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211逆襲為北大博士,卻因抑鬱症肄業,失業近20年靠救濟生活

2020-12-06 騰訊網

對於名校畢業的學生往往有著美好的未來,特別是在如今社會對名校畢業生身份的認可,導致了很多人對大學畢業生產生了這樣的認知。

那就是如果在本科階段沒有就讀985或211高校就算是考研讀博就讀了更好的大學,似乎一輩子也難以翻身,因此所謂的金本銀碩銅博就深深地刻在了很多人的記憶當中。

其實則不然,如果有能力就算是沒有考上大學未來也會闖出一片天地,但不可否認的是名校畢業的學生成功的機率會更大一些,而且具有高學歷的人往往成為了社會的精英,從人生的長遠發展來看,更是如此。

雖然有人吐槽如今大學生遍地,高學歷不再吃香,但事實卻擺在面前的是博士生佔比依然很少,每年我國畢業的博士生依然十分搶手,所以對於正在求學階段的學生來講,如果自己能力確實強還是建議一直讀到博士,未來的競爭力會更大。

但讀博雖然很好卻潛在了這樣的一種風險,那就是讀博難畢業,特別是在近些年來我國對博士畢業門檻的提高更是加大了難度。混日子對於讀博學生來講,這樣的日子已經一起不復返,可以看到雖然和碩士有著相似的學制,原則上三年可以畢業的博士,但對於大部分人來講,四年五年甚至七年八年才畢業的是常事。

不過拿到博士學位後,就業前景還是十分廣闊的,博士作為學歷當中最高等級,在如今的社會中人才依然是寥寥數幾的存在,就算是普通雙非院校畢業的博士也有不錯的未來,更別說名校畢業的博士生了。

但要指出的是博士也有一些人高學歷而低能力導致最終一事無成案例的存在,但這樣的例子很少很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曾就讀211高校,後來逆襲考上北大碩博的60後學霸,曾有著廣闊的未來,但在讀博期間因抑鬱症休學,至今沒有拿到博士學位證書,甚至淪為了一名拿低保過活的普通人讓人感到十分的惋惜,他就是張進生。

提到這個名字對於不少人來講有些陌生,但如果你年齡在40歲上下的話,應該多多少少聽過這位學霸當年的新聞或者經歷,張進生出生於湖南,作為家中的幼子,雖然條件不是很好,但張進生自小讀書成績出眾,最終父母還是將其供了出來。

在80年代初的時候,他以高分考上了省內的湖南醫科大學(如今的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學習的也是該校最好的臨床類學科,學醫苦是很多人的共識,張進生也付出了很多,可以說在大學期間就讀成績等方面還是十分優異的,不僅成為了家人甚至成為了族人的驕傲,未來如果按照正常的人生走向,從名校的好專業畢業,將會有一個好工作。

一開始的時候,張進生其實已經進入到了醫院當中擔任了三年的醫生,但後來為了繼續深造而考取了北大的碩士研究生,當時對於能夠考上北大碩士的學生來講算是很厲害的角色了。

其實碩士就讀期間的張進生還算順利,三年就畢業了,後來又在北大讀了博,但在讀博期間,張進生卻沒有了那樣的幸運,在北大讀博期間的張進生,在90年代中後期因為抑鬱症而休學,甚至因為超過了休學時間未能來北大繼續就讀而被勸退。

從01年開始近20年時間裡因為抑鬱症,張進生基本處在了北大博士肄業的狀態,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曾經心懷懸壺濟世之心的他卻慢慢地被歲月和生活的挫折而消退了曾經的鬥志。

回到老家的張進生,沒有太多的依靠,慢慢的淪為了一名沒有生活保障的人,甚至如今還以救濟為生,讓人唏噓不已,而張進生的經歷給予了我們不小的啟示,人生不單單要看過往的精彩,更要看將來的發展,對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相關焦點

  • 北大博士抑鬱肄業,找工作四處碰壁,失業18年後靠低保生活
    北大博士抑鬱肄業,找工作四處碰壁,失業18年後靠低保生活地貧栽松柏,家貧子讀書。老祖先的教誨還猶言在耳。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這也是多麼寒門子弟奮發向上的動力。如果能考上一所名牌大學,不知會羨煞多少考生和家長,更不用說考上北大了,如果能考上北大博士生,那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學業追求。但是如果告訴你有一位北大的博士生,卻在家待業十幾年,只能靠低保生活,你一定無法相信。寒門學子考取醫科大學這位北大博士生是湖南常德人,名叫張進生,父母都是農民,一家四口,家境貧寒。
  • 農村小夥逆襲成北大博士,畢業18年卻從未工作,如今靠低保維生
    最近幾年,有個詞特別火,那就是「逆襲」,它指的是「反擊,扭轉局勢,反守為攻」,人們常常會在處於困難時期時,鼓勵自己一定要「成功逆襲,改變人生」,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便是一個成功逆襲的人,他是一個農村小夥,卻憑藉著不懈的努力考上了北京大學,並成為醫學博士,然而為何最後卻面臨失業
  • 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為何後來失業成低保戶?
    學歷是一個人大展宏圖、施展抱負的篩選門檻,北大作是莘莘學子的嚮往學府,從北大畢業的天子嬌子大多衣食無憂、事業有成。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北大有一個博士生曾經是醫學界的高端人才,後來卻失業18年,淪為了政府救濟的低保戶。這個北大博士生是誰?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 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卻失業18年淪為低保戶
    但這一切在張進生身上卻並沒有應驗,他原本考取北大醫學博士,但是卻沒有順利畢業成為了一名肄業生,後來的他不僅沒有一份體面的工作,甚至只能靠著特困救助的低保勉強維持生計。曾經的醫學高端人才為何失業了整整18年?這其中又有什麼坎坷緣由呢?
  • 寒門學子考上北大研究生,讀到博士選擇肄業,失業18年成為低保戶
    比如北大博士肄業生張進生,這麼一個高學歷的人才,命運卻讓人唏噓不已。,而且在1995年碩士畢業後繼續攻讀了博士學位,進入最高學府學習已經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了,但是令人詫異的是,他還收到了英國一份皇家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 北大博士張進生,畢業後靠家人接濟度日,國家特批他農村特困救助
    "北大"是北京大學的簡稱,創立於1898年維新變法之際,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現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2000年與原北京醫科大學合併,組建為新的北京大學。北京大學每年招收的都是我國各個省份最優秀的芊芊學子。
  • 21年了,半工半讀考上北大,卻博士肄業的湖南小夥,現在怎麼樣了
    041992年,他成功考入了北大,開始了他碩博連讀的生涯。他確實一個善於學習和會學習的人,在他臨近畢業期間,他的優異表現被英國皇家學院得知,給他送來了錄取通知書,希望他可以去這所學校留學。通知書是來了,但是學費的問題解決不了。自己的父母都是農民,怎麼能一下子拿出20萬。後來還是因為學費的問題沒能去。每當想起出國留學的事情,他都會陷入沉思。時間長了之後,他變得越來越沉默,經常一個人悶著。
  • 「北京大學」肄業博士,20年來,為什麼一直「待業」在家
    北京大學是我國高校中的翹楚,為我國的發展與進步,人類文明的傳承與發揚做出了突出貢獻,同時也為我國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更是眾多學子夢寐以求的求學殿堂。我們非常清楚,北大在各省市的招生名額並不多,競爭異常激烈,考生想要搭上北大這班車,真是太難了。
  • 他是北大肄業博士生,18年前一氣之下退學,現在靠低保維持生活
    公元260年,趙國大將廉頗以年邁之體,率領大軍抵禦秦軍,因廉頗面對秦軍,堅守營壘,並不出兵,而趙國君主孝成王卻急於求勝,於是孝成王聽信小人建議,讓趙括代替廉頗出戰。故事的結局顯而易見,缺乏實踐經驗,不懂靈活應變的趙括領兵大敗,四十萬趙軍被坑殺於長平,趙括本人也被秦軍亂箭射死。
  • 湖南男子北大博士肄業,待業17年成五保戶,他經歷了什麼?
    1992年,常德張某考上北京大學研究生並繼續讀博。他在讀博的最後一學期稱自己患病,從北大肄業。之後短暫工作了一段時間。2001年回到老家常德後一直待業到現在。張夢是一名北京大學博士肄業生,在家鄉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已待業7年,至今未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而他的許多同學留在全國各地大型醫院工作,成為了骨幹,不少人海外留學,事業有成。
  • 當年的北大醫學博士張進生,如今已失業18年,在家務農靠低保度日
    但在北大博士張進生身上卻沒有得到應驗,反而在家啃老靠吃低保度過了18年,原因是天生的病症和專業相違背,張進生在校時進修的是臨床醫學系,但本人卻因「暈血症」而導致不能實戰操刀,故而和自己本可以璀璨的人生失之交臂。
  • 那個北大畢業的肄業博士,十多年未工作,如今怎麼樣了?
    人人都覺得北京大學的畢業生一定能夠前程似錦,但現實生活中,永遠存在讓人意想不到的個例。有這樣一位北大學生,待業十多年,一直靠著低保維持生活。作為國內的頂尖高校,北京大學擁有一流的教學資源,是培養社會各界人才的搖籃。但是,其超高的錄取條件也成了很多人仰望的地方。
  • 北大博士生:淪落為低保戶,不免令人唏噓
    從湖南農村出來的北大醫學博士(碩士畢業後考取北大博士屬於中途退學未獲博士畢業證書)張進生,與他們有著類似的遭遇,有「暈血症」和無法面對死亡的精神障礙,不敢開刀做手術,實在適應不了醫院的工作,不得不離開了醫院。張進生的遭遇,不免令人唏噓,真的是人才的極大浪費,家庭、學校和國家培育培養一個對社會有用之才,真的非常不容易。
  • 從醫學博士到低保戶,失業21年的張進生,究竟經歷了什麼
    昨天我們說到北大才子陸步軒,靠賣豬肉走向輝煌,不僅向母校捐款9個億,還被請去做成功學演講,可謂是人生巔峰。今天要講的這位同樣來自北大,只是在學歷上,要比本科學歷的陸步軒,還要高上不少,他就是北大醫學博士生張進生。
  • 北大醫學博士卻暈血,女友嫌棄沒有本事,如今失業18年成為低保戶
    有些人天生就和別人有著缺陷,看起來似乎沒有未來,但後天的努力也許可以彌補所有的不足,有些人似乎擁有全世界最好的資源,似乎怎麼浪費生命還是有光明未來,可生活千變萬化充滿各種轉折。北大醫學博士卻暈血,女友嫌棄沒有本事,如今失業18年成為低保戶,他的一手好牌為何落得這般慘景?
  • 他是北大畢業的醫學博士,如今卻成為低保戶,失業18年不工作!
    他是北大畢業的醫學博士,如今卻成為低保戶,失業18年不工作!北京大學是中國很多學生心目中最渴求進入學習的象牙塔,同時也是世界級的高等院校。北京大學是很多學子的夢想,當然,北京大學的錄取要求也是極其嚴格的。
  • 北大醫學博士,17年無人識成低保戶!是不見伯樂,還是太清高?
    一位北京大學醫學博士,因工作不順,生活不如意,回到農村老家生活17年,落魄成為政府救濟的低保戶,在今年高考期間,又被媒體翻出來,被貼上「在家啃老17年」的標籤,肆意消費。對一個懷才不遇的弱者,不給予同情憐憫,只有無底線的消費和嘲諷,實在不是什麼本事,是人性之惡,社會之醜。
  • 北大醫學博士因暈血,在家中啃老幾十年,如今靠著拿低保過日子
    工作和學習大不一樣,不是你悶聲努力就能做到的,還要注重交流,身為一個醫生,不僅要和同事領導溝通,還要處理和患者家屬的關係,可是多年的孤僻性格已經讓他不知道如何與人交往,而且他發現自己暈血不敢去做手術,身邊同齡的同學都升職了,只有他多次因患者家屬的抱怨非升反降,這樣的工作經歷讓張進生受到不小的打擊。
  • 一朝天驕學子,北大博士在家待業18年,如今竟成低保戶?
    曾經的北大博士張進生由北大博士淪落為低保戶,他或許能帶給我們一些啟發。成績優異人人讚不絕口出身於湖南普通農民家庭的張進生,家庭條件並不富裕,但是作為家中的老么,他從小並沒有吃到什麼苦。由於他在學習上的突出表現,於是家中的哥哥姐姐們都對他寄予了厚望。而他也不負眾望,取得優異的學習成績。
  • 北大醫學博士淪為低保戶,因暈血失業18年,在家中靠低保勉強度日
    曾經在北大有一個博士生,此人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也擁有著極高的學歷,然而,他卻因為自身的一個障礙,結果居然沉淪18年,淪為低保戶,可謂是典型的教訓和案例。那麼此人究竟經歷了什麼呢?來到大學以後,這個孩子讀書依舊十分刻苦,不僅積極努力的完成所有的學業,並且還非常刻苦的讀書上進,也正是在他的努力之下,很快就完成了5年的專業知識。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當年他在1989年畢業的時候,他是以優異的成績直接被分配到了天津的一所醫院,可謂是畢業就成為了一名醫生,這樣的成績在當年是很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