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嫂如母,我媽不在了,你就得管我」「不好意思,我是外人」

2020-12-08 桃小菁

家人相處,接納和尊重是必不可少的條件。那些其樂融融的家庭,少不了這些條件的維護。那些惡語相向的親人,或許早就忘了什麼是尊重。

很多人善於道德綁架,總覺得是一家人,有些條條框框就沒必要遵守。可家人關係的惡化,往往就是因為不守規矩,不懂尊重。

有些人就是恃寵而驕,仗著家人的疼愛,肆無忌憚的傷害。這種有恃無恐也只是一時的,等到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恐怕就沒什麼好待遇了。

俗話說:「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事不能做得太過,話不能說得太滿,日後有困難的時候,也才能有照應。

有些人就是不明白這個道理,過度消耗了彼此之間唯一的情分,才落得一個遭人厭惡的下場。讀者周女士的小姑子,就是這樣一個人。

周女士給我來信,講訴了她和小姑子之間的恩恩怨怨。丈夫是單親家庭,婆婆一個人把兩個孩子拉扯大不容易,現在婆婆也不在了,她就想著冰釋前嫌,幫忙照顧小姑子,可小姑子囂張的態度,讓她很是不滿。

都說求人要有求人樣,可偏偏小姑子就覺得一切都理所應當。面對這種情況,周女士只能翻舊帳扯舊仇,直接果斷拒絕了。

周女士和丈夫結婚快十五年了,磕磕絆絆總會有,吵架也很平常。但與其他夫妻不同的是,他們吵架都不會因為彼此的問題,而是因為小姑子的從中作梗。

一直以來周女士就和小姑子不對付,小姑子太刁蠻跋扈了,根本就沒把她放在眼裡,這麼多多年從未叫過她一聲嫂子,經常都是「喂喂」的使喚她。

剛結婚那會兒,周女士的日子還過的挺滋潤,丈夫寵她,婆婆疼她。可等到小姑子畢業回來,一切就都變了。丈夫和婆婆都開始向著小姑子,就算她再無理取鬧,他們也不會指責。

周女士一開始並沒放在心上,想著畢竟是有血緣的,也影響不了她的生活。但是沒過多久周女士就發現,丈夫每個月的工資,有一半都被小姑子拿去用了。

他們本來打算存錢買房的,現在不僅存不了錢,很多時候還得往外拿。周女士很是不滿,等到丈夫發工資的時候,她就先把錢捏在手裡,不讓小姑子得逞。

連著好幾個月小姑子都沒拿到錢,怒氣衝衝地跑來要說法,周女士耐著性子解釋了一番,讓她自食其力好好工作。結果小姑子並不領情,還說:「你就是個外人,憑什麼管我家的事!」

「外人」兩個字,無疑是戳到周女士的痛處了。嚴格意義上來說,她在婆家本就是外人,所以她才會想要存錢買房。聽到小姑子這樣說,她瞬間就爆發了,姑嫂兩人為此大吵了一架。

本就是小姑子的無理取鬧,可丈夫和婆婆卻都來責怪她,不由得讓周女士更加難受。「外人」這種說法,牢牢紮根在她心裡,讓她絲毫沒有歸屬感。

這種日子直到小姑子嫁出去之後,才有所改變。小姑子遠嫁到了另一個地方,回家的次數很少,姑嫂之間也沒怎麼聯繫,家裡面才恢復了平靜。

不過這種平靜沒持續兩年,就又因為小姑子離婚給打破了。離婚後的小姑子脾氣更是古怪,回到家裡看哪裡都不順眼,總要挑起矛盾和周女士吵架。

牽一髮而動全身,姑嫂矛盾激化,婆媳矛盾和夫妻矛盾就都一湧而來了。周女士無力招架,帶著孩子回娘家住了一段時間。

她本打算住了一兩月再回去,結果沒剛過半個月,就接到電話說婆婆出車禍了,很嚴重。周女士趕到醫院時,才得知婆婆已經去世。

這個打擊讓丈夫和小姑子都瞬間奔潰了,一直沉浸在背痛當中的兩兄妹,根本無暇去管其他的事情。周女士就承擔起了所有的事,一個人忙前忙後。

後事辦完,非但沒得到一句好話,小姑子竟還責怪她辦得太寒酸。周女士想著她剛失去至親,也就忍了下來,沒再計較。可是之後的生活,卻讓周女士難以忍受。

小姑子離婚後一直都沒去找工作,婆婆在的時候靠著她來接濟,婆婆不在了,就全靠周女士和丈夫了。周女士對此很不滿意,就勸小姑子出去找份工作,畢竟還年輕,不可能一直待在家裡。

周女士的話都還沒說完,小姑子瞬間就吼了起來:「長嫂如母,我媽不在了,你就得管我。再說了,我有哥嫂在,幹嘛要勞累受罪去工作啊!」

小姑子的態度很囂張,就好像吃定了哥嫂要養她一樣。想著過去的種種,周女士怒火中燒,她冷冷地說道:「不好意思,我是外人!別指望我會管你!」

這次對話之後,周女士再沒管過小姑子,她只是把丈夫的錢看得很緊,不讓小姑子得到一分。小姑子手裡沒錢,不得已只能出去工作。

小菁情感解讀:

所謂「長嫂如母」,也是有前提條件的,沒有自食其力的能力或者年齡尚小失去雙親,那作為長嫂勢必要承擔這份責任。

但是明明有能力去掙錢,卻甘當一個啃老族,那就算是親姐姐,也不可能這樣養著慣著。

再者說,小姑子從始至終都沒尊重過周女士,現在搬出這一套說辭,想靠親情來進行道德綁架,根本就站不住腳。周女士沒有這個義務,所以果斷拒絕才是對的選擇。

人都是要靠自己的,失去了父母的庇護,就更該懂得成長。不該掉自己的壞毛病,是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的,因為除了最親的人,沒人能容忍你的這些毛病。

人與人交往,首先還是要自善其身,自己做好了一切,還有資格去要求別人。自己先尊重了別人,才有資格得到別人的尊重。

相關焦點

  • 「兒媳,長嫂如母,我小兒子你必須管」「誰生的誰管,與我無關」
    長嫂如母這一說法其實由來已久,真正的含義是在沒有父母照看的情況下,兄嫂對弟弟妹妹好,弟弟妹妹把嫂子當做母親來對待。可演變到了今日,很多人卻主次顛倒,即便父母還健在,也強行要求嫂子像母親一樣對待弟弟妹妹,卻忘記了弟弟妹妹也該敬重和善待兄嫂。
  • 「小叔子就該你養」,寶媽解釋完「長嫂如母」涵義,婆婆立刻閉嘴
    可是隨著二胎的年齡差距越來越大,父母的年齡也漸長,關於二胎的撫養,就很可能成為一個問題,都說長兄如父,長嫂如母,是這麼回事兒嗎?「我女兒還需要花錢呢,為啥要幫她養孩子?」芳芳很生氣。 寶媽氣急之下打電話給婆婆,婆婆卻理直氣壯地說:「你家生個丫頭片子,有錢當然要給自家人了,長嫂如母,你連這個都不懂嗎?還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呢!」 這下芳芳再也不想忍了,「你知道長嫂如母啥意思嗎?
  • 「長兄如父,長嫂如母」,你不來養我的弟弟誰來養?
    導語:長兄如父,長嫂如母。這句老話被世人傳承了很久,確實沒毛病,但是要看是什麼情況。有些男人根本不適合結婚,因為當他結婚的時候,不僅自己不幸福,反而連累了整個家庭。結果,她的公公看到他的妻子在城市生活得很愉快,也想住在城市裡,希望賈加和她的丈夫能為他們養老。此外,賈加的丈夫還有一個仍在讀高中的弟弟。賈加的公公婆婆想去城市養老,這意味著他們失去了經濟來源。因此,賈加的公公婆婆要求賈加和她的丈夫支付他們最小兒子的學費和生活費用。壓力如此之大的小兩口,不緊要承擔給家長養老的重任,還要給小舅子交學雜費。
  • 娘家房子拆遷,我回家看爸媽,哥嫂趕我出來,媽的話我如墜冰窟
    導語:娘家房子拆遷,我回家看爸媽,哥嫂趕我出來,媽的話我如墜冰窟。「大姑姐,你回來幹什麼?是不是看到家裡房子拆遷了,想回來分點兒錢?我告訴你,門兒都沒有,家裡拆遷得到的房子和錢都是我們家阿傑的,你是嫁出去的女兒,請你明了自己的身份!
  • 哥嫂無怨無悔地為我遮風擋雨,真正做到了長兄如父、長嫂如母
    當年,哥嫂剛結婚不久還分居兩地,有了孩子後家庭開支也不小,在並不寬餘的小家庭收入中,還要擠出部分資金供我上學,不僅減輕了鄉下父母的負擔,而且又解決了我上學的後顧之憂。一是考慮我們夫妻倆都還在職,輪到我們家就必須花錢僱人照應,增加了開支還不一定照顧得周到。二是大嫂本身就是醫生,老人生病,服藥、打針、輸液在家中就能解決,免得老人就醫時來去奔波。加上我們的孩子正在高中上學,又怕影響孩子的學習。大哥、大嫂處處都在為我們作想,硬是把照顧重病老人的活計獨自承擔了下來。大嫂所在單位得知其孝行後,還將大嫂評為「孝老愛親」先進典型。
  • 典故「長嫂如母」的由來
    「長嫂如母」包含著兄嫂對幼小的弟妹有撫養的責任,以及弟妹敬重兄嫂這樣兩層意思。這個典故,和宋朝的包拯及其長媳崔氏有關。  據1973年合肥包拯墓出土的墓誌記載,包拯沒有兄長,63歲去世時,其長子包繶已死多年,次子包綖才5歲,由長媳崔氏撫養成人。
  • 長嫂如母的典故,引來人性陰暗猜想,我竟無言以對,包大人實在冤
    中國曆朝歷代都提倡孝義,孝文化在中國算是源遠流長,像什麼父母在不遠遊、長嫂如母等孝理,我們信奉了數千年。但是大夥對這些孝理的出處似乎都是一知半解。今天咱們聊一聊長嫂如母這個話題。說起長嫂如母的典故,這裡頭涉及到一個歷史著名人物,他就是咱們在電視劇裡看過數百遍的包拯包青天。包拯的第一個老婆張氏沒懷上孩子,於是就娶了董氏,董氏給包拯生了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後來又與府中女婢生下一兒子。女兒們分別都遠嫁了,大兒子包繶娶了崔氏為妻,可惜好景不長,包繶二十歲是崔氏就守寡了。
  • 所謂「長兄如父,長嫂如母」,不是簡單地把小叔子當兒子養
    我是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點擊上方『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我講我們今天要講的需要與時俱進的是一種道德層面的規則,也就是所謂的「長兄如父,長嫂如母」。01「長兄如父,長嫂如母」,在舊時的理解有失偏頗,因為舊時很多人條件都差不多,並不富裕,所以總是主觀認為做哥哥嫂子的,在照顧小叔子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
  • 聽完哥嫂的對話,我瞬間火冒三丈,我老公拉了一下我:交給我處理
    這句話雖然有理,但是有點氣人。嫂子接著說:「我嫁給你哥是當妻子的,不是給你們家做家務的,你哥說了,結婚我只負責膚白貌美,其他都不用管,孩子也不用管。」我哥也出來幫腔:「話就是我說的,我娶媳婦是用來寵的,不是讓她受罪幹活的,咱媽做飯一點都不養生,營養搭配的也不好,打掃衛生也墨跡,說她一句,她比誰都叨叨。
  • 「我媽生病,你不伺候她,還好意思跟他要錢」「你管不著」
    其實生活本是自己的事,可是一大家子一起,就變成好多人的事,從而要處理很多很多的關係問題。所有的關係和睦,都是需要家庭中每個人的努力與付出,一家人相親相愛,互相包容與理解。「嫂子,媽生病了,你照顧一下她呀,還好意思跟我哥要錢。」說話的人正是女人小荷的小姑子。她平常脾氣不太好,正在一家小醫院裡做實習生,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對象,一直和父母、哥嫂住在一起。
  • 「長嫂如母,小叔子就該你養」媽媽的一番話,卻讓公婆慚愧低頭
    「長嫂如母,小叔子就該你養」媽媽的一番話,卻讓公婆慚愧低頭茹茹上大學的時候結識了未來的老公,茹茹非常欣賞老公的才能,對方也看中了茹茹溫柔大方。兩人很快就在一起了,畢業之後兩人經過了一段艱難的異地戀,雖然戀愛的過程發生了種種波折,不過好在最終修成正果了。
  • 離婚後我帶著孩子住哥嫂家,孩子哭鬧嫂子對我說的話,我淚流滿面
    ,每次他放假回來都會帶著我出去玩,給我買好多好吃的,好玩的,那時候母親都取笑哥哥說,你不是嫌棄你妹妹的麼,現在怎麼又不嫌棄了。在我大學那年母親的乳腺癌去世了,母親的去世我們都很傷心,特別是父親,因為那是陪著她度過了大半輩子的人,母親去世後,父親也不願去和哥嫂一起生活,他依舊住在老房子裡,我在大三的時候就和老公戀愛了,不過我的家人並不怎麼同意我們在一起,因為老公家條件很好,和我們家是門不當戶不對,條件差距這麼大,家裡人就是擔心我以後在婆家人面前抬不起頭來。
  • 哥嫂離婚後,我才發現在他們的婚姻中,我成了我媽的幫兇
    在以前,我是不能想像竟然有父母不愛自己孩子的。自從沉入到婚戀和家庭問題的工作中後,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有的父母的確不愛自己的孩子,他們最愛的人其實是他們自己,而子女不過是一時歡悅後的意外產物,生他養他,都是意外之舉。
  • 我記憶中的「三嫂」,想念你
    家裡家外,田裡院裡,春種秋收,三嫂和母親總是形影不離。三嫂和母親三十多年相伴,從未紅過臉,沒鬧過一次彆扭。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鄉鎮企業猶如雨後春筍迅猛發展,三嫂有個做裁縫好手藝,被鎮被服廠招工當了縫紉工,每月收入29元錢。到了開支的日子,她總是分文不留,恭恭敬敬地交給母親,母親有時會暗示三嫂留點體己錢,她總是搖搖頭微微一笑。
  • 傾訴:我要求媳婦辭職照顧我媽,她不僅不肯還大罵了我一頓
    我媽覺得家裡生活過得去就行,日子得節省著過。何琴總愛買點魚蝦排骨什麼的,說是改善生活。 時間長了,我媽就覺得她不會過日子。我覺得吃的不要太在意,管飽就行,不用那麼多花樣。 後來何琴懷孕了,我媽也就不管她了,只一心期盼她生個大胖小子。 生孩子的時候,何琴早產了,醫生說胎位不正,要剖腹產。 這事確實是我媽不對,她覺得順產對孩子好。我跟車在外地,沒回來,後來緊急順轉剖,何琴遭了不少罪。
  • 母親住院,她叫我找哥嫂要醫藥費,我拒絕:「這都是報應」
    我叫譚菲,出生在一個還算是小康的家庭中,不過我的父親在很早之前就去世了,當時留下的賠償金其實夠我們全家好好生活很長一段時間了,可是我的母親似乎永遠都不知道滿足是什麼東西,總是想方設法的在家裡找茬,佔便宜,有的時候我甚至懷疑,這真的是親媽嗎?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說說我們家的那些事吧。
  • 「來伺候我媽」「不好意思,我已經跟你家沒關係了」
    這句話說得很對,在戀愛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覺得,只有兩個人有愛,無論發生什麼都可以面對,都可以處理好。但是一旦進入了婚姻生活後,所有人都會發現:婚姻和戀愛是兩個世界。在婚姻中,不僅需要處理各種家庭事務,還需要照顧好雙方的老人。
  • 「滾,我媽憑啥給你一分錢」,鳳凰男霸氣護母,結局網友直呼「爽」
    導語:「滾,我媽憑啥給你一分錢」,鳳凰男霸氣護母,結局網友直呼「爽」!01回想起大學剛畢業那年,野心勃勃,就想去一個大公司,這家公司曾經是當地IT行業是佼佼者,很榮幸我通過了層層考核。我們看看究竟一個家庭出現了什麼人,才能發生標題中的這些事情。接下來我們一起聊一聊:「滾,我媽憑啥給你一分錢」,鳳凰男霸氣護母,結局網友直呼「爽」!
  • 電視劇《我哥我嫂》7日開播
    《我哥我嫂》劇照。資料圖片 本報訊(記者 吳春霖)由曲有為執導,談韋、蔣雪藍編劇,王雅捷、王挺領銜主演的家庭情感劇《我哥我嫂》,8月7日起,將在銀川電視臺公共頻道播出,每天20:15開始兩集連播。
  • 女人撐起整片天空《我哥我嫂》催淚又勵志,無聲的不離不棄最偉大
    正在央視八套熱播的電視劇《我哥我嫂》,就用女主角夏一男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們,女人,可以頂起一整片天,可以撐起一個支離破碎的家,雖然"為女本弱",但人如其名,夏一男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身臨困境的女人的倔強和堅強。不離不棄,不過是四個字,說話間張嘴就來,但真的要做到,就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