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物權法》司法解釋(一)(全文)

2020-12-11 閩南網

  據最高人民法院官網消息,最高法23日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解釋》),3月1日正式實施。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長程新文通報《解釋》的有關情況:

  一、《解釋》制定的背景

  物權法是規範民事財產關係的基本法律,在法律體系中起著基礎性作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重要支柱性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以下簡稱《物權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以來,對於維護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明確物的歸屬,發揮物的效用,保護權利人的物權,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依法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實現公民權利保障法治化;健全以公平為核心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和自然人財產權的保護。這為我們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新時期進一步完善和加強財產權保障指明了方向。產權本身是一個經濟學概念,法律上與其大致對應的概念是財產權,而物權則與債權一起共同構成了近現代財產權的兩大基石。正所謂「有恆產者有恆心」,物權作為最為基礎和重要的財產權,是社會每個人、每個團體乃至國家的基本權利,也是民事主體從事各種經濟或社會活動、創造財富的基礎。因此,通過適用法律,把法律和政策的精神加以貫徹和展開,依法全面、平等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和自然人享有的物權,從而為人民群眾安定、幸福的生活,為經濟社會有序、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司法保障,人民法院責無旁貸。

  二、《解釋》的主要內容

  《解釋》共22個條文,重點內容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一)關於不動產登記與物權確認或基礎關係爭議

  《物權法》第十四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自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時發生效力。實踐中,有觀點認為,除非法律另有規定,未經不動產登記機構登記就不能取得及享有不動產物權,不動產物權爭議涉及到登記就應通過行政訴訟解決。這種觀點受眾頗廣,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實踐中出現了民事、行政審判部門互相推諉以及民事裁判與行政裁判衝突的現象,這不僅徒增當事人訟累,也有損司法的權威和公信。針對這一情況,《解釋》從兩個方面作出規定:一是在案件的受理上,規定因不動產物權的歸屬,以及作為不動產物權登記基礎的買賣、贈與、抵押等產生爭議而提起訴訟的,屬於人民法院民事訴訟受案範圍,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受理,民事審判部門應依法予以審理。二是從訴訟中不動產登記簿證明力的角度,規定對發生爭議的不動產物權歸屬的最終判斷,應當依賴於對原因行為或基礎關係的審查,故在當事人有證據證明不動產登記簿的記載與真實權利狀態不符、其為該不動產物權的真實權利人的情況下,應當支持其訴訟請求。

  (二)關於預告登記的效力

  《物權法》第二十條第一款規定,預告登記後,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同意,處分該不動產的,不發生物權效力。實踐中,對於現實登記權利人針對不動產的何種處分,會因違反法律規定而不發生物權效力,存在模糊認識,一些案件中甚至出現不當擴大預告登記效力的傾向。基於預告登記制度的內涵,正確適用預告登記制度,必須注意堅持依法兼顧保障登記權利人的請求權與限制登記義務人的處分權的平衡原則,為此,《解釋》第四條對《物權法》第二十一條所稱的不發生物權效力的「處分行為」進行了限縮性解釋,即將其限於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同意而轉移不動產所有權,或者設定建設用地使用權、地役權、抵押權等其他物權的在法律上危及或者妨礙債權如期實現的行為。

  (三)關於特殊動產轉讓中的「善意第三人」

  近年來,有關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特殊動產引發的糾紛呈逐年上升趨勢。尤其是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機動車逐步走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據統計,截至2015年5月,全國機動車總保有量達2.69億輛。機動車的二手交易也大量增加,實踐中機動車名實不符的情況也並不鮮見。加之因機動車抵押、交通事故引發損害賠償、機動車所有權人破產等原因而形成的權利人,也會在諸多情形下與機動車買賣交易的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產生交集,因此,如何處理好相關糾紛成為審判實踐中的熱點和難點。基於此,《解釋》第六條以實踐中經常發生的權利衝突類型為導向,遵循特殊動產物權變動的物權法規則,通過排除轉讓人的債權人作為物權法第二十四條所稱「第三人」的角度進行了規定。

  (四)關於發生物權變動效力的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文書的範圍

  根據《物權法》第二十八條規定,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文書直接導致的物權變動,不以登記、交付為生效要件,法律文書一經生效,即發生物權效力。對於直接導致物權變動的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作出的法律文書的範圍問題,一直是司法實踐中爭論不休的難題。我們認為,基於維護物權變動模式體系安定的目的,應當注意防止實踐中不適當地擴大化適用《物權法》第二十八條,損害相關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故需要對該條所稱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生效法律文書進行目的性限縮解釋。基於此,《解釋》第七條規定:「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在分割共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等案件中作出並依法生效的改變原有物權關係的判決書、裁決書、調解書,以及人民法院在執行程序中作出的拍賣成交裁定書、以物抵債裁定書,應當認定為物權法第二十八條所稱導致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文書。」

  (五)關於按份共有人優先購買權的司法保護

  《物權法》第一百零一條確立了按份共有人優先購買權制度,但該條表述較為簡單,遠遠不能解決優先購買權行使的前提條件、方法及法律效果等實踐中亟需明確的重要問題,這還導致按份共有人優先購買權的實踐運用及司法判斷標準不一、尺度各異,嚴重影響按份共有人優先購買權制度功能的發揮。《解釋》根據《物權法》第一百零一條的立法精神和目的,對按份共有人優先購買權制度進行了細化,通過第九條至第十四條共計六個條文,分別從按份共有人優先購買權行使的起始條件、同等條件的認定、行使期間、主體範圍以及裁判保護等方面進行了規定,極大地完善了按份共有人優先購買權行使的制度架構,使得這一制度從法律的原則規定成為走入現實的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鮮活制度。

  (六)關於善意取得制度的適用

  《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規定了善意取得制度。從司法實踐看,與善意取得相關的糾紛非常常見,它不僅存在於物權確認糾紛、執行異議之訴等糾紛中,而且更為廣泛地遍布在為數眾多的合同、侵權乃至婚姻家庭繼承糾紛中。而《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在理解上存在諸多爭議之處,如何正確適用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權法》適用中的一個重點、難點和熱點。對此,《解釋》第十五條規定了「善意」認定的基本標準,即《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規定的善意取得中的「善意」具體指什麼,以及在訴訟中由誰承擔舉證責任;第十六條、第十七條則分別就不動產善意取得中受讓人非善意的認定、動產善意取得中受讓人重大過失的認定作出具體規定;這三條規定與第十八條關於善意的判斷時間的規定,共同構成了對《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第一款第一項「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的具體解釋。第十九條則針對《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第一款第二項「以合理的價格轉讓」,指出應嚴循立法目的與價值取向,立足個別交易的具體情況,深刻體察社會一般交易認知感受,準確判斷價格是否合理。第二十條對機動車等特殊動產如何適用《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進行了明確。上述條文形成了對善意取得適用的較為完整的規則體系。此外,《解釋》還基於增進司法裁判的社會認同,簡化裁判理據的目的,立足於法律不保護非法交易的價值理念,對善意取得制度適用的排除情形進行了規定。

相關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法釋〔2016〕5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已於2015年12月1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70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6年2月22日

  為正確審理物權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的相關規定,結合民事審判實踐,制定本解釋。

  第一條 因不動產物權的歸屬,以及作為不動產物權登記基礎的買賣、贈與、抵押等產生爭議,當事人提起民事訴訟的,應當依法受理。當事人已經在行政訴訟中申請一併解決上述民事爭議,且人民法院一併審理的除外。

  第二條 當事人有證據證明不動產登記簿的記載與真實權利狀態不符、其為該不動產物權的真實權利人,請求確認其享有物權的,應予支持。

  第三條 異議登記因物權法第十九條第二款規定的事由失效後,當事人提起民事訴訟,請求確認物權歸屬的,應當依法受理。異議登記失效不影響人民法院對案件的實體審理。

  第四條 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同意,轉移不動產所有權,或者設定建設用地使用權、地役權、抵押權等其他物權的,應當依照物權法第二十條第一款的規定,認定其不發生物權效力。

  第五條 買賣不動產物權的協議被認定無效、被撤銷、被解除,或者預告登記的權利人放棄債權的,應當認定為物權法第二十條第二款所稱的「債權消滅」。

  第六條 轉讓人轉移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所有權,受讓人已經支付對價並取得佔有,雖未經登記,但轉讓人的債權人主張其為物權法第二十四條所稱的「善意第三人」的,不予支持,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七條 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在分割共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等案件中作出並依法生效的改變原有物權關係的判決書、裁決書、調解書,以及人民法院在執行程序中作出的拍賣成交裁定書、以物抵債裁定書,應當認定為物權法第二十八條所稱導致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文書。

  第八條 依照物權法第二十八條至第三十條規定享有物權,但尚未完成動產交付或者不動產登記的物權人,根據物權法第三十四條至第三十七條的規定,請求保護其物權的,應予支持。

  第九條 共有份額的權利主體因繼承、遺贈等原因發生變化時,其他按份共有人主張優先購買的,不予支持,但按份共有人之間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十條 物權法第一百零一條所稱的「同等條件」,應當綜合共有份額的轉讓價格、價款履行方式及期限等因素確定。

  第十一條 優先購買權的行使期間,按份共有人之間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處理;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按照下列情形確定:

  (一)轉讓人向其他按份共有人發出的包含同等條件內容的通知中載明行使期間的,以該期間為準;

  (二)通知中未載明行使期間,或者載明的期間短於通知送達之日起十五日的,為十五日;

  (三)轉讓人未通知的,為其他按份共有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最終確定的同等條件之日起十五日;

  (四)轉讓人未通知,且無法確定其他按份共有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最終確定的同等條件的,為共有份額權屬轉移之日起六個月。

  第十二條 按份共有人向共有人之外的人轉讓其份額,其他按份共有人根據法律、司法解釋規定,請求按照同等條件購買該共有份額的,應予支持。

  其他按份共有人的請求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支持:

  (一)未在本解釋第十一條規定的期間內主張優先購買,或者雖主張優先購買,但提出減少轉讓價款、增加轉讓人負擔等實質性變更要求;

  (二)以其優先購買權受到侵害為由,僅請求撤銷共有份額轉讓合同或者認定該合同無效。

  第十三條 按份共有人之間轉讓共有份額,其他按份共有人主張根據物權法第一百零一條規定優先購買的,不予支持,但按份共有人之間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十四條 兩個以上按份共有人主張優先購買且協商不成時,請求按照轉讓時各自份額比例行使優先購買權的,應予支持。

  第十五條 受讓人受讓不動產或者動產時,不知道轉讓人無處分權,且無重大過失的,應當認定受讓人為善意。

  真實權利人主張受讓人不構成善意的,應當承擔舉證證明責任。

  第十六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不動產受讓人知道轉讓人無處分權:

  (一)登記簿上存在有效的異議登記;

  (二)預告登記有效期內,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同意;

  (三)登記簿上已經記載司法機關或者行政機關依法裁定、決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不動產權利的有關事項;

  (四)受讓人知道登記簿上記載的權利主體錯誤;

  (五)受讓人知道他人已經依法享有不動產物權。

  真實權利人有證據證明不動產受讓人應當知道轉讓人無處分權的,應當認定受讓人具有重大過失。

  第十七條 受讓人受讓動產時,交易的對象、場所或者時機等不符合交易習慣的,應當認定受讓人具有重大過失。

  第十八條 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第一款第一項所稱的「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指依法完成不動產物權轉移登記或者動產交付之時。

  當事人以物權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方式交付動產的,轉讓動產法律行為生效時為動產交付之時;當事人以物權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的方式交付動產的,轉讓人與受讓人之間有關轉讓返還原物請求權的協議生效時為動產交付之時。

  法律對不動產、動產物權的設立另有規定的,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時間認定權利人是否為善意。

  第十九條 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第一款第二項所稱「合理的價格」,應當根據轉讓標的物的性質、數量以及付款方式等具體情況,參考轉讓時交易地市場價格以及交易習慣等因素綜合認定。

  第二十條 轉讓人將物權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交付給受讓人的,應當認定符合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的善意取得的條件。

  第二十一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受讓人主張根據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規定取得所有權的,不予支持:

  (一)轉讓合同因違反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被認定無效;

  (二)轉讓合同因受讓人存在欺詐、脅迫或者乘人之危等法定事由被撤銷。

  第二十二條 本解釋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本解釋施行後人民法院新受理的一審案件,適用本解釋。

  本解釋施行前人民法院已經受理、施行後尚未審結的一審、二審案件,以及本解釋施行前已經終審、施行後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案件,不適用本解釋。

責任編輯:鄭莉莉

相關焦點

  •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負責人就物權法司法解釋(一)答記者問
    進一步提升保障財產權利及市場交易安全與效率的法治化程度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負責人就物權法司法解釋
  • 最高法院物權法司法解釋進一步解決"住改商"糾紛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負責人解釋說,按照物權法第七十七條規定,「住改商」行為的合法性需要滿足兩個條件:遵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應當經有利害關係的業主同意。未經有利害關係的業主同意,其行為仍不具備合法性。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若干問題的...
    [10:00:21][孫軍工]: 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是向大家通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這部司法解釋將於3月1號正式實施,物權法和每個人的生活都密切相關,在起草論證的過程當中就引起了媒體和相關人士和廣大社會受眾的高度關注,這部司法解釋的出臺應當說也會持續的引起關注,這也期待著通過今天的新聞發布會
  • 最高法發布物權法司法解釋明確不動產登記與物權確認或基礎關係爭議
    最高法發布物權法司法解釋明確不動產登記與物權確認或基礎關係爭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2-24 07:15 來源: 經濟日報
  • 最高法公布《物權法》司法解釋 將於3月1日起施行
    據最高人民法院官網消息,最高法23日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3月1日正式實施。具體內容如下:  法釋〔2016〕5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2015年12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70次會議通過,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為正確審理物權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的相關規定,結合民事審判實踐,
  • 物權法《解釋一》綜合性理解與適用(九)
    物權法施行前,我國雖然沒有統一的形式意義上的物權法典,但不等於沒有物權制度。當時設定和調整物權制度的規範既有法律也有行政法規,甚至還有司法解釋和習慣法。如典權制度就是以習慣法為主要規則且由20餘個司法解釋性文件的形式所表現出來的「法」調整的。物權法定原則中的「法」應當包括四部分:一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
  • 《物權法》司法解釋與我們生活緊密相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一部法律。2016年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向社會正式通報了《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解釋》),當中對不動產物權與登記、善意取得等問題作出了相應規定,並且於2016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
  • 物權法《解釋一》綜合性理解與適用(二)
    作者:師安寧,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法學博士,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報》特約法治評論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民事專業委員會委員   解釋第八條 依照物權法第二十八條至第三十條規定享有物權,但尚未完成動產交付或者不動產登記的物權人,根據物權法第三十四條至第三十七條的規定,請求保護其物權的,應予支持。
  • 最高法發布《物權法》司法解釋 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同意房產轉移...
    新華社發23日上午,最高法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規定因不動產物權的歸屬,以及作為不動產物權登記基礎的買賣、贈與、抵押等產生爭議而提起訴訟的,屬於人民法院民事訴訟受案範圍
  • (附第二批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2020年12月29日掃描二維碼觀看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民事審判工作中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等二十七件民事類司法解釋的決定》已於2020年12月2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3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審理食品安全民事案件司法解釋(一)和典型案例(附...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審理食品安全民事案件司法解釋(一)和典型案例(附全文) 2020-12-11 15: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高法發布審理行政協議案件的司法解釋(附全文)
    12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辦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協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行政協議解釋」)。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長黃永維,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副庭長梁鳳雲出席發布會,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李廣宇主持發布會。圖為發布會現場。
  •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我國首部新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記者 楊維漢)為及時指導各級法院依法妥善處理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施行時未結案件,最高人民法院28日發布了《關於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施行時未結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對民訴法新舊銜接適用作出規定。    這是最高人民法院就修改後的民訴法適用問題出臺的第一個司法解釋。
  • 《物權法》新司法解釋3月1日實施 這些必須知道
    這可真是「平時想不起,臨時抱法腳」啊  還有好多親第一時間轉發最高法民一庭庭長程新文的答記者問,可是很多人轉完也沒發現,最高法開新聞發布會,可不是專為了「小區開放」啊!它披露的事比「小區開放」涉及的人更廣!  那這發布會講的啥?別查了,長安君告訴你:  就是講3月1日就要開始施行的《物權法》的新司法解釋啊!
  •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雙語全文)
    Read in English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全文)——2014年3月10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1016件,審結9716件,比2012年分別上升3.2%和1.6%;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421.7萬件,審結、執結1294.7萬件,同比分別上升7.4%和4.4%。通過充分履行職能,為推進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作出積極貢獻。一、依法懲治犯罪、保障人權、化解矛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依法懲治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犯罪。
  • ...國際化 最高法發布《外商投資法司法解釋》等3個司法文件(附全文)
    人民法院報 今天1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一個司法解釋和兩個司法意見,分別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進一步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和《關於人民法院為中國(
  • 最高人民法院出臺審理國家賠償案件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25日)發布《關於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適用質證程序審理國家賠償案件的規定》,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司法解釋共二十六條,涵蓋賠償委員會適用質證程序審理國家賠償案件的全過程。主要包括質證的程序事項和相關證據規則的內容:  一是明確適用範圍。
  • 最高法解釋行賄司法解釋:為什麼標準是一萬元
    這位作家以「中國人需要知道的重要信息」為由,在新浪微博發文說:「從2013年1月1日零時起,任何人向國家工作人員行賄數額超過一萬元人民幣,將被追究刑事責任,這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剛宣布的司法解釋,最高刑期為無期徒刑,並處沒收個人財產。」  接下來,他忍不住拋出這樣的疑問,「向國家工作人員行賄超過一萬元的人多嗎」?  這一疑惑得到了共鳴。
  • 最高人民法院「違法所得沒收程序司法解釋」新聞發布會
    2017-01-05 10:01:27王玲: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主持召開。今天發布的主題是向大家通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適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違法所得沒收程序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
  • 王利明:一部及時配合《民法典》實施的重要司法解釋
    一部及時配合《民法典》實施的重要司法解釋——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12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以下稱《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