嗩吶,公元3世紀由波斯、阿拉伯一帶傳入我國,流行於西北、華北、華南南部等地。禮物君今日要說的是現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慶陽嗩吶。
甘肅有幾種不同的嗩吶藝術存在,但以慶陽西峰嗩吶最為著名。慶陽嗩吶又叫「隴東嗩吶」,從明朝傳入隴東,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嗩吶也稱鼓吹樂,是以嗩吶為主奏的傳統吹打樂,屬木製(也有部分為竹製)管樂器,它的特點為音量大,音色嘹亮純淨,細膩委婉,演奏技巧豐富,聲響連貫順暢。經歷代藝人不斷傳承加工,以其為數眾多的曲牌,龐大的演奏隊伍、豐富的民俗文化內容和濃鬱的地方特色而成為中國民間音樂中一個獨特的樂種。
民間有一種說法是「嗩吶不響,宴席不能開;嗩吶不鳴,新娘不出門。」西峰嗩吶主要用於民俗活動中。慶陽嗩吶原有「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的說法,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對嗩吶進行了規範分類,按其分布的地域和演奏特點,可分為三個派系。
一是環縣、寧縣、合水、正寧等地的木桿、竹杆嗩吶,這種嗩吶音色宏亮、柔中有剛、連貫流暢、音域寬廣、近聽不噪、遠聽清晰,是慶陽地區數量最多和最常用的一種嗩吶。
二是鎮原銅杆嗩吶,這種嗩吶由於杆子及主要部件為黃銅質地,演奏方法也比較獨特,其音色高昂洪亮、清晰悠揚。
三為華池、合水、環縣北部的大杆嗩吶(即陝北嗩吶),這種嗩吶由於杆子較長,哨片較為粗厚,其音色蒼勁粗獷、深沉穩健,與上述兩種嗩吶形成截然不同的風格。
慶陽嗩吶不管是哪種派系,都是娶媳嫁女、喪葬祭奠、鄉村廟會、節慶典禮、滿月祝壽等民間活動的必備用品。比如在紅白喜事中「接請客」、「送大客」、「娶新人」、「迎花」、「拜堂」、「請靈」、「家祭」、「跑報」、「請客」等禮儀活動中,嗩吶是必須要有的。
嗩吶成為隴東人民抒發感情,吶喊生命,傳承民間樂曲的一種基本的樂器。田間農活累了,吹上一曲嗩吶可謂是即提神又豐富了生活。
關注慶陽禮物,持續為你分享慶陽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