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藩王吃垮了大明王朝?原來已經爛到了骨子裡

2020-12-05 假如我是狐城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族人統治的王朝,明朝絕對在歷史中佔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僅是朱元璋後世子孫的紛爭,還是制度文化的變革,都是獨樹一幟的存在。尤其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經歷就很傳奇,完全是一部逆襲史,從一個乞丐成為皇帝,頗有幾分起點小說的意味。

朱元璋坐上皇位後,就建立了藩王制度,把自己的兒子們都分封了出去,享有一定的權利,共同管制明朝。結果就是這個制度,在皇太孫朱允炆上位後,認為影響了自己手中的權柄,於是開始了削藩,也因此燕王朱棣才會起兵,靖難之役就此開啟,朱允炆也葬身火海。朱棣上位後,深知藩王制度的弊端,就進行了大量的改革,包括沒有兵權,也沒有政權,只是享有俸祿,被國家飼養著的米蟲。

明朝藩王的弊端

大明皇帝

本來他是打算靠這樣的制度來藉此削弱藩王,以免再次發生第二次靖難之役,畢竟人一旦有了權力也就滋生了野心和貪婪。可是他沒有想到改變之後的政策也有著不小的弊端,而這一點在明朝後期尤為嚴重。

藩王絕對是明朝最幸福的一類人,他們背靠大樹好乘涼,從生下來的一切花費都不用自己掏錢,不管是住房、婚假還是冠禮,甚至於死後都有一筆安葬費,這才是貨真價實的米蟲。從十歲開始,藩王們就可以領取俸祿,不用去工作,也不用想著考功名或是其他,只用賞花遛鳥,整日享樂就好。他們身為皇族中人,在地位上也是極為尊貴的存在,當然也不會有人想去針對一個閒散人士的藩王,每一天都在遊玩,清閒中度過。

明末藩王耗費錢財

木匠皇帝天啟

根據統計,從朱元璋時期開始,藩王們就開枝散葉,生兒育女,人口數瘋狂的往上漲。在200年後就達到了100多萬人,這裡指的是朱姓子孫,只要是姓朱的皇室,都是藩王之列,被朝廷供養。根據朱元璋的規定,藩王的俸祿都很高,單單只是親王,就達到了一年萬石的巨額數字,相比於最高俸祿的官員,足足超過了7倍之多。而俸祿只是最為基礎的一項,除此之外還有封地,賞賜等等,全部靠著國家出錢,而國家的錢也都是稅收,也就是說,依靠壓榨百姓來給藩王們優渥的生活。

大明士兵

這樣的後果即為,藩王們掌握著資源最好的地方,河南有一半的土地曾經都歸屬於各位藩王,地方的財政收入根本比不上藩王花錢的數額。拿山西來舉例,當時山西一年才收入152萬石,而山西的藩王們光是俸祿就是312萬石,入不敷出。那也只能從百姓身上找補,故而這也成為了農民起義的根因。

百姓至此生活在水深火熱中,舉國之力都在養著這些只知道享樂,沒有半分貢獻的藩王,自然會出大亂子。李自成率領起義軍攻入山西後,就施行了先殺皇族的政策,他僅僅在山西就殺掉了將近一萬多人的朱姓王爺,而張獻忠更為殘忍,拷問一番藏寶所在地後再殺死這些藩王。本來只是防止國家大權旁落的政策,結果造成了如此局面,實在是令人唏噓。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藩王吃垮了大明?一窩生的比豬還多
    當時明朝末年的藩王有將近200萬人之多,而他們自身根本不需要勞作就能夠獲得財富,而當時明朝的財政支出已經捉襟見肘了卻還要供養這200多萬的藩王,最終這大量的藩王吃垮了大明王朝,而對這群藩王包含怨氣的明朝百姓大肆屠戮朱元璋的後代。
  • 一百多萬皇族後代,明朝的王爺們「吃」垮了大明王朝?
    因此,明朝的各位親王們開始了生孩子比賽。大明弘治五年,某一天,山西巡撫楊澄籌向皇帝匯報了一個令人吃驚的消息:居住在山西的慶成王朱鍾鎰再一次刷新了老朱家的記錄,截止當年8月,這名王也已經生育子女94名。其實,在明朝初期的時候,各地的藩王共有四十九名。而到了明朝滅亡的時候,僅僅是朱元璋的直系子孫,就有十幾萬人,所有的皇族加在一起,根據人口史專家安介等人的猜測,多達一百多萬人。如此龐大的皇族,給明朝皇室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負擔。
  • 為什麼說藩王吃垮了大明?一窩生的比豬還多,能不吃山空嗎?
    當時明朝末年的藩王有將近200萬人之多,而他們自身根本不需要勞作就能夠獲得財富,而當時明朝的財政支出已經捉襟見肘了卻還要供養這200多萬的藩王,最終這大量的藩王吃垮了大明王朝,而對這群藩王包含怨氣的明朝百姓大肆屠戮朱元璋的後代。
  • 明朝滅亡的經濟原因:皇帝的家人、親戚、奴才,吃垮大明王朝
    1644年,統治中國276年的明朝正式滅亡,一個時代宣告結束。關於明朝滅亡的原因眾說紛紜,十分複雜,但如果我們從經濟方面去看,會發現明朝末年,朝廷陷入了嚴重的財政危機之中,朝廷沒有錢,自然玩不轉。那麼明朝末年,朝廷為啥沒錢呢?原來是皇帝的家人。親戚、奴才,吃垮了整個大明王朝!
  • 明朝真的是藩王吃垮的嗎?藩王對明朝造成了多大的影響?
    虎臣經常在網上看到這樣的說法:明朝就是藩王吃垮的,如果不是明末那麼多的宗室,說不定明朝還能再撐一段時間,養豬還能殺了吃肉,養這些藩王一點作用都沒有。那麼,明朝真的是藩王吃垮的嗎?
  • 明朝皇室成員多達20萬,吃垮了大明,還吃出了一個難題?
    明朝皇室成員多達20萬,吃垮了大明,還吃出了一個難題?而後世中多數人為崇禎感到可惜,因為崇禎錯過了好多次挽救大明的機會。大明滅亡的原因很複雜,不是一點兩點可以說清楚的,其中一點可能是因為皇室成員太多,出現了很多啃老的皇族,把大明吃垮了。比如崇禎的親叔叔福王,他是洛陽的藩王。
  • 明朝制度的悲哀,因為藩王數量眾多,導致「吃垮」了大明朝
    明朝制度的悲哀,因為藩王數量眾多,導致「吃垮」了明朝自明代中期開始,皇族不斷繁衍生息,數量龐大,朱氏藩王與家眷之費,幾乎成為朝廷的毒瘤與痼疾。到了明末,邊防吃緊,王族後方緊吃待遇不變,當然就成為一個顯著的經濟問題。
  • 王朝的累贅——明朝的藩王制度
    但是,為子孫們從頭到腳都考慮到了的朱元璋,卻沒想到他這個制度成為了明朝巨大的累贅。皇權和藩王們的衝突朱洪武在建國之初,考慮到特別是邊境線一帶,殘存的元朝勢力依舊對著中原虎視眈眈,基於此因素,朱元璋把他的各個兒子分封到各地。分封範圍東起遼東,西到陝西甘肅,沿著長城的走向依次設置了數位藩王,藉此來抵禦元朝殘餘勢力。
  • 明朝為什麼滅亡?藩王太多,吃垮了大明帝國
    這票被圈養的藩王平時也沒啥事做,就是吃喝拉撒生孩子,生出來的孩子還都有爵位,按照制度要給俸祿,要給莊園與田地。所以,到了明朝中後期,朱元璋的子孫越來越多,國家財政負擔就越來越重。 大家感受一下明朝皇室給財政造成的負擔。
  • 明朝藩王多難當?出門要打報告,有的藩王沒錢生存
    一提起明朝這個朝代的特色之一,那就應該屬於是和朱元璋同姓同血緣,且遍布中國大江南北的藩王了。可以說。貫穿大明王朝整個時代,不管在大明王朝的哪一個時間,每個時間都會出現不同類型的藩王。有我們熟知的,也有我們不知道的,比如,在明朝開國初年,放在北京的燕王朱棣,後來起兵奪了他的侄子建文帝的皇位。
  • 明朝藩王不像漢初擁有高度自治權,為何大明王朝還是被侵蝕掉了?
    那些藩王們不能出自己的封地,時時刻刻都有人監督著,這就如同被下了禁足令一般。而藩王再也無法左右朝政,對皇權構不成任何的威脅。(三)、侵蝕王朝骨髓的蛀蟲那些藩王們既然不能參與朝政,左右軍政,就開始變得極其無聊。雖然朱棣奪去了他們的很多權力,但畢竟還是正兒八經的皇家子弟,待遇自然不會差。更何況,明朝一直到朱瞻基去世,那都是國富民強的,養活這些藩王們毫無壓力。
  • 明朝藩王不像漢初擁有高度自治權,為何大明王朝還是被侵蝕掉了?
    而藩王們只有較小的軍權,又沒有治理地方之權,不會對皇權形成為威脅;皇權也應該念及親情,不會將他們連根拔起。但是,朱元璋的設想在他的孫子繼位後,很快就被打破。並且,藩王也在靖難之役後成為了大明王朝的&34;。
  • 大明群聊(3)——「不安分」的明朝藩王
    中國封建王朝三次大規模的分封制分別為西漢、西晉和明朝。而三大王朝的分封制都出現了藩王大規模叛亂行為。比如西漢「七國之亂」、西晉「八王之亂」,至於明朝,結果更為醒目,地方藩王直接推翻正統君主,登基稱帝。接下來我們以群聊的方式介紹介紹幾位有意思的明朝藩王。
  • 二八定律下大明王朝,幾十萬宗室吃垮朝廷,滅亡已是註定
    據史料記載,朝廷登記在冊的皇室成員大約一萬五千餘人,但是顯然不止這麼多,畢竟嘉靖年間的皇族檔案玉牒就已經有皇族子孫高達兩萬多人。朱元璋分封為王的就有23個,到了明朝中後期已然繁衍到兩萬多人。明朝皇族人口增長已經無法得到有效控制,肯定有人會說這都怪皇族子孫縱慾過度,隨意生育,然而其內在原因是朝廷把所有的支出都包了,只要你有皇室血脈,一生都不用愁了。
  • 被忽略了的,導致大明王朝衰亡的毒瘤,藩王之害!
    對於大明王朝的滅亡,史家多有探討。崇禎昏聵;閹患專權;東林誤國;冰河災重等等原因!但是卻很少有人探究導致明王朝衰亡的另一個重要推手一一藩王之禍。然而悲催的現實是,朱家子孫的這些藩王們除了窮奢極欲;舉兵反叛;耗盡了大明王朝的膏脂外,並沒有絲毫挽救危亡共赴國死的正義之舉。朱元璋剛死,朱允炆就忙著削藩,因為這些朱姓藩王們,讓他爺爺留給他的這把龍椅座的相當不穩當,結果他的四叔藩王朱棣,首當其衝地掀起了一場腥風血雪,不但奪了他的龍椅,小朱允炆也被逼自焚了。
  • 明朝宗室制度,壓倒大明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導語如果真的有時光穿梭,相信絕大部分人都想穿越,回到崇禎十七年,去拯救瀕臨滅亡的大明王朝。明朝的滅亡有人說亡於朝廷黨爭,有人說亡於設立錦衣衛,也有人說明亡於宦官攝政。但絕大部分人都不會想到,壓倒明朝滅亡的重要因素,這個由朱元璋一手創立,並且貫穿整個大明王朝的制度——宗室制度。
  • 明朝滅亡時,各地的朱姓藩王在做什麼?
    明朝,中國最後一個漢人政權的封建王朝,淮右布衣出身的朱元璋稱帝建國。朱元璋出生到成年都是個苦哈哈,父母接連去世,為吃個飽飯活下去,只能剃度出家當起和尚勉強度日。在之後經過重重挫折與艱難險阻,朱元璋由一個破碗在手走遍天下的行乞和尚,轉變為裂土稱王的吳王殿下,最後晉升當了皇帝開闢大明王朝,成為這片大地的最高統治者。成了天子的朱元璋是苦怕了,也是窮怕了,對自己的親人子孫照顧有加,福祉延至大明的滅亡。朱元璋對宗室格外的好,自然也有著政治軍事等各種考量。
  • 大明皇帝第二季:明朝那些短命皇帝,喜吃丹藥,是大明真正終結者
    有人說,大明王朝從土木之變後,國運開始走下坡路,雖然又經歷了八個皇帝,八個朝代,但這些皇帝無一不是短命而終,這正恰巧側面驗證了大明的運勢,一個人丁不旺的家庭,以及各個後代壽命魔咒,這樣的王朝終成不了萬年江山,今天讓我們看看大明王朝後半段,那些有趣,卻高不可攀的皇帝!
  • 河南——明朝分封藩王的最佳場所
    要說大明兩京十三省哪裡最富庶?非南直隸莫屬!但要評最適合分封藩王的地區,只有河南最合適了。同樣的,明朝在河南的藩王最具代表性。從明太祖開始分封藩王到萬曆時期藩王基本上就藩完畢。子嗣較多的皇帝基本上都有子嗣到河南去就藩。一部河南藩王史,大致可以勾勒出整個明代皇室藩王的此起彼落。如果我們把朱明王朝比喻為一個大家族,那河南藩王的歷史就是這個豪門從興到衰的縮影。明朝的河南省一共有八個府和一個直隸州,分別是開封府、河南府、衛輝府、懷慶府、歸德府、彰德府、汝寧府、南陽府、汝州直隸州。
  • 河南——明朝分封藩王的最佳場所
    要說大明兩京十三省哪裡最富庶?非南直隸莫屬!但要評最適合分封藩王的地區,只有河南最合適了。  同樣的,明朝在河南的藩王最具代表性。從明太祖開始分封藩王到萬曆時期藩王基本上就藩完畢。子嗣較多的皇帝基本上都有子嗣到河南去就藩。一部河南藩王史,大致可以勾勒出整個明代皇室藩王的此起彼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