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醫學博士「暈血」+「社恐」,待業十幾年依靠「低保」度日!

2020-12-18 鄉村教師看世界

在很多人的眼中,一個人的學歷越高,往往意味著他離成功的距離越近!然而,這種學歷與成功的關係,在大概率下的確如此!但是,凡事也有例外!我們知道有清華大學畢業跑去當保安的,也知道有北京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去賣豬肉的!而今天筆者要講述的主角,也是這種學歷很高,但離成功很遠的例子!他叫張進生,北京大學博士畢業,現在的他只能依靠「低保」度日。

01「寒門子弟」高考逆襲!

1966年,今天的主角張進生,生於湖南省常德市的一個農村家庭,張進生上面還有兩個姐姐和三個哥哥,作為家中最小的孩子,張進生最受父母寵愛,在家中6個孩子中也最為聰明,讀書成績也是最好的那一個!

在那個多子女輟學留最聰明讀書的年代,張進生的家裡也不例外,哥哥姐姐們很早就輟學,全家人省吃儉用供家裡唯一上學的張進生讀書。而張進生也沒有辜負全家人的希望,從小學到中學,張進生的成績一直在班裡名列前茅。並且在1984年高考之中,張進生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湖南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而張進生考入的湖南醫科大學就是現在國內鼎鼎有名的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前身。

至此,張進生跟很多那個年代的「寒門子弟」一樣,依靠著自己的努力,背負著全家人的希望,通過高考走向了本可以人生「逆襲」的康莊大道!

02工作受挫,選擇繼續回到校園!

1989年7月張進生從湖南醫學大學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畢業之後,被分配到了天津一家大型公立醫院。張家人本以為守得雲開見明月,多年付出終有了回報之時。無奈的是,張進生卻因為工作中狀況百出,生活中也因性格孤僻,不善言辭,經常與同事和病人產生矛盾和摩擦,進而越來越被同事和周圍的環境所孤立。在工作上,已經學習臨床醫學專業5年的張進生,聲稱自己患上了暈血症,見血就頭暈眼花,從而拒絕上手術臺。而就是這樣在工作中處處碰壁,與周圍的人無法融洽相處,工作不滿一年的張進生選擇了辭職回家,決定繼續考研,回到自己喜歡的校園之中。

1992年,張進生憑藉著超強的毅力和努力,最終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內科專業。回到校園之中的張進生如魚得水,讀完碩士讀博士,還獲得英國留學的機會,但因為家裡無法承擔出國的高昂費用,最終只好選擇放棄。

在北京大學攻讀完博士之後,張進生開始就業,在通過挑挑揀揀一番之後,最終選擇了一家位於蘭州的大型公立醫院。而拿到博士學歷,本以為可以大展宏圖之時。張進生再一次因為「暈血」+「社交恐懼」的弱點,讓他無法正常工作,無法融入到工作環境之中。於是,2002年前後,張進生再度辭職回家,從此開始了蝸居農村老家待業18年的生活,沒有任何收入來源的張進生,也只能依靠「低保」和哥哥姐姐們的資助度日。

03筆者寄語:

看完這位靠「低保」度日的北大博士張進生的故事,我們不難發現,貫穿張進生的人生只有兩個字——逃避!逃避工作、逃避生活壓力和責任!學醫近10年,逃避手術臺,選擇「暈血症」!各種生活壓力,讓他逃避周圍的同事和工作,更願意回到校園之中。而這樣的逃避註定讓張進生的人生是失敗的!

溫室的花朵總有一天需要移出室外,就像學生們總有一天要面臨著步入社會。社會殘酷就殘酷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高學歷的確能夠獲得更高的成功,離成功的距離也會越近,但這一切的前提還是在於個人,個人對於社會直面的勇氣和擔當,只有有追求才會走向成功!而張進生的選擇恰恰是往相反的方向。

我是鄉村教師看世界,感謝各位讀者的閱讀,如果您覺得此文對您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關注、評論、轉發、收藏!

相關焦點

  • 北大醫學博士淪為低保戶在家啃老18年,是什麼毀掉了他的人生?
    近日,「北大博士張進生淪為低保戶」的新聞頻頻刷屏,許多人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首先都是好奇:醫學專業、北大博士任何一個身份在各個年代都是吃香的,為什麼張進生卻偏偏淪落到連普通人也比不上?3年後他考研北大,博士畢業後,他的暈血症並沒有好轉,他也沒有積極去治療、克服,所以即使博士畢業,進入醫院後,他依然無法成為主治醫師,只能在醫院打雜,掙著一月2000多的薪水。
  • 北大醫學博士淪為低保戶,因暈血失業18年,在家中靠低保勉強度日
    曾經在北大有一個博士生,此人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也擁有著極高的學歷,然而,他卻因為自身的一個障礙,結果居然沉淪18年,淪為低保戶,可謂是典型的教訓和案例。那麼此人究竟經歷了什麼呢?在這位天才的努力之下,他又經過三年的學習,考取了北大的碩士研究生。緊接著在1995年碩士畢業以後,他又進一步挑戰博士學位,在讀博的最後一年,他又收到了英國一家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可以說這一階段,張進生的讀書以及修行是非常順利的,而且大有一種一往無前的感覺。
  • 北大博士張進生,畢業後靠家人接濟度日,國家特批他農村特困救助
    中華兒女小到幼兒園,大到要考大學的高中生,誰人不知"北大,清華""要考就要考北大,要考就要考清華"。這是每個小學生口中稚嫩的願望,也是每個家庭中的父母對孩子的熱切期盼。張進生就是這樣一位考入"北大"的幸運兒。也是眾多家庭裡父母口中所說的"別人家的孩子"。
  • 考上北大醫學博士,為何在家待業18年,淪為低保戶?
    這是張進生第二個人生的轉折點,他的北大博士之路也在此斷絕。尚且認為張進生是由於抑鬱症的原因而告別了學業,若是他當時選擇念完博士,是否之後的軌跡會大有不同呢,會不會待他博士畢業後,分配到的工作會讓他心滿意足呢?
  • 北大博士四肢健全,卻淪落到領低保為生,他到底是哪一步走錯了?
    近日,一個新聞刷屏了:一名畢業北大的博士最終竟然淪落到回家領低保的地步。第一次看到這個新聞的人,絕對和我一樣是震驚的。前些年,北大畢業生賣豬肉的新聞就讓許多人嘲笑不已,覺得北大畢業的高材生做這些事真是愧對母校。
  • 北大博士抑鬱肄業,找工作四處碰壁,失業18年後靠低保生活
    北大博士抑鬱肄業,找工作四處碰壁,失業18年後靠低保生活地貧栽松柏,家貧子讀書。老祖先的教誨還猶言在耳。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這也是多麼寒門子弟奮發向上的動力。如果能考上一所名牌大學,不知會羨煞多少考生和家長,更不用說考上北大了,如果能考上北大博士生,那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學業追求。但是如果告訴你有一位北大的博士生,卻在家待業十幾年,只能靠低保生活,你一定無法相信。寒門學子考取醫科大學這位北大博士生是湖南常德人,名叫張進生,父母都是農民,一家四口,家境貧寒。
  • 北大醫學博士因暈血,在家中啃老幾十年,如今靠著拿低保過日子
    工作和學習大不一樣,不是你悶聲努力就能做到的,還要注重交流,身為一個醫生,不僅要和同事領導溝通,還要處理和患者家屬的關係,可是多年的孤僻性格已經讓他不知道如何與人交往,而且他發現自己暈血不敢去做手術,身邊同齡的同學都升職了,只有他多次因患者家屬的抱怨非升反降,這樣的工作經歷讓張進生受到不小的打擊。
  • 天之驕子張進生:北大醫學博士,被女友拋棄,如今靠低保生活18年
    然而卻也有例外:他是一名北大博士畢業的高材生,卻面對自己劣勢之時折戟,一度沉淪長達18年之久,如今不得已靠政府低保維持生計。他就是天之驕子張進生。那麼他到底因為何事由最高學府的神壇跌落到塵世的泥淖中,這18年來他又經歷了什麼?待我們一一道來。
  • 「北京大學」肄業博士,20年來,為什麼一直「待業」在家
    我們非常清楚,北大在各省市的招生名額並不多,競爭異常激烈,考生想要搭上北大這班車,真是太難了。當然,高考沒有機會上北大,日後還可以通過努力,考取北大的研究生或者博士,如果能夠考上同樣也是了不起。研究生畢業,繼續攻讀博士學位,最後一學期無奈退學張某研究生畢業後,並沒有急於工作,而是留下繼續攻讀北大醫學部的博士學位,剛開始讀博時,一切都挺順利,學業成績也不錯。可是,就在他讀博到了關鍵時刻,也就是最後一學期時,他的身體出現了狀況,沒有能力繼續完成博士學業。
  • 當年的北大醫學博士張進生,如今已失業18年,在家務農靠低保度日
    但在北大博士張進生身上卻沒有得到應驗,反而在家啃老靠吃低保度過了18年,原因是天生的病症和專業相違背,張進生在校時進修的是臨床醫學系,但本人卻因「暈血症」而導致不能實戰操刀,故而和自己本可以璀璨的人生失之交臂。
  • 北大醫學博士卻暈血,女友嫌棄沒有本事,如今失業18年成為低保戶
    北大醫學博士卻暈血,女友嫌棄沒有本事,如今失業18年成為低保戶,他的一手好牌為何落得這般慘景?北大的醫學博士名叫張進生,聽名字就知道他是帶著父母的希望來到這個世界的,他出生在湖南常德的一個農村家庭中,父母是面朝黃土的農民,他是家中最小的兒子,家中最好的東西幾乎都是給了他,家境清貧困難,但父母從未想過累著孩子,或者讓孩子輟學回家做農活,一直咬牙供他讀書。
  • 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為何後來失業成低保戶?
    學歷是一個人大展宏圖、施展抱負的篩選門檻,北大作是莘莘學子的嚮往學府,從北大畢業的天子嬌子大多衣食無憂、事業有成。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北大有一個博士生曾經是醫學界的高端人才,後來卻失業18年,淪為了政府救濟的低保戶。這個北大博士生是誰?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 一朝天驕學子,北大博士在家待業18年,如今竟成低保戶?
    曾經的北大博士張進生由北大博士淪落為低保戶,他或許能帶給我們一些啟發。成績優異人人讚不絕口出身於湖南普通農民家庭的張進生,家庭條件並不富裕,但是作為家中的老么,他從小並沒有吃到什麼苦。由於他在學習上的突出表現,於是家中的哥哥姐姐們都對他寄予了厚望。而他也不負眾望,取得優異的學習成績。
  • 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卻失業18年淪為低保戶
    但這一切在張進生身上卻並沒有應驗,他原本考取北大醫學博士,但是卻沒有順利畢業成為了一名肄業生,後來的他不僅沒有一份體面的工作,甚至只能靠著特困救助的低保勉強維持生計。曾經的醫學高端人才為何失業了整整18年?這其中又有什麼坎坷緣由呢?
  • 農村小夥逆襲成北大博士,畢業18年卻從未工作,如今靠低保維生
    最近幾年,有個詞特別火,那就是「逆襲」,它指的是「反擊,扭轉局勢,反守為攻」,人們常常會在處於困難時期時,鼓勵自己一定要「成功逆襲,改變人生」,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便是一個成功逆襲的人,他是一個農村小夥,卻憑藉著不懈的努力考上了北京大學,並成為醫學博士,然而為何最後卻面臨失業
  • 從醫學博士到低保戶,失業21年的張進生,究竟經歷了什麼
    昨天我們說到北大才子陸步軒,靠賣豬肉走向輝煌,不僅向母校捐款9個億,還被請去做成功學演講,可謂是人生巔峰。今天要講的這位同樣來自北大,只是在學歷上,要比本科學歷的陸步軒,還要高上不少,他就是北大醫學博士生張進生。
  • 那個北大畢業的肄業博士,十多年未工作,如今怎麼樣了?
    有這樣一位北大學生,待業十多年,一直靠著低保維持生活。作為國內的頂尖高校,北京大學擁有一流的教學資源,是培養社會各界人才的搖籃。但是,其超高的錄取條件也成了很多人仰望的地方。能夠進入北京大學絕非易事,對於農村孩子來說,這更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 曾經的北大博士,現在的低保戶:他用人生完美的詮釋性格決定命運
    曾經的北大醫學博士,現失業在家18年,淪為低保戶最近一段時間,張進生的名字頻繁地出現在各大主流媒體的熱搜榜上,那麼,這個張進生到底是何許人呢?張進生現年54歲,本科畢業於湖南醫科大學,碩士畢業於北京大學,博士也曾讀於北京大學,後因為自身原因中途肄業。
  • 他是北大畢業的醫學博士,如今卻成為低保戶,失業18年不工作!
    他是北大畢業的醫學博士,如今卻成為低保戶,失業18年不工作!北京大學是中國很多學生心目中最渴求進入學習的象牙塔,同時也是世界級的高等院校。北京大學是很多學子的夢想,當然,北京大學的錄取要求也是極其嚴格的。
  • 湖南男子北大博士肄業,待業17年成五保戶,他經歷了什麼?
    他在讀博的最後一學期稱自己患病,從北大肄業。之後短暫工作了一段時間。2001年回到老家常德後一直待業到現在。 10年前的2008年《法制周報》有這樣一篇報導 ↓↓ 一名北京大學博士肄業生,在家待業7年,至今未找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