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禮物說嗩吶|悲憂喜樂傾情奏,戲吐紅塵萬象音

2020-12-13 慶陽禮物

嗩吶,公元3世紀由波斯、阿拉伯一帶傳入我國,流行於西北、華北、華南南部等地。禮物君今日要說的是現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慶陽嗩吶。

甘肅有幾種不同的嗩吶藝術存在,但以慶陽西峰嗩吶最為著名。慶陽嗩吶又叫「隴東嗩吶」,從明朝傳入隴東,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嗩吶也稱鼓吹樂,是以嗩吶為主奏的傳統吹打樂,屬木製(也有部分為竹製)管樂器,它的特點為音量大,音色嘹亮純淨,細膩委婉,演奏技巧豐富,聲響連貫順暢。經歷代藝人不斷傳承加工,以其為數眾多的曲牌,龐大的演奏隊伍、豐富的民俗文化內容和濃鬱的地方特色而成為中國民間音樂中一個獨特的樂種。

民間有一種說法是「嗩吶不響,宴席不能開;嗩吶不鳴,新娘不出門。」西峰嗩吶主要用於民俗活動中。慶陽嗩吶原有「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的說法,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對嗩吶進行了規範分類,按其分布的地域和演奏特點,可分為三個派系。

一是環縣、寧縣、合水、正寧等地的木桿、竹杆嗩吶,這種嗩吶音色宏亮、柔中有剛、連貫流暢、音域寬廣、近聽不噪、遠聽清晰,是慶陽地區數量最多和最常用的一種嗩吶。

二是鎮原銅杆嗩吶,這種嗩吶由於杆子及主要部件為黃銅質地,演奏方法也比較獨特,其音色高昂洪亮、清晰悠揚。

三為華池、合水、環縣北部的大杆嗩吶(即陝北嗩吶),這種嗩吶由於杆子較長,哨片較為粗厚,其音色蒼勁粗獷、深沉穩健,與上述兩種嗩吶形成截然不同的風格。

慶陽嗩吶不管是哪種派系,都是娶媳嫁女、喪葬祭奠、鄉村廟會、節慶典禮、滿月祝壽等民間活動的必備用品。比如在紅白喜事中「接請客」、「送大客」、「娶新人」、「迎花」、「拜堂」、「請靈」、「家祭」、「跑報」、「請客」等禮儀活動中,嗩吶是必須要有的。

嗩吶成為隴東人民抒發感情,吶喊生命,傳承民間樂曲的一種基本的樂器。田間農活累了,吹上一曲嗩吶可謂是即提神又豐富了生活。

關注慶陽禮物,持續為你分享慶陽民俗文化。

相關焦點

  • 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 《嶽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裡,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唉!我曾經探求過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表現。為什麼呢?原來他們不因為外物和自己處境的變化而或喜或悲。
  •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懷?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意思是說一個仁人志士或一個君子,應該在天下人之前憂慮,在天下人之後享樂。這句話充分表達了範仲淹憂國憂民的無私胸懷。他把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願為天下的人們的幸福而奮鬥的一種濃濃的家國情懷。
  • 嗩吶亮小河
    川北嗩吶發源地之一——廣元市利州區三堆鎮小河村(資料圖)驀然,嗩吶一曲,聲橫徹空,婉轉小河。其音亮麗,其聲高亢,其質樸實。疾如瀑跌珠落,緩似春風拂柳。高,越峰巒,入宵雲;低,絹帛裂,潛魚音。雀躍鶯歌,百鳥鳳鳴。猿哀狼嗥,虎嘯龍吟。金鐵馬騰,風瀟雷殷。憂樂人生,笑哭悲欣。自然之聲,社會之語。惟妙惟肖,精彩絕倫。氣貫長空,流水行雲。
  •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北宋自律狂人:範仲淹
    《嶽陽樓記》裡,有兩句流傳千古的名句,一句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另一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兩句都是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範仲淹所寫的。而他也的確做到了他所說的那樣,把天下百姓的利益放在前面,自己的利益放在後面。
  • 作者陳平|嗩吶亮小河
    驀然,嗩吶一曲,聲橫徹空,婉轉小河。其音亮麗,其聲高吭,其質樸實。疾如瀑跌珠落,緩似春風拂柳。高,越峰巒,入宵雲;低,絹帛裂,潛魚音。雀躍鶯歌,百鳥鳳鳴。猿哀狼嗥,虎嘯龍吟。金鐵馬騰,風瀟雷殷。憂樂人生,笑哭悲欣。自然之聲,社會之語。惟妙惟肖,精彩絕倫。氣貫長空,流水行雲。
  • 君子範仲淹與《嶽陽樓記》的喜憂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均出自這篇300餘字古文中,不愧為千古名篇。 小編今日特別推送《嶽陽樓記》,並輯錄了趙忠祥老師朗誦視頻及歐陽詢、王義之、柳公泉三種書法字體,供品鑑收藏!
  • 【慶陽人說慶陽】鎮原嗩吶匠
    【慶陽人說慶陽】鎮原嗩吶匠  鎮原嗩吶是隴東人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民俗文化藝術形式。最早出現在慶陽民俗中婚喪嫁娶、開張慶典、喬遷新居、鄉村廟會等場合。說起鎮原銅嗩吶,張大昌很是激動,他說:「鎮原這個『曲兒小,腔兒大』的銅杆嗩吶音色飽滿高亢、清脆亮麗,聲音別具一格,具有錚錚金屬之音,以『杆質薄而託送韻律』,當今的嗩吶演奏人使用的木桿嗩吶聲音細小,彰顯不出鎮原古樂氣勢恢弘的韻味。」  在依崖而建的窯洞裡,撣去工具箱上的灰塵,張大昌拿出了銅杆嗩吶的製作模具杆芯、碗模和二節模。
  • 納蘭容若的心聲——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悲莫悲兮生別離 樂莫樂兮新相知納蘭之詞,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純任性靈,纖塵不染,家家傳唱。王國維曾言道「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原來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記得小時候,最怕家裡停電,一家人守著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不能看書,不能聽廣播,於是就會很不開心,等了好久突然燈亮了,就會很開心跳起來,每逢這時候,爸爸總會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時,還不懂這句話的含義,便開心的自顧自玩去了。
  • 「慶陽人說慶陽」鎮原嗩吶匠
    【慶陽人說慶陽】鎮原嗩吶匠鎮原嗩吶是隴東人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民俗文化藝術形式。最早出現在慶陽民俗中婚喪嫁娶、開張慶典、喬遷新居、鄉村廟會等場合。說起鎮原銅嗩吶,張大昌很是激動,他說:「鎮原這個『曲兒小,腔兒大』的銅杆嗩吶音色飽滿高亢、清脆亮麗,聲音別具一格,具有錚錚金屬之音,以『杆質薄而託送韻律』,當今的嗩吶演奏人使用的木桿嗩吶聲音細小,彰顯不出鎮原古樂氣勢恢弘的韻味。」在依崖而建的窯洞裡,撣去工具箱上的灰塵,張大昌拿出了銅杆嗩吶的製作模具杆芯、碗模和二節模。
  • 《嶽陽樓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我覺得爸爸根本不懂我的心情便看向媽媽,沒想到媽媽也跟著說:「你爸說的對,你在外面老說想家,你是出去上學去了就專心學習,過幾個月一放假不就又見面了嗎?相聚時黏黏膩膩,離開後絕不想念,人生在世糟心的事多了去了,就得活得這麼灑脫。」爸爸媽媽說這話時的神情讓我想起大一我最喜歡的講世界文學史的老師在課上說的話,她說人這一輩子只要看開一點,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
  • 範仲淹九大經典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範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其《嶽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句乃為千古傳誦,令後世感佩不已。範仲淹九大經典名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枕上書》東華帝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在工作和職責上,帝君大概就是如此吧。為什麼要這麼說呢?今天,翩翩就帶大家從另一個角度分析分析東華帝君。前期的東華帝君,對感情之事尤其不在意,他基本上不會對誰或者某個東西特別上心。平時也就是和連宋下下棋,釣釣魚,偶爾讓別人嘗嘗自己做的糖醋魚。他第一次生氣還是因為小燕拿走了鎖魂玉激他前來比武。要知道鎖魂玉對緲落的封印至關重要,所以帝君才會分外在意。
  •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憂樂觀」之詮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千古傳頌的《嶽陽樓記》,深切地表達了範仲淹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所呈現出的胸襟抱負,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士子安身立命的精神動力,這一憂樂思想也是範仲淹一生言行最精煉的總結。
  • 黔江:75歲老藝人 將嗩吶「吹」上大雅之堂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9日6時30分訊(特約通訊員 李詩素)「嗩吶一響,人們便忙;不是登天,就是拜堂。」在鄉下的農村,嗩吶成為傳遞悲喜的號角。長年生活在農村,人們從吹嗩吶傳出的聲音,便能知道哪家是辦喪事還是喜事。
  • 嶽陽樓前 洞庭乾坤滋生「憂樂」湘魂
    陳湘源說,「可是,慶曆新政是其畢生追求,以天下為己任是其終生理想,怎能拋棄?」陳湘源分析,範仲淹的矛盾心緒得不到抒發,而滕子京的「約稿」恰好讓他有了直抒胸臆的機會,況且在範仲淹看來,摯友滕子京同樣受貶,但治理巴陵郡,政績斐然,做到了「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這是歷史的偶然,當時洞庭湖的環境,則為範仲淹生此憂樂情懷更增一分必然。
  • 範仲淹:憂樂天下
    皇帝不敢說,就不要提滿朝文武了,誰也沒想到,此時卻蹦出個官微言輕的範仲淹。範仲淹上書一篇雅文,那口氣,雖位卑人微,卻儼然一副帝王師派頭:這事我說兩句,皇上你想給太后祝壽,以盡孝道沒有錯,你可以在你們皇家內廷去搞派對啊,你要帶文武百官去就不合規矩。
  • 嗩吶聲聲傾訴鄉土情懷
    SUO NA嗩吶嗩吶聲聲傾訴鄉土情懷嗩吶,這種民間樂器,可以說集聚了中華民族數千年歲月裡的悲喜交響!即使生活多麼艱難困苦,婚嫁迎娶、抬埋送葬的隊伍裡,有了嗩吶聲,就有了滋味。辛金洋,就是嗩吶世家的傳承人。
  •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
    範仲淹身世坎坷特殊:原籍蘇州吳縣,生身河北真定府(今河北正定),成長於淄州長山縣(今山東鄒平),以「朱說」之名進士及第,三黜三進,出將入相,宦跡遍布大半個中國,病逝於徐州,埋葬於河南伊川,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言與行彪炳史冊,光被人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