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博地下空間率先試點招拍掛 欲與地面商圈爭寵

2020-12-16 網易房產

網易房產訊 8月20日,沉寂一時的廣州土地市場再牽起一絲小高潮,共計有8宗(其中2宗搭配出讓)商服用地出讓,用地面積12.7萬平方米。多個商業發展區迎來了不少知名企業,包括:唯品會、小米、中國移動、廣州港等等,定向引資的出讓模式使得地塊全數底價成交。其中出讓的萬博地下商業空間二地塊,為該空間的第二次出讓。有別於以往廣州地下商城以人防工程改建,或是由地鐵公司獨立經營,萬博地下商業空間由開發商以公開掛牌出讓的方式取得土地並自行開發、經營,不但使項目擁有獨立的產權證,而且在開發、經營管理上均由開發商全權掌控。萬博地下商業空間,作為廣州市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利用的試點,對未來廣州地下空間的開發具備參考意義。這種模式的盈利從何而來?面對龐大的漢溪-長隆-萬博商圈地面上眾多的商業配套帶來的競爭衝擊,拿什麼支撐其發展?

定向出讓限制多,底價入帳60億

在分析萬博地下商業空間的模式之前,先來看看8月20日8幅土地的出讓情況。此次出讓的地塊,全部設有一定的出讓條件,琶洲電商總部地塊及天河科技園地塊,均對競買人的企業類別,以及地塊建成後自持及分割銷售都有限制,黃埔大道東地塊即原廣州港集團舊機修廠亦要求競買人須為從事港航相關產業的企業,而萬博地下商業空間則需配建大量地下空間各層的交通、市政、公共配套等,同時還需要免費在其地上建設兩條規劃次幹道。

對於廣州土地出讓形式的轉變,中原研究部分析,廣州的土地出讓已經從過去單純的價高者得的模式,轉向更多以招商引資產業引進為目的,諸多的出讓條件限制是為合適的企業而量身定製的,出讓的地塊全數底價成交,入帳約60億元。

琶洲A區再次迎來唯品會,還有環球市場、YY語音以及小米進駐;廣州港集團舊機修廠地塊重回原東家廣州港集團懷抱,該集團已開發項目包括海港城、太古倉、大阪倉等;天河軟體園地塊定向通訊業務、IP電話及網際網路等,迎來中國移動;而萬博地下商業的第二次出讓,則被番禺區國資系統九大集團之一的廣州市番禺信息技術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奪得,該公司恰好正是萬博商務區開發的主導者。

萬博地下商業空間兩地塊將連成整體

萬博商務區發展主要為招商引資,包括奧園國際中心、番禺萬達廣場、天河城萬博店等,而與本次地下空間緊鄰的番禺現代信息服務業總部基地,則由該公司開發。而去年由佳創成交的萬博地下商業空間一地塊則要求競得者需接受其入股及共同開發。

萬博地下商業空間首次出讓,是在2014年8月,佳創以7.28億元拿下萬博地下商業空間一地塊。根據中原研究部實地調研,該地塊與地鐵7號線鶴莊站連通。現場公示的國土局審批內容現實,該地塊將於2016年2月動工,2019年2月竣工,不過相關信息顯示,該地下空間將於明年底與地鐵7號線一起竣工啟用。現時,一、二地塊均已進行土方開挖。


萬博地下商業空間的現狀(來源:中原研究部)

本次出讓的萬博地下商業空間二地塊,實際共分割有3塊,其中一塊位於奧園國際中心與番禺信息總部的中間位置,一塊位於奧園國際中心的北側,一塊與萬達廣場相鄰。三塊地的地面部分為代徵道路用地,地下負一層為商業。中原研究部根據現場觀察及對周邊項目規劃了解,其負一層商業將與兩側商業項目的地下部分連通。

預計該地塊將與佳創公司的地下商業地塊,形成一個整體,共同構建萬博地下商圈的基本道路網絡,在分流地鐵人流、疏解交通的同時,與萬博地上商業形成互動。

廣州首宗單獨公開出讓的地下商業空間

萬博地下商業空間,是廣州首宗單獨公開出讓的地下商業空間,開發模式與廣州以往的地下商業有別。

中原研究部分析,目前為止,廣州絕大部分地下商城都是與人防工程結合,然後由開發商統一招商、出租經營為主,如流行前線、江南新地、天河又一城等。而動漫星城則已有一定劃時代的飛躍,由國土局認可並核發房地產權證。但萬博地下商業空間是廣州首宗單獨公開出讓的地下空間(第一宗為佳創拿下的地塊),該開發模式進一步打破了現時廣州地下商城的開發模式。

除萬博商務區外,廣州南站同樣規劃了過百萬平方米的大規模地下空間,但南站規劃以商業貿易、專業會展博覽、商務服務和休閒旅遊四大產業為主導,面向華南地區;而萬博商務區定位為廣州市商業次中心,是番禺北部地區的重要公共服務組團之一,與南站構成錯位發展。

此外,去年廣州啟動開發地鐵沿線地下空間的專題研究,計劃在全城14個地塊開發地下空間,總規模達553萬平方米。而萬博商務區地下空間作為廣州市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利用的試點,對未來廣州地下空間的開發具備參考意義。

「售後返租,統一管理」可能性大

中原研究部表示,由於本次萬博地下土地是以招拍掛形式公開出讓,地塊具備40年獨立產權,開發模式是競買人(房地產開發商或其他項目公司)獨立開發或者聯合其他項目公司開發。對於這種開發模式,其未來的經營模式預測有四種:

  1. 開發商自己整體經營與管理,只租不售。
  2. 由於地塊具備獨立產權,開發商全部出售,售後返租,自己再成立管理公司進行物業管理。
  3. 開發商全部出售,由業主自行招商,開發商成立管理公司進行物業管理。
  4. 開發商部分銷售、部分出租。不過,根據中原研究部分析,由於本地塊建築體量較小,計容建築面積僅12790平方米,因此,預測部分銷售部分出租這種經營模式的可能性較小。

不同的經營模式,其盈利模式自然不一樣:

  1. 對於只租不售,完全自己經營管理的模式,其盈利主要來自租金收入和所開發地下空間的戶外廣告收入以及物業管理費收入。
  2. 對於售後返租或售後業主自行招租的模式,其盈利主要來自鋪面的銷售收入、所開發地下空間的戶外廣告收入以及物業管理費用收入。

在目前的地上商業市場上,售後返租是一種很流行的經營模式,這種模式既能有效緩解開發商的資金壓力,又能保證所開發項目統一招商、統一運營,降低商業項目開發風險。

而對於地下商業,由於目前廣州正在運營的地下商城,要麼是地鐵公司獨立經營(這種情況下的土地往往是劃撥用地),例如公園前、體育西路、芳村、東山口地鐵站口的商業街;要麼是人防工程改建(企業參與建設,可以獲取稅收或其他政策優惠),例如天河又一城,大部分不具備獨立產權,只能租不能賣,兩者都無法實現售後返租的經營模式

而本次出讓的地下商業地塊,是具備40年獨立產權、以招拍掛方式公開出讓、完全由競買企業獨立開發的地下商業項目。同時,本地塊的項目成本也較高,除了土地出讓金之外,競買企業還需配建大量地下空間各層的交通、市政、公共配套等(本地塊土地面積24860平方米,但可用作商業設施的建築面積只有12790平方米,公共配套面積佔據比例較大),另外,還需免費在其地上建設兩條規劃次幹道,分別是路寬20-27米的萬惠一路和路寬20米的匯智三路。在這種情況下,預計競買企業的資金壓力也會相應較大,因此,預測其未來採用「售後返租,統一管理」的經營模式的可能性較大

未來人流量或不及「鄰居」佳創

根據中原研究部分析,與佳創所屬的地下商業地塊相比,本地塊既有優勢又有劣勢。

其優勢在於,本地塊所在位置,剛好位於奧園國際商業中心與番禺萬達廣場的旁邊,預測未來會設有單獨出口,直接接通奧園國際商業中心和萬達廣場的地下,而這兩座商業建築,無論是建築體量、或是品牌知名度,都是目前萬博商圈的標誌性建築,而且萬達廣場目前招商運營情況已經較為穩定,預計未來的人流客流會持續增長。

而其劣勢在於,體量較小,允許配建的商業建築面積僅12790平方米,遠不及佳創地下商業規模大,因此,未來其建設規模將受限制,預測未來的鋪面以10-30平的小面積為主,此外,建築規模的限制或將直接影響到招商檔次,小面積的鋪面通常不太容易引入大品牌企業。

其次,與佳創地下商業正處於地鐵出入口的主幹道位置不同,本地塊的位置稍微偏離地鐵主出入口,屬於支流的位置,通往此處的人流,一般目的性較強,只是去往某一特定方向或特定地點,因此,預測未來人流量不及佳創地下商業。

根據中原研究部分析,萬博地下商圈,最大的機遇,便於藉助地鐵7號線的開通運營,吸引來自市區、漢溪長隆、廣州南站的大量人流,來帶動自身發展。同時又將這一人流引入萬博地上商圈,再藉助地上商圈的活躍,與地上商圈形成互補互動、互盈互利的局面,拉動整個萬博商業中心全面快速的發展,為番禺區域發展增添動力。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萬博地下商業空間的開發進展,強烈依賴於地鐵7號線的建設進度,而目前,所有萬博地下商業的土地,全部以招拍掛方式,交由社會企業獨立開發運營。那麼,這些地下商業項目,無論在建築設計、施工進展、道路規劃、業態規劃等方面,如何最有效率的與地鐵公司溝通、協調、互助,對萬博地下商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根據地鐵公司信息,截至8月11日,7號線土建工程完成72%,而鶴莊站則是7號線首個封頂的車站,地鐵七號線橫貫番禺,從廣州南站出發,沿漢溪大道行進,至大學城南站,中間設9座車站,預計最快明年底通車。

萬博商業項目扎推

萬博商務區地下空間總建築面積為179.87萬平方米,僅次於廣州國際金融城和珠江新城。其中商業部分佔總規模的比例為21%,為37.27萬平方米,約為目前珠江新城地下商業規模的兩倍。據中原研究部監測,本次出讓的萬博地下商業空間二與去年佳創拿下的萬博地下商業空間一,兩地下空間的商業總建築面積約為9.36萬平方米,僅佔整個地下空間商業規模的1/4。萬博地下商業空間很大一部分由番禺萬達廣場、番禺現代信息服務業總部、四海城等商業項目組成。

目前,商務區內萬博中心、吉盛偉邦、海印又一城,以及番禺萬達廣場購物中心均已開業;番禺現代信息服務業總部、廣晟匯、中鐵諾德中心以及華新物流園等項目正在施工建設中;四海城、招商城市主場、荔園地產中心以及奧園國際中心則已步入在售或待售狀態。整個萬博商務區囊括了近二十個商業項目,單單地上商業總建築面積就已高達367.69萬平方米。同時,萬博商務區地上地下均規劃布局了大規模的商業面積,兩者構成一個立體的商業空間,亦自成競爭關係。未來地下商業如何引流而下至關重要。

成功的地下商業關乎交通、商圈、綜合體三大驅動因素,而萬博屬三大因素複合疊加型地下商業。但由於萬博商務區為新興型商圈,商業商務氛圍暫欠缺,因而商務區地下商業發展的最大驅動力為未來地鐵和公交換乘帶來的大量人流。

據規劃,萬博地下空間將建設為華南首個4層地下立體交通樞紐系統,未來地鐵七號線鶴莊站位於此,與地下公交車首末站、地下計程車停靠站等多種交通工具實行無縫換乘。

瞄準萬博商圈白領消費力

根據萬博商務區的規劃與實地調研,中原研究部認為未來萬博地下商業的消費人群將以商務區上班族為主,長隆旅遊度假區遊客為次,周邊社區以及大學城居民為輔。

1、主消費客群:商務區上班族。

番禺是廣州白領居住集中地,生活氛圍濃鬱,但區域商業和辦公配套發展相對緩慢,致使區域潮汐現象明顯:大批居民白天出城傍晚歸家,交通擁堵不說,還被冠以「睡城」之稱。地鐵7號線及各類交通的無縫接駁建設,可緩解目前片區內外交通擁擠的問題,亦可實現漢溪長隆與萬博兩商圈的快捷通達,有效地擴大遊客消費範圍,為萬博地下商業提供強勁的消費力。

萬博商務區規劃用途以商業商務為主,片區內僅一宗居住用地。按相關規劃,該商務區未來將建成超過200萬平方米的寫字樓群,以吸引更多企業入駐。而且商務區將以數碼、信息、汽車、物流、教育科研等行業聚集為主,該部分行業的從業人員收入中堅,是支撐萬博地下商業消費的主力。

2、次消費客群:長隆旅遊度假區遊客。

廣州長隆旅遊度假區每年接待遊客超過1600萬人次,但目前漢溪長隆商圈消費以旅遊住宿為主,並未形成旅遊購物的消費圈層。若未來與地鐵7號線連通的地下商業空間可有效分流人群至萬博商務區,將極大地豐富萬博地下商業的消費群。而從萬博地下商業空間一的宣傳定位亦可印證,佳創將項目定位為海底景觀、水域、時尚商業街、休閒、娛樂等五大主題體驗環球之旅,無疑是看重長隆旅遊度假區的輻射影響。


漢溪-長隆-萬博商圈商業分布(來源:中原研究部)

3、其餘消費客群:周邊社區以及大學城居民。

目前,萬博商務區周邊有華南碧桂園、萬科歐泊、廣州雅居樂花園、華南新城和錦繡香江等大型社區。萬博的地下商業一方面可補給周邊居民生活娛樂需求;另一方面,由於地鐵7號線大學城南站與商務區僅3站距離,未來也將吸引大學城居民及學生群到此消費,以緩解大學城新區規劃配套落後的尷尬。

本文來源:網易房產 作者:梁爽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萬博商務區年底啟用 地下空間是珠江新城三倍
    ↑ 萬博商務區的「地下城」,是全市首個將市政路、地鐵公交換乘站場等移入地下空間的試點。如果說,高樓群只是萬博商務區的外在印象的話,那麼其內涵,也十分豐富。萬博商務區的「地下城」,總建築面積180萬平方米,是目前廣州最大的城市地下空間,面積是珠江新城地下空間的三倍,是全市首個將城市市政路、地鐵公交換乘站場等市政設施移入地下空間的試點。
  • 廣州最大「地下城」──番禺萬博地下空間全面開建
    (贏商網報導)號稱廣州最複雜的地下空間,廣州最大地下城的廣州番禺萬博地下空間正式全面開建,預計將於今年內完工。   廣州番禺萬博地下空間是番禺萬博CBD商務區的一部分,總建設規模約180萬平方米,規劃明確地下空間規模將達171.11萬平方米(2565畝),是集商業、交通和市政於一體的大型地下商業綜合體,其中交通設置佔比高達約78%,面積約137.6萬平方米,商業佔比約21%,面積約36.8萬平方米,還有1.7%的面積用於市政建設。
  • 番禺萬博商圈商業扎堆 奧園城市天地、保利大都匯年內開業
    在建的大型商業項目有奧園城市天地、保利大都匯、四海城、天河城、萬博商業地下空間等,奧園國際中心、敏捷廣場等。   萬博商圈在建大型商業項目   奧園城市天地      萬博商業地下空間   萬博地下空間部分早已開挖,佔地8萬㎡,佳創萬博商業地下空間項目只是其中一部分,去年8月,佳創集團以7.3億元底價拿下了萬博商務區地下空間項目地塊。項目外圍建成有吉盛偉邦、萬博中心、海印又一城等。
  • 番禺萬達廣場開業三周年的調整與萬博商圈的挑戰
    彼時正是政府提出要打造萬博商圈的第四個年頭,已吸引不少房企巨鱷進駐。而作為商界巨頭的萬達,落子番禺萬博,充當起萬博商圈商業綜合體「先行者」的重任。   總投資約50億元、規劃總建築面積51.15萬㎡,除了擁有寫字樓、文化中心、公寓等配套外,番禺萬達廣場最讓人關注的還是為番禺萬博打造的「一站式」購物中心。
  • 佳創7.3億底價成交番禺萬博空間 建廣州最大地下商城
    截至8月21日,廣州市今年下半年出讓的16宗土地,均無競價拍賣儀式,其中,14宗底價成交,1宗流拍,1宗終止。條件苛刻 將建成廣州最大地下城廣州萬博地下空間,位於番禺區南村鎮萬博商務區,地面部分為城市道路用地,拍賣的為地下部分:負一層為商業設施兼容交通站場用地,負二層為商業設施用地,負三層和負四層是交通站場用地,建築面積為80860平方米(僅指商業設施部分),總建設規模約171萬平方米,這一面積是珠江新城地下空間的3倍以上,成為廣州最大地下城。
  • 廣州最大地下空間項目預計2020年投入使用
    面積超過珠江新城的三倍多,即將成為全市最大的地下空間項目——位於番禺的萬博商務區地下空間項目建設又有了新的進展:記者獲悉,該項目最關鍵的工程之一公共地下商業空間項目主體建設已經完成,預計2020年前可以投入使用,屆時廣州投入使用的最大地下空間項目將由珠江新城變成萬博商務區。
  • 萬博板塊再升級!
    地塊航拍圖 目前,萬博-長隆已經成為番禺的城市核心,最新的漢溪長隆片區規劃也顯示欲在地塊附近建設TOD商業商務中心 據悉,萬博地下空間將在明年上半年全部完工,未來地下空間也將延伸到與長隆交界的地塊,有望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空間。 而本次地塊就位於萬博-長隆之間,在兩者的強強聯手之下,地塊能夠享受更多元的商圈輻射。
  • 廣州番禺萬博商務區終於要來了!兩大購物中心年底開業
    包括最先開業運營的番禺萬達廣場、作為現代商辦綜合體和現代信息服務業平臺的德舜大廈、廣州最複雜的佳創地下空間、凱德輕資產進入的廣晟萬博城、作為奧園集團總部大樓門戶的奧園國際中心、產業基礎酒店服務為主的敏捷廣場、定位e+智慧之城的華新·智匯+、打造開放式商業空間的萬博四海城、定位集中式商業地標的粵海廣場。   其中,在今年年底,萬博商務區將迎來奧園國際中心、萬博四海城的開業。
  • 深挖地下空間資源的開發潛力 蘇州規劃「地下城藍圖」
    在城市地上空間日益緊張的今天,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在城市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蘇州,在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配套的地下停車場、配合軌道交通開發的地下商業區、安置地下管線的地下綜合管廊、減輕地面交通的隧道等等,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目前蘇州的地下空間存在開發功能單一、軌交地下空間開發少、缺乏統一的規劃等。
  • 番禺萬博再添「巨無霸」,周邊居民「坐不住」了!
    昨日,番禺萬博商圈再增添一家巨無霸實體購物中心——番禺天河城,總建築面積達27萬平米(含停車場),配套有2300多個停車位,地下4層,地上7層。首日客流超過了30萬人次,除滿足周邊20多個樓盤、數十萬社區居民之外,還帶動整個萬博商圈的提升。 據統計,整個萬博商務區目前總投資已經超過720億元,現時已引進國內一眾知名開發商,包括萬達、中鐵、保利、廣晟、招商地產、奧園、敏捷、四海城等,規劃核心項目多達十餘個,被視為「天河路商圈」番禺版,是名副其實的「全天候購物公園」。
  • 威海路平戰結合地下工程26日啟動 臺東商圈新添地下空間綜合體
    威海路平戰結合地下工程本月26日啟動,威海路封閉施工兩個月臺東商圈新添地下空間綜合體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記者從市北區召開的新聞通報會上獲悉,威海路平戰結合地下工程將於7月26日正式開工建設,該工程規劃為平戰結合一體化工程,是青島市打造國家級高品質步行街的重要組成部分
  • 地下空間:將我們的城市搬到地面以下(三)
    人們通常認為「地平線以下的空間就是地下空間」,地下空間該如何來界定? 束昱(以下簡稱束):城市地下空間是指城市地表以下、通過人工開挖或自然形成的空間或洞穴。人們通常把地表以下看成是實體,但也可看作一種待開發的空間。人們在地面獲取建築空間的方式是「圍合」,而在地下則可以通過「挖掘」形成空間。因此,地下也是空間,是土地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
  • 萬博商圈實用戶型受捧 首付5萬搶住星力時代豪庭
    售完洋房電話: 4008-163-163 轉 20691 網易房產報導 近年來,萬博商圈商業地產打得火熱
  • 南京新街口地下商圈北擴 德基廣場金鷹等「地宮」擴大
    南京新街口的地下交通繼續北擴,將穿過長江路把德基和凱潤金城的地下空間串聯以來。長江路過街通道人防工程設計方案正在南京市規劃局進行批前公示,以後市民在新街口地下商圈逛街將能走的更遠了。南京新街口地下交通四通八達,以新街口地鐵站的地下轉盤為中心,向南可到中央商場、大洋百貨,向北可到德基廣場、金陵飯店,東面連著新百商場,西面一直連通到金鷹和金輪廣場。
  • 鄭州二七商圈改造全面啟動 到2022年將建成地下商城
    近日,鄭州市城鄉規劃局(鄭州市規劃局)接連召開新聞通氣會,對二七商業區地下綜合管廊項目的建設情況及百年德化歷史文化片區規划進行了詳細介紹。據悉,於6月份開始動工的地下管廊項目在全國率先引入地下商業構想,並將與現有及規劃大型商業建築實現互聯互通。而位於二七商圈核心區域的百年德化街將重塑歷史風貌,成為代表鄭州城市形象的一張名片。
  • 江蘇規範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 嚴禁擅自改變使用功能
    為此,近日,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立足江蘇發展實際,圍繞提升國土空間綜合利用效率和水平,推動地上地下空間複合利用,從城市地下空間資源調查、空間規劃、權屬制度、規劃建設管理、安全利用等方面提出了系統性的指導意見。
  • 臺東商圈地下空間使用權出讓 中防1.91億底價競得
    6月15日上午,市北區1幅地下空間在網上進行國有土地使用權拍賣,土地總面積為134867.1平方米,規劃建築總面積133320平方米。最終均被青島中防興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底價競得;總成交金額為19105.9965 萬元。
  • 華南商業地產巡禮:廣東六城重點商圈及項目解讀(上)
    花城匯廣場(耗資5800萬元內部改造)花城匯位於珠江新城地下空間負一層,共有15萬平米的商業經營面積,是廣州最大的地下商場。整個商場共分成北區、中區、南區三個項目獨立招商運營,其中北區於2011年開業,最初由香港蘭桂坊集團負責招商經營,中區和南區則稍晚開業,兩者分別由高德置地和海印集團承租經營對外招商。
  • 南京估值27.77億元地下商業街又易主了!
    在法院進場時,湖南路地下商業街處於停工狀態。湖南路地下商業街全長1.1公裡,貫穿整個湖南路商圈,是南京最大規模的地下商業街區。公開資料顯示,2006年8月,南京大唐教育發展有限公司以7700萬拿下湖南路地下商業街用地,而這幅地地下空間用地總面積為4.23萬方,實際出讓面積4.07萬方,掛牌價僅為1000萬元,不知道當初惜敗於大唐的企業是不是有一絲絲慶幸。
  • 城市地下空間開發諸多難題待解帶來啟示——建造「地下城」,當避免...
    中國江蘇網訊 國內規模最大、最複雜的單體地下空間工程——南京江北新區地下空間項目迎來突破性進展,項目一期1段A區的結構頂板即將完成施工,意味著該項目首次有建築「浮出地面」。《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2019)》顯示,我省地下空間綜合開發排名全國第一,南京地下空間綜合開發排名全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