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四十年》馮都的青春,不上大學也到處是機會
寧夏少兒頻道,十點兩集熱播《我們的四十年》,六月六日已經播放到了二十集。此時的馮都的高考已塵埃落定,因為少考了一門英語,雖然成績已經過了大學錄取分數線,卻因情況特殊,沒有大學錄取他。心高氣傲的他並沒有復讀,他覺得他的人生經不起浪費,他決定走向社會,創造自己的奇蹟。而那時的八十年代,聰明過人的馮都,即使不上大學,但往祖國大地放眼一看,竟然都是機會。
少考一門英語都能過大學錄取分數線的馮都,他無疑是聰明過人的,只要有舞臺,他便可以大展身手,施展才華。中國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那時中國在改革開放後,農村,城市都在馬不停蹄地奔跑著。在城市,面對有計劃經濟的提出,對內搞活經濟,對外實行開放的方針,加快了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有才華的馮都,正值熱血沸騰的青春,在首都北京,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他首選的機會,那就是跟著他的肖叔走文學道路。
他的肖叔是當時著名雜誌的主編,由於電視的日益普及,雜誌的銷售受到嚴重衝擊,他們的雜誌社也需要改革。他欣賞馮都的才華,也看準了電視劇情再現的市場,便打算在這一欄目,讓馮都一展才華。如果馮都由此走上文學道路,他也一定成為文學界有影 響的人物,但二十集後的劇情如何,他是否選擇了這個機會,我無從而知。
他的第二個機會是電視節目組的臨時工。當他的小夥伴小黑子,因為經營黃色錄像廳,拖了馮都的後腿,害得馮都與大學失之交臂。他悔不該當初,他也一心想補償和幫馮都,並竭力勸馮都與他一起進電視節目組。當時的電視才剛剛普及,電視市場的前景廣闊,若是在電視節目組發展,像馮都這樣腦子活,又有想法的青年,他不但前途無量,他還可以闖出一番天地。
他的第三個機會便他的天線生意,這是他獨具慧眼發現的商機。他抓住了當時的電視機,由於信號不太好,畫面冒雪花這個問題,聰明的他自做天線,讓他爸爸去賣天線。他不但解決了他爸爸的工作問題,還給當時被優化組合的人們樹立的榜樣。如果,他把這個天線生意做大,他肯定會賺上一大筆錢,這第一桶金會讓他在生意的道路上暢通阻,讓他成為一方富豪。
當然,至於後面的劇情如何發展,馮都會抓住什麼機會,我也只能拭目以待。
八零後,九零後的人們是不是特別羨慕那個時代的青年。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有才華的青年,是面對著遍地的機會,所以,正處於這個歷史背景的馮都,即使不上大學,他的才華也不會被埋沒。
其實,不管歷史怎麼發展,有才華的人,只要與時俱進,認清自己的處境,也總會找到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