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60歲婆婆對兒媳說:「請別把我當成免費的傭人,好嗎?」

2020-12-14 安冬悅

關注安冬悅,獲取更多走心情感文。

01

在小區遛娃的時候,會遇到很多同樣帶娃的人,且大多是老人。

昨天,遇到一個十分健談的老人,帶著三歲多的小孫女玩滑滑梯。孩子在一邊玩,她便主動與我聊起天來。

她問:「都是你自己帶孩子呀,孩子奶奶呢?」

我如實回答:「奶奶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帶不了,一直是我自己帶的。」之後又問她,帶孩子辛苦吧,我們年輕人都覺得很累,更不用說您這麼大年紀了。

老人連連點頭,說真的很累,一點也不想帶,三歲多的娃了,還要抱著把屎把尿,有一回沒注意,和孩子一起摔倒了,孩子額頭磕破了點皮,她扭了腰,兒媳婦心疼孩子,向兒子哭著告狀,她簡直有苦難言。

話題扯到兒媳婦身上,老人話更多了。很快,我對他們家的情況已了解得七七八八。

老人育有一兒一女,女兒是老大,早已成家,女兒女婿對她挺好。兒子結婚不久,當初買這套房子,老人出了15萬,但沒一起住,一直在鄉下做農活。兒媳婦生孩子後,自己帶了兩年多,現重新出去上班,所以才叫她來幫忙。

兒媳婦不喜歡婆婆,甚至十分見不慣,從嫁進家門到現在,從未開口叫一聲媽,也不跟孩子一樣叫奶奶,說話都是你呀我的,比如「你記得給孩子多喝水。」「你衣服洗了沒有?」

說到洗衣服,老人一臉委屈。她說,兒媳婦愛乾淨,一天換一身,自個收拾得漂漂亮亮,房間亂得像狗窩,從不疊被子,床上一堆衣服。

這都算了,最不能忍得的是,她六十多歲的人,居然還要給兒媳婦洗內衣內褲,洗鞋子。內衣內褲鞋子畢竟不能和其它衣物一起放洗衣機,所以她都是手洗。有一天,她實在忍不了了,就跟兒子說,你媳婦的內衣內褲,讓她自己洗。這才沒再扔給她。

02

老人幫忙帶孩子,兩口子沒有給她生活費和零花錢。只是需要她買東西的時候,才給幾十或一百,但都是極少數的。帶孩子出來玩,有時孩子會吵著吃零食,所以她都是自掏腰包。她估算了一下,從她來帶孩子到現在,大概花了1000多。

老人一直說想回家,在這兒一點也不自在,不開心,每天都要看兒媳婦的臉色,感覺時間很難熬。還說兒媳婦與親媽打電話,聊得嘻嘻哈哈,轉過臉對她就冷冰冰,沒有笑臉,也絕不多說一句話。

有一次,兒媳婦帶著孩子在客廳與親媽通電話,聲音很大,老人聽到親家媽逗孩子說,奶奶帶你很辛苦,有沒有把好吃的分給奶奶。這時,兒媳婦搶過話說,辛苦什麼,給她吃什麼,這是她的責任!

老人說到這連連搖頭,「雖說是我的親孫女,我也真心疼愛,可這怎麼能說是我的責任呢?我已經60多了,硬朗不了幾年了,將來也不可能享孫女的福,我來帶孩子是在幫他們分擔,可她卻認為這是我應該做的,唉,她這麼不待見我,我真的一點念想都沒了,我寧願回鄉下幹農活,苦一點累一點也總比在這受氣好!」

我有些好奇的地問,「你兒媳婦是做什麼工作的?他們有沒有想過請保姆?「

老人說:「在餐廳裡做服務員,工資不高,一個月才2800,我要是不幫他們帶孩子,以他們現在這點收入,根本請不起保姆,只能是兒媳婦自己帶了,可她也不想帶呀。你說,她不把我當親人也就算了,可也不能把我當成免費的傭人啊!對我客氣一點總應該吧?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位老人家的心酸苦楚和無奈,我是十分理解的。一把年紀了,還得為了子孫後代操勞,操勞也沒什麼,關鍵還得看兒媳的臉色行事,壓抑,憋屈,卻又不能說什麼,以免小兩口鬧矛盾。當真可憐天下父母心!

03

婆婆帶孫子究竟是本分還是情分,一直倍受爭議。很多人認為,婆婆帶孫子天經地義,理所應當,把婆婆當免費保姆使喚,一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就橫加指責,惡語相向。這種思想這種觀念,是嚴重扭曲的。

在我看來,自己的孩子,理應自己負全責。婆沒有帶孫子的義務,能幫忙帶,兒子兒媳都應該由衷感激,並善待老人。縱然婆婆的生活方式、帶娃方式與年輕人有差別,也一定要多包容,多諒解,心平氣和好好溝通。畢竟,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殊性。作為晚輩,遷就一下長輩,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就當是弘揚中國傳統美德,尊老愛幼吧。

試想,對待陌生老人尚懂尊敬,何況是丈夫的生生母親呢?

俗話說,將心比心,對婆婆好一點,婆婆自然甚感欣慰,也自然會更加盡心。一家人其樂融融,何其幸福溫馨?

今日話題:你覺得婆婆帶孫子,是本分還是情分呢?歡迎留言討論。

作者:安冬悅,情感原創作者。喜歡可以點讚、關注、分享,謝謝!

相關焦點

  • 婆婆到60歲才醒悟:是我害了兒子的一生,讓他妻離子散無家可歸
    ,接下來和大家說個事例,楊老太到了60歲才醒悟,是自己害了兒子的一生,使其妻離子散無家可歸。是我害了兒子的一生,讓他妻離子散無家可歸」。,只要兒子對兒媳好,楊老太就會吃醋,慢慢的就不待見兒媳了,覺得兒媳搶走了兒子。
  • 「媽,兒媳好說話,不等於兒媳好欺負,你別再作妖了好嗎」「好」
    與其到那時候再鬧矛盾,不如早點想辦法解決,糾正一下婆婆的錯誤觀念。下面這對夫妻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也可以說是很有遠見,因為他們知道,把婆婆的「病」治好了,對誰都沒有壞處。「媽,兒媳好說話,不等於兒媳好欺負!」
  • 婆婆們的「潔癖」心理:追根究底就是把兒媳當成了外人
    點擊關注,和我一起走進情感世界。 朋友曉麗最近又跟我訴苦了,原因還是離不開她那個愛搞事的婆婆。曉麗的婆婆是一名退休職工,退休後的待遇還不錯,加上曉麗的公公還是在職員工,待遇自然也差不到哪去,婆家這條件,在農村那是有錢人家了。
  • 一位60後婆婆的感嘆:現在的婆婆真不好當,說話都要看媳婦的臉色
    -02-有時候,當婆婆心再好也是不好,當婆婆太心酸了。看看周圍有些做婆婆的,每天在媳婦身邊低三下四的,等生了孩子,就全部拖給婆婆帶 ,還要看媳婦臉色。吳阿姨就是一位60後的婆婆,她說自打兒子結婚後,她幾乎就沒有過什麼開心的日子。
  • 雲陽一兒媳悉心照顧75歲患上老年痴呆的婆婆
    老人是蒲自淑的婆婆,今年75歲,名叫顏昌英。  婆婆患病 兒媳用心照顧  2015年4月16日,顏昌英婆婆和隔壁一位老人一起去衛生院做免費體檢,顏昌英婆婆體檢完後本應回家,可到吃中飯時,顏昌英婆婆還沒回家。於是,蒲自淑就發動鄰居幫忙尋找,然而,怎麼也沒找到。
  • 婆婆在60歲大壽上宣布:由兒媳養老,兒媳怒懟:你沒兒沒女嗎?
    做婆婆的想要自己年邁的時候,得到兒媳的照顧,在自己身體尚佳的時候,也應該給予兒媳一些幫助,特別是在兒媳生孩期間,以及養育孩子前三年的時間裡。可是有的婆婆總是會說「她自己生的孩子就該她自己帶,我養大了兒子,沒義務去替兒子養孫子」。如此一番話,看似有道理,實則就是自私的想法,做婆婆的總覺得孫子應該兒媳自己帶,完全忽略了自己兒子也應該承擔一半的責任。
  • 婆婆60歲大壽,兒媳在家給她過生日,婆婆給兩巴掌:為何不去酒店
    每個人的出發點不一樣,選擇也就不一樣,有的人為了面子,請朋友去高檔酒店;而有的人為了氣氛,在家裡慶祝生日。可話又說回來了,生活中有些人愛計較,尤其是老人過生日,做子女的都特別慎重,而老人更加在意,比如說六七十歲大壽,往往在農村會擺幾桌酒席,親戚朋友熱鬧一番,更不談在城裡。今天我們就是說說因為老人過生日而引發的婆媳矛盾。
  • 「我老婆在家做了3年傭人,別讓她跪著了好嗎?」「犯錯了該跪」
    她嫁到我家後,被母親看成是一個傭人,除了家務活都是她做,還要給我母親在麵館工作。其實能娶到妻子,只有兩種原因,一種是我運氣好,一種是她運氣差。說我運氣好,是因為我配不上她,她長相甜美,身高1.6米,而我長相很普通,身高1.68米,所以我的外表配不上她。
  • 婆婆不想帶孫子,又怕兒子兒媳不養老,怎麼辦?過來人說得很現實
    01.沒有經濟實力,最好不要硬碰硬 今年68歲的劉阿姨,別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卻是一位善良且聰明的老太太,兒子和女兒家的孩子,都是她幫忙帶大的
  • 58歲婆婆哭訴:自己出錢又出力,兒媳反而不領情,我錯在哪裡?
    01.從見到兒媳那天開始,婆婆對她就疼愛有加讀者李阿姨後臺留言求助,我這個婆婆出錢又出力,兒媳反而不領情,對我冷冷冰冰的,到底問題出在哪裡?李阿姨今年58歲,事業單位退休,丈夫高中教師,退休後又被返聘,夫妻月收入差不多小兩萬。
  • 婆婆一巴掌打走兒媳,兒媳離婚前放狠話:「你遲早會遭報應」
    身為兒媳的女人,在這種家庭裡就很難處事,婆婆不講道理,丈夫又無能沒辦法給自己撐腰,所以就導致兒媳成了家庭裡最難生存的人。每回看家庭倫理劇時,裡面的婆媳矛盾特別的多,甚至有的矛盾就是從一件小事中激化的,很多人就說這些電視劇魔化了婆媳關係。
  • 兒子和兒媳吵架時,婆婆常偏向兒媳,兒媳鬧離婚時,婆婆爽快答應
    這個世界上,沒有父母不盼著自己的兒女好的。不過,我認識一位姓李的阿姨,她卻為兒子的婚姻,操碎了心。她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一直幫著兒子呵護他的婚姻,每次兒子和兒媳有矛盾的時候,她都會選擇站在兒媳的這一邊,無論兒媳是否有理,無論兒子是否有錯,她都會讓兒媳感覺到她的誠意。
  • 「婆婆經常偷偷來打掃衛生,氣死我了」,給婆婆提個醒,別瞎操心
    01有一位讀者跟我留言抱怨自己的婆媳矛盾,她說:「我很後悔跟婆婆住到了同一個單元,婆婆時不時就拿著鑰匙自己上樓開門,還經常來打掃衛生,收拾完以後啥啥都找不到,就連手盆上的洗手液都給你藏起來!真正養過孩子的都知道,你們教育了一個好孩子,是跟你們以後的晚年有關係,可不會對婆婆的生活造成什麼影響。要不要生孩子,小兩口自己決定,別覺得這個孩子生了出來就是給婆婆生的。我前天寫文章遇到一個很奇葩的評論:婆婆不想帶孩子,別催生啊,孩子又不跟女方姓,婆婆憑什麼不帶,就該婆婆帶。
  • 「逼走兒媳,我的日子也不好過」兒媳回娘家一個月,婆婆後悔了
    張敏的婆婆就是如此,她和婆婆的關係不算好,因為當初她嫁過來的時候,光是自己出身農村這回事,就總被婆婆嫌棄。婆婆和她好像八字不合,兩個人第一次見面,婆婆就毫不客氣跟李帥說:「你這個對象,我怎麼看都看不上她,像她這樣大大咧咧的女孩子,肯定粗人一個,怎麼能精打細算,適合過日子呢?你再看她跟你說句話,都是用命令的語氣,以後你的日子能好過?」
  • 60歲老太太的哭訴:兒媳拒絕給我養老,只因我沒給她帶孩子
    01 60歲的文女士 文女士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 當時家裡的親戚都很羨慕文女士,說她有個好兒媳,以後不用為婆媳關係發愁了。可是這樣的關係維持一年多就全毀了。原因是文女士的大女兒因為不孕不育,婚後好幾年才懷上孩子。孩子還未出生,大女婿又在工廠搬貨時扎傷了腰。 大女婿雖然工傷,每個月廠裡還能給點工資補助,但是自己的腰傷了幹不了力氣活,只能在家養著。
  • 女人,最好別給這四種婆婆當兒媳,否則餘生都很累
    有的女人總以為結了婚就是自己跟男人過日子,一個婆婆是孬是好都無所謂。但是女人卻根本沒有考慮到將來有了孩子,將來孩子上學,還得需要婆婆的幫助,還得跟婆婆生活在一起,所以女人結婚之前一定要選「好」婆婆,不要給一個不值得的婆婆當兒媳,更不要讓自己的青春白白浪費。尤其是女人,別給這四種婆婆當兒媳,否則餘生都是「累和淚」。
  • 婆婆怒懟鄰居:你別這樣說我兒媳,我比你了解她
    文/安陽情感屋 圖/影視截圖,非文中主人公聽說過很多婆婆經常埋怨兒媳,卻很少聽說有婆婆會為兒媳無條件護短。甚至有些在婆家常年感受不到溫暖的女孩子當了媽媽,卻還是會對外人說:「於婆家而言,孫子是自己人,兒媳始終是外人。」
  • 兒媳與婆婆發生爭吵,往後的日子該如何相處?三個女人說得很現實
    如果老公保持中立態度,婆婆還偏心眼,那兒媳別指望視如己出,明確地告訴婆婆,不要過多參與,彼此互不幹擾。還要對老公說,兒媳和婆婆能否相處融洽,取決於老公對婆媳關係的態度。有一次,劉姐下班早,剛進家門,婆婆就開始數落她不懂得如何照顧兒子,說她是一個不稱職的兒媳,藉此機會,劉姐問她為什麼要誣陷自己?婆婆說:「我就這一個兒子,把他當成我的命根子,我要隨時考驗你對我兒子是不是真心的?」
  • 兒媳懷孕,婆婆素湯麵伺候,兒子:「您想我被離婚嗎」|百家故事
    婉如板著臉,冷冷說道:「我的好婆婆抱怨我嬌慣,說我嚷著天天吃肉,不吃肉還跟她抱怨。我就說了一次,哪說過第二次?這不是冤枉人嗎?」老公柔聲安慰:「別多想,你肯定聽錯了,媽不會這樣說的。」我受夠了,我待你哪樣不好,你說我嬌慣,今天我甩臉色給你看了,你要是不服氣,咱就走著瞧,我肚子裡可是你孫子,你把我惹急了,他就不是你孫子。」婆婆先是震驚,然後又是錯愕,最後轉化為憤怒,斥責兒媳:「你嫌棄我做飯不好吃就別吃,哪家兒媳像你這樣,對著自己婆婆摔東西。不想過就離,早看你不順眼了。」
  • 我婆婆和嫂子說他們真的讓我「瞧不起」
    去年,小姑子村裡也被拆除,我的姐夫(小姑子老公)有兩個兄弟和一個姐姐,嶽父的父親幾年前死於交通事故,留下嶽母一個人。拆遷後,老母親的生活成了問題。村裡專為60歲以上老人建造的臨時住房,老年人可以住在免費的臨時住房裡,兄弟倆和母親商量讓母親住臨時住房,他們擔心村民會拿這事開玩笑,母親同意讓母親和她的兩個兒子生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