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農村紅白喜事上的管事人,在村裡沒什麼官職,卻深受人們尊重

2020-12-18 小李農村事

在我們菏澤農村,紅白喜事上面的管事人被稱作大支客,意思就是說不管大事小情,他們都是可以做主的,我們這裡的大支客是沒有任何待遇的,不管誰家有事情,只要招呼一聲,馬上就去,不但沒有一分錢的收入,並且什麼菸酒禮品都是不收取的,完全就是給村民義務幫助。

村裡的紅白喜事什麼時候都離不開大支客,尤其是在白事上面,當村裡哪一家有人老去的時候,首先通知的就是大支客,不管是中午時分,還是半夜三更,大支客在接到通知後都是會第一時間趕到,農村的白事一般都是三天,所以大支客也就會跟著忙乎三天,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一個1000人口的村子,每年的紅白喜事大支客要忙乎多久吧。

我的爺爺今年已經70多歲了,還在村裡擔任著大支客的角色,其實一家人都不同意他在跟著忙裡忙外,跑前跑後地,尤其是姑姑為了這件事情給他吵了幾次,他總是嘴上答應著不去了,可是只要誰家有事,只要打個招呼他還是會不失餘力的忙乎起來。

他和村裡的其他3個老人組成了村裡的大支隊伍,他們的年齡都已經到了古稀之年,可還是依然奮鬥在農村大支客的道路上,這中間他們辭職了很多次,但是架不住村民一次次的請,所以還是擔起了這個重任。

農村大支客沒有收入沒有官職,純屬就是一個出力不討好的職位,現在的年輕人,一個是沒有人幹,第二個是真幹不了,這個職務一年下來要耽誤多少時間,普通人根本就承受不了,再者就是你承受得住,你沒有為鄉裡鄉親無私奉獻的心也不行啊,我有一次問爺爺,你幹這個究竟圖啥?爺爺告訴我說,咱啥也不圖,咱就想著,人家來找咱了,是對於咱的信任,咱要是不去,鄉裡鄉親的面子上過不去啊。

為什麼農村紅白喜事上的管事人,在村裡沒什麼官職,卻深受人們尊重?

前面已經說了大支客這個角色就是一個出力不落好的差事,之所以現在還有農村老人願意去幹,寧願耽誤犧牲自己的時間,也要全心全意地為大家服務,無非就是因為他們身上還保持著過去農民骨子裡的淳厚和熱情,以及一顆無私奉獻的熱心腸。

他深受大家的尊重,因為大支客這個角色不是具體哪一個人任免的,也不是你想幹就能幹的,更不是說你家裡有錢,你家族人數多,大家就信服你就讓你幹大支客,在農村你再有錢,家裡人再多,別人有事不請你,你還是一樣難堪,沒有人搭理。

大支客這個角色能做好,完全就是一個人幾十年如一日的個人德行品質的表現,你做事的能力,把控紅白喜事儀式上面的功底,你個人的品德和品質,這三個因素決定了大家是否信服你,只有大家都認可你了,然後有事情的才會第一個想到你。

一個沒有工資,沒有官職稱謂,沒有什麼灰色收入,並且要耽誤自己的時間,什麼事情還要細無巨細的指派叮囑,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下來為村民無私服務,試想一下這樣的人,憑啥不讓大家尊重啊。

我是農村小小李,認同我的回答就給我一個關注吧,歡迎你的點讚評論和轉發。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農村紅白喜事上的管事人,沒什麼官職,卻深受人們尊重?
    在農村裡有一種人是最受人尊重的,就是紅白喜事上的管事人,他們一般在村子裡面沒有什麼職位,但是屬於很有威望的人,用老家的的話說,那就是懂風俗又會辦事的人,說話有人聽!所以村裡邊對紅白喜事非常的重視,因此也對紅白喜事的管事人比較的尊重。農村裡紅白喜事的管事人在做紅白喜事的時候比較有經驗。他清楚地知道什麼紅白喜事。該怎麼做?需要什麼人做?什麼時候做?條理清晰,都是有一套專門的程序。順理成章的做起來也比較讓人放心。同時這樣的管事人也是比較有能力和威信的,因為他需要召集很多人來做事,同時也對村裡面的人比較了解。
  • 為什麼農村紅白喜事管事人,在村裡沒官職,卻深受人們尊重?
    農村紅白喜事上的管事人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稱呼,我家鄉稱總管,給人家管事,沒有任何報酬。我有幸客串一次總管這個角色,主持操辦了一場白事。當總管是一個非常辛苦的差事,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清楚。一場突遇的白事,我不小心當上了總管前年,我回老家休年假。回家的那天還風平浪靜,半夜時,村裡響起了鞭炮聲。半夜突然的鞭炮響聲,在我們這一帶,一般都是事關生與死。
  • 東農村紅白喜事上的大鍋菜,這才是讓人垂涎三尺的美味,倍香
    在小編的山東老家,無論是紅白喜事都有這麼一種習俗就是吃大鍋菜。在小編來老家每個村裡都有負責紅白喜事的大櫃,一般大櫃都不是自己的家裡人。大櫃負責紅白喜事上的一切事宜,包括菸酒糖茶酒席等等。每到村裡有紅白喜事的時候村裡管事的就會提前張羅起宴席來。
  • 說說農村紅白喜事上的總管
    在農村,對於一個家庭來說,辦得最大的事莫過於就是紅白喜事了,而要把紅白喜事辦好,就得有一個人總攬全局,統籌規劃。在我們農村,辦事的主家就要請這樣一個人,而這個人就被稱為總管。總管的責任重大,不是一般人都能勝任的。在村裡被選為總管的要具備以下特徵:首先是為人處事公道,其次是在村裡有一定的威望,再一個就是見多識廣,能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總管一般還要有熱心腸,給別人辦事就像給自己辦事一樣。所以這個總管不是一般人都能當得了的。
  • 農村裡紅白喜事上的大鍋菜,說真的,這種菜,才是真正的人間美味
    在農村生活過的人,特別是年齡稍長的,對於大鍋菜是再熟悉不過了。在以前,每當村裡有了紅白喜事,村裡管事的人便開始張羅起宴席來。吃過大鍋菜的人,從年齡上來說,一般都是80後以前的,現在的年輕人吃過的不多。以前條件差,逢年過節,或者村上有了紅白喜事,宴席必須要擺啊,吃什麼呢?那就是大鍋菜。
  • 農村紅白喜事「怪相」,寧肯請服務隊也不找人幫忙?這是為啥呢
    導讀:農村紅白喜事「怪相」,寧肯請服務隊也不找人幫忙?這是為啥呢過去的農村,尤其是到秋季之後,紅白喜事就開始多了起來,冬季也是農閒之際,大家農田也沒有了什麼活,富裕人手比較多,這時候舉辦紅白喜事是很容易找人來幫忙的,尤其是舉辦白事,更是不用通知,大家都會自發的前去幫忙,場面也是熱鬧得很,但這幾年的農村舉辦紅白喜事,就有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寧肯請服務隊也不找人幫忙,這是因為什麼呢?
  • 農村紅白喜事變得越來越冷清,只剩老人,為何年輕人不愛湊熱鬧了
    農村「紅白喜事」變得越來越冷清,只剩下老人,為何年輕人不愛湊熱鬧了?在過去,農民一年當中最「幸福」的幾天,就是過年過節的時刻,以及村裡有人家「紅白喜事」的時候。為什麼這幾天最「幸福」?一般遇到「紅白喜事」,無論人們多忙,也要擠時間去參加,去幫忙。這句話背後的意思就是,一年當中,即使是農忙時節,農民也不會太忙,至少不會像城裡人那麼忙。很多沒來過城市的農村人,認為城裡人很悠閒,「整天就做辦公室」。其實,城裡人在辦公室不假,但是卻天天加班,沒時間閒聊、串門。但農村人每天都去串門,悠閒得很。
  • 農村辦紅白喜事為啥不找人幫忙,而是花錢請服務隊?人情味沒了?
    導讀:農村辦紅白喜事為啥不找人幫忙,而是花錢請服務隊?人情味沒了?進入冬季之後,農村的紅白喜事明顯的增多起來。隨禮也開始忙不迭,有的時候一天要隨好幾個禮,無法分身的時候就只能禮到人不到,這也是每年都在同期上演的酒席,全年之中的酒席,當屬冬季最為繁多。過去的時候農村辦理紅白喜事,都是街坊鄰居前來幫忙,尤其是辦白事,不用通知大家就會自發的前去幫忙,哪怕是平日裡有一些矛盾、隔閡的,在辦白事面前,都會屏棄一切顧慮前來幫忙。
  • 你們老家農村遇上紅白喜事,隨禮一般是多少錢?
    你們老家農村遇上紅白喜事,隨禮一般是多少錢?在農村裡,紅白喜事自然是很常見的,所以這遇事隨禮自然也是少不了的。而農村和城市不同,在一個大集體下,只要村民們之間很熟悉,隨禮也是面面俱到的。那農村老家遇上紅白喜事,隨禮一般是多少錢呢?
  • 農村習俗:「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是為啥?
    農村人對紅白喜事很是重視,結婚、過大壽、滿月酒等,該有的禮俗總不能少,即便是到了今天,農民也講究紅白喜事上的儀式感。農村人的風氣比較淳樸厚道,村民之間有事都會相聚在一起,為何有「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一習俗呢?1、古訓農村中留下來的傳統習俗比較多,在白事上的講究更多。
  • 在農村,以前紅白喜事都是一個村的大事,為什麼現在卻越來越冷清
    在我國的農村,每家每戶都是走的比較近的,只要是誰家有個紅白喜事,基本上整個村子都去了。聽老一輩人說在往年農村隨份子也就幾毛一塊的,然後一家人都去了。而現在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農村裡面隨份子錢也是越來越高了,在農村這個自給自足的地方,隨份子很多時候已經成為農村家庭比較大的一個開支了。而且在往年的時候村子裡面只要誰家有事,那都是非常熱鬧的一件事,很多人都是主動去幫忙,放鞭炮、唱大戲連著都要好幾天。
  • 由於疫情的影響,農村的紅白喜事大操大辦今後會不會變得很平淡?
    聊一聊農村的紅白喜事過往史對於農村的紅白喜事,以前真的是大操大辦,甚至形成了不良競爭,給農民添了很大的負擔,那時候紅白喜事全憑村裡人來幫忙,想不大操大辦都難。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村的紅白喜事可以說基本上不用鄉親們幫忙,一切都是一條龍服務,再也見不到曾經那樣熱熱鬧鬧的場面,因為都是花錢叫來的,幫忙的人也少了,村裡的人慢慢的也就不來了,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好了,對於好酒好肉也不稀罕,有的人在城裡給孩子買了房,結婚的時候鄉親們都不願意去。
  • 為什麼農村酒席上,醉酒的人很少見了?村裡資深酒爺說出原因
    為什麼農村酒席上,醉酒的人很少見了?村裡資深酒爺說出原因大家好,我是「住在鄉間小河邊」,我是地地道道的農村娃,非常高興有機會能夠和大家一起分享農村的人和事,一起解讀國家的惠農政策,希望我們農村發展得越來越好,文章都是「住在鄉間小河邊」原創,大家喜歡的話,感謝點讚、轉發或者是關注哦,多謝支持。
  • 農村紅白喜事都是在家操辦酒席,為啥現在變少了呢?看完明白了
    過去的農村,舉辦紅白喜事可謂是家中的一件大事,會提前好幾天就開始了忙碌、做準備工作,街坊鄰居也會紛紛的前來幫忙,熱鬧的場面是農村的一道風景,在家辦理酒席,好處有很多,最為主要的是:實惠,首先食材都是自己採購而來,之後請人加工製造,跟外面酒店相比,無論是從質量上面,還是從口味品質上面
  • 村裡的紅白喜事之變:「大擺宴席」沒有了 「點歌、舞龍燈」出現了
    新華網廣州4月1日新媒體專電 題:村裡的紅白喜事之變:「大擺宴席」沒有了 「點歌、舞龍燈」出現了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歐甸丘 劉良恆  記者近日在廣東、湖南部分農村地區調研發現,雖然各級政府大力倡導節儉之風,但農村地區消除「舌尖上的浪費」依然任重道遠,一些地方操辦紅白喜事時出現的新型浪費也應當引起關注
  • 農村紅白喜事,酒席上有4種人比較討人厭惡,你身邊有這種人嗎
    二來誰家有個紅白喜事,都需要大家的幫忙,舉辦酒宴感謝大家的幫助,也是人之常情。但在農村的酒席中常常會遇上這4種人,主家對他們是非常的厭惡,但礙於情面,也都是睜隻眼閉隻眼而已,下面小編就來說說農村酒席上讓人厭惡的這4種人。一、嗜酒如命,沒有酒品的人。
  • 農村人的紅白喜事到底為什麼要送份子錢?這才是傳統
    農村人辦紅白喜事為什麼要隨份子錢?不隨行嗎?我的答案是不行的。因為農村人就是這樣的習慣,在過去農村人窮的時候,誰家遇到紅白事辦不起,村裡老少爺們互相幫忙,你湊一點,他湊一點,這家就把事給辦了。如果單靠一家,誰也辦不了。這就叫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家有難大家幫。
  • 明明酒店更方便,農村人辦紅白喜事卻選擇在家,是因為貴嗎?
    明明酒店更方便,農村人辦紅白喜事卻選擇在家,是因為貴嗎?農村人的生活可是說是一天一個樣,不管是吃飯還是婚喪嫁娶,都有自己的一套說法和做法,而且一個比一個更誇張。尤其是農村的紅白喜事,現在很多農村地區的紅包喜事的形式讓城裡人覺得看不太明白。不僅是紅白喜事,還有搬家升學滿月等等的酒席也是目不暇接,酒席可以說是多到吃不過來。
  • 在農村紅白喜事為什麼都要製作丸子?是不是「完事」的意思?
    在農村紅白喜事為什麼都要製作丸子?是不是「完了」的意思?在國內很多農村地區,無論是辦白喜事,還是辦紅喜事,酒席上的最後一道菜基本上都統一是丸子。其中細心的人還會發現,如果是白喜事的話,那則是「白丸子」。而如果是辦紅喜事,則都是「紅丸子」。
  • 農村紅事「遇冷」,參加婚禮的少了,白事再遠也要趕回來,為啥?
    生活在農村,不同的地域衍生出不同的風土人情,但是,對於紅白喜事來說,都是一個人在一生中都要面對的自然規律!記得兒時起,對於婚喪嫁娶的記憶,源於對生活的渴望,源於對夢想的追逐!在那個年代,最為深刻的印象在大伯家大哥的婚禮上,在90年代初期,雖然經濟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物質依舊匱乏,當時婚禮的程序還比較多,在今天農村辦婚禮也不過是2日的時間,而在那時最低也要一周,很多村裡的忙客會提前殺豬,準備婚禮上的菜品,還有很多的儀式,比如說,看山,會親,搬嫁妝,鋪床,壓轎等等,而在那時很多親戚朋友都會到場,其中不乏一些村裡的鄰居,在我們村稱之為「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