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古代手工藝,制瓷業的發展

2020-12-21 百家號

大家好,我是唐利君,今天就讓我來帶大家了解一下三國、兩晉、南北朝制瓷業的發展。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360多年間,我國封建社會處於大動蕩的歷史時期,除西晉得到短暫的統一外,我國南北之間長期陷於分裂局面。戰亂迫使人民四處遷徙,民不聊生,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相對而言,此時長江流域廣大地區較為安定,社會經濟發展較快,這為制瓷手工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東漢晚期出現的新興制瓷業,迅速成長壯大,制瓷地區從浙江上虞、寧波、永嘉發展到紹興、餘姚、德清、蕭山、麗水、金華、臨海和江蘇南部、江西、四川、湖南、湖北、廣東、福建等地區。

此時,在中國文字史上,第一次出現了「瓷」字(在晉代呂忱的宇書《字林》中)。同時,「瓷」字出現於文學作品中,例如,晉人潘嶽的《笙賦》中寫道:「傾縹瓷以酌娜」。據考古調查,縹瓷的窯址在今浙南溫州地區,稱為匝窯,晉人杜毓《拜賦》中就有「器擇陶揀,出自東甌」之說。「瓷」字的出現,說明在晉代瓷器已大量生產,並受到人們的歡迎和讚賞。同時表明瓷器的發明應在晉代之前,因為,只有先有了產品然後才能有文字記載,這一點已為現今考古發現的歷史事實所證明。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瓷窯在江南地區有不少發現。當時已經使用規模較大的龍窯燒瓷,浙江上虞曾發現一座三國時龍窯,全長13.32米,寬2.1-2.4米,保存完整。這座龍窯的窯身比東漢時的龍窯加長了,裝燒量增加,產址明顯提高。這一時期的壺、碗等圓器都採用拉坯成型,胎壁厚薄一致,器型規整。南京林山梁代幕葬出土的青釉蓮花尊,高達「釐米,氣勢雄偉,表明當時的成型工藝已具有較高的水平。此外,南京趙士崗墓出土一件「赤烏十四年會稽上虞師X X作」款銘虎子,刻有製作工匠的名字,說明當時制瓷已成為專門職業,並形成一支規模不小的專業人員隊伍。

三國時期,浙江地區青瓷的主要器形有碗、盤、盆、洗、碟、缽、耳杯、鑲、盤口壺、雞頭壺、唾壺、香燻、虎子、水孟、水注、羊形器、福以及隨葬明器穀倉、雞籠、狗圈、灶等。青瓷穀倉造型別致,成型很複雜。穀倉為深腹罐形,雄上塑有樓閣亭圈、各式人物和飛禽走獸等。浙江紹興墓葬出土的一件穀倉,嫩上碑面有「永安三年(260年)時,富且洋(樣),宜公卿,多子孫,壽命長,千意(億)萬歲未見英(殃)」銘文,這是一件有明確紀年的重要青瓷器物。穀倉為富者的陪葬明器,象徵著財富和權勢,盛行於三國、西晉時期。三國時期,瓷器還剛剛興起不久,造型和裝飾基本上承襲漢代特徵,常見的水波紋、弦紋、鋪首及獸頭足等,均是漢代常用的。當然也有一些變化,例如,盤形器盤口增大,頸比較短小,虎子出現束腰,造型豐滿。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83年在江蘇南京雨花臺吳末晉初墓葬中,出土一件青瓷釉下彩帶蓋盤口壺,釉下繪畫羽人鳥獸、仙草雲氣,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釉下彩繪瓷器,說明在三國時瓷匠就已掌握了釉下彩的工藝技術,這是一項有重大意義的發明,它為以後的釉下燕彩、青花、釉裡紅等釉下彩瓷的出現開了先河,在我國陶瓷史上其有重大盤義。

西晉時期常見的器形又增加了雞頭或羊頭、虎頭雙耳誰、鷹形盤口壺、方形或圓形扁壺,人形、熊形、兔形水注、闢邪水注、水孟、盆盆、三足盤、笠和瓷俑等。瓷器裝飾也出現新手法,日常用器如碗、盆、壺、嫩等普遍採用印、劃或堆貼各式花紋,在器物的肩腹或口沿劃弦紋和壓印斜方格紋、聯珠紋和禽獸紋等。器物上還常常堆貼鋪首、闢邪、人物、朱雀和白虎等,它們常與斜方格紋、聯珠紋結合在一起,是不同於前代的新風格.

佛教在漢代開始傳入我國,到了三國、西晉時期,在瓷器裝飾上也出現了受佛教藝術影響產生的紋樣,例如佛造像和忍冬紋等。

東晉時期青瓷生產繼續發展,除上述器形外,又出現了一些新器形,如牛形燈、圓形格盤和蓮花尊等。人們日常所用的飲具、文具和衛生用瓷等相當齊備,其中碗、碟大小配套,多至十數種。三國、西晉時一度大量生產的明器基本停燒。瓷器的造型裝飾有了明顯的變化,器形由西晉時的矮胖逐漸向高瘦發展,變得更為秀氣,紋飾簡樸,注重經濟實用。裝飾以弦紋為主,西晉後期出現的褐色點彩,此時盛行。例如褐彩蛙尊,是東晉時獨有的器物,器口與蛙頭、足等主要部位點飾褐彩,打破了青瓷清一色的格調,格外醒目。

東晉時,浙江德清窯興起,德清窯是黑瓷和青瓷兼燒的瓷窯,以生產黑瓷為主。德清窯黑瓷產品在內地的四川也有發現,說明當時黑瓷產品的運銷區域是相當廣泛的,受到人們的歡迎。

南朝時佛教盛行,所以,瓷器中常以蓮瓣或荷花作裝飾,例如,在碗、盞的外壁,常常劃飾重線仰蓮,形似一朵盛開的荷花。除碗、盤、碟等日常用器外,常見器形有蛙形水孟、六系盤口壺、帶託雞頭壺、雙系雞頭壺、獅形燭臺等。

南方的瓷業正在大發展時期,可是在中國的北方,此時卻連年兵禍,經濟凋敝,手工業極端衰落。439年魏太武帝統一丁中國北部,實行均田制,農業得以逐漸恢復發展,手工業也開始復興。

北朝時期的瓷業,以北齊成就最為突出。山東省淄博寨裡窯,這是目前考古發現唯一的北方青瓷窯遺址,年代為北齊。它證明了在北朝時期,北方已經能夠燒造青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北齊時在東漢的基礎上,白瓷製作技術進一步提高。近年來,在河南安陽北齊武平六年(575年)範粹墓首次發現了北齊白瓷,有碗、杯、缸、長頸瓶等,其特點是釉層薄而滋潤,呈乳白色,但釉色仍泛青,可見還不是成熟的白瓷。但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發展過程,總是由低級到高級,由不成熟到成熟。它有待中國古代制瓷工匠長期經驗的積累,掌握了胎釉中含鐵量的控制技術,從而燒制出成熟的白瓷。自北齊以後,中國的瓷器開始分為青、白兩大瓷系並駕齊驅地向前發展。

北朝的瓷器主要有碗、盤、壺、瓶、杯、缸等,均為日常生活用具。裝飾方面注重實用,大多為素麵,常見紋飾為蓮瓣紋和弦紋,蓮瓣紋的廣泛應用,與北朝佛教的興盛有很大關係。

相關焦點

  •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工商稅
    引言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雖然動蕩的政治局勢以及連續不斷的戰爭給經濟的發展帶來了障礙,但一旦政治局勢稍有好轉,經濟便開始恢復、發展。總的說來,這一時期,東南、西南以及中原以北的區域,經濟比漢代有所發展。而廣大的中原地區的經濟因政權更迭頻繁,破壞較為嚴重。
  • 三國兩晉南北朝與唐宋元漆器
    中國古代漆器,除了戰漢時期的經典佳作之外,從三國時期至元代歷經千載春秋,漆器的發展也處在不斷發展和變化之中。紫色百合香為您淺談這段漆器歷史,回顧光輝燦爛的漆器時光。一、三國兩晉南北朝漆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漆器出土數量非常少,可以說是我國古代漆器發展史的一個空白期。三國時期的漆器主要是以東吳朱然墓出土的漆器具有代表性。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漆器風格和漢代、三國時期頗為類似,基本上保持了漢代的特色。隨著佛教在中原的興起,夾紵佛像是此時最大的特色之處。
  • 自考「中國法制史」考試大綱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法律制度
    三、律學的發展  法律注釋水平明顯提高;法典編纂技術漸趨成熟;律學理論水平進一步發展。  第三節 三國兩晉南北朝法制的主要內容  一、刑事法制  定罪量刑原則的發展變化≈刑罰的發展變化。  二、民事法制  關於人的身份;關於土地制度;關於婚姻制度。
  • 簡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律學的發展。
    簡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律學的發展。 查看答案解析【正確答案】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律學獲得了長足的發展,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法律注釋水平明顯提高。其二,法典編纂技術趨漸成熟。其三,律學理論水平進一步發展。
  • 國家博物館之古代中國基本陳列:三國兩晉南北朝,三百餘年看文物
    回歸正題,上一期我們為大家介紹了《古代中國陳列展》中的「秦漢時期」,沿襲歷史的脈搏,本期將為大家介紹群雄輩出、政權更迭頻繁的「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提到「三國兩晉南北朝」這幾個字,相信很多人會想到當年總是寫著數學作業、看漫畫、開小差的歷史課。什麼朝代更迭、什麼英雄人物,就那麼糊裡糊塗地塞進了被動聽講的腦袋裡。
  • 承襲漢制,創新寥寥——淺談三國兩晉南北朝銅鏡的特點
    從三世紀到六世紀的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在中國古代銅鏡發展史上是一個承前啟後的轉變階段,是介於漢代和唐代之間的過渡階段。這個時期的中國在政治上是分裂的,南方和北方在經濟的發展上是很不平衡的。因此,銅鏡的形態、紋飾和鑄造工藝,不僅隨著時代的推移而變化,而且表現出明顯的地區差異。
  • [高考歷史考點]三國、兩晉、南北朝
    [高考歷史考點]三國、兩晉、南北朝 2011-10-28 17:40 來源:考試大- 作者:
  • 夏商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工商稅
    ▲文成帝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管理機構多沿襲漢代,稅收管理機構即包括在財政管理機構當中。從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工商稅收的發展演變過程中可以看出,它既受政權多變戰爭起的影響,又受經濟發展的地區性和不平衡性的制約。所以這個時期的工商稅明顯地表現為制度不完善、政策不穩定和徵收不統一的特點,具體說來有如下幾點:第一: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治動蕩、戰爭頻繁,政權多變。
  • 制瓷人夏獻國:「以瓷為業」的人生
    憑著對瓷器的喜愛與專注,他四十年磨一劍,從一個瓷器製作的「門外漢」變身瓷廠廠長,最終成為制瓷名家。 仲春午後,記者來到了夏獻國深圳工作室。忙著配料的他,正在趕製將在今年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簡稱「文博會」)上亮相的陶瓷重器——「瓷膽內畫」作品。夏獻國告訴記者,這是他第二次參與文博會,去年首次現身,其作品就獲得工藝美術類銀獎的稱號,讓他倍感鼓舞。
  • 唐五代是我國制瓷業高度發展的時期
    唐五代是我國制瓷業高度發展的時期,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宮窯民容星羅棋布。南方以浙江越窯為中心,形成青窯瓷系,北方以河北邢窯為中心,形成白瓷窯系,出現了「南青北白」的局面,而南方的越窯青瓷則代表了當時制瓷業的最高水平。
  •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為何被稱為秦漢隋唐盛世最好的連接點?
    我們一直覺得三國兩晉時期這段歷史很精彩,或許是因為一部《三國演義》,或許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不斷粉墨登場的人物繁多,或許是那時候僅有的魏晉風骨。易中天先生在他的《魏晉風度》一書中提到魏晉時期的風流,崇尚自由,不拘一格,已非是秦漢時期的厚重。相反,更多的是「大英雄方本色,真名士自風流」。
  • 2020年中考歷史複習:三國兩晉南北朝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歷史複習:三國兩晉南北朝,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三國兩晉南北朝   1、曹操以少勝多為其統一北方奠定基礎的戰役是官渡之戰。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同孫權、劉備的聯軍在赤壁決戰,大敗而歸,史稱赤壁之戰,而此戰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 為什麼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出現隱士最多的時期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戰亂頻繁、攻伐不斷、人民流離失所的時期,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出現了一批古代著名隱士,如山東琅琊人諸葛亮先是居於南陽臥龍崗,後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才給結束了「 那麼,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屢出隱士的原因何在呢?
  • 文化素養-三國兩晉南北朝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繼秦漢大一統時期之後的大分裂時期,也可引用三國中的一句話「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段時間政權更迭頻繁,封建割據、戰爭連綿不斷。5.九品中正制:曹丕時期,採納陳群建議實施的官員選拔制度,也稱「九品官人法」,直接推動了士族門閥制度的形成。
  •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貨幣制度
    三國時期的貨幣制度魏、蜀、吳三國不同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形態,導致不同的貨幣流通形勢。曹魏地處中原,人眾物博,經過厲行屯田,興修水利等一系列措施,社會經濟才得以恢復和發展。商品經濟相對發達,因此幣制亦較穩定。曹操創立魏國,初期以谷帛、布帛為幣,使用五銖錢,後僅用了七個月五銖錢即廢止,繼而又恢復流通五銖錢,形同漢制,錢體較漢五銖稍小,顯著的特點是外郭壓五又壓銖。
  • 三國 兩晉 南北朝統計史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自公元220年到公元581年隋統一中國,經歷了362年。劉備入蜀後,實行拉攏當地地主階級的政策,發還地主的田地和房屋,鼓勵發展農業生產。這時的手工業和商業也由恢復而發展,最著名的手工業有織錦業。蜀國與吳國的商業往來相當密切,蜀錦和漆器等多遠銷吳國。
  • 三國兩晉南北朝歷史年代直觀圖
    最近迷上了三國兩晉南北朝這段歷史,你方唱罷我登場,尤其是五胡十六國,亂鬨鬨的,看了後面忘了前面。因此親手製作了一份《三國兩晉南北朝歷史年代直觀圖》,如果有同樣喜歡這段歷史的朋友,可以參照此圖看書。圖很大,請把手機橫過來看。
  • 中外歷史綱要(上)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更迭與民族交融思維導圖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歷史卻經歷了較長時間的政治大分裂階段。這一時期。民族交融走向高潮,社會經濟和文化也在繼續發展,中國歷史前進的腳步並沒有停止。 今天來給大家認識一下第五課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更迭與民族交融。
  • 2021中國歷史知識點:三國兩晉南北朝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中國歷史知識點:三國兩晉南北朝,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曹操以少勝多為其統一北方奠定基礎的戰役是官渡之戰。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同孫權、劉備的聯軍在赤壁決戰,大敗而歸,史稱赤壁之戰,而此戰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 2014政法幹警專業綜合II之:三國兩晉南北朝法律制度中的立法概況(上)
    2014政法幹警專業綜合II之:三國兩晉南北朝法律制度中的立法概況(上) 昨天我們為大家介紹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法律制度中的行事立法,今天我們中公政法幹警考試網為大家繼續介紹三國兩晉南北朝法律制度中的立法概況的相關內容,幫助大家更全面的備考政法幹警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