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在當下的信息社會,知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寒窗苦讀數十載,通過高考這個跳板,獲得一個視野更加開闊、機會更加充足的平臺是普通學子最快的晉升渠道。在越來越重視教育的社會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寒門學子親身實踐了什麼是知識改變命運。
知識能改變命運,但是知識一定會改變命運嗎?離開象牙塔後的學子們能否適應「社會人」的角色?曾經的北大博士張進生由北大博士淪落為低保戶,他或許能帶給我們一些啟發。
成績優異人人讚不絕口
出身於湖南普通農民家庭的張進生,家庭條件並不富裕,但是作為家中的老么,他從小並沒有吃到什麼苦。由於他在學習上的突出表現,於是家中的哥哥姐姐們都對他寄予了厚望。而他也不負眾望,取得優異的學習成績。他的家人曾經描述了他的優秀:他總是被學校敲鑼打鼓地送回來。
在這樣的環境中,張進生毫無意外地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湖南醫科大學,也就是現在的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的臨床醫學專業,而其中的湘雅學院在當時是國內名列前茅的醫科類名校。能考入這樣的名校,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前程似錦。他也非常榮幸地成為了家鄉的第一個大學生。
在五年的學習中,張進生不計較吃穿,一心專研學問,成功拿到了每年的獎學金,老師和學生提起他都讚不絕口。這樣的成就可以說是光宗耀祖的事情,按照正常的人生軌跡應該可以說是順風順水,有了相當穩定的「鐵飯碗」。但是,人生處處有坎坷。作為一個醫學生,張進生卻發現自己怕血,這一致命缺點導致作為臨床專業的他,在實習期間幾乎沒有做過手術的實習課。
不滿工作再入校園
結束五年的醫學學習之後,張進生因為在學習上的傑出表現,成功地被推薦到了天津的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工作,主要從事的是白血病的研究和治療。
按照正常的人生軌跡,張進生應該在自己的崗位上會做出一番成就,但是走出象牙塔後的張進生卻無法適應醫院的社會生活。本就不善言辭,性格孤僻的張進生只顧埋頭自己的研究,忽略了與外界的人際交往,他同醫院的同事們產生了很多矛盾。由於看不慣主任的貪婪,他與主任的關係處理的非常差,這就進一步導致他在醫院的職位和工資都一降再降。再加上他總是以一種鄙夷的眼光看待周圍的同事,這就讓他錯過了很多機會,到頭來是一無所成。
這時他並沒有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選擇逃避,不懂得人際交往的他,認為還是學校的環境更適合他,在這種想法的驅動下,他開始重拾課本,學習相關的知識,擅長讀書的他成功被北京醫科大學(今天的北京大學醫學部)錄取,碩博連讀。
他當時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是畢業之後成為一名大學老師。客觀來講,從張進生的性格特點來說,這個選擇對他說應該是適合的,但是命運又一次對他開了玩笑,他在博士的時候被學校退學。究竟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自視清高淪落為低保戶
在讀博的最後一年,張進生申請了一個國外的留學項目,獲得了去「英國皇家醫院」的錄取通知。對於張進生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但是他卻被這個項目的學費難住了。這個項目的保證金就需要二十萬元,這一筆花費對於當時連路費都沒有的張進生來說可謂是天文數字。
考慮到家中辛苦操勞的父母和貧窮的家境,最終,張進生還是選擇了放棄這次珍貴的機會。而這件事恰好成了張進生之後悲慘生活的催化劑。或許是不甘,或許是遺憾,張進生在這件事情後患上了抑鬱症。之前沉迷於學術的他在抑鬱情緒的影響下也開始無心做學問,最後只能選擇休學半年。但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一意孤行的張進生在學校規定的休學期滿後,仍然沒有回到學校,學校只能對他做出退學的決定。因此,本可以拿到北大博士學位的張進生最後成了北大的肄業博士,只拿到了北大的碩士學位。
後來,張進生憑藉自己北大的碩士學歷成功在蘭州的一家醫院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是張進生性格上和專業上的缺點仍然沒有克服,怕血決定他了很難在醫院得到晉升。因此,他在醫院從事著每月1000元的閒職。由於張進生的不思進取和自視清高,他經常與同醫院的護士女朋友吵架。女朋友對他工資低,博士肄業和只會死讀書的吐槽句句戳中他的心窩,他無法忍受這樣的關係選擇了辭職分手,離開蘭州,回到老家。
回到老家之後的張進生也嘗試過去找工作,但最終都因為性格和專業的局限到處碰壁。失敗之後自信心受到很大的打擊,於是一直待在家裡。儘管期間有醫藥器械公司找過他,但是他礙於讀書人的面子竟然拒絕了。此後,他一直在姐姐家待著,沒有任何工作,而這一待就是18年,靠姐姐養活。姐姐也曾鼓勵他出去找工作,但是都沒有成功。
在家期間,他迷上了高數,還是沒有放棄自己的高校教師夢,每天什麼也不幹,就是專研高數。後來他又去清華大學找數學家陳省身,帶著1000元的他,輾轉三年也沒找到陳省身,還把自己的證件都弄丟了。最後民警為他補辦了證件和特困補助,每個月靠著低保勉強過活。從北大的博士成為了在家待業18年的低保戶,張進生的一生充滿了戲劇性,讓人惋惜。
結語
張進生的經歷引發了人們的討論,為何他會走到今天這一步,為何如此落魄?到底是誰的問題?首先是他對學習的定位出現了問題。學習本身不是目的,學以致用,提升自己的視野和獲得更多的機會才是學習的目的。考學不是為了躲避就業問題,而是為了解決就業問題。一味的逃避問題終究無用。
其次是人際關係的處理,「社會人」的角色決定了我們要學會妥協,懂得變通。智商和情商兼備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