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第二大城市大同地處晉北,歷史悠久,除了為人所熟知的雲岡石窟、北嶽恆山之外,大同的各種美食小吃因為其獨特的氣候條件自成體系。既有彪悍如虎的大同銅火鍋,也有細膩如水的渾源涼粉。
可以說這座城市的美食史,就是她的發展史。
01渾厚彪悍的大同銅火鍋
大同制銅業歷史悠久,尤其是銅火鍋。
為什麼呢?
這同本地的寒冷的氣候有很大的關係,冬季食物很難保溫,但是銅火鍋這種就餐形式保證了食物的溫度,被廣泛接受並流傳至今,關於銅火鍋的歷史故事也非常多,有興趣的吃貨可以繼續深究。
大同銅火鍋選用的食材簡單但不將就,本地羊肉、豬肉丸子、白菜、粉條、海帶等,雖不及南方食材豐富,但經過廚師的精心料理,一點不比南方食材遜色。尤其是羊肉的選擇和豬肉丸子的製作,特別考驗一家餐廳的功力。
02粗獷唬人的大同羊雜
大同羊雜幾乎在所有的晉籍餐廳裡都可以看到,且都已大同冠名。
為什麼都以大同來冠名呢?
與銅火鍋一樣,這與大同地區人們曾經的遊牧生活有關,有一些遊牧民族只吃羊肉,就會把大量的羊內臟扔掉,這種情況被大同地區人們發現,缺衣少食的年代,讓這些人把羊內臟(羊心、養肝、羊肺等)放入大鍋充分煮熟,拌入調料,逐步發展至現在的大同羊雜。
如今的羊雜不知什麼時候都要在底部墊一部分粉條,有的說是去膩,有的說是豐富口感,但也不排除商家控制成本的因素。
03靈巧美豔的大同百花梢麥
大同、內蒙一帶都有早上吃梢麥的習慣,不過北方梢麥和南方燒賣差異特別大(參考北方梢麥和廣東燒賣,美食榜上誰才是正宗?)。
大同百花梢麥因花型漂亮,餡種多變,在北方小吃界享有盛名。尤其是以專制百花梢麥起源於明朝距今500餘年的的鳳臨閣,地道傳承的口味,恢弘壯麗的建築風格,偕同幾百年歷史的百花梢麥,讓這裡成為大同旅遊的打卡點。也因此,大同百花梢麥成為了大同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當然,如果打算去鳳臨閣用餐,必須要提前預定,否則排隊兩小時是極為正常的事情。大概是2016年吧,太原萬達廣場也開了一家鳳臨閣餐廳,品質一如既往的好,隊也一樣要排。
04淳樸堅韌的大同香乾
說到山西香乾,除了晉中地區壽陽豆腐乾之外,只有大同香乾值得各級吃貨牽腸掛肚了。
近些年來,由於晉中周邊地區製作豆腐乾的作坊、廠子太多,很多人無法說清楚壽陽豆腐乾的特點和品質。
但是大同香乾不同,其在原料食材的選用以及製作方法上,一直執著於其傳統做法,從不越雷池半步。由此造就了大同香乾百年不變的品質。初入口時極硬,再嚼時就會有香味緩緩的從口腔沁入腸胃,不知不覺一整根大同香乾就被消滅了,緊接著就會不由自主的再拿起一根,直到咀嚼到腮幫子發困發酸。但在精神上,已經離不開這個外形簡單,內涵豐富的香乾了。
怪不得很多大同朋友回老家時總要給朋友們帶很多的大同香乾,原來這貨能吃上癮。
05細膩涼爽的渾源涼粉
出自渾源的涼粉為什麼這麼受歡迎呢?
會不會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呢?
這種擔心可以理解,但不會成為現實。
原因很簡單,就像大同香乾一樣,一個是渾源本地的水源造就了渾源涼粉獨特的口感,一個是大同特有的蓮花豆、大同香乾以及油炸辣椒的與涼粉的有機搭配,成就了大同涼粉這種地域性極強的美食。
在盛夏時節,撈一塊用井水鎮涼的渾源涼粉,再配以本地各種作料,暑熱頓消,解渴宜人,特有的油炸辣椒在入口的一瞬間,味蕾瞬時大開,要不是因為有更多的美食小吃等著去品嘗,恐怕一個人不吃三碗是不會放手的。
山西也好,大同也罷,都有非常豐富的歷史資源等待著後生晚輩去研究和開發。想當初耿市長修建大同古城遭受了多大的阻力,如今返回來看,大同有待挖掘的東西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