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福從放牛中悟出的生意經

2021-01-11 澎湃新聞
 

 

       中國第一大跨國汽車集團,即將登場!

  文丨華商韜略 楊 凱

  李書福上小學時,就利用暑假為生產隊放牛,每天可以掙一毛五分錢。

  他那時才八九歲,就從放牛中悟出了一些道理。30多年後,這些道理竟被他派上了大用場。

【瘋子】

  「我們要去買沃爾沃,現在就應該開始準備了!」

  2002年,吉利的一次中層幹部會議上,李書福忽然提出了一個驚人的計劃。

  在座的人全懵了。

  剛剛拿到汽車生產許可證的吉利,沒錢沒技術,居然想收購一家有著70多年歷史的世界汽車巨頭。

  所有人都覺得他瘋了。

  那幾年,李書福也確實是夠瘋的。

  想造車,他就買了幾輛奔馳、紅旗,拆開來研究,然後得出一個結論:「造汽車嘛,我看也沒什麼了不起,不就是四個輪子兩個沙發再加一個車殼嘛?」

  政府審批沒通過,他就先斬後奏,比葫蘆畫瓢造出了第一輛車——吉利豪情,設計師是廠裡的鈑金工。

  ……

  聽慣了老闆「瘋言瘋語」的員工,都以為他只是說說而已。

  可李書福是認真的。

  收購沃爾沃的計劃,在他心中醞釀了很久。

  他後來說,2000年已經有了收購沃爾沃的想法。當時,李書福意識到汽車是個全球化行業,「如果,技術上不具備參與全球競爭的能力,吉利是沒有未來的」。

  「必須併購一家有影響力、技術實力強大的老師來幫助吉利汽車。」

  沃爾沃是他的首選目標。

  理由是:技術過硬、品牌受人尊敬。而且相對於歐美其他著名汽車品牌來說,沃爾沃個頭相對較小,價格也便宜。

  意識到技術和品牌重要性的李書福,一邊修煉內功,一邊等待機會。

  2000年,國家投資8個億,組織上汽、天汽研發自動變速箱失敗。李書福覺得可惜,就挖來攻關團隊的技術專家徐柄寬,繼續研發。5年後,吉利的三速自動變速箱研發成功。

  CVVT發動機、自動變速器、電子助力轉向EPS、爆胎檢測與安全控制系統(BMBS)……吉利的研發努力逐漸開花結果。

  2007年,吉利實施戰略轉型:以技術為先導,向高端品牌轉型。李書福下決心扔掉舊設備和模具,從日本、瑞典、韓國引進現代化設備。

  這次轉型「就是為收購沃爾沃做準備的」,李書福說。

  這次技術轉型,讓吉利與在抄襲和模仿中摸爬滾打、靠價格優勢搶佔市場的一眾國內同行,漸漸拉開了差距;也讓高中沒畢業的李書福有機會與碩士畢業的王傳福,並稱為中國汽車界「雙福」。

  多年以後,李書福仍為當初的瘋狂計劃感到興奮。

  「面對一片自由的天空,你的所有想像力都迸發出來了,它不是錢能夠衡量的。這種思想、激情和夢想,在戰略價值上所帶來的競爭力是超過一切的。」

【「對不起,沃爾沃不賣」】

  2006年,福特巨虧126億美元。時任福特汽車CEO阿蘭·穆拉利提出「一個福特」戰略,大刀闊斧削減非核心品牌:阿斯頓·馬丁和捷豹、路虎相繼擺上貨架。

  李書福覺得機會來了。

  2007年6月,吉利的「V項目」(沃爾沃收購項目團隊)正式成立。他們給美國福特汽車總部寫了封掛號信,表達吉利對收購沃爾沃的興趣,署名李書福。

  不久,福特正式回覆:

「對不起,沃爾沃不賣。」

  李書福沒有灰心。

  2008年1月,在底特律參加車展期間,李書福終於見到了福特汽車CFO道恩•雷克萊爾。

  他給了李書福30分鐘時間。

  李書福相當動情:當你要賣的時候,吉利一定是全球最佳的收購者。

  雷克萊爾則一直強調:我們一年的銷售額是150億美元。

  言下之意,吉利太小,還不夠格。當時,吉利一年銷量才21.9萬輛,在中國市場排名第10,在國際上更是寂寂無聞。

  「對不起,沃爾沃不賣。」這可能是李書福2008年聽得最多的一句話。

  當時,別說是福特了,連國人都看不起李書福,覺得他就是個瘋瘋癲癲的農民企業家。

  2000年,在央視《對話》欄目上,李書福說要做汽車,所有人都覺得可笑。

  臺下的柳傳志也笑了,「李書福是背著挎包給人照相出身的,後來做了一個摩託車公司就很了不起了。他說要做汽車,底下的人連我在內都絕對不相信」。

  後來造車,大家覺得他只會模仿、打價格戰。第一輛車像極了夏利的翻版。當年,一輛桑塔納20多萬,夏利也要13萬,可吉利只賣3、5萬,口號是「造中國最便宜的轎車」。

  2001年,吉利造的中國第一輛跑車——吉利美人豹,外觀倒是挺酷炫的,可是動力還不到100馬力,價格便宜卻無人問津。

  ……

  儘管已經努力轉型,但人們的偏見不會輕易改變。

  李書福不服氣。回國後,他下定決心,正式邀請洛希爾銀行參與到收購沃爾沃的事務中來。當初「V項目」的草臺班子,一下成了200多人的正規軍。

  開弓沒有回頭箭,李書福拼了。

【天時地利人和】

  機會終於來了。

  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給了沃爾沃沉重的一擊,沃爾沃銷量銳減18.3%,稅前虧損高達17億美元。

  當年12月1日,福特汽車明確表示,「認真考慮出售沃爾沃」。

  2009年1月,李書福再次造訪福特,動情講述自己最早造汽車時與福特打交道的故事,以及多年來對沃爾沃的追求和長遠規劃。

  福特高層終於被李書福的態度所打動,表示一旦出售沃爾沃,將第一時間通知吉利。

  李書福後來說,這場奇蹟般的併購,得益於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是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讓不堪重負的福特下定決心出售沃爾沃。而除了吉利,幾乎已經沒有人有意願、有能力去接手沃爾沃這個爛攤子。

  地利是吉利背靠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

  2008年,全球汽車市場緊縮,美國市場銷量下滑了17%,可中國汽車市場卻逆市上揚,銷量同比增長了10%。2009年,中國更是以1300萬輛的成績,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

  在接洽福特的過程中,李書福提及最多的關鍵詞就是中國製造和中國市場。

  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後來說,這次收購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沃爾沃需要中國市場。

  即便如此,也只有李書福和他的團隊能把這事辦成。

  李書福做過很多行當:造過電冰箱、搞過房地產、生產過摩託車。可是進入汽車行業以後,他的心裡只有如何讓吉利發展壯大、如何收購沃爾沃、如何振興中國汽車工業。

  而當年與吉利平起平坐的華泰卻三心二意,因企圖涉足煤礦、金融業掙快錢而分崩離析。如今負債294億,老闆也早已跑路。

  為了融資,李書福多次作出終身反擔保。一旦併購失敗,可能這輩子都要在還債中渡過。

  「我把身家性命都賭上了。」

  這場談判的艱苦程度難以想像,光是材料和記錄就重達幾十公斤。從60億美元,到35億美元,再到最後的18億美元。在併購團隊的努力下,收購價格一壓再壓。

  由於經常往返國內與歐洲,很多「V項目」成員早上醒來甚至都反應不過來自己身在何處。

  中國政府的支持是最後的臨門一腳。

  從當年苦求生產許可證而不得、哭訴「請給我一次失敗的機會」,到發改委等部門審批一路綠燈、商務部高調支持,李書福振興中國汽車工業的決心打動了政府。

  最終的併購資金裡,國有背景的資金支持接近一半。

【三個字打動所有人】

  審批通過、談判成功、資金到位,一切向好。等待著李書福的,卻是海外併購最棘手的一關——工會。

  當時,國外工會讓中國企業在海外併購中連續吃癟。

  2007年,一汽併購美國克萊斯勒公司,最終倒在工會這一關。

  2009年,上汽併購韓國雙龍汽車。結果,工會發動大罷工,還爆發了激烈的流血衝突。最終,上汽不得不撤出雙龍,40億收購款血本無歸。

  若不是忌憚於國外強大的工會,收購沃爾沃的機會可能也輪不到吉利。

  2009年8月,時任《工人日報》社經濟部主任姜文良接到同事電話:沃爾沃來全國總工會告狀了,希望中國工會能夠出面制止吉利對沃爾沃汽車的收購。

  為此,姜文良給了李書福三個建議:第一,直接拜訪沃爾沃工會,當面表達誠意;第二,直接回應對方擔心的問題,即對工會做出承諾,比如關於工廠是否搬遷的問題、是否裁員的問題;第三,請他們參觀吉利,了解吉利的能力。

  一周後,李書福帶著團隊飛往瑞典和比利時,接受最後的考驗。

  會面時,沃爾沃工會故意刁難李書福:

「很多人都對沃爾沃感興趣,你能否用三個詞形容吉利的優勢在哪裡?」

  儘管提前準備了很久,打過很多遍草稿,這個問題還是讓李書福有點兒措手不及。隨行成員都為他捏了一把汗。

  短暫沉默後,李書福靈機一動,從有限的單詞庫裡找出了三個詞:「I Love You。」

  這個讓所有人意外的答案打動了工會成員。比利時根特工廠的工會主席當即拿出沃爾沃的廠徽,給李書福戴上。

  李書福後來回憶說:「我認為是溝通的問題。工會就是要爭取它的利益,沒有什麼其他的。而且它是有規矩的,它不是敲竹槓,是按規範來的。」

  為了促進溝通,李書福還設立了一個全新的職位——

「企業聯絡官」

。不是管理層,也沒有什麼權限,主要職責就是促進溝通,傳播吉利的文化,化解文化衝突。

  後來,李書福非但沒有裁員,還幫助沃爾沃扭虧為盈,獲得長足發展。為此,瑞典首相還曾專門前往吉利訪問,以示感謝。

【崛起】

  2010年3月28日,雙方正式籤約。

  半米高的文件,遞一個籤一個,李書福足足花了半個多小時才籤完。

  籤完後,李書福趴在桌上一動不動。又過了許久,才緩緩抬頭,眼淚像斷線的珠子一樣流了下來。

  從拿到汽車生產許可證,到併購沃爾沃,吉利只用了8年。

  此時的吉利,就如同是那個八九歲時瘦弱矮小的李書福,想了好久才找到爬牛背的技巧:

  「先把牛牽到草長勢較好的地方,請牛低頭進食,然後利用牛的左大腿,在牛行走彎曲時,我一邊用手抓住牛的脖子,一邊用腳飛快地踩上牛的大腿關節,這樣就能很輕鬆地登上牛背,實現雙贏。」

  雖然勉強爬上了牛背,但80多歲的老牛沃爾沃並沒有真正低下高傲的頭。在它眼裡,吉利還只是個三流車企,時刻警惕著吉利「竊取」它的技術,對它不利。

  「與牛溝通交流,雖然用彈琴的方式很難奏效,但只要方法得當,態度真誠,就會實現有效溝通。」

  白天把牛餵好,晚上為牛驅趕蚊子,才能讓牛滿意,才能騎在牛背上看書學習,「這樣牛也高興,我也快樂。」

  小時候放牛,李書福悟出的道理派上了大用場。

  為了消除沃爾沃的芥蒂,李書福公開表態:「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

  收購完成後,吉利充分放權,助力沃爾沃快速復興。

  不僅如此,李書福還送給它一片最鮮嫩的草地——中國市場。

  併購第二年,中國就成為沃爾沃轎車增長最快的市場和全球第三大市場。到2014年,中國成為沃爾沃的第一大市場。

  2019年,沃爾沃在華銷量達到16.14萬輛,再創新高;全球銷量連續6年增長,並首次突破70萬輛,比2010年翻了一翻。

  沃爾沃也逐漸放下了芥蒂。

  從2012年聯合開發新能源汽車,到2019年考慮合併旗下發動機業務,雙方的合作不斷加深。

  2017年-2019年,吉利已經連續三年位列中國自主品牌汽車銷量冠軍,同時也是世界500強中唯一一家民營車企。

  壯年的吉利終於有了徹底「馴服」沃爾沃這頭老牛的能力。今年2月10日,吉利和沃爾沃對外宣布探討合併重組。

  合併完成後,吉利有望超越上汽,成為年銷量超200萬、年營收破3000億的中國第一大跨國汽車集團。

  這一天,李書福等了10年。

  參考資料:

  [1].《吉利集團的底層密碼》李書福

  [2].《揭秘吉利收購沃爾沃全過程!「汽車瘋子」李書福哭了》正和島

  [3].《吉利收購沃爾沃細節揭秘:驚心動魄800天》第一財經日報

  一一END一一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相關焦點

  • 反禁摩,李書福塗建華不謀而合
    封面新聞記者 羅惟巍在本次兩會上,來自浙江的全國人大代表李書福和來自重慶的全國政協委員塗建華,不約而同地對各地出臺已久的「禁摩令」提出了反對意見。這兩位國內汽車、摩託車產業界的風雲人物為何會有這樣的考慮?他們的建議是怎樣的?全國政協委員塗建華在會場上。
  • 徐剛:李書福的「副廳級前敵總指揮」
    2001年,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前10天,國家經貿委公布的第六批汽車生產目錄公告中,吉利進入了轎車生產目錄,一直在奔走呼號的李書福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地生產轎車了。  這一「欽賜」身份,使徐剛對李書福刮目相看。2001年秋季的一次深談,恰好是吉利必須借勢革新、進入二次騰飛的階段,這一次,終於談出「情投意合」的火花。
  • 李書福第二次「蛇吞象」?吉利劍指千萬銷量
    提到中國汽車行業大佬,李書福絕對是一個繞不開的標杆人物,吉利已經連續三年蟬聯自主銷冠。如今李書福三管齊下,吉利劍指千萬銷量,中國首個千萬級銷量車企即將誕生。1、千萬級銷量車企?6月份吉利再次斬獲佳績,銷量實現了實現同比、環比的雙增長。
  • 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簡介
    姓 名:李書福   主要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   職 位:董事長   所 在 地:中國浙江   主要產業:汽車      人物介紹:李書福白手起家,創辦吉利集團。  2010年8月2日,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和福特財務長劉易斯?布思在英國倫敦共同出席交割儀式,正式完成對美國福特汽車公司旗下沃爾沃轎車公司的全部股權收購。   吉利作為民營企業的代表,積極支持祖國慈善事業,他心繫災區,把捐贈作為自己履行社會責任最好的形式,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捐款1000萬元,2010年玉樹地震中捐款2200萬元。
  • 李書福:車內空氣品質不只是「標準」
    同時,李書福向大眾公布了他的日常聯繫電話:0571-87766210,藉以與民眾探討相關議題。李書福委員在他的提案中指出,今年3月1日,由國家環保部與國家質檢總局聯合發布的《乘用車內空氣品質評價指南》正式實施,雖然《指南》能夠從一定程度上使消費者在車內汙染方面的維權有了依據,但該《指南》並非強制性標準,還沒有法律約束力,不能從實質上對車內有害物質進行抑制。
  • 吉利擁抱百度:李書福的棋局到底有多大?
    吉利和百度的全面戰略合作籤約,李書福與李彥宏的互動場景,其實並不是一個孤立的新聞事件。我們可以在2019年元旦找到一些有用的線索。其時,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新年致辭中說,我們如何在變化的世界中找到更大的發展空間。
  • 李書福何以解憂?吉利2900億負債泰山壓頂
    讓人不禁擔心,吉利大肆買買買的併購後遺症或將爆發,李書福何以解憂?1、2900億負債泰山壓頂?世界三大權威評級機構之一的標普,近日將把吉利的信用評級降為「BBB-」,而且將所有評級從觀察列表中移除,評級展望維持「負面」。標普認為,因為持續的資金支出、回歸A股的不確定性,以及潛在的經濟波動,吉利在未來一兩年內將面臨槓槓壓力。
  • 李書福有三件事
    10年前,李書福因冒險買下沃爾沃而大吃一驚。10年後,李書福啟動了第二個「蛇吞象」計劃,將吉利和沃爾沃合併。但目前,該計劃因李書福迫於三重困境而擱置。第一,李書福大驚失色?吉利在2010年進入汽車製造行業僅三年,初出茅廬的李書福提出收購沃爾沃,大家都以為他瘋了。
  • 汽車那些事之中國的「亨利·福特--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
    第一桶金1963年,李書福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裡,他在四兄弟中排行第三,整個學生時代,李書福都是在台州度過的。由於環境的影響,剛剛高中畢業的李書福沒有繼續求學,19歲就試水商海,1982年,就拿著父親給的120塊錢做起了照相生意,掘到了第一桶金。「我是在浙江台州一個貧窮落後的山村長大的。」李書福說:「第一不怕苦,第二不怕窮,第三當然更喜歡致富了!」他敢闖敢拼,豁得出去。
  • 李書福:吉利做起來關鍵是天時地利人和
    今年9月,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此番言論,被媒體稱為「冬泳論」。而他的「汽車就是四個輪子加兩個沙發」、「通用、福特都會倒閉」等名言,也讓他收穫了「瘋子」、「狂人」的稱號。    12月6日,李書福作為台州民營企業家的代表,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浙江省委宣傳部、台州市委市政府、社科文獻出版社聯合舉辦的台州模式研究成果發布會上,繼續精彩發言。
  • 人心所向——為汽車赤子李書福喝彩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中國吉利汽車收購沃爾沃汽車籤字儀式人心所向——為汽車赤子李書福喝彩開篇記者十年追蹤見證吉利發展,以親歷的新聞事實和互動的哲學思辨,深刻描述和刻畫了汽車赤子李書福,是怎樣使一個民營企業脫胎換骨,是如何讓一個中國汽車的自主品牌融入世界並為國爭光的。
  • 從放牛娃到創建世界500強,「汽車狂人」李書福給我們的三點啟示
    沃爾沃,是瑞典最大的轎車公司,已有83年歷史,在全球汽車品牌中以安全著稱,是一個血統純正的「貴族」。1999年,美國福特汽車以64.5億美元買入沃爾沃的轎車業務,在跌到低谷的2008年,沃爾沃仍保持了35.9萬輛的汽車銷量、147億美元的銷售收入。
  • 李書福:抓住機會放開思想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
    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抓住機會放開思想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  「吉利是造汽車的,這麼多年來一步一步成長起來,一開始也是手工作坊,搞電冰箱零部件,後來不斷轉型,做建材,做摩託車,到現在造汽車,吉利走的一條路完全是實業發展的道路。」
  • 李書福屢戰屢勝,吉利如今子品牌高達12個,足以比肩大眾?
    在汽車圈有這麼一句話「得李書福者可得天下」,李書福何人是也?李書福是吉利汽車的老闆,他有一個外號叫做汽車狂人。如今吉利在李書福的帶領下,已經有了一個汽車帝國的雛形。目前吉利旗下的子品牌高達12個,比起大眾來也毫不遜色。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現在吉利旗下的子品牌吧,分別有領克、沃爾沃、路特斯、寶騰,還有楓葉、幾何、smart等等。
  • 消息一出,買車的人都高興壞了,李書福到底幹了什麼?
    #吉利李書福#這世界上從來不缺乏努力的人,但努力又懂得抓住機會的人很少。現實中其實很多人不是沒有機會,而是在機會出現在面前的時候,卻沒有及時看到,只能眼巴巴看著別人先快一步奔向成功。今天我們的主人公就是一個非常善於抓住機會的人,他就是吉利集團創始人兼董事:李書福!
  • 李書福:疫情之下我對中國汽車工業的一些思考
    李書福說,2020可能是吉利歷史上最艱難的一年。 但與此同時,141萬臺的年度銷量目標在現階段並沒有調整的計劃。 用媒體的話講,吉利是過最難的一年,定最狠的KPI。 4月15日晚,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疫情後首次接受了央視《對話》欄目的專訪。
  • 除了李書福和魯冠球,改革開放傑出貢獻百人名單中的汽車人還有他們...
    記者在擬表彰對象名單中看到了兩位資深汽車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與曾浙江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黨委書記魯冠球。左圖為李書福,右圖為魯冠球  1963年6月出生的李書福,懷揣著「做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的理想在1997年進入了汽車行業,並創辦了我國第一家民營汽車企業,開啟了中國民營造車的先河。
  • 6·18電商大戰 這件事卻讓李書福上了頭條
    來源:東方財富網原標題:6·18電商大戰 這件事卻讓李書福上了頭條 2020年的6月,潮溼的江南。空氣中飄蕩著一首歌——回家。18年前,李書福就曾想上A股。2002年,李書福在造車多年後遇到了資本瓶頸。然而,當時的政策環境下,像彼時吉利這樣的民營企業上市難度非常大。腦子活絡的李書福想到了借殼上市。最初,李書福選中了全柴動力。雙方你情我願,但最後卻不了了之。
  • 李書福唱響「狂狼」!新車比路虎還敞亮,力挽狂瀾巴扎嘿!
    李書福邁著堅實的步伐,狂妄走來,而如今亂花漸欲迷人眼,唯有李書福最耀眼,在他的鐵血手腕和強勢眼光,讓旗下的車型個個出局,並且打出了上市第1槍,非常顯眼的高嶺之花不可動搖,也讓李書福成功地坐穩了國產車頭把寶座。
  • 李書福又要火!國產「勞斯萊斯」令奔馳汗顏,骨子裡的模仿?
    李書福又要火!國產「勞斯萊斯」令奔馳汗顏,骨子裡的模仿?之前捷豹路虎打贏了陸風X7的官司,讓眾多靠實力模仿成就一番事業的國產車企虎軀一震,說到頂級豪車也就是邁巴赫S級、勞斯萊斯、法拉利這些不甘落後,但是在我國自主品牌中模仿方面從來都沒有輸過。吉利汽車在前幾年的時候對於國產版勞斯萊斯傾注了心血,但是也被消費者們吐槽,即便是模仿外觀也模仿不了內在和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