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致庸是個有錢人,他是喬家第四代「掌門人」。
本來繼承家業的是喬致庸的大哥,然而,因為戰亂頻發,喬家生意遭遇重挫,瀕臨破產,心力交瘁之下,喬致庸的大哥得了重病,不久一命嗚呼。
就這樣,喬家當家人的角色就落到了喬致庸的身上,其實,喬致庸對做生意並不感興趣。
喬致庸喜歡讀書,嚮往的是文人墨客寫詩作畫、遊山玩水、悠哉悠哉的生活,可是命運卻和他開了一個大大玩笑。
既然不能反抗命運,不如坦然接受吧!抱著這種心態,喬致庸爛攤子接了過來!
喬致庸似乎是天生的商人,他有著超乎常人的敏銳嗅覺,以及靈活多變的處世哲學,以及誠信為本的經商之道,很快他便扭虧為盈,生意越做越好!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喬致庸終於成了山西首富,當地人喜歡叫他「亮財主」,為何如此叫他呢?大概是他辦事敞亮、樂善好施吧!
不管哪個年頭,要想把事業做大做強,朝中沒人是不行的!喬致庸能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這個人就是左宗棠。
左宗棠任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時,軍費都是在喬家票號存取的,有時候軍費緊張,也會向喬家超支借款,已解燃眉之急。
左宗棠對於喬家慷慨相助非常感動,特意拜訪了喬致庸,一見面就握著喬致庸的手,親切地叫了聲「亮大哥」!
一句「亮大哥」,勝過千言萬語;一句「亮大哥」,勝過任何廣告;一句「亮大哥」,讓喬致庸聞名遐邇。
後來,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向西逃竄,途徑山西之時,銀子花完了,吃穿用度成了問題,慈禧派人找到了喬致庸,希望他幫助渡過難關,喬致庸二話沒說,大手一揮,就借了四十萬兩銀子。
八國聯軍撤退之後,慈禧回到了北京,之後派人與喬致庸接洽,商量嘗還四十萬銀子事宜。
喬致庸擺了擺手,微微一笑:「國難當頭,我作為商人,出錢救國,義不容辭,不要了,不要了!」
來使為難道:「這個……,恐怕不妥吧!」
喬致庸笑道:「我聽聞老佛爺書法乃是一絕,懇請老佛爺賜我四個字,就算還了錢了!」
「什麼字?」
「福種琅嬛!」
之後,慈禧見喬致庸如此識大體,大喜,隨即揮毫潑墨,寫就了四個大字「福種琅嬛」。
到了喬致庸晚年,生意越做越大,光全國各地的票號、錢莊、當鋪、糧店等就有兩百多家,據研究統計,喬家的流動資產至少達到了一千萬兩銀子,再加上土地、房產等固定資產大概一千萬兩銀子,合起來兩千萬兩銀子。
那時候的兩千萬兩白銀相當於現在多少呢?
清政府規定,平銀1兩等於34.3克,現在白銀大概是4.2元每克,算下來大概相當於30億元。
30億元?在當今社會,似乎排不上名號。
馬雲身價507億美元,中國排名第三,遠遠超過喬致庸,然而,拿今人和古人對比,太不公平了,也沒啥實質意義,因為銀子購買力不一樣,那麼,喬致庸與同時代的富豪對比如何呢?
來看看當時的美國首富約翰、雅各布、阿斯特,他的資產不過700萬兩銀子而已,遠遠少於喬致庸。
而當時的世界首富是廣州的伍秉鑑,他的資產達到50億元。
總的來看,喬致庸在當時的世界上,算得上是頂級富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