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18:01:48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最近一段時間,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討論早餐時的一段話引發社會熱議,張宏文在出席一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講座時表示,疫情防控期間,對於孩子的營養要特別重視:「每天早上準備充足的牛奶,充足的雞蛋,吃了再去上學,早上不許吃粥。」這段話在網絡上引起了巨大反響,很多人覺得,中國人常吃的稀飯鹹菜被否定,那怎麼吃才營養呢?
「喝粥派」重慶嬢嬢
「早飯就是要清淡,吃太好要犯困!」
張宏文關於早餐最好不要吃粥的建議出現在4月15日,到現在已經一個星期了,而這一周,家住渝北區金科十年小區的牛苒苒和媽媽的爭論從未平息過。
牛苒苒的爸媽是堅定的「喝粥派」,從牛苒苒小時候有記憶開始,家裡的早餐大多數就是一碗粥加上一些鹹菜、鴨蛋或饅頭,「吃了幾十年,必須要喝稀飯,有時候是青菜稀飯。」
牛苒苒上初三開始,為了給她保持營養,媽媽趙阿姨開始給女兒想方設法在早飯上變花樣,清粥開始變成豬肝粥、排骨粥等樣式,也讓女兒多吃雞蛋,但和大多數父母讓孩子在成長期多喝牛奶不同,趙阿姨一直沒讓女兒堅持喝過牛奶,「那個喝多了要上火。」
今年33歲的牛苒苒在上大學以後就離開了家,大學畢業回到重慶,發現爸媽仍舊每天早上都要喝粥,「清淡、健康,比什麼小面之類的好多了。」
新冠疫情爆發以後,因為長時間宅在家裡,牛苒苒爸媽80%時間的主食都變成了蔬菜粥,有時連著好幾天家裡都在喝稀飯,因為不和牛苒苒住在一起,老兩口也很少炒菜,買點饅頭,就點鹹菜就是一餐。
因為害怕父母營養不夠抵抗力下降,牛苒苒因為喝粥的問題和爸媽爭論了許多次,每次父母都以「你別管」為結尾。牛苒苒還把張宏文的建議第一時間發給了爸媽,沒想到爸媽仍然不聽勸,還反過來數落女兒,「我們喝了幾十年的稀飯身體好的很,病都很少生,早飯就是要吃的清淡,吃太好要犯困!」
小調查
重口的小面清淡的清粥 都是重慶人的愛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隨機採訪了多位重慶本地市民,發現大多數人早餐都有相對固定的習慣,除了清粥小菜、雞蛋牛奶,還有小面、包子、三角粑、三明治等各種選擇。
在解放碑英利國際上班的王闕和大多是同事一樣,早餐講究方便快捷,大部分時間,她選擇在連鎖便利店購買三明治,「裡面有蔬菜、有雞蛋、有火腿,營養很全面。」她的同事汪小姐則會每天早上在2號線出口附近打包一碗粥,汪小姐打包粥的稀飯攤每天早上生意很好,白米粥、小米粥、皮蛋瘦肉粥等各種粥,一份3到8元不等,可以加各種小菜,大多以素菜為主。
家住謝家灣的齊軼則是個堅定的小面黨,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學回來,總要在家樓下吃一碗小面才回家。她有一個12歲的女兒,每天早上的早餐就是牛奶雞蛋,雞蛋有時會換成其他食物,但女兒每天早上一盒牛奶喝了四五年了。
齊女士介紹,這是自己詢問了營養師後給女兒的搭配,「高蛋白質,長身體,也沒有多餘的脂肪。」齊女士12歲的女兒身高已經1米6,在她看來,這都是堅持喝牛奶的功勞,「我和他爸都不高,沒法遺傳只有後天努力。」
營養科專家
喝粥也最好別喝白米粥
五花八門的早餐讓人眼花繚亂,人們到底應該怎樣搭配自己的早餐?針對早餐怎樣吃才好的問題,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專訪了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馮長豔。
馮長豔介紹,張宏文所說的喝牛奶不要喝粥是有前提的,是指在現在這樣的特殊情況下,以增加抵抗力,增加營養為目的,以增加蛋白質為目的,從這個前提來看,喝牛奶吃雞蛋確實比白粥要好很多。
牛奶雞蛋內都含有動物蛋白,而且含量都不低,且易於吸收,是攝入蛋白質很好的途徑,同時,牛奶內鈣含量豐富,也是補鈣的重要途徑。相比而言,白米粥的主要成為就是碳水化合物,其他的營養成分幾乎沒有,同時,白米在製造過程中微量元素和粗纖維都遭到了破壞,太過精細,對人體幫助並不大。
馮長豔介紹,健康的早餐最主要是營養均衡,最好有粗糧,做到低脂高蛋白,而且最好有新鮮的水果和蔬菜,早餐宜清淡不油膩,但仍舊需要包含主食、牛奶或豆製品、雞蛋或肉類,水果或蔬菜。
主食最好是粗糧,這樣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膳食纖維。即使喜歡喝粥,也最好選擇雜糧粥,這樣比白米粥糖分低,而且雜糧粥內含有粗纖維和微量元素,對人體也有好處。在煮粥時,也可以加入魚肉、海鮮、蔬菜等,豐富粥的營養,但要注意,要將魚肉、海鮮、雞肉等一併吃掉。
白米粥不僅營養價值不高,而且對於糖尿病人來說,很可能造成血糖偏高。另外,海鮮粥等粥類並不適合痛風患者。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石亨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