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中秋敬月烙糖餅

2020-12-21 中國文明網

高林榮為社區居民現場製作糖餅。溫沁攝

  表皮金黃酥脆,內裡裹著白糖黑芝麻,一口咬下去,香甜的口感裹挾著兒時中秋的記憶悄然而至。近日,在合肥市包河區濱湖世紀社區融蔭社居委組織的中秋聯歡活動現場,轄區居民「麵食達人」高林榮手工製作的中秋美食「糖餅」吸引了不少居民的目光,喚醒了一代代居民記憶中的中秋佳節。

  「小時候過中秋,吃不上月餅,就等著母親來烙糖餅,吃起來特別香甜。」今年61歲的高林榮老家在安徽蚌埠,在當地,中秋烙糖餅是一項重要的民俗。「糖餅又叫『團圓饃』,寓意團團圓圓,我們老家有20多口人,除了除夕夜,聚得最整齊的時候便是中秋節,在外打工生活的兄弟姐妹們都會回到老家,吃一塊母親做的糖餅。」高林榮回憶,「直到現在,每年中秋我都會給孩子們烙上幾塊,一來老家的中秋習俗不能變,二來也希望母親的手藝能夠繼續傳承下去。」

  說起糖餅的製作工藝,高林榮也是從母親那裡學來的。「北方人愛吃麵食,母親一輩子熱愛用麵食搞創作,我們姐妹們自小便喜歡看她拾掇那些麵團。」高林榮說。中秋節這天,村子裡早早便會飄出芝麻的香味,每家每戶都會用鐵鍋預先將儲存的芝麻翻炒好,碾碎後混上紅糖或者白糖,當做糖餅的餡兒包在和好的面裡,用力拍扁後,用擀麵杖將麵團擀成滿月的形狀,直接放進鍋裡烙至兩面金黃蓬鬆,即可出爐。「心靈手巧的母親還會用麵粉捏出雙龍、牡丹等造型的饃,蒸好後送給親朋好友,求個好兆頭。」高林榮介紹。

  社居委聯歡會上,居民湯麗領著剛放學的兒子圍在高林榮的面桌前觀摩糖餅的製作工序,「好像看到了小時候你姥姥做『糖咕嚕餅』的樣子。」湯麗對兒子說道。在湯麗的安徽淮南老家,糖餅被稱為「糖咕嚕餅」,也是中秋必吃的一道點心。「我們小時候市場上已經有賣月餅的,但是大多裡面放了冰糖青絲等食材,吃起來口感特別硬,遠不如自己家手工製作的糖餅酥軟。」湯麗回憶。

  「如何吃糖餅?其實大有講究。」湯麗說,糖餅要趁熱吃,但是不能直接掰開,防止「跑糖」弄上一身,而是要小口沿著糖餅咬上一圈,然後揭開上下兩層分別食用。在湯麗的記憶中,中秋節當天,糖餅做好了還不能立刻上手,要等父親「敬月」之後方可開動。在中秋晚飯前,父親會在院子裡擺上一張桌子,將烙好的糖餅和水果端上來,朝著圓月點燃一根香,等香燃完後,孩子們便會一哄而上,搶來糖餅塞進嘴巴裡。

  「到我兒子這一代時,父母的年紀大了,市場上的月餅種類也越來越多,我們在家裡做糖餅的次數越來越少。今天跟高林榮阿姨學了做糖餅,過兩天我就把母親接到合肥來過節,親手做個糖餅給她嘗嘗。」湯麗笑著說。(葉琦 杜靜)

相關焦點

  • 烙糖餅時,這一步最關鍵,中秋快到了,趕緊學,糖餅不發硬糖汁多
    烙糖餅時,這一步最關鍵,中秋快到了,趕緊學,糖餅不發硬糖汁多。不知道大家吃過糖餅嗎?小編小時候最喜歡吃,因為媽媽不讓我們去買外面的零食,所以我們就只能在家吃媽媽給我們做的糖餅,其實口感非常好,完全不輸給外麵店裡賣的小甜品。
  • 除了吃月餅,古代中秋還有這些詩意習俗
    中秋是華夏民族歲時節日系統中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民俗節日。中秋節最核心的起源要素,是從上古時代就有的月神信仰衍變而來的敬月習俗,以及流傳幾千年的祭月之風,它實際上是華夏民族的「祭月之節」,這個節日保存著先民古老的天地人和的哲學思考,蘊含著華夏子孫生生不息的敬月信仰。《尚書·堯典》中有「宵中,星虛,以殷仲秋」的記載,《周禮》有「中秋獻良裘」、「中秋夜迎寒」的說法,但那時的「中秋」只是單純的月令時間,並無節日之意。中秋成為節日,是唐宋以後的事。
  • 中秋是慶祝團圓的節日,那你知道中秋的來歷嗎
    中秋節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大型傳統節日,賞月、吃月餅、與家人團聚,是我們對中秋最好的期待。對中秋我們有了太多的期許,但是你知道中秋的來歷嗎?在中國傳統的三大節日——春節、端午和中秋中,中秋節形成最晚,與其他傳統節日一樣,中秋也有著悠久的源頭,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的敬月習俗和秋祀活動。
  • 用這個方法烙糖餅,糖液滿滿的流不出來!
    不知道小夥伴們,在烙糖餅或者是包糖包的時候,感覺最煩人的就是做熟了之後,糖都跑到外邊來了,好尷尬呀,還不好吃!今天我就教大家一個小方法,這樣做烙出來的糖餅或者是糖包,裡面的糖都不會流出來,糖液不會流失,吃的時候還能嘬上幾口,美美噠!
  • 祖傳中秋原配,原來只是「露水姻緣」
    說到中秋,必提月餅,這甚至比春節和端午更有共識。春節南北方代表食物有餃子和年糕之爭;端午南北方有粽子鹹甜黨之爭;唯有中秋的五仁月餅,不但在全國普及,外皮不同卻都有一顆始終如一的心。南方有酥皮五仁,北方有油皮五仁,不同的地區同一個五仁。
  • 今日早餐,教你快手烙糖餅,香甜勁道,比發麵餅簡單還好吃
    今日早餐,教你快手烙糖餅,香甜勁道,比發麵餅簡單還好吃今天雖說有的人已經復工,但不是所有的人都上班了,小區依然是只有一條通道,持單位證明上崗,持小區卡出門,一家一卡,一卡一人,兩天派一人購物,我們仍然宅生活中。
  • 自從學會這小妙招,烙糖餅再也不擔心滴糖,再也不用擔心燙嘴巴
    原來媽媽烙糖餅有個小秒招,自從學會這方法烙糖餅,再也不擔心燙嘴,再也不擔心滴糖了。小朋友都喜歡吃糖餅,用玉米面烙,營養加倍,好吃不膩,連吃三個不解饞。喜歡的小夥伴試起來。玉米面與普通麵粉1:2比例拌勻一共300克,加入3克酵母,適量的清水拌勻揉成光滑的麵團,靜置發酵出蜂窩狀再揉光滑,分成若干小份再餳10分鐘。
  • 烙糖餅時,這一步千萬別忽略,很多人做錯,導致糖餅發硬糖汁外流
    大家好,歡迎來到安倫美食屋,今天跟大家講的是:「烙糖餅時,這一步千萬別忽略,很多人做錯,導致糖餅發硬糖汁外流」糖餅大家都吃過,但是你真的會做嗎?糖餅【烙糖餅小竅門】1.和面的時候百分之九十要用開水燙麵,這樣做出來的糖餅才會更鬆軟更筋道。
  • 安徽大部分地區中秋當天可以欣賞皓月當空
    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明天就是中秋了,吃月餅賞月的儀式感還是要有的。來自氣象部門的消息,綜合目前的氣象資料看,安徽省大部分地區天氣晴好,雲量較少,江淮大地大都能欣賞到「十五的月亮」。
  • 除了嫦娥奔月,中秋還有這些故事,你一定沒聽過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一年月色最明夜,千裡人心共賞時」。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團圓節或月夕、仲秋節、八月節等。有關中秋節的來歷眾說不一,據專家考證,在中國傳統的三大節日——春節、端午和中秋中,中秋節形成最晚。
  • 中秋佳節日,共賞一輪月
    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幹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曆(農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曆八月十六日。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
  • 中秋: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詩書畫》節目組祝大家中秋快樂,闔家團圓。據說,中秋節的誕生和古老的「敬月」習俗有關。據記載,早在周代就有「拜月」的習俗。但是直到唐代,「中秋節」才真正成型,並且和「嫦娥奔月」「白兔搗藥」「吳剛伐桂」等等神話傳說聯繫在一起。到了明清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
  • 中秋遇上國慶丨家國撞滿懷,安徽眾創商學院優惠有禮
    中秋遇上國慶丨家國撞滿懷,安徽眾創商學院優惠有禮2020/9/24 17:35:00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列印】【關閉】核心提示:7天後,飄揚的紅旗和飄香的月餅,國泰民安和合家團圓,這個假期,國和家撞了個滿懷,趁著這個雙節同慶,安徽眾創商學院特推出慶中秋迎國慶優惠活動
  • 南方過中秋有一個奇怪的習俗,你見過嗎?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作為流傳了2000多年的傳統節日,中秋節自然是有著很多獨有的過節習俗。除了我們所熟知的賞月、吃月餅外,中秋節還有諸如摸秋、送瓜,燒寶塔等民間習俗,而這所有的習俗都是傳統"祭月"古俗的組成部分。
  • 古今八月唯美的別稱,祭月中秋來相聚,月桂花下食五仁
    祭月中秋來相聚月桂花下食五仁八月通常稱:桂月、壯月、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呂、竹春。桂月:農曆八月。中秋:因中秋佳節而名,指農曆八月。中秋節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在二十四節氣"秋分"時節,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在傳統文化中,月亮和太陽一樣,這兩個交替出現的天體成了先民崇拜的對象。中秋節慶源自古人對月亮的祭祀,是中華民族祭月習俗的遺存和衍生。
  • 【雙節共慶】國慶中秋喜相逢,共度花好月圓時
    71 中秋國慶雙節合一 National Day & The mid-autumn Festival 慶 中
  • 中秋不能少了月餅,但你知道月餅的來歷嗎?哪裡的月餅最好吃呢?
    今天國慶中秋合璧,絕對是個吉祥的好日子!健行漸遠在此祝大家中秋團圓喜如意、國慶快樂樂逍遙!說起中秋,與春節、清明和端午並稱為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在國人中的地位僅次於春節。傳說中秋源自周朝的祭月禮制,發展到唐太宗時期「八月十五中秋節」才正式成為了民間節日,不過在華夏大地盛行開來已經是宋朝時期的事了。我們今天要聊的是現如今逢中秋便避不開的月餅。
  • 中秋全家團圓時,可不只是吃月餅,這些傳統習俗你知道嗎?
    每年到了中秋,就是一家人忙著團圓的時候。老人忙著做飯,孩子們忙著大包小包提回家過節,這熱鬧的景象也是堪比過年了。那麼說到中秋,大家知不知道這中秋有哪些傳統遊戲和活動項目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一睹中秋的熱鬧景致!
  • 古人用中秋寄相思,我們卻用它來祭五臟廟
    田裡的稻穗彎下了腰,園裡的柿子掛滿枝頭,桂花的的香味飄到十裡以外,天上的月兒圓了,每一年的中秋佳節近了。我們所知的中秋節來源於嫦娥奔月的傳說,而實際呢?中秋節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農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農曆八月十五又正好是秋季的二分之一日,所以又被稱為「中秋」。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古人在這一天寄託思念家鄉,思念親人之情。如果問你是否知道關於中秋的詩句?你一定會回答,當然知道啊!
  • 中秋各地都吃啥?安徽最新鮮,江浙滬最奢華,東北人民的最無懸念
    中秋過節,各地都吃點啥呢?一桌子豐盛的家宴和餡料豐富的月餅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說您那邊只講究吃月餅,那我只能說你們的美食文化實在是有些匱乏。今天就帶大家看看各地的中秋吃文化,原來,吃月餅真的只是最基礎的操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