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他,漢武帝不可能徹底擊潰匈奴,飲馬瀚海

2020-11-21 詩文西河

現在的我們,只要一提起漢武帝,就會想起電視劇《漢武大帝》中,那個叱吒風雲,氣吞萬裡,大軍一揮,北擊匈奴,徹底擺脫自漢朝開國以來,幾十年不斷地被匈奴侵襲,掠奪的弱勢被動局面,和為了得到一時短暫的安定緩和,而不得不在匈奴的無理要求下,獻去我大漢的公主美女,還有錢財這樣屈辱的和親政策來維繫一種短暫的和平,而貪得無厭的匈奴,是一隻永遠也餵不飽的狼,這種被動偷安想法,總是在匈奴一次次的撕毀承諾、不斷燒殺掠奪我大漢的事實面前擊得粉碎的悲慘局面;你看那大風起,雲湧動,驚雷響,旂旗舞動,漫漫雄師鐵馬北去,踏破賀蘭山缺,終於讓匈奴聞之喪膽而北遁,一洗前恥,是多少中華男兒的夢想。

漢武帝還用那伯樂般的慧眼,點石成金的手段,識別和親手培養了衛青和霍去病,這兩位揚我大漢威名的千古英雄;漢武帝開疆拓土,北破匈奴,南吞百越,東並朝鮮,西徵大宛,開漢武盛世,此赫赫功績,特別是北破匈奴,是漢朝開國時幾代皇帝的夢想啊,白登之圍還是多虧了一個女人的幾句話,才讓劉邦得以逃出生天,而匈奴單于寫給劉邦老婆呂后的那封羞辱的信,怎麼會不讓他們這些作為後代的皇帝臉上發燒呢?所以,不僅是漢武帝想,且做成了;他祖父漢景帝,父漢文帝他們也是一樣的想的很迫切;但是想歸想,要有實力才行,要不就會重演劉邦白登之圍的例子;景帝和文帝也一樣的不想,再和那毫無信義可言的匈奴,繼續那種屈辱的和親政策,但是現實不允許,誰叫你的拳頭沒有人家的硬呢;就只能忍,忍字就是心頭一把刀,時時激勵著他們治國變強。

所以漢武帝時期所建立如此巨大的功績和強漢威名,是建立在當時強大的國家實力上面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戰爭拼的就是人力,物力,那漫漫雄師鐵騎,是要用多少銀子才能打造出來的;戰爭打的是人,燒的是銀子;你想想,漢武帝在開始反擊匈奴的戰爭前,國家是錢滿庫,糧滿倉,串銅錢的繩子都爛了;幾次北伐戰爭打下來,倉庫還不是打空了;而北擊匈奴的徹底成功,沒有當時大一統的中央王朝集權國家,是不能做到的;能夠成就如此局面,沒有他爺爺、父親,即漢文帝和漢景帝前面二代的努力和積累,是不可想像可以做到的,哪裡能夠一蹴而就的道理,飯是要一口一口吃的;漢武盛世是建立文景之治的基礎上的,他們三代人栽了三代人的樹,才成了這一片如此大的樹蔭;你想想,當時文帝和景帝,為了讓國家強大統一,創造安穩的局面,解決流民問題,與民休養生息,發展經濟,解決國家內部諸侯割據的危險內憂,是花了多大的力氣,走的是步步驚心。

因為劉邦初建漢朝時,他又廢除了秦始皇建立的國家中央集權制度,又採用春秋戰國時的諸侯分封制,雖然這也是迫於當時現實,因為那時國家的力量不夠強大,稍遠一點的地方就不能實際有效的管理,所以他就先是分封了大量的異姓王,後來他慢慢地把那些異姓王剷除之後,又讓他們劉姓的後代宗親取而代之;當幾十年過去,反而是養虎為患,搞得尾大不掉,這些劉姓諸侯總是隔三間五的叛亂,都自認為他們也姓劉,更適合於做皇帝,總是想取而代之,時時籌劃於暗室之中,私自鑄錢,招兵買馬,各自都似個獨立王國一樣,朝庭的政令法律在他們那裡通行不了,他們集各自領地內的兵政財與一身,許多事情中央朝庭都不得不看他們的臉色行事;主要是他們有那個實力,因為當時漢朝的土地和人口,諸侯王佔了三分之二以上,全國五十四郡,諸侯佔了三十九郡。

而中央朝廷因為要收拾建國時的爛攤子,因為時不時發生的戰亂和流民問題,還要經常抵抗匈奴的侵襲,朝廷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窮得很;而諸侯卻比中央還富有,日子過得比皇室還滋潤,象諸侯吳王他們富得很;到了文帝和景帝時代,諸侯問是已成了國家最大的不穩定因素,外憂內患,國家已到了很危險的邊沿;國家當時的形勢,如是遍地乾柴,而中央朝庭就躺在乾柴之上,這是漢文帝時賈誼上書的《論治安策》所言,這些勢力強大的諸侯王,是國家內部隱伏隨時待發的巨大禍亂之憂患,稍不注意,就會危及國家的根本;文帝已是清楚的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當時就採用賈誼和晁錯的建議,一是與民休養,大力鼓勵發展生產經濟;二是想要弱化諸侯的權力,但是卻無法在根本上解決問題。

到了景帝時,外敵匈奴侵襲不斷,諸侯這個內患也更甚,諸侯擁兵自重,將有重演周朝春秋戰國諸侯亂國之禍的勢頭;內外之患交迫而至,朝廷之制令既不能通行於諸侯,又不能聚天下之力,與匈奴決戰於沙場,雪當日白登之恥;而在心懷不軌的諸侯面前,當你在前院驅狼之時,就是後院進虎之日;禦敵是最怕禍起蕭牆,當朝庭那點兵力和財力在和匈奴耗盡之時,估計就是後院起火之日;在此當斷不斷,會反受其亂之際,賢明而清醒理智的漢景帝,自然就痛下決心,採取他老師晁錯所力主的建議,推行其上書的《削藩策》,來徹底切掉國內諸侯這顆毒瘤,來達到尊君強國,懲治不法的目的;真正建立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國家,讓朝廷好的政策制令能夠在全國貫徹執行,讓全國的民眾都可以安穩休養,發展生產。

但是在晁錯推行這項制令的時侯,那當時預計的叛亂真的發生了,當時實力強大的諸侯吳王和楚王,率兵氣勢洶洶的向長安殺來了;而為了讓漢景帝堅定按照當時的計劃,把《削藩策》推行下去,晁錯在明知因他為了國家的強大,卻觸犯了諸侯的利益,會危及自己甚至可能會死時,都沒有退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就這樣為了國家,為了他的理想抱負,獻出了他的生命,讓漢景帝在戰爭中也取得了更多的道義制高點;而這次史稱「七王之亂」的叛亂,也按事前估算的那樣平定了;如此一戰就徹底搬開了國家強大路上的、諸侯勢力這塊絆腳石;讓《削藩令》等制令,可以全國貫徹執行。

為後來的漢武帝又實行《推恩令》,把鑄幣,鹽鐵的權利收歸中央,發展生產,增加人口,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國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要不,漢武帝在位的政策哪裡能順利的推行下去;即使雄才大略如漢武帝,想做大有為之帝,就必須面對文帝、景帝時、國家內部的複雜局面,面對那些強勢的諸侯,面對他們強大的阻力和叛亂,等理清楚這些,又是若干年之後的事了;若干年,誰知又會發生些什麼變化,事物是不可能靜止在那裡等他的,時勢永遠都是變化的,此消彼長,如果條件發生變化,誰能保證政策能夠永遠的貫徹執行,即使可以等著他來完成,但是誰知有沒有錯過最好的時機,歷史上也有多少天不假年的憾事;路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不要想能一步登天的美事;所以,如果沒有文景之治的基礎,沒有景帝時晁錯那為改革而無懼生死的勇氣,堅定推行《削藩令》這劑猛藥,割除危害國家的毒瘤,那不見得有如此的漢武盛世,能如此徹底擊潰匈奴。

在知道,要想徹底擊潰匈奴,就要面對他們那強大的騎兵,而這個當時又是漢朝的相對弱項;所以要建立一支可以戰勝匈奴的騎兵,不僅要有眾多的人口基數來選撥,而且要有無數的駿馬,那在大力發展人口的同時,也要養馬,還要改良馬種,這都不是三五天,三五年就可以完成的;哪怕是千裡馬,都還要餵得好才行,要是平民百姓自己都吃不飽,哪裡還能去給國家養出那麼多的好馬;看過電視《漢武大帝》的都知道,漢武帝指揮衛青和霍去病的那幾次對匈奴的大戰,別看前線戰鬥部隊只有幾萬到幾十萬將士,但是這幾十萬人在前線戰鬥的吃喝用度,戰爭消耗,是舉全國之力、萬眾一心才能完成的;你看,那次衛青和霍去病對匈奴的遠徵,擊潰匈奴的王庭,把匈奴那點剩下的殘餘人馬驅逐到極遠極遠的荒寒之處,飲馬瀚海,看大軍北去,鐵騎漫漫,那刀劍的寒光映耀天上的星月,那大風起,雲飛揚、快馬如風的讓人心潮澎湃的畫面。

那無數給我們國家和民族打出赫赫雄風的,能徵善戰的勇士,是經過多年的選撥、訓練、培養出來的;那種「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英雄氣概,是一個民族強大長期蘊釀出來的意志和勇氣;為了讓那當日對我大漢百姓燒殺搶劫、殘忍兇狠的匈奴不得不唱出「忘我祁連山,使我婦女無顔色」;是雄師鐵騎在血與火中拼爭出來的;前面的人奮戰,後面的人就在補給支援;你想想,破王庭,封狼居胥,飲瀚海,一兩千裡的長途奔襲戰線,前面十萬將士在揮劍戰鬥,後面卻是幾十萬,上百萬的後勤補給部隊,車馬輾轉於途,絡繹不絕,晝夜不停,有多少人倒在勞累的路上,有多少牛馬累倒在途中;是聚天下之力,凝全國萬眾的意志,方可竟全功,也是畢文景武三代人努力積累的結果和力量,從此讓我炎黃子孫,漢族威名萬古流傳;所以我們也要感謝和銘記,那個在強漢的路上奉獻生命的晁錯,和我大漢無數的英雄前人,是他們捍衛了自己儒家「開萬世之太平」的道。

相關焦點

  • 漢武帝為什麼沒有徹底打敗匈奴?
    就是說,漢武帝執政的時間,一半以上都在打仗。這還不算對西南夷、西域、南越、閩越和朝鮮的戰爭。進行了30多年的戰爭,為什麼沒有徹底打敗匈奴呢?匈奴渾邪王帶領4萬人投降漢朝。這一年,耗資100多億。這僅僅是舉了兩個耗資巨大的事例。其實,為了防備匈奴侵擾,在邊境駐紮了大量的軍隊,這也需要巨額的軍費開支。國庫沒錢了,戰爭還要進行。漢武帝可不是一個輕易服輸的人。他接受大臣的建議,凡是給邊防軍隊捐贈、運輸糧食的人,給予官爵獎勵。後來,乾脆發展到把官爵明碼標價,賣官鬻爵就這樣開始了。有一種武功爵,每級賣到17萬金。
  • 漢武帝不是擊潰匈奴了嗎?為什麼後來還要王昭君和親?
    漢武帝雄才大略,將匈奴擊潰,消除了這個威脅,但是到了東漢時期,為什麼又要派王昭君去和親?漢朝不是比匈奴強嗎?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分析一下這裡面的原因。匈奴的歷史據說匈奴族與華夏族同源,在夏朝滅亡以後,夏朝的一隻後裔逃到蒙古高原,在吞併了其他部落之後,形成了匈奴族。匈奴本是散落的部族,彼此之間爭鬥不休,沒有統一的首領。
  • 如果霍去病沒有英年早逝,能徹底消滅匈奴嗎?
    隨後,在漢武帝的指揮下,衛青、霍去病等優秀的統帥,帶領漢朝大軍對匈奴展開了猛烈的反擊。在武帝一朝的將領中,霍去病是最奇特的。首先,他出道很早。17歲時就被漢武帝任命為驃姚校尉,率領800騎兵斬獲敵人2028人,勇冠全軍,以一千六百戶受封冠軍侯。其次,他用兵如神。
  • 漢武帝時期,匈奴為什麼非打不可,漢武帝徹底消滅匈奴了嗎?
    漢武帝打了匈奴一輩子,但是,漢武帝也不是揪著匈奴不放,匈奴是漢朝北方的民族,如果你把視野開拓一下,會發現,東邊的朝鮮,西邊的樓蘭、大宛,南方的東越、南越,西南的雲貴川地區,真是被漢武帝大人打了個遍,特別是倒黴的南越,嶺南地區的一個小政權,是漢帝國的藩屬國,結果被漢武帝出兵10萬,直接亡國
  • 千古一帝漢武帝徹底擊敗匈奴了嗎?司馬光為何說漢武帝窮兵黷武?
    提到漢武帝劉徹,歷朝歷代對於他的評價都非常有意思。一方面來說,漢武帝一改劉邦白登之圍後只能對匈奴和親的窘迫情況,在漢武帝統治的55年期間,對匈奴就打了40多年的仗。那麼,歷史上的漢武帝,真的通過武力把匈奴徹底擊敗,解決了漢朝的隱患嗎?如果仔細地回顧這段歷史,會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 千古一帝漢武帝徹底擊敗匈奴了嗎?司馬光為何說漢武帝窮兵黷武?
    提到漢武帝劉徹,歷朝歷代對於他的評價都非常有意思。一方面來說,漢武帝一改劉邦白登之圍後只能對匈奴和親的窘迫情況,在漢武帝統治的55年期間,對匈奴就打了40多年的仗。而且漢武帝統治期間,中原王朝第一次把統治區域擴展到了西域,漢武帝時期佔據了河套地區和河西走廊,建立的敦煌、張掖、酒泉、武威四郡至今依然是河西重鎮。
  • 漢武帝手下「最強」部隊:3000兵馬擊潰15萬匈奴,千裡追殺匈奴王
    這支軍隊曾是漢武帝的專屬部隊,只聽命於皇帝,除此之外,不聽命於任何人,也不受任何人的限制。這隻漢代的特種部隊,便是兇名遠揚的虎賁軍。虎賁其實形容其為英勇的意思,虎賁軍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周武王時期,武王將麾下最為勇猛的一支軍隊稱之為虎冠軍。意思就是打仗時這支軍隊就像老虎衝進羊群一樣勇猛,自此以後虎賁軍也就成了精銳部隊的代名詞。
  • 漢武帝舉全國對匈奴發動戰爭有價值嗎
    匈奴逃往漠北,十幾年的不敢南下。秦朝覆滅後,楚漢相爭沒空管北方,匈奴便乘機再次出擊,把中原北方全部佔領。西漢建立後,匈奴一直在騷擾西漢邊境,對中原肥沃的土地虎視眈眈。而西漢才建立,沒有對擊潰匈奴沒有完全的把握,只能採取和親政策,嫁公主、送絲綢,與匈奴稱兄道弟,儘量避免與匈奴開戰。但匈奴不會停止對中原的蠶食,想要佔據整個中原。
  • 漢武帝在位54年,為何花了44年攻打匈奴?你看匈奴當年做了啥
    在古代歷史上,能夠擔當得起「千古一帝」的君主,自然是秦始皇莫屬,史學家很難找到和嬴政比肩的存在,但是只有他例外,這就是漢武帝劉徹。 作為西漢的第7位皇帝,漢武帝執政期間,將漢朝疆域空前擴大,奠定了漢王朝強盛的基礎,從此青史留名。
  • 被漢武帝擊潰的匈奴人去哪了?答案竟隱藏在《變形金剛5》裡面
    還有屢屢作為影視劇英雄人物的亞瑟王和他的圓桌騎士究竟是否真實存在?而現實中的英國人真的像亞瑟王一樣抵擋住了蠻族的入侵嗎?▲《變5》中的亞瑟王是否真實存在?漢武帝、匈奴人和變形金剛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來問問漢武帝和匈奴人《變形金剛5》一部看似扯淡的科幻電影和一個在真實歷史中並不存在的亞瑟王卻真實地關聯起了一段有關亞歐大陸的傳奇歷史影片的背後潛藏著一段關於漢人如何擊破匈奴匈奴人被迫西遷後又是如何擊潰日耳曼人
  • 漢武帝為何寧願打空國庫,冒著窮兵黷武的罪名,也要與匈奴死磕?
    漢朝真正的盛世是「文景之治」時期,但漢武帝卻憑藉窮兵黷武的方式,硬生生締造出一個偉大的時代。漢武帝在位期間在軍事領域取得巨大的成就,而其中最為輝煌的,就是將不可一世的匈奴人擊潰,徹底確立漢族人的根基。不過在輝煌成就的背後,是巨大的付出。漢武帝在位五十四年,而僅討伐匈奴就花費了他四十四年,可以說漢武帝將他的一生都耗盡在討伐匈奴的戰爭中。
  • 漢武帝並沒有滅掉匈奴,滅掉匈奴的是另一撥人
    漢武帝一生雄才大略,重用衛青,霍去病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發達,最強大的大漢帝國,後世尊稱為秦皇漢武,堪稱千古一帝。由於晚年昏庸,聽信讒言陷害太子,是一生中的汙點,但在徵服匈奴這件事上,徹底洗刷了和親的恥辱,贏得了後世極大的讚譽。好多人誤以為漢武帝滅掉了匈奴,其實當時只是打殘了匈奴,漢武帝並沒有滅掉匈奴,滅掉匈奴的另有其人!
  • 圖解漢匈戰爭:漢武帝三路大軍出擊,匈奴大敗漢軍,無功而返
    漢將張任當時屯駐玉門關,急忙引兵馳援兩地,擊潰右賢王部,穩定了西北局勢。漢朝經營邊境地區,往往需要不斷遷民至邊境,以圖最大的可能讓邊境地區得到發展。只是匈奴常用的辦法便是不斷侵襲邊境,劫掠當地民眾,不斷讓邊境民眾減少,以此破壞大漢王朝長時間在邊境屯駐。
  • 漢武帝追著匈奴打了14年,衛、霍助力,終於將匈奴趕到荒涼之地
    ,被匈奴主力圍剿至全軍覆沒,李廣被俘虜,他找機會逃了回來。他是衛青的外甥,善騎射,漢武帝對他很器重,還曾想經親自教導他兵法,他但他不肯學,還說打仗要憑著實際情況隨機應應,因此漢武帝就想讓他在戰爭中歷練。但沒想到霍去病天生就是個軍事天才,第一次帶著800精騎兵深入危機四伏的沙漠,突襲匈奴營地幾百裡,取得大勝,讓漢武帝刮目相看,馬上封他為冠軍侯,還給他造了一座闊氣的房子,但霍去病斷然拒絕,說:「匈奴未滅,無以家為!」,漢武帝就更喜歡他了。
  • 匈奴如今還有後代嗎?如果你是6個姓氏之一,可能屬於匈奴子孫
    戰國時期,趙武靈王更是花了大力氣驅逐樓煩、林胡,只是在當時的背景下,任何一個諸侯國都沒有徹底消滅遊牧民族的能力,隨著匈奴崛起,犬戎和樓煩、林胡的部分都逐漸融入其中,匈奴也由原來的零散部落轉變為國
  • 強大的匈奴,在漢武帝的打擊下,從此就一蹶不振了嗎?
    切斷在河套地區的白羊王、樓煩王和匈奴本部的聯繫,完成了對河套地區的包抄,乘勢掩殺匈奴白羊、樓煩兩部,迅速擊潰匈奴人。漢軍此戰殲敵數千人,俘虜三千餘人,收復了河套地區至隴西的數千裡土地,漢武帝在此設置了五原、朔方兩郡,徹底解除了匈奴對長安的威脅。
  • 漢武帝追著匈奴打了14年,只為一雪前恥,不靠女人換和平
    他是衛青的外甥,善騎射,漢武帝對他很器重,還曾想經親自教導他兵法,他但他不肯學,還說打仗要憑著實際情況隨機應應,因此漢武帝就想讓他在戰爭中歷練。但沒想到霍去病天生就是個軍事天才,第一次帶著800精騎兵深入危機四伏的沙漠,突襲匈奴營地幾百裡,取得大勝,讓漢武帝刮目相看,馬上封他為冠軍侯,還給他造了一座闊氣的房子,但霍去病斷然拒絕,說:「匈奴未滅,無以家為!」,漢武帝就更喜歡他了。
  • 漢武帝時期,發兵匈奴,消滅十幾萬人!為何這就輕易「打倒」匈奴...
    名將李牧由此可見,匈奴人就好像是韭菜一樣,割了一茬之後沒過多久又長出來一茬。直到漢武帝對匈奴進行了一系列戰爭之後匈奴才開始一蹶不振,直到最後不斷分裂、瓦解、遷徙、滅亡。可能一般人會想,漢武帝討伐匈奴打死的匈奴人肯定很多吧。但事實上漢武帝的三次進攻匈奴的作戰僅打死了十幾萬人。
  • 漢武帝在位54年,44年都在攻打匈奴,為何漢武帝要揪著匈奴不放?
    在漢武帝時期,匈奴就是漢朝最大的一個威脅之一,雖然在漢武帝之前就有和親的傳統,但是,匈奴不可能因為和親就不會攻打漢武帝匈奴就不一樣了,草原民族要靠遊牧生活,而且天氣環境惡劣,如果遇到寒冷的冬天,草原百姓更是難以生活,所以他們對中原地區這塊人民宜居地早已虎視眈眈。
  • 現今的匈牙利人,真的是匈奴人的後裔嗎?這個民族已經徹底消失了
    還有一些匈奴人被漢軍擊敗後,他們無法在蒙古高原生活,於是,選擇了西遷,沿著河西走廊一直走,最後,他們究竟去了哪裡,史料中沒有相關記載。可能他們跟中亞民族融合了,也有可能他們被當地人消滅了。阿提拉出現在歐洲的土地上,他的出現讓東歐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因此,他也被西方人稱為「上帝之鞭」。阿提拉的出現讓我們知道,漢朝時期的匈奴人還在。隨著阿提拉的過世,中亞的匈奴人再次消失了,沒有了任何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