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眼中,一個人的學歷越高,往往意味著他離成功的距離越近!然而,這種學歷與成功的關係,在大概率下的確如此!但是,凡事也有例外!我們知道有清華大學畢業跑去當保安的,也知道有北京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去賣豬肉的!而今天筆者要講述的主角,也是這種學歷很高,但離成功很遠的例子!他叫張進生,北京大學博士畢業,現在的他只能依靠「低保」度日。
01「寒門子弟」高考逆襲!
1966年,今天的主角張進生,生於湖南省常德市的一個農村家庭,張進生上面還有兩個姐姐和三個哥哥,作為家中最小的孩子,張進生最受父母寵愛,在家中6個孩子中也最為聰明,讀書成績也是最好的那一個!
在那個多子女輟學留最聰明讀書的年代,張進生的家裡也不例外,哥哥姐姐們很早就輟學,全家人省吃儉用供家裡唯一上學的張進生讀書。而張進生也沒有辜負全家人的希望,從小學到中學,張進生的成績一直在班裡名列前茅。並且在1984年高考之中,張進生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湖南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而張進生考入的湖南醫科大學就是現在國內鼎鼎有名的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前身。
至此,張進生跟很多那個年代的「寒門子弟」一樣,依靠著自己的努力,背負著全家人的希望,通過高考走向了本可以人生「逆襲」的康莊大道!
02工作受挫,選擇繼續回到校園!
1989年7月張進生從湖南醫學大學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畢業之後,被分配到了天津一家大型公立醫院。張家人本以為守得雲開見明月,多年付出終有了回報之時。無奈的是,張進生卻因為工作中狀況百出,生活中也因性格孤僻,不善言辭,經常與同事和病人產生矛盾和摩擦,進而越來越被同事和周圍的環境所孤立。在工作上,已經學習臨床醫學專業5年的張進生,聲稱自己患上了暈血症,見血就頭暈眼花,從而拒絕上手術臺。而就是這樣在工作中處處碰壁,與周圍的人無法融洽相處,工作不滿一年的張進生選擇了辭職回家,決定繼續考研,回到自己喜歡的校園之中。
1992年,張進生憑藉著超強的毅力和努力,最終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內科專業。回到校園之中的張進生如魚得水,讀完碩士讀博士,還獲得英國留學的機會,但因為家裡無法承擔出國的高昂費用,最終只好選擇放棄。
在北京大學攻讀完博士之後,張進生開始就業,在通過挑挑揀揀一番之後,最終選擇了一家位於蘭州的大型公立醫院。而拿到博士學歷,本以為可以大展宏圖之時。張進生再一次因為「暈血」+「社交恐懼」的弱點,讓他無法正常工作,無法融入到工作環境之中。於是,2002年前後,張進生再度辭職回家,從此開始了蝸居農村老家待業18年的生活,沒有任何收入來源的張進生,也只能依靠「低保」和哥哥姐姐們的資助度日。
03筆者寄語:
看完這位靠「低保」度日的北大博士張進生的故事,我們不難發現,貫穿張進生的人生只有兩個字——逃避!逃避工作、逃避生活壓力和責任!學醫近10年,逃避手術臺,選擇「暈血症」!各種生活壓力,讓他逃避周圍的同事和工作,更願意回到校園之中。而這樣的逃避註定讓張進生的人生是失敗的!
溫室的花朵總有一天需要移出室外,就像學生們總有一天要面臨著步入社會。社會殘酷就殘酷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高學歷的確能夠獲得更高的成功,離成功的距離也會越近,但這一切的前提還是在於個人,個人對於社會直面的勇氣和擔當,只有有追求才會走向成功!而張進生的選擇恰恰是往相反的方向。
我是鄉村教師看世界,感謝各位讀者的閱讀,如果您覺得此文對您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關注、評論、轉發、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