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當真只會紙上談兵?長平之戰他可是首秀,看看白起的代價吧

2020-08-20 尼古拉斯奇異果

趙括:長平之戰首秀,就讓白起付出慘重代價,他只會紙上談兵?

中華成語「紙上談兵」是指只會誇誇其談,不會將理論用於實踐;意在表明空談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此典故的主角是趙國將軍趙括,他是名門之後自幼熟讀兵策,其父是聲名遠播的「馬服君」趙奢

公元前259年,在決定中華統一局勢的長平之戰中,趙括敗於秦將白起命喪疆場,並使趙國四十萬精兵被坑殺,此後趙國一蹶不振。

後世有人說是趙括的空談論導致了趙國在長平戰場的大敗;而也有人說趙括是軍事天才,長平之戰的失利不能歸罪於他;那麼趙括到底是天才還是名庸才呢?

趙國在施行「胡服騎射」後國力大增,天下局勢只待趙秦兩國間的較量。公元前262年,秦兩趙國在長平展開角逐,秦軍作戰勇猛所向披靡,趙名將廉頗無奈修築戰事堡壘堅守不出,秦趙雙方陷入長久的僵持階段。對於廉頗的防守之態,趙國君臣都起了厭倦感,趙王聽說「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得其父真傳,尤擅攻城略地的進攻戰術,廉頗的長期堅守讓趙國對於軍糧供應壓力頗大,趙王在聽取了趙括對於長平戰場的分析後,隨即撤掉了廉頗的主帥之職,啟用了年輕將領趙括。

趙奢認為其子趙括從軍經驗尚淺,不足以勝任主帥一職,而趙奢妻也認為趙括好高騖遠,沒有三軍統帥的能力。可趙王認為這是父母對優秀兒子的謙遜之詞,依舊讓趙括擔任了長平之戰主帥,中華歷史的格局就此形成。

趙括當真只會紙上談兵?長平之戰他可是首秀,看看白起的代價吧

毫無戰場經驗的趙括擔任趙軍主帥後,把廉頗為帥時趙軍的所有部署制度全部打亂,白起趁機派兵截斷趙軍運送糧草輜重的道路,隨後趙括主動出擊與白起對陣,白起用詐降之謀將趙軍包圍,趙括率軍突圍命喪疆場,趙國四十萬大軍投降,後被白起全部坑殺。後世將長平之戰趙軍失利歸結於趙括的自以為是,而「紙上談兵」最早出於司馬遷《史記》中:括少學兵法言兵事,與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不謂善;此後「紙上談兵」也伴隨著趙括在中華傳播千年。可是,也有很多學者認為長平之戰趙國的失利,錯並不在趙括。

冷兵器戰事到了僵持階段時,物資供應是最為關鍵的。對比長平之戰秦趙兩國的情況可發現,秦國除富庶的漢中地區外,還有被稱作「天府之國的」川渝之地,秦國的軍糧大多產於川地,此處可種植一年兩熟的農作物,糧食物資產量非常豐富;反觀趙國土則處北方極寒之地,土地貧瘠且物資缺乏,邊境還時常受到遊牧民族的騷擾;這樣一對比秦趙兩國的資源情況,趙國若想取得長平之戰的勝利,只有速戰速決,可是秦軍勇猛善戰,正面交鋒趙國毫無優勢可言,廉頗的防守策略屬無奈之舉,趙括中途接手缺糧少輜重的趙軍,只有和秦軍正面交鋒一條路。

長平之戰秦將白起用五十萬兵力包圍趙軍二十萬,最後死傷過半才順利收緊包圍圈,這在白起輝煌的軍旅生涯中是從未出現過的。長平戰後的秦軍傷亡六十萬,趙軍傷亡七十萬,算是「秦國小勝了」;而秦名將白起活著,趙年輕將領趙括戰亡,這算是「秦國大勝了」,能和戰國名將白起戰個旗鼓相當,這樣的趙括能算是庸才嗎。趙括在自告奮勇出任趙軍主帥時,父母是極力反對的,其原因不是質疑兒子趙括的真正實力,而是長平之戰無論趙軍是否能取勝,趙軍的最高統帥都不會有好下場。

長平之戰可以說是決定天下最終歸屬之戰,秦趙雙方投入總兵力達到當時中國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其戰況激烈程度可想而知。趙括指揮的趙軍有百萬之巨,若趙軍勝利,如此龐大的軍隊勢力,趙王不可能對統帥無動於衷,功高蓋主在任何時期都不會落下好結果。如果趙括統帥三軍,所面臨的秦軍統帥,除了「武安君」白起別無他人,白起成名已久聲名遠播,趙括但凡一點小錯都會滿盤皆輸。所以趙括一旦接手趙國三軍指揮權,戰果無論勝敗都不會有太好的下場。

趙括是天才還是庸才?長平之戰趙國的失利是否歸責於趙括?由於此時年代久遠,現如今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這件事,肯定會有不同的理解,重要的是我們能從「紙上談兵」這個典故中去吸取教訓,從而改善自身的不足,這才是歷史帶給我們的意義。

相關焦點

  • 趙括:長平之戰首秀,就讓白起付出這般代價,他只會紙上談兵?
    中華成語「紙上談兵」是指只會誇誇其談,不會將理論用於實踐;意在表明空談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公元前259年,在決定中華統一局勢的長平之戰中,趙括敗於秦將白起命喪疆場,並使趙國四十萬精兵被坑殺,此後趙國一蹶不振。後世有人說是趙括的空談論導致了趙國在長平戰場的大敗;而也有人說趙括是軍事天才,長平之戰的失利不能歸罪於他;那麼趙括到底是天才還是名庸才呢?
  • 趙括只會「紙上談兵」?看看他在長平之戰的表現!沒那麼簡單!
    趙括只會「紙上談兵」?看看他在長平之戰的表現!沒那麼簡單!後來趙王讓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趙括只知道根據兵書上的來辦,不懂得靈活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導致全軍覆沒。」,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趙括理論知識雖然很紮實,實戰能力卻是個「戰五渣」,強烈的反差下大家不免有一個疑問,趙括的真實實力到底如何?他真的只會「紙上談兵」嗎?
  • 趙括不是紙上談兵,白起坑殺40萬趙軍背後,秦軍的代價更大
    在春秋戰國時期,那是非常不穩定的時期,各個諸侯國爭霸中原,尤其是在楚國問鼎中原的時候,大家都不安心了,一個一個開始吞併起來,尤其在後期,戰國七雄,這七個國家可是發生過很多戰爭,大大小小的根本就數不過來,這時候呢,還有很多著名的名將,四大名將白起、廉頗等等,不過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趙括吧
  • 長平之戰後,白起說了一句話,證明趙括並不是只會紙上談兵
    長平之戰後,白起說了一句話,證明趙括並不是只會紙上談兵說起紙上談兵,相信大家對其背後的故事都非常熟悉,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在毫無作戰經驗的情況下,照搬兵書,導致長平大敗,四十萬趙軍慘遭坑殺。這次事件除了白起背上人屠的惡稱,趙括也作為歷史上的反面典型,被罵了幾千年。然而,事實上真是如此嗎?且不說紙這種東西最早誕生於西漢,說明紙上談兵完全是後人追加的評價。就從秦趙之間當時的戰況來看,趙括也不一定當得起這種污衊。最直接的證據就是,長平之戰後,白起曾經說過一句話,證明趙括並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麼不堪。
  • 長平之戰《趙括對戰白起》,趙括絕不是紙上談兵
    趙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中,趙孝成王急於求勝,趙國中秦國的反間計,用趙括代替老將廉頗。趙括一反廉頗的策略,改守為攻,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動全線出擊,向秦軍發起進攻。秦將白起分兵兩路:一路佯敗,把趙軍吸引到秦軍壁壘周圍;一路切斷趙軍後路,實行反包圍,使趙軍糧道斷絕,困於長平。
  • 長平之戰中,趙括輸給白起,是不是因為「紙上談兵」?
    四十萬趙國人在長平一戰,被秦軍給坑殺,挺可憐的,真是滅絕人性的啊。小時候每次讀到紙上談兵的時候,就幻想我要是趙王,當年我絕對是留著廉頗在前線跟那秦國打仗。無論如何不能派個廢物趙括去,太窩火了。但是長大之後,再查閱資料,就發現趙括不像紙上談兵裡面描述的只會誇誇其談,一動真格的就廢了。之所以我現在這個觀念有這麼大轉折,是有原因的。
  • 趙括真的只會紙上談兵嗎?只因長平之戰的對手是他。
    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的長平之戰爆發。因此趙王對廉頗這樣的策略頗為不滿,決定用主張進攻的趙括換下廉頗,以圖速戰。趙括生長在軍人世家,父親便是趙國名將,其從小深受父親影響,熟讀兵法,但是卻在長平一戰中,敗給了戰神白起,從而給後人留下了趙括只會紙上談兵的印象。
  • 為什麼說趙括是紙上談兵?他在長平之戰中的表現,堪稱災難
    說實話,我對這樣的觀點實在不敢苟同,因為長平之戰的趙括就是一個無能之輩,說他紙上談兵還真不算貶低他。結合這些因素,趙括似乎不再是紙上談兵的廢材,而是一個頗有能力的大將。但事實上,這些理由都過於片面,根本不足以證明趙括的實力。畢竟,長平之戰可不僅僅是敗了那麼簡單,是全軍覆沒,而且僅用了四十六天。
  • 趙括只會紙上談兵?長平之戰結束後,白起坦言這次損失最嚴重
    最早以前就是由趙奢的行為演變而成,作為趙國一代名將,趙奢的兒子卻陷入歷史的輿論當中,他的兒子就是那個被司馬遷形容只會紙上談兵,成為歷史笑柄的趙括。趙括人們對趙括的印象,是從長平之戰,趙國慘敗,趙軍被坑殺二十來萬,這件事來看趙括的。
  • 長平之戰——被誤解紙上談兵的趙括
    敗軍之將,重惡歸之!這句話用來形容趙括,再符合不過了!且不論那時候有沒有紙,卻因長平之戰為國捐軀,馬革裹屍後還被扣上個紙上談兵的千古黑鍋!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具有「殺神」稱號。一個從左更、國尉、大良造等做起,徵戰魏、趙、楚、韓······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城70餘座,殲滅近百萬敵軍的武安君(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故號武安)。
  • 長平之戰中,趙括是不是真的「紙上談兵」,聽聽白起怎麼說
    紙上談兵說的是戰國時代,趙國的將軍趙括,在「長平之戰」發生的一出鬧劇。在這場戰役中,秦國這邊派出著名武將白起,趙國最初派出的是老廉頗。不過趙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又改用趙括為主帥。 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之子,從小就熟讀兵書,但是缺乏實戰經驗,也不懂得靈活變通。在他替換廉頗成為主帥後,就一改廉頗以守為主的策略,變成以攻為主。後來白起兵分兩路,一路吸引趙括追擊,一路斷其後路,將趙國數十萬圍困一月有餘。而後在一次突圍中,被秦軍亂箭射死。
  • 長平之戰最大的背鍋俠:紙上談兵的趙括,真的是廢物點心嗎?
    我們經常把只會空談,不會解決實際問題的做法,或者說空談誤國的做法叫做「紙上談兵」,而把只會「紙上談兵」的人叫做趙括、馬謖,「紙上談兵」這個成語的由來就來自於趙括。在「長平之戰」中,由於趙括的指揮失當,導致趙國四十萬兵馬戰敗被俘,最後被名將白起全部坑殺,留下了千古罵名。
  • 長平之戰最大的背鍋俠:紙上談兵的趙括,真的是廢物點心嗎?
    我們經常把只會空談,不會解決實際問題的做法,或者說空談誤國的做法叫做「紙上談兵」,而把只會「紙上談兵」的人叫做趙括、馬謖,「紙上談兵」這個成語的由來就來自於趙括。在「長平之戰」中,由於趙括的指揮失當,導致趙國四十萬兵馬戰敗被俘,最後被名將白起全部坑殺,留下了千古罵名。
  • 紙上談兵的趙括,是白起遇到的最強敵人,長平之戰勝敗早已註定
    要說趙括也不冤,畢竟長平之戰輸得太慘,40萬趙軍被秦國殺神白起活埋。但要是再深入分析下,發覺趙括也挺冤,當時的戰爭形勢不容許他做出其他選擇,只能硬著頭皮上,加之這哥們又沒啥好運氣,因此被永久釘在了恥辱柱上。
  • 長平之戰令白起一戰封神,但趙括的「紙上談兵」,其實並非他全責
    長平之戰 提到戰神白起,想必沒有人會忘記長平之戰。長平之戰中,趙孝成王換下了堅守3年的廉頗,派出了趙括率軍迎戰。之後,在白起的進攻下,趙國迎來慘敗,四十萬趙軍遭到坑殺,趙國從此衰敗不起,白起一戰封神,被冠上「戰神」的稱號。反觀趙括,則被扣上了「紙上談兵」的帽子,從此遭到世人恥笑。
  • 長平之戰,白起滅四十萬趙軍,真的是因為趙括紙上談兵嗎
    在春秋時期有一起十分重要的戰役,叫做「長平之戰」。秦軍白起因此戰坑殺四十萬趙軍在歷史引起了極大的爭議,而此戰的趙軍將領趙括也被掛在恥辱柱上,更衍生了一個成語「紙上談兵」,為天下笑柄,可是趙軍四十萬大軍的敗亡真的是因為趙括領軍無方嗎?
  • 長平之戰的真實歷史,把白起打成傷亡過半的統帥,只會紙上談兵?
    長平之戰的真實歷史,能把白起打成傷亡過半的年輕統帥,只會紙上談兵嗎?長平之戰是戰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戰役,成就了秦國名將白起坑殺45萬趙卒的殺神之名,也成就了趙國貴族趙括紙上談兵的千古笑談,真實的歷史又是如何呢?1.
  • 輸了長平之戰的趙括,真的只會紙上談兵嗎?這鍋背了兩千多年
    一提到戰國時期的趙括,人們就會想到紙上談兵這個典故。後人一直認為趙括是個只會空談兵書,並無實際軍事指揮才能的庸才,因為他打輸了長平之戰,耗盡了趙國的國運。不過歷史上真實的趙括,真是一個紙上談兵的廢物嗎?
  • 趙括只是會「紙上談兵」?白起的一句話說出了真相!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在長平之戰中被白起率領的秦軍大敗。在此基礎上,「紙上談兵」這一成語也跟趙括形影不離了。
  • 紙上談兵的趙括在長平之戰中,也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不堪
    對壘長平,廉頗堅守不出長平之戰發生後,趙王派廉頗率兵攻打秦軍,前幾次都是秦軍擊敗了趙軍,還損失了不少兵馬。後來,廉頗採取堅守城池,拒不出戰。,也會分析的頭頭是道。但是他父親並不看好他,因為覺得趙括只能進行紙上談兵,不能帶兵出徵,在臨死時候,告訴趙括的母親:「用兵打仗是出生入死的事情,但是趙括卻把帶兵打仗想的很簡單。以後趙國如果任用了趙括,那麼使得趙軍失敗的一定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