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中心城市,好的地段也就那些,所以房地產生意自古有之。
與今人的「全民炒房」相比,中國古人做房地產生意的主要是一些身份顯赫的皇家貴族、達官貴人和富甲天下的富商。他們最主要的發家手段就是囤積居奇、作價倒賣。
當然也有一些小民小商炒房的,所賺也是不菲。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天津出現了一位炒房客,此人姓任,名秀坡。
任老闆多有餘錢,好鑽營,花了200兩銀子(差不多合現在四五萬元錢,當然購買力不同),將劉家胡同一套四合院給買了下來。任老闆在這套四合院基礎上,又花了150兩銀子,加蓋了8間房子(如果是現在,百分百的違建),院子中間加設一道月亮門。一間中規中矩的四合院,經任老闆一番操作,竟然變成了兩進兩出的別墅級的四合院。
清朝天津城街景
最後,任秀坡將這套院子轉手一賣,買了整整600兩,前後淨賺250兩。當然,任秀坡這房子賣早了,如果現在賣,估計賺得更多。
33年後,一位更牛的「炒房客」又浮出水面。同治十年(1871年),地點老北京城。
老北京四合院盈門牆
一位繆姓牛人出現了。繆老闆相中了北京城區西坊二鋪(現北京西城區二環內)一套四合院,花了150兩銀子盤了下來。和任老闆不一樣,繆老闆不做任何土建。繆老闆的長處在於「營銷」。他在路口張貼了幾個海報小廣告,大意是:某年某月某日某時,在某地,舉辦一場拍賣會,拍賣二環以內黃金地段、人傑地靈四合院一套。果然引來許多買主,一時間瘋狂追價,最後以600兩的價格成交。幾個小廣告就讓繆老闆賺了450兩銀子,3倍差價。
小民「炒房」靠機會和小聰明,而大富豪則需要借勢找靠山了。在這裡,我們要聊一位古今往來五千年最牛「炒房客」沈萬三。
沈萬三沒有畫像流傳後世,今人為其做的雕像
沈萬三,原名沈富,瞧這名字就帶著發財的氣息。沈萬三生年不詳,據歷史考證大約生於元朝大德年間。沈家在當地也算是小康之家,到了沈萬三這一代,開始做海外貿易。
餘秋雨先生曾經對沈家致富有自己的見解:
「沈萬三的致富門經是值得經濟史學家們再仔細研究一陣的,不管怎麼說,他算得上那 個時代既精于田產管理、又善於開發商業資本的經貿實踐者,是中國14世紀傑出的理財大師。」
可見,善於理財是沈萬三成為巨富的主要手段。沈萬三善於理財卻不善於「理命」,誤入「炒房」歧途。
話說,沈萬三真正的發跡還要「歸功」於朱元璋。朱家攻打下金陵(今南京),決定定都於此。但是矛盾來了,連年的徵戰讓朱元璋囊中羞澀,根本找不出錢來去建設都城。想我堂堂大明朝,哪能這麼寒酸啊?
上世紀40年代拍攝的明金陵城牆舊址
於是有人開始為朱元璋出主意了:「陛下啊,要想搞好城市建設,我們可以融資啊!」
朱元璋:「融誰的資?」
「當然是沈家啊,『資巨方萬,田產遍於天下』的沈家啊!」
君臣一心,妙計自然來。朱元璋找到沈萬三,以允許他在金陵城開發房地產為誘餌,要他分築一半城池。精明能幹的沈萬三果然不負眾望,由他負責的東南城比明朝政府修建的西南城還早完工3天,而金陵城內的房舍,有半數出自沈家之手。
朱元璋為沈萬三擺酒慶功,席上重八皇帝誇獎道:「古有白衣天子, 號曰『素封』, 卿之謂矣。」竟然把沈萬三比作「白衣天子」。這還了得?
「爆炒」半個金陵城的房產,作為中國古代最牛房產大亨的沈萬三達到了人生的巔峰。
但好景不長,不久後沈萬三就鬧得個充軍發配、財產被沒收的下場。這還不夠,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又有「餘波」,沈萬三的女婿牽涉到藍玉一案,沈萬三曾孫一家六口被凌遲處死。至此,最牛房產大亨的一生畫上了句號,坐擁半個金陵的沈氏一族僅餘下周莊幾處破屋。
正所謂:周莊破屋笑周郎,房住不炒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