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入口嫩滑,味道鮮美,食療功效多且營養豐富。
可也有人因為吃木耳住進了醫院,讓這一家人陷入生命危機。
木 耳 中 毒 事 件:
7歲的雯雯躺在ICU的病床上,面容蒼白。她的病情危重,入院後迅速出現 昏迷和肝功能衰竭,幾個臟器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功能不全。 已經進行了四次全身血漿置換,每次1500毫升,且要進行連續血液淨化以保持體內水和電解質的平衡。
圖片來源:青年時報
但是,體內毒素的殺傷力太強了,小女孩的循環系統、神經系統、呼吸系統、血液系統功能漸次出了問題,全身臟器出現不同程度的功能損傷。
「一般情況下,四個臟器衰竭,死亡率就非常之高。」與此同時,雯雯的媽媽也在搶救中,弟弟脫離了生命危險。
調查後發現,放倒一家人的居然是一盤家常菜「黑木耳」。事實上,泡發和烹飪黑木耳過程中,有一個致命的錯誤,可能大家都犯過.....
木耳泡發兩天兩夜
原 來:前不久,雯雯的媽媽拿起了泡發好的黑木耳,略微焯水撈起,加入調料,涼拌給兩個孩子吃。雯雯愛吃黑木耳,一下就吃了不少,弟弟不愛吃,只動了幾筷子。
一盤黑木耳下肚後,姐弟兩個照常玩樂。到了第二天傍晚,雯雯開始出現嘔吐和肚子疼,精神變得萎靡,隨後,媽媽和弟弟也相繼出現相同症狀。
三人被送往當地醫院一查,肝功能指標超過正常幾百倍。
醫生初步判斷,食物中毒,與雯雯家屬一聊才知道,原來她們吃的那盤黑木耳足足泡發了兩天兩夜。
雯雯媽媽就把黑木耳放在家門外的露天泡發,兩天兩夜後,焯水後就直接涼拌食用。
木耳中毒死亡率高達50%
浙江省疾控中心對於雯雯血液的檢測,確診雯雯血液中有米酵菌酸。目前,對於這種毒素的治療,沒有特效藥。
為了竭力挽救雯雯的生命,把體內毒素儘量排出,雯雯的血漿進行了四次置換,每次1500毫升,對於這樣一個7歲女孩來說,這樣大幅的血漿置換,相當於全身血液換了四次。
但即使是這樣迅速和及時的搶救,雯雯的病情依舊讓人揪心,在流行病學調查中,米酵菌酸的細菌性食物中毒極為兇險,死亡率高達到50%以上。
罪魁禍首——米酵菌酸
木耳也好,銀耳也好,香菇蘑菇也好,這些菌類都含有營養成分,可以成為細菌的培養基。幹的時候,微生物沒法生長。一旦泡水,在環境溫度較高的情況下,就不可避免地滋生多種微生物,變成培養基。
如果運氣不好,其中可能會增殖一種叫做「椰毒假單胞菌」的致病菌。它會產生一種叫做「米酵菌酸」的毒素,其毒性非常兇猛。
一旦中毒,輕則噁心嘔吐、腹痛腹脹等,吃得量少還能恢復健康,如果攝入量多一些,則可能出現黃疸、腹水、皮下出血,乃至驚厥、抽搐、血尿、血便等情況,可能導致人體多器官衰竭,還沒有特效藥,中毒病例的死亡率竟高達50%以上!
最可怕的一點是,這種毒素非常耐熱。即使泡過的木耳認真清洗過,還在沸水中焯燙過,毒素還是沒法完全去掉。
冰箱泡發食物安全且美味
其實,在冰箱裡泡發食物,有額外的好處。在低溫條件下,氫鍵力會加強。
這時候食物中蛋白質、多糖和水的親和力增大,能夠吸入更多的水。
所以,冷藏條件下泡3-4小時的黑木耳、銀耳,體積更大,口感更飽滿,吃起來口感更好,「肉頭」有彈性。
相比而言,如果用熱水、開水來泡,吸水不充分,吃起來的口感就差多了。
木耳冷藏泡發好後,放在沸水鍋裡,焯1分鐘,或者蒸幾分鐘,充分殺菌。然後再撈出來,晾在大盤中(別用生水衝了)。然後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涼拌了。
如果是常溫下泡發木耳,建議用涼水,浸泡約2-3小時至完全泡開便可。這樣泡發的木耳,不但數量增多,而且質量好。
但最好不要隔夜或超過8個小時,尤其在氣溫較高的秋夏季節,以免滋生微生物。
泡發木耳小技巧
技巧一:加白糖浸泡木耳,可以加強木耳的對水的吸收,加快泡發。
技巧二:泡發的木耳用食鹽和麵粉混水再浸泡衝洗幾分鐘,因為食鹽能起到殺菌,而麵粉有吸附作用。最後用清水洗淨時,一定要記得焯水。
最後,不要一次泡發過多的乾貨。不管是木耳銀耳,蘑菇海帶,還是海米乾貝,海蜇海參,泡發之後一定要儘快吃完,泡好之後在冰箱裡儲藏也不要超過24小時。
來源:高質量生活家
ID:gzlsh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