是中秋的唯一大主角。
  • 中秋快樂祝福語:中秋祝福詩句、描寫中秋詩詞詩句一覽
    中秋快樂的祝福語:中秋祝福詩句、描寫中秋詩詞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自古以來,團圓就是中國人最樸素的心願。今年中秋節9月24日,回家,或至少打個電話吧。祝福的語言有千萬種,但好像都比不上,月圓,人團圓。
  • 中秋節有了五仁月餅,月亮會更圓,這個中秋會更有意義
    這個中秋回家過。原本6小時的路程,嚴重擁堵,經歷了一天一夜的歷程,終於到家了。已是餓得飢腸轆轆,幸好,媽媽早就準備好了豐盛的飯餐,美美的飽餐一頓,還是媽媽的味道最好吃呀!今天家裡準備做月餅,於是也顧不上路途的疲憊,也幫忙做起月餅。
  • 求知中秋傳統 感受文化魅力 聽專家說煙臺中秋那些事兒
    「中秋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也是逐漸發展形成的,關於中秋節的起源,一般認為是源於古代的月亮崇拜,也是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蘭玲介紹,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禮制被貴族和文人學士仿效,並逐漸流傳民間,形成了一個觀賞祭拜、寄託情懷的賞月習俗。到了唐代,祭月的習俗更受重視,至宋代始稱為中秋節,以玩月宴飲為盛事。
  • 中秋月餅那些事兒你都知道嗎?
    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 又是一年中秋到,月餅與古代那些皇帝們不得不說的故事
    導讀:歡迎來到百家號飛奔的行李箱啊,歡迎點擊上方藍色「關注」,如果喜歡本文,請各位小夥伴兒點讚、轉發,感謝支持~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又是一年中秋到,月餅與古代那些皇帝們不得不說的故事今天是9月18日,農曆是八月初九,離一年一度的中秋節還有五天
  • 《中秋月餅圖鑑》
    圖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