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中的青州故事(二)

2020-12-12 騰訊網

益都,即青州。在《聊齋志異》中的故事頗多,出現過如《犬奸》一類的名篇。但很多人在讀《聊齋志異》的時候,都把益都當成益州,於是青州故事就變成了四川故事。

今天讀的《妾擊賊》即是發生在青州的。有一篇論文就煞有介事地把「益都西鄙」當成了「四川西部」,有點尷尬。

《妾擊賊》故事梗概如下

青州城西某人家裡「富有巨金」,娶了妻又娶了妾。

正妻是個悍婦,經常捶打妾,但妾對她和他是百依百順,從無絲毫怨色、怨言,更不用說反抗了。

某天夜裡,有強盜數十人破門而入。

男人和妻子都惶恐戰慄,不知所為。

就在這時,平時逆來順受的妾站了出來。她暗中在屋裡摸出一把平時用來挑水的扁擔。

氣勢很足,大概是可以想像成:

賊子都別動!你們幾十人被我包圍啦!

蒲松齡在小說中的形容是「群賊亂如蓬麻」。

電光火石之間,妾用扁擔打倒了五六個,其他盜賊見狀,竟都撒腿逃走了。

等盜賊都逃走,這個妾拄著扁擔笑道:「一幫孬種,殺了你們反而是辱沒了我這一身本事。」

男人大驚失色,問:「你怎麼有這般能耐?」

妾回答說:「我師父是個棍棒先生,我跟他學過,幾十個盜賊不是我的對手。」

自那以後,正妻再也不敢捶打這個妾了。

但這個妾也並沒有因此囂張跋扈,仍然對正妻非常尊重。

鄰居婦人知道後就問她:「你有這個本事,怎麼平時挨打不還手呢?」

妾回答說:「這就是我的本分,有什麼可說的呢?」

於是大夥都很敬重這個妾了。

蒲松齡在小說末尾誇讚這個妾,說她從不炫耀武力,但最終也因為武力而使正妻這個悍婦變成了良女。

關於《妾擊賊》的解讀

過去女性地位不高,妾的地位當然更低。不能指望蒲松齡跳出那個時代對女人的認識來討論這篇小說。但這不妨礙我們通過這個故事來討論一些問題。

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妾固然遵循了女德,遵守了她的「分」,也認了她的命。但這個正妻卻是實打實的悍婦,而男主人當然也並不是十足的好男主人。

小說明確說了,男人是「畜」妾,而這個妾則是「婉麗」,即溫柔又美麗。由此可見,這個妾在男子和正妻的平時生活中,只是「物化」的女性,算不上一個真正的人。

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中也記載了一個妾,他曾是某侍郎的妾。侍郎死後,她改嫁河北滄州沙河橋某張姓商人,行為端正,打理家室,深得好評。但某日,有一大官坐著八抬大轎闖進這商人家裡,其下屬大喊:

張某無罪,有罪的是某女,把她捆出來!

接著,下屬就把這個女子拉出來,扒了個精光,在地上「決臀三十」,然後這個大官帶著下屬像旋風一樣,滾滾而去。

村民都看在眼裡——這暗示妾的私事也是社會之事——這是我國古代常見的文化心態。

妾一邊挨打,一邊稱自己是死罪。

等那官員和下屬都走後,張某就問女子因緣。

女子說:「我當年做他的妾,曾許諾永不再改嫁。今天他的白日顯靈,我也毫無怨言。」

什麼意思?

這侍郎死去多年,在地下躺著居然還見不得自己的妾改嫁?可見在他看來,這個妾要永遠做他的附屬品。

《妾擊賊》中的妾,蒲松齡說她「婉麗」。《閱微草堂筆記》中的妾,紀曉嵐說她「舉止有大家風」。

無怪乎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的寫作目的是「不乖於風教」「有益於人心」。

何謂「風教」「人心」?讀了這兩篇小說,我們就能懂個大概。

小知識

王士禛的《池北偶談》也載了同一篇故事。研究表明,《聊齋志異》中有一些篇目就是直接根據王士禛提供的材料來創作的。除了這篇《妾擊賊》,還有如《俠女》《林四娘》《小獵犬》等篇目。

在《池北偶談》中,這篇叫《賢妾》,注重的是其「賢」。王士禛在文中明確說,寫完這個故事時,這個妾還在世,證明確有其人。而且王士禛還說這個妾的父親曾在少林寺學拳法棍棒。

在《聊齋志異》中,這篇叫《妾擊賊》,注重的是其勇武。

但總之,她們的靈魂,都被一個大大的「妾」字遮蓋住了。

作為程朱理學以後的中國女性,她們站不起來,也坐不下去。

為她們嘆一口氣,寫一篇文。

喜歡請關注朱朱老師

相關焦點

  • 《聊齋志異》中的甘肅故事
    特約撰稿人張崇琛   央廣網蘭州11月11日消息  號稱「古典短篇小說之王」的《聊齋志異》,在其400多篇故事中,涉及甘肅的竟有《聊齋志異》在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已基本成書,這就是說,早在300多年前,蒲松齡已經用「誌異」的形式,向世人展現出隴原大地的絢麗與神奇了。在這些故事中,既有著蒲松齡根據傳聞所進行的精心創作,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寫實成分,因而,無論從藝術成就還是地域文化的價值而言,都是彌足珍貴的。
  • 《聊齋志異》:鬼神故事中蘊含的深刻思想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是蒲松齡的書齋名,蒲松齡在書齋中設了一個茶棚,專門詢問一些奇聞異事,然後把聽來的這些事情加工潤色之後記錄下來,《聊齋志異》便由此而生。
  • 《聊齋志異》中的山西故事
    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多次提到白蓮教,比如明代萬曆年間山東最活躍的「徐鴻儒」,就多次出現在蒲松齡筆下。在這些小說中,跟徐鴻儒和白蓮教有關的,大多是撒豆成兵、摺紙成馬的一類法術。今天要讀的,就是《聊齋志異》中的《白蓮教》。
  • 《聊齋志異》:看似寫故事,實則針砭時弊
    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寫了不少揭露和抨擊貪官汙吏的作品,同時也寫了一些表彰和歌頌清官廉吏的作品。清官審案精明,執法公正,使受冤屈的好人得到昭雪,幹壞事的惡人受到應得的懲罰,如《詩漱》中的周元亮,《於中垂》中的於中垂,《折獄》中的費禕祉(yī zhǐ),《老龍船戶》中的朱徽蔭,《太原獄》中的孫柳下,《新鄭訟》中的石宗玉等。
  • 看蒲松齡《聊齋志異》的故事。
    1715年的今天,一代志怪小說宗師、文學巨匠蒲松齡在故居聊齋去世,為我們留下了《聊齋志異》、《農桑經》以及諸多戲曲佳作和詩詞,《聊齋志異》一直是深受大眾喜愛的志怪小說故事,所反映的思想價值觀都對當時和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聊齋志異》
    故事來源和思想內容《聊齋志異》的故事來源非常廣泛,或出自作者的親身見聞,或借鑑於過去的題材,或採自民間傳說,或為作者自己的虛構。有些故事,雖有摹擬的痕跡,但作者以豐富的想像和生活經驗,推陳出新,充實了這些故事的內容。  暴露現實社會的黑暗《聊齋志異》中很有思想價值的部分,是暴露現實社會黑暗的作品。
  • 志怪中的真實——《聊齋志異》的另一面
    若從這一角度去看,《聊齋志異》其實是一座更大的寶庫。 《聊齋志異》中一些故事的發生背景是在明代,但細究其環境實況卻是以蒲松齡當時真實生活的清代社會為參照來寫作的。例如《雹神》中所記錄的那一場冰雹災害。《批點聊齋志異》清刻本書影《雹神》中的主人公王筠蒼是於史有載的明萬曆二十三(1595)年進士,本為濟南府淄川人士,後被朝廷派任楚中。
  • 我與聊齋志異結緣是從席方平開始的
    走進聊齋正堂,就看見牆上掛著由著名聊齋志異研究學者路大荒題寫的聊齋兩個大字的牌匾,下方是蒲松齡畫像,這幅畫像出自清代著名畫家朱湘鱗之手。我駐足凝神端詳著畫像,心中有些激動,只見蒲翁身穿官服,手捻鬍鬚,端坐在椅子上,眼睛中透出和藹的目光,仿佛在注視著我這個遠方來的遊子,我發現我印象中的姥爺的臉龐和蒲翁的居然非常像似。
  • 《中國歷代通俗演義故事: 農閒讀本-聊齋志異》:《聊齋志異》共收...
    《聊齋志異》,清代短篇小說集,是蒲松齡的代表作,在他40歲左右時基本完成,此後不斷有所增補和修改。「聊齋」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全書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
  • 那些《聊齋志異》中的狐狸們
    其實呢,《聊齋志異》裡出現過的以狐狸為主角的故事正經很不少呢,雖然不像《聶小倩》和《畫皮》那樣家喻戶曉,但她們活色生香起來,個個都讓人過目不忘。既然要普及古典文化,還不如就給這些可愛的狐狸們一個機會。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幾個《聊齋志異》中出現過的狐狸。
  • 《聊齋志異》:不僅僅是鬼怪亂神的故事,更是一部人生哲學
    《聊齋志異》除了故事曲折有趣,情節引人入勝之外,更大的價值是反映了勞苦大眾對封建勢力的反抗精神,每一個超乎現實的故事後,都會講述一個大道理,所以《聊齋志異》也是最早的小故事大道理合集。愛情故事在《聊齋志異》中佔據了最大的篇幅,悽美的愛情,總是讓人神往的。張恨水在夜闌人靜之時,看天邊銀河耿耿,腦中呈現一幻象:「一雲裳倩影,綽約磯頭,以孤獨少年,依依柳下,而江心月白,風露寒衣,兩地相思」。寥寥數語,就勾勒了一個悽美的故事。
  • 《聊齋志異》中的小說《畫皮》,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最早的手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間就已經在民間流傳很廣了。最諷刺的小說《畫皮》又稱《鬼畫皮》、《畫皮鬼》,是《聊齋志異》中的經典篇目之一。這篇小說講的是一個面目恐怖的惡鬼,披掛上用彩筆繪畫成的人皮,裝扮成一個楚楚動人的美女,耍弄各種欺騙招數,愚一好色書生,以達到撕裂人腹、掏取人心的目的。
  • 神魔鬼狐百態生,看《聊齋搜神記》如何盤點《聊齋志異》經典故事
    由四九遊戲發行的全新聊齋題材東方志怪卡牌手遊《聊齋搜神記》,測試預約火爆進行中。《聊齋志異》裡記載了近500篇故事,或歌頌愛情,或揭露人性,或批鬥封建官僚,無一展現了世間百態。其中的許多經典故事,更是傳頌於世,家喻戶曉。
  • 讀聊齋志異以後的真實有感
    讀聊齋志異以後的真實有感作者:學海岸上的縴夫hyh有人說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寫《聊齋志異》,是為了揭露社會的黑暗和予以鞭撻,我認為這是弦外之音,而不是蒲松齡的真實心聲。《聊齋志異》就是一部鬼故事集而已,並非都是蒲松齡原創,多數都是經過蒲松齡的整編而成了一本鬼故事集。由此可見:《聊齋志異》並非主要針對社會的黑暗,而是一本受讀者喜愛閱讀的鬼故事集而已!那麼,說蒲松齡出於對社會的不滿而寫《聊齋志異》,這話就沒有以理服人的事實根據和令人信服的道理!
  • 尚繼武:《〈聊齋志異〉敘事藝術研究》
    第一章「緒論」,主要宏觀概括《聊齋志異》敘事藝術的創新所在,對《聊齋志異》敘事藝術研究歷程進行回顧和總結。第二章「時空敘事:變幻中的奇正相生」,主要辨析敘事時空與時空敘事,論述《聊齋志異》追敘、預敘、非對稱性錯時的敘事功能和藝術效果,分析《聊齋志異》的敘事空間類型和空間敘事運用,揭示其第三敘事空間的文化意蘊。
  • 說說《聊齋志異》中的俠女
    雖然《聊齋志異》是一部談狐說鬼的短篇小說集,裡面的主角大多是狐鬼神仙,但是蒲松齡並沒有忘記將筆伸入現實生活,描摹現實中的種種新奇事跡。在他所描寫的現實人物中,最有特色的就是那些俠女。這裡的俠女並不是狐鬼,而是普普通通的人,這些普通的女性,也演出了絲毫不遜於男性的傳奇故事。
  • 《聊齋志異》中有個與棲霞相關的故事,主人公叫邵士梅
    在《聊齋志異》當中,有不少關於膠東的故事,其中提到棲霞的,主要有兩個,一篇是《公孫九娘》,間接反映清廷鎮壓於七的殘酷;一篇是《邵士梅》,講述的是前世記憶。於七相關的傳說,大家比較熟悉,就不再贅言,本文重點介紹一下另一篇與棲霞有關的故事,看看邵士梅的前世今生。邵士梅的故事,在清代流傳甚廣,很多文人的筆記都有記載,版本的細節各有不同,但故事的梗概大致相仿。《聊齋志異》敘述的版本很簡短,全文只有約為兩百字。
  • 蒲松齡《聊齋志異》:為什麼要寫鬼怪故事,表達了什麼?
    當然通過文章來表達啦,但是在當時那個社會,又不能直接寫,於是便有了借鬼怪故事來表達現實的方式。《聊齋志異》的成書與取材一、成書圖片源自網絡,侵刪。圖片源自網絡,侵刪。蒲松齡寫《聊齋志異》究竟想反應什麼樣的現實呢?一、暴露現實社會政治黑暗,同情人民反抗鬥爭。
  • 《聊齋志異》為何稱「聊齋」,「聊齋」在哪個地方?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祖籍淄博市淄川區蒲家莊。說到「聊齋」不得不提一下蒲松齡誕生和居住的地方。蒲松齡故居,位於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是一座幽靜古樸的北方農家四合小院,院門向東,僅有簡陋的3間正房和東西廂房各1間。
  • 中國古代故事,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大家好,我是曾利嫻,今天帶大家來探討《聊齋志異》的創作方法是什麼?《聊齋志異》的思想內容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聊齋志異》是中裡小說史上具有傑出成就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作者蒲松齡構建了一個瑰麗的藝術世界,通過幻化的形式反映現實的生活,表現了巨大的藝術力量和思想深度。《聊齋志異》突出的思想內容是歌煩被壓迫者的反抗鬥爭,並把這種鬥爭理想化,使被壓迫者最後取得勝利,作者在現實中的鬱悶、憤激便由此得到渲洩和彌補,如《席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