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麗水的房產泡沫破了。就像節目中展示的那樣,出現了不少滯銷的樓盤和爛尾的項目。
開發商、炒房客、二手房中介……各種各樣的投資人正在品嘗同一杯苦酒。他們被樓市牢牢地套住了,財富慢慢地縮水,對市場的信心同樣在慢慢地縮水(6月7日央視國際《經濟半小時》)。
樓價泡沫會不會破滅?麗水給出了肯定答案。樓價泡沫破滅是什麼樣子?麗水用現實描繪了大致圖景:麗水某樓盤顯得格外扎眼,偌大一個施工現場卻看不到一個施工人員,而那些林立的腳手架更是被風雨衝刷得鏽跡斑斑,一塊巨大的宣傳廣告已經被風撕成了幾塊,在風中來回飄蕩。透過圍牆記者看到,整個樓盤房子已經主體封頂,有些開始了內裝修,有些樓房的外立面已經貼上了花崗巖石材。從這些已經褪色的條幅上可以看出,該樓盤是2007年10月31日開盤的,然而記者在旁邊房產售樓部看到,這裡已是大門緊閉人去樓空。面對這個爛尾樓爛攤子,麗水市政府出面作出了審計,發現該公司共拖欠4.85億元集資借款,2000多集資戶家產化為泡影……
我注意到,麗水樓市具有與當下不少地方樓市大同小異的共性特徵。由是觀之,麗水樓價泡沫破滅不啻於拉響了中國樓市的一聲警報
第一,非理性製造「標王」神話。儘管麗水市區住房價格與居民購買力嚴重背離,房價一次又一次突破人們心理底線,而該市土地交易價格卻在2007年達到頂點,比如:出讓面積為10821平方米的原釀造廠地塊由萬松房產以1.72億元競得,折合樓面價每平方米16371.9元,如再加上3000元左右建造成本,房子的成本價就已接近1.9萬元。
第二,非理性推動房價畸高。麗水人均GDP在浙江只排倒數第一,人稱「浙江的西藏」。然而正是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城市,房價漲幅卻超過了比它富裕得多的溫州、杭州、寧波、義烏等地,成了浙江樓市上跑的最快領頭羊,尤其去年麗水樓市出現井噴式上漲,市區房價普遍逾萬元。2007年麗水全市生產總值為425.26億元,在浙江11個地級城市中排名倒數第二,如果按照人均生產總值排名,其只能排到末位,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經濟不發達的地區,房價卻排在了浙江前三名。2007年,麗水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910元,此收入僅夠買到一個平方米住房。今年4月麗水一位政協委員指出,2007年麗水市區房價出現急劇上升,有關數據顯示,一月份麗水城區住宅商品房均價為每平方米6297元,至2007年11月份均價已經達到每平方米10169元,住房價格實際升幅已逾50%。
第三,非理性掣肘調控作用。我注意到,在一茬又一薦房地產調控狂飆中,麗水房價之所以逆勢瘋漲,與部分房地產商的「聰明」對策不無干係。麗水房價高得離譜,背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地不少房地產企業靠民間集資來籌集資金,比正常貸款高出幾倍的利息成本,也被房地產開發商轉嫁到了房價當中。比如:某花苑在第二次開盤的時候對銷售價格進行了下調,但是訂房者仍然覺得難以接受,最終整個項目240多套房子僅售出22套,剩下的房子就再也無人問津。房子銷售不出去,開發商的資金就無法回籠,本來實力就不強的房地產開發公司終於發生了資金斷裂。
然而即便如此,2007年該房地產公司在資金尚未回籠的情況下又先後拍下兩塊土地,一塊以16000多元的樓面價成為麗水市區新地王,另一塊則以5000元左右樓面價成為水閣開發區新地王。樓盤滯銷資金無法回籠,集資戶利息就無法按時給付,於是很多集資戶紛紛到該房產公司討要集資款,此時的某花苑再也無錢支撐下去,建築商因為無法拿到錢也撤出了工地,而購房者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即將交付的房子在風雨中鏽蝕。而就在麗水房價瘋漲的2007年,國家對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政策也越收越緊,從下半年開始各銀行對房地產企業信貸支持明顯下降;接著,第二套住房按揭貸款政策又橫空出世,其意味著在同樣基準利率下購買第二套房就要多付出四分之一月供款,按揭貸款首付比例提高到40%也增大了炒房的難度;與此同時,因應不斷攀升的房價,麗水市政府從今年開始加大土地供應量,同時要求開發商在開盤之前將價格報給政府部門,並加大了經濟適用房和限價房的供應量。在多重「看得見的手」的作用下,當下麗水房價已然有所回落。統計數字顯示,二手房價格已從今年一月份的7100元下降至三月份的6600元。更為要命的是,在「買漲不買落」的心理下,潛在購房者的觀望必然導致房市禍不單行雪上加霜。
值得注意的是,在房地產市場情勢業已十分嚴峻的背景下,面對樓市樓價泡沫破滅的明確警報,少數地方官員卻仍然認知模糊態度曖昧。這廂,強調客觀,推卸責任。麗水某官員就對央視記者稱:「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房價上去以後,也直接影響了我們麗水的房價,那麼去年上半年麗水的房價也是上漲的比較大。」那廂,迴避矛盾,粉飾問題。儘管其一直告訴記者,麗水的房價是平穩的,均價並沒有突破10000元,但記者調查卻發現,麗水城區每平方米超過10000元的房子比比皆是。我將之視為樓價泡沫破滅拉響了中國樓市的又一聲警報。在我眼中,這是比樓價泡沫破滅拉響的樓市警報更為可怕的警報。
(責任編輯: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