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日照:財神趙公明與琅琊天台山

2020-12-09 東方網

原標題:山東日照:財神趙公明與琅琊天台山

財神崇拜在中國民間古已有之。在大大小小的各種財神中,以文武財神較為常見。武財神通常指趙公明、關羽,文財神則為比幹、範蠡和李詭祖。其中又以武財神趙公明最為人們所熟知。武財神的執守是追討世人欠債不還,以伸正義,主持世人財富公正。

趙公明,本名朗,字公明,因道教神話中封正一玄壇元帥,故又名趙玄壇、趙公元帥。民間認為趙公明手下所掌管四名與財富有關的小神,分別為招寶(東路)、納珍(西路)、招財(南路)和利市(北路);又因趙公明位居五路之首(中路),所以成為家喻戶曉、首屈一指的財神爺。財神爺之所以在中華諸神中脫穎而出,與他能給人們帶來富裕、平安、幸福、吉祥等精神寄託不無關係。據說全世界約有四分之一的人祭祀財神爺。

安居樂業和國富民強是中國人的普遍願望。每逢春節,百姓人家的窗戶上就會貼上精美的財神剪紙、窗花、吊錢。過年的時候請財神,在我國民間流傳了上千年。財神崇拜並不是金錢拜物教,某種程度上說,拜財神、請財神,更是謀求一種心理安慰和精神鼓勵。從這個意義上說,財神信仰中充滿著人文關懷。

源於道教的財神崇拜,與西方傳入的拜金主義不同之處在於對「物」的追求,體現在道教財神身上的諸如奉獻、誠信、智慧、節儉、公正、和氣,實際上反映的是中國人光明磊落的財富觀和道德觀。

據國學大師唐德剛考證,財神崇拜起源於山東東部沿海琅琊地區的太陽崇拜習俗。作為源遠流長的民俗,財神信仰在山東沿海一帶是人們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

關於財神趙公明,民間通常的說法是「姜太公封神」,即姜太公授予了趙公明的「財神」稱號。主要依據是明代神魔小說《封神榜》(即《封神演義》),書中描寫了姜太公輔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討伐商紂的歷史以及冊封諸神其中包括財神趙公明的故事。

財神身上的太陽光環

晉陶潛《搜神後記》載:「趙玄壇,秦代人,得道於終南山」。 明代《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云:「趙公明,終南山人」。 清朝乾隆十四年編修的《周至縣誌·古蹟》記載:「財神趙公明,趙大村人,村中有趙公明廟。」這就是說,趙公明是秦代人,其故裡位於西安市周至縣集賢鎮趙大村。

然而近年來,隨著財神以及財神崇拜研究的深入,耳熟能詳的趙公明呈現出的是另一個耐人尋味的歷史。這要從著名美籍華人歷史學家唐德剛的遺作《中國財神崇拜源流考略(大綱)》(以下簡稱「唐文」)說起。

唐文首次披露了明代寧波太守王璡的《琅琊金石輯注》對財神趙公明的記載:「財神者,姓趙名朗,字公明,琅琊古來有之。昔者天上生十日,帝命羿射九日。其八墜海為仙,海上八仙是也。餘一隕於天台,其身為石,太陽石是也,其精為人,趙公明是也。既長成,至峨眉山修煉,得神仙之術。商周交兵,遂受聞太師之邀下山助商,失利為太公所殺。太公岐山封神,朗受封玄壇真君,日精再歸天台,遂真陽附石,神體合一。轄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專司人間迎祥納福之責。此後石下有廟供真君之位,天台山亦易名財山焉」。

《琅琊金石輯注》之所以引起海內外的關注,在於文中澄清了幾個問題。一是趙公明是商周時期的琅琊天台山人;二是也說明趙公明被姜太公封為「玄壇真君」即財神。

然而,更重要的是,唐文揭示趙公明的前世為「帝命羿射九日」之一,也就是說,姜太公所封的財神是「日精」託生,原來財神崇拜竟然與太陽崇拜一脈相承。無獨有偶,道教《典籍實錄》也有類似記載:「上古時,天上現十日,堯命羿射九日。……唯一日幻化成人,騎黑虎,執銀鞭,隱居蜀中,乃趙光明也」,這裡所說的趙公明也是日精託生。較之於王璡《琅琊金石輯注》,僅對其餘八日的說法略有不同。

有學者細究《琅琊金石輯注》中「財神者,姓趙名朗,字公明」,認為趙公明其姓、名、號似乎都與太陽崇拜有關。公明有明亮的意思自不必說,《說文》曰:「朗,明也」,可見都與光亮有關,而「趙」與「照」諧音。由此,我們對年畫中趙公元帥身上的光芒也就恍然大悟了。

唐文認為,依據《琅琊金石輯注》以及道教《典籍實錄》,趙公明應為堯時琅琊人。「堯時琅琊趙公明為姜太公所封之趙公明」。同時, 從《搜神後記》與《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看,趙公明為秦代陝西終南山人。晚於《封神榜》姜太公封神的時間,「故該趙公明非姜太公所封之財神趙公明」。

客觀地說,唐文並不否定存在兩個趙公明的可能性,「因為中國地域廣大,文化歷來都是多源頭,中國在不同地方形成不同財神崇拜文化極有可能」。有意思的是,在臺灣,對於武財神趙公明的淵源也有兩說,一說為秦時終南山人,另一說為帝堯時期琅琊天台山人。所以臺灣的財神廟也分為兩派,以南崁五福宮為首的一派認秦時終南山趙公明為始祖,而以北港武德宮為首的一派則認琅琊天台山財神廟為祖廟。

琅琊天台的前生今世

古琅琊歷史悠久,先為齊邑,後為越都。治所在今膠南琅琊,郡境包括青島、日照等地在內的魯東南,天台山就是坐落在日照市濤雒古鎮西南的財山。

天台山之名最早出自《山海經·大荒南經》:「大荒之中有山曰天台高山,海水入焉」。魏國史書《竹書紀年》記載:「東海外有山曰天台,有登天之梯,有登仙之臺,羽人所居。天台者,神鰲背負之山也,浮遊海內,不急經年。唯女媧斬鰲足而立四極,見仙山無著,乃移於琅琊之濱。」原來天台是「神鰲背負之山」,後因女媧補天獻出四足無處立身,才「移於琅琊之濱」。儘管是神話,但它說明,古代琅琊確有天台山。

金代日照籍狀元、官至禮部侍郎的張行簡手稿寫道:「念我日照,雖偏居海隅,卻享有琅琊之名,天台之勝,背依泰沂,懷抱東海,更兼仙山縹緲,河流縱橫,自古為日神祭祀之地,黃老成仙之鄉。」不難看出,「琅琊天台」就在日照。

日照地區是中國太陽文化起源地。著名的反映太陽崇拜的「日火山」(也稱為「日雲山」等)陶文就出自日照地區。天台山是一座充滿遠古太陽崇拜神秘色彩的「神山」,主峰發掘出4500年前建造的祭壇遺址,是古人祭祀太陽神的聖地。天台山不遠處,就是史籍中記載帝堯「築城於野」的堯王城遺址。在天台山向陽一側,矗立著王璡所記載的「其身為石」、「其精為人」的太陽神石。巨石下方,傳說中的財神廟歷經戰亂和山火已經蕩然無存,周邊散落著已被人工劈開的山石,據說就是明朝年間王璡歸隱後半途而廢的財神廟遺址。

王璡在《琅琊金石輯注》中提到趙公明被姜太公封為財神後,「日精再歸天台」,化作神石,「此後石下有廟供真君之位,天台山亦易名財山焉。」看來天台山不但有財神廟「供真君之位」,還因為建有財神廟而改天台山為財山。有學者指出,「琅琊天台山財神廟可能為中國最早祭祀財神趙公明之神廟」。

關於姜太公封神,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天作之合」。《呂氏春秋·首時》篇說:「太公望,東夷之士也。」漢張華《博物志》更是明白無誤地標出:「海曲城有東呂鄉東呂裡,太公望所出也」。西漢的「海曲」就是現在的「日照」。 也就是說,姜太公與趙公明都是山東日照同鄉。這種巧合不也說明姜太公冊封趙公明在地緣上的某種必然性嗎?

天台山與道教頗有淵源。春秋戰國時期,黃老道、方仙道創始人河上公和安期生曾在這裡修仙悟道,而黃老道和方仙道恰恰是早期道教的開端。山下有兩個村分別以道教三元節中「天官賜福之日」(上元節)和「水官解厄之日」(下元節)命名為上元村、下元村。如此說來,體現著日神崇拜和道教思想的財神崇拜在這裡發源也就不足為怪了。

正是由於《典籍實錄》與《琅琊金石輯注》中所謂「日精」之說和天台山獨特的太陽崇拜遺存,人們才發現,傳說中的趙公元帥實際上是遠古太陽崇拜與道教財神崇拜的結合體。

財神崇拜的民俗淵源

山東沿海一帶,財神信仰是民俗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人們祭祀財神主要有三個節日,一個是正月初五迎財神, 三月十五財神誕辰和七月二十二財神成道日。古時山東沿海每逢正月初四五,貧民乞丐三五結夥,戴起面具,手舞足蹈「送財神」(也叫「跳財神」):「財神初五下天台,富人窮人都發財。趕早起來搶路頭,金銀財寶進家來」。

日照地區一般在正月初五迎財神,在迎財神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辦酒席,為財神賀辰。祭祀時,主人點燃香燭,眾人頂禮膜拜,人人滿懷發財的希望,祈願在新的一年裡大發大富。許多商店、住宅都供奉他的木版印刷神像:手執鋼鞭,身騎黑虎,極其威武。

此外,正月初五又是漁民「上槓」的日子,也稱「財神日」。這天,漁家都要在自家的船頭上鑲上紅綠色的布條,稱作「貫帶」,在船頭上擺放整豬、饅頭、水果、點心等,燒香燒紙、放鞭放炮,以求漁業豐收。

農曆七月二十二是財神的生日。日照在這天還有財神節,又叫「財神會」。是日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包水餃供奉財神。經商者尤為重視,到處鑼鼓喧天,鞭炮齊鳴,自清晨直至深夜,以祈求生意、生活紅紅火火。其周邊的濰坊和青島等地現在每年也都有大型的財神節活動,其熱鬧程度直逼春節。

上文說到,琅琊天台財神還與遠在臺灣的武德宮同門同宗。臺灣北港武德宮是臺灣名氣最大的財神廟之一,供奉的主神就是財神趙公明,擁有數百家分靈廟宇與神堂。據武德宮史料記載,財神趙公明真身是清道光年間由山東人陳居士自山東請到臺灣。署名為桃源居士的作者在《中華財神名山與趙公明神跡考略》中寫道:「武德宮供奉的趙公明應是古籍所載堯時琅琊人而非所謂秦時終南山人士」。另一位臺灣作者在《臺灣道教財神張公明崇拜之歷史與現狀》一文中也認為,「北港武德宮之財神來自山東琅琊(今日照)天台山」。

當然,財神崇拜在山東沿海出現還有著深層次的社會經濟原因。公元前1051年,八十八歲的姜尚以興周滅紂的首功被封於齊之後,面對四周動蕩的局勢,迅速確立了「因其俗,簡其禮,通工商之業,便漁鹽之利」的治國方針,使齊國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經濟強盛、商業發達、文化繁榮的大國和強國。經濟與商業的發展,培養了人們的商品意識,而商品意識的提高,刺激了人們對物質和財富的追求,這也為財神信仰以及財富崇拜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

相關焦點

  • 武財神趙公明生日到底是哪一天?
    這才最終確立了趙公明的正財神地位。那麼,姜太公所封之趙公明是秦代終南山之趙公明還是日照天台山之趙公明呢?兩地都有財神趙公明祖廟,也都有大量與財神趙公明相關的故事、傳說與民俗。唐德剛認為,姜太公封神在周初,終南山之趙公明為秦代,二者顯然難以自圓其說。然而在《典籍實錄》和《琅琊金石輯注》中,趙公明為古琅琊之」日精「。
  • 財神趙公明原來是瘟疫之神
    中國人最喜歡的神祇,是財神。財神有許多尊,最著名的除了關公之外,要屬趙公明。趙公明是五路財神之首,唯一一位正財神,歷代受的供奉香火最盛。可當我們追根溯源,就會發現這位成功人士,也是歷經坎坷,才成就大業的。最早出現趙公明這個名字,是在魏晉時代。
  • 趙公明武財神的由來
    趙公明在歷史上是個神話人物,說他得道於終南山,有著非常了不起的神通,騎著一頭黑虎,可以呼風喚雨,斬妖除魔,去病降幅,後來人們就把他當財神供奉。民間傳說,趙公明生於遠古時代,他與后羿有著不解的淵源。剩下那一個變成了人,胯下騎一頭黑虎,手拿一根銀鞭,害怕再看到后羿,就藏匿在四川天台山不敢出來,後來,到了東漢時期,張道陵發現了他並收了他讓之守護丹壇。其實趙公明確有此人,他與張道陵一起創建了道教,也就是五米鬥道,掌管倉庫、銀兩,守護丹壇。能把趙公明當成神話來傳說,完全因為他為人忠厚講信用,學道修行,揚善懲惡,助人為樂,所以後人將他神化。
  • 正月初五迎財神,你接的是哪位?
    文財神是商代丞相比幹、膠東認為是財帛星君李詭祖(淄博淄川人),武財神是趙公明(山東日照人)和關羽(山西運城人)。>一說是:趙公明及其手下的四位部將。除了中路為武財神趙公明外,其餘四路為東路財神招寶天尊蕭升、西路財神納珍天尊曹寶、南路財神招財使者陳九公、北路財神利市仙官姚少司 。
  • 財神信仰:源於我國明代中後期資本主義萌芽時
    由於趙公明手下的四神都富有濃厚的財神意味,所以,趙公明財神之尊的形象也就更加深入人心了。同時,趙公明馴養了一隻曾經騷擾百姓的黑虎,成為他的坐騎,百姓亦作為神靈祭拜。此時的趙公明已經成為「解釋公平,買賣求財」和「統管人間一切金銀財寶」的財神。  對於趙公明由日之精、瘟神變為財神較為系統的文獻記載是明初寧波知府王璡的《琅琊金石輯注》,其曰:財神者,姓趙名朗,字公明,琅琊古來有之。
  • 財神節為何定在七月廿二,趙公明真身是什麼?又為何被姜子牙封神
    那麼七月二十二是和哪些財神有關呢……首先說說李詭祖,被稱為「財帛星君」,也被稱為「增福財神」,屬於文財神範疇。可能大多數人對這個名字都很陌生,但凡家裡供有財神像的可以看看,你供奉的財神是不是身穿文官朝服,手抱如意和元寶,這個就是李詭祖,他也是代表「福綠壽喜財」五星「財」的那一位(代表「祿」的也是財神,為文財神比幹)。據說七月二十二是他成道日,也就是成為「財帛星君」的那天,民間也稱「財帛星君誕」。
  • 封神演義中,趙公明並未被封為財神,為何民間卻叫他武財神?
    趙公明,本名朗,字公明,又稱趙玄壇、趙公元帥。「玄壇」是指道教的齋壇,也有護法之意,為道教四大元帥之一;同時為陰間雷部將帥和五方瘟神之一;又相傳為正財神。趙公明是中國民間公認的武財神,掌管世間財富。所以,一道逢年過節,老百姓都要給予祭祀,希望在來年可以安居樂業,廣納財源的美好願望。
  • 財神很忙,一起來看看各版本的趙公明在幹什麼吧
    財神應該是咱們國人最喜愛的神仙了吧,畢竟提升生活水平是每個人的願望。作為「中華第一財神」的武財神趙公明的粉絲可是又多又虔誠了,有關趙公明的故事和傳說是很豐富的,在這些故事裡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就是在這各版本的故事裡趙公明的相貌形容的出奇的一致。
  • 武財神趙公明
    按《搜神記》卷五云:「有妖書云:『上帝以三將軍趙公明、鍾士季,各督數(萬)鬼下取人,莫知所在。』」這裡記載的趙公明,在典籍中首次出現。漸漸地,趙公明被演繹為財神。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三記載:「趙元帥,姓趙諱公明,終南山人也。自秦時避世山中,精修至道,功成,欽奉玉帝旨召為神霄副元帥。其服色頭戴鐵冠,手執鐵鞭,面黑色而鬍鬚,跨虎。
  • 武財神—趙公明(視頻)
    又相傳為正財神,司掌世間財源。趙公明是在漢族民間傳說中是主管財源的神明,財神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道教賜封,二是漢族民間信仰。道教賜封為天官上神,漢族民間信仰為天官天仙。       在《封神演義》中,姜子牙並沒有封趙公明為財神,只封趙公明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簡稱「玄壇真君」,統帥「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專司迎祥納福、商賈買賣。        後來,漢族民間認為趙公明手下所掌管四名與財富有關的小神,其分別是招寶、納珍、招財和利市,因而成為財神。
  • 「財神」趙公明是回族人?
    >農曆三月十五,是中國民間信奉的正財神趙公明在我國眾多民俗神祇中,財神趙公明的演化過程可謂非常之奇特——從此,趙公明成為專司人間財富的大神,受到了我國民間及道教的廣泛認同。趙公明從瘟神演化為財神,顯示了中國民間想像力之豐富、造神能力之強!
  • 趙公明是怎麼當上財神的?
    今天我們來說一位家家戶戶最常見的一個神明,也是很多老百姓特別是商人喜聞樂見的一個神明,那就是財神。對於財神的說法有很多種,有人喜歡拜關公。但是最受大眾認可的也是最常見的一個財神,一般指的應該是趙公明。趙公明原名兒叫趙朗,追究其他的身世,那可就了不得了。
  • 趙公明財神坐騎
    趙公明坐騎黑虎,相傳其名為墨紋。虎,乃神話中的獸王,神話中人們一般賦予虎以威猛無窮的力量。
  • 文化溯源:趙公明如何成就財神之位?
    但他意識到越王「可與共患難而不可共處樂」,於是隱姓埋名,四海經商,最後定居陶邑(今山東定陶縣),人稱「陶朱公」。他經商發過大財,又盡散其財。三是關羽,本是三國時蜀國大將。小說《三國演義》中,他身陷曹營,不為金銀、美女、利祿所動,最後「掛印封金」而去;明清時期,他被視為忠義千秋、威力無比的「伏魔大帝」、「關聖帝君」。近代商家,將上述四人分別尊為「文財神」(範蠡、比幹)、「武財神」(趙公明、關羽)。
  • 武財神是關羽還是趙公明?請財神的正確姿勢
    一般認為,武財神為關羽和趙公明。關帝閣的武財神關羽手持青龍偃月刀,形象威武,義薄雲天。趙公明一手拿元寶,一手拿長鞭。當今道教宮觀中的財神神像,多為黑面濃須,騎黑虎,一手執銀鞭,一手持元寶,全副戎裝。該財神像當為財神,即趙公元帥像。
  • 西安周至縣趙公明財神文化區喜迎財神節
    趙公明財神文化景區位於西安周至縣樓觀,是一個以華夏財神文化為核心的景區。它在美麗的秦嶺山腳下的樓觀臺境內,這裡風景秀美,空氣新鮮,並有田峪河之水的終年環繞。生態環境優美,有各種當地的美味佳餚,不管您是想去餐廳、酒樓還是農家樂,這裡都能滿足您的需求。
  • 你家供奉的財神是誰?非正財神趙公明,也不是文財神比幹
    財神,作為民間過年期間最為敬奉的神仙,是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寄託,也是對於「努力仍不得的財富」,尋求心靈上的一種祈願。關於財神,形成於兩類,一種是民間對道教神仙的認定;一種是歷史人物與「財富」符號有關係的人物,也被信奉為財神。
  • 今日財神節——最值得放鞭炮的日子
    2020年「財神節」: 9月9日(農曆七月二十二日) 財神在中國是一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物,每年農曆正月初五和七月二十二,全國各地都有放鞭炮祭財神的習俗。農曆七月二十二,是財神趙公明祭祀日。 財神節習俗起源於山東沿海一帶。明朝初年,寧波府知府王璡《琅琊金石輯注》記載:財神者,姓趙名朗,字公明,琅琊古來有之。昔者天上生十日,帝命羿射九日。其八墜海為仙,海上八仙是也。
  • 迎財神,拜財神,增財納福!
    財神生日是指中國人所信仰的文財神李詭祖與武財神趙公明的生日,財神在中國民間傳說中是主管財源的神明,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官方與道教的賜封,二是中國民間信仰。 官方與道教賜封的財神為天官上神李詭祖(被民間稱為文財神),中國民間信仰的財神為天官天仙趙公明(被民間稱為武財神)。
  • 武財神的職業生涯:趙公明是如何從瘟神變成財神的
    正月初五「破五」,同時迎財神。說到迎財神,很多人都會恭迎正財神(也有人稱為武財神)趙公明元帥——畢竟趙老爺子是最正的財神。然而,這位最正的財神,最開始卻是瘟神,不但不賜福,反而會降災。武財神騎的黑虎,牙齒特別多!財神爺趙公明的第一段任職經歷被記錄在晉代幹寶的《搜神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