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2017舌尖風波背後的真相 你看穿了嗎?

2020-12-20 新華網客戶端

  原標題:年度十大食品安全熱點事件

  這些2017舌尖風波背後的真相你看穿了嗎?

  普洱茶會致癌?喝涼茶能延壽?……過去一年的食品圈又發生了哪些食品安全大事件,事件背後的科學真相究竟是什麼?

  2017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會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中國科協共同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京主辦,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多學科領域專家們現場解析了2017年的十大食品安全熱點事件。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教授指出,從2017年的整體趨勢來看,輿情熱點密度減少,熱度降低,而新熱點中與食品營養健康相關的內容顯著增多。

  此外,解讀會現場也發布了2017年網絡十大食品謠言。值得一提的是,學會特別邀請了世界衛生組織(WHO)食品安全部主任Peter Ben Embare博士做視頻報告,報告中正式澄清了關於「垃圾食品」的謠言。Peter博士表示,「WHO從未發布過一份名為『十大垃圾食品』的名單,更不要將所有加工食品或者快餐當作『垃圾食品』。提供了營養以及方便的加工食品也是現代健康平衡飲食的一部分」。

  1

  熱點

  保健食品欺詐性營銷

  根據新的《食品安全法》,食品允許聲稱功能的只有保健食品,而現在保健食品行業非法添加、假冒偽劣現象久成頑疾;虛假宣傳、違規聲稱現象屢禁不止。目前,欺詐性營銷是保健品行業主要問題。

  解讀專家:朱蓓薇(中國工程院院士、大連工業大學國家海洋食品工程技術中心主任)

  首先,保健食品不是藥品,並無治療疾病的功效,並有適宜人群和特殊食用條件的限制。其次,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是老齡化社會面臨的一大問題。保健食品科普宣傳應主要深入社區,幫助老年人在面對虛假宣傳、洗腦式營銷時,能夠方便核實、查證。

  工作人員展示壓好的普洱茶茶餅。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2

  熱點

  普洱茶「致癌」風波

  2017年8月一篇「喝茶能防癌還是致癌」的文章再次引發消費者對普洱茶的關注。文章認為普洱茶中有各種黴菌,其中存在對人體有害的黃麴黴毒素。隨後,多位業內專家針對該事件予以闢謠。

  解讀專家:陳宗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原所長)

  黃麴黴菌喜歡在含有一定脂肪和蛋白質含量豐富的物質中生長繁殖,並形成毒素,而普洱茶是一種脂肪和蛋白質含量都很低的農產品;此外普洱茶的生產過程也不利於黃麴黴菌的繁殖和毒素產生。建議消費者選購普洱茶時,如果發現紙包上有水漬,茶餅明顯發黴(比如起白霜、有黴點)或味道不好時就不要購買。

  3

  熱點

  「網紅食品」顯現安全問題

  2017年8月,因含有國家管制藥品成分,廣東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對一款名為「咔哇潮飲」的網紅飲料進行了查處。無獨有偶,被追捧的當紅餐飲品牌「一籠小確幸」,也因食品安全問題,其在上海的店面全部停止營業,並從各大餐飲平臺上消失。2017年8月15日,國家食藥總局官網公布,「三隻松鼠」於2017年1月22日生產的開心果(225g/袋)被檢出黴菌超標,其檢出值為70 CFU/g,超出國家標準1.8倍。

  解讀專家:鍾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網紅餐飲」在營銷、外形、口味等方面花樣不斷翻新,適應了餐飲行業熱點快速轉換的特點。但是,有些「網紅食品」、保健食品利用網際網路平臺銷售,游離於現有監管體系之外,容易滋生欺詐、傳銷和食品安全問題。

  對「網紅食品」的監管手段應當創新,落實網際網路平臺主體責任,強化社會治理,對大案要案從重從速處理,對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對打擦邊球行為進行警告。打擊違法關鍵在疏而不漏,而不是加重懲罰。

  資料圖為遊客在海南三亞海棠灣免稅購物中心選購免稅奶粉。中新社發 駱雲飛 攝

  4

  熱點

  法國奶粉被召回

  據外媒報導,因疑受到沙門氏菌汙染,法國政府於2017年12月10日宣布在全球範圍內擴大召回法國嬰兒奶粉製造商蘭特黎斯公司(Lactalis)生產的嬰兒奶粉。法國衛生部門表示,2017年12月初以來該國已有26名嬰兒因喝下該公司生產的奶粉而生病。隨後,緊急召回問題奶粉近7000噸,召回涉及國家包括英國、中國、巴基斯坦、孟加拉、蘇丹等。

  解讀專家:陳穎(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

  沙門氏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能引起多種動物感染。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應強化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水平,以降低沙門氏菌等微生物汙染的風險。我國應在完善健全食品召回制度及相關的法律體系的同時,加強對網店、尤其是跨境電商的管理及嬰幼兒配方乳粉等產品流通渠道的監管。此外,嬰幼兒如有腹瀉、嘔吐、高熱、厭食等症狀應及時就醫,查明病因,早發現、早治療。

  5

  熱點

  中式鹹魚致癌風波

  2017年10月3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官方網站發布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列表。其中,被沿海省份喜食的中式鹹魚位列1類致癌物清單中。

  解讀專家:吳永寧(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技術總師)

  就鼻咽癌而言,除了醃製鹹魚因素以外,特定人群如廣東、廣西人的遺傳因素,特別是對於EB病毒的易感性,是發生鼻咽癌的重要因素。因此,癌症的一級預防,即病因性預防,是一個綜合措施。同時還要認識到量效關係的影響,鹹魚雖然是1類致癌物,在人們食用頻次、每次食用的量都很有限時,仍然不失為一個美食,不能簡單地將吃鹹魚和患癌症畫上等號。

  6

  熱點

  喝白酒能抗癌嗎?

  2017年11月初,在「中國傳統白酒研究重大突破」新聞發布會上發布了「首次在國際上檢測並鑑定了中國傳統白酒中的非揮發性脂肽化合物——地衣素」的消息。隨後,媒體的報導從「白酒中發現脂肽類活性物質,具有抗病毒抗癌作用」進而演繹為「白酒有抗病毒抗癌作用,終於可以光明正大地喝兩口了」。此類觀點文章在朋友圈中廣為流傳,引發熱議。

  解讀專家:馬冠生(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主任)

  地衣素是一種非揮發性的大分子脂肽類化合物,具有生物活性功能。但在白酒中發現地衣素不等同於白酒就具有相應的生物活性功能,也不能得出「在白酒中發現活性成分,所以飲酒有益健康」的邏輯推理。白酒的主要化學成分是乙醇,有的酒含少量的糖、肽或胺基酸,還含有其他非營養化學成分。適量飲酒有精神興奮作用,產生愉悅感。但過量飲酒,特別是長期過量飲酒會危害健康。

  店家製作的彩色油條。中新社發 李晨韻 攝

  7

  熱點

  無礬油條的鋁超標引關注

  2017年12月,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官網發布消息稱,在其對上海市油條進行消費體察過程中,發現部分餐飲機構所製作、售賣的油條產品存在鋁超標的情況。

  解讀專家:譚斌(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無礬油條不等於無鋁油條。《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規定,含鋁食品添加劑(硫酸鋁鉀或硫酸鋁銨,又名鉀明礬、銨明礬)可以在油條等油炸麵製品中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但要求鋁的殘留量≤100 mg/kg(幹樣品,以鋁計)。

  國內外對含鋁食品添加劑有充分的研究,並對其使用範圍、使用量及殘留量均制定了嚴格的標準。只要食品中鋁殘留量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就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

  此事件中共抽檢26個樣品,只有一個樣品鋁殘留量超標9倍。這些樣品中鋁殘留的可能來源,除了含鋁食品添加劑,也可能來源於食物中天然存在的鋁。

  8

  熱點

  喝王老吉「可延壽10%」?

  2017年12月6日,在《財富》國際科技頭腦風暴大會上,王老吉涼茶的品牌持有方——廣藥集團負責人宣布:國家863計劃研究結果表明,喝王老吉可延長壽命大約10%。這一言論引起了輿論的廣泛關注和質疑。當天廣藥集團發文回應表示,這一結論是通過對576隻大鼠樣本為期兩年的安全性實驗中得出的。實驗發現,王老吉涼茶實驗組的大鼠存活率優於對照組,顯示長期飲用王老吉涼茶可延長動物壽命。

  解讀專家:孫寶國(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事件中所提到研究項目是通過大鼠實驗進行觀測,而由於大鼠與人屬於不同物種,在大鼠試驗中取得的結論並不一定適用於人體。而且該試驗的性質和目的是毒理學安全性評價,而不是功能評價。事實上,試驗的研究課題組並沒有得出「喝王老吉可以延壽10%」的結論,這結論更不是國家「863」研究計劃的研究成果,此事件純系商業炒作。

  9

  熱點

  網絡餐飲監管加強

  2017年12月底,為了進一步要求國內各網絡餐飲服務平臺能夠明確責任,落實好即將實施的《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的有關要求,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約談餓了麼、百度外賣、美團點評等國內主要網絡餐飲服務平臺負責人。該《辦法》對「入網商家要有實體店、線上線下需同質」等一系列保障消費者權益方面均有明確規定。

  解讀專家:馮恩援(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

  平臺的網際網路技術優勢可以為網絡餐飲食品安全管理提供數據分析和技術支持。抽檢監測、明廚亮灶、配送箱清潔消毒標準、冷熱雙溫箱、包裝封籤、推薦安心環保餐盒等措施,將推動餐飲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10

  熱點

  冷飯熱炒典型的掛麵可燃謠言

  一段時間以來,有關掛麵可燃的報導時有發生,並將「掛麵可燃」的原因歸結為「添加了塑料」等非法物質,或使用了對人體有害的添加劑,不明真相的網友紛紛轉發。能夠被點燃的食品還能不能正常食用?

  解讀專家:沈群(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

  掛麵本身就是可燃物,具備燃燒的條件時就會燃燒。有人將「掛麵可燃」的原因歸結為「添加了塑料」等非法物質,或使用了對人體有害的添加劑,這屬於以訛傳訛,是低端、可笑的食品安全謠言。

  年度網絡十大食品謠言

  1.紫菜是廢舊塑膠袋做的?

  真相:紫菜、塑膠袋成分組成差異大,通過浸水、燃燒即可區分。

  2.榴槤和牛奶一起吃會咖啡因中毒?

  真相:牛奶和榴槤都不含咖啡因,兩者混吃會中毒的說法明顯是無中生有。

  3.有人利用塑料製造假大米?

  真相:視頻中的塑料大米其實是正在加工的再生塑料顆粒,其價格可比普通大米貴得多。

  4.無醬油代碼的醬油致癌?

  真相:所謂代碼實際為釀造醬油的國家推薦標準,而企業也可制定更為嚴格的企業標準。

  5.肉鬆餅是棉花做的?

  真相:肉鬆是動物蛋白質,棉花是植物纖維,兩者外形相似,但質地、色澤、口感差異大,造假沒可能。

  6.肉、蛋、奶是現代老年病的根源?

  真相:肉蛋白是人體重要的營養素來源,吃素也存在健康風險,合理膳食才是健康飲食的關鍵。

  7.瘋傳的「染色蔥」真的可能致命?

  真相:藍色物質實際為一種含銅的殺菌劑,屬於水溶性,可通過水洗去除。

  8.「辟穀斷食」真的有抗衰老抗腫瘤的功效嗎?

  真相:輕斷食和辟穀不能等同於自噬,也沒有證據表明斷食起到延緩衰老、延年益壽等作用。

  9.低鈉鹽就是送命鹽?

  真相:低鈉鹽有助於控制鈉鹽攝入,是安全的。但腎功能不全者排鉀能力差,需慎食用。

  10.空心菜是毒中之王?

  真相:農藥和重金屬多少與生長種植環境有關,按照國家標準規範生產的空心菜可放心食用。(記者 張豔豔)

  謠言有毒!中國食品闢謠聯盟各個擊破

  「塑料紫菜」案判了,舌尖上的謠言該止了

相關焦點

  • 網絡闢謠 | 舌尖上的中秋!這些陳年飲食謠言你知道嗎?
    網絡闢謠 | 舌尖上的中秋!這些陳年飲食謠言你知道嗎?比如「月餅中的肉鬆是棉花做的」,「螃蟹和西紅柿能不能一起吃」……一起來看看這些謠言背後的真相。01臨近中秋,「棉花做肉鬆」謠言再次來襲【真相】查證發現,網傳視頻首發於2017年,當年多位網民因編造傳播此類謠言被公安機關處罰。
  • 「舌尖3」詮釋美食背後的工匠精神
    原標題:「舌尖3」詮釋美食背後的工匠精神 新春,中央電視臺《舌尖上的中國》開播了第三季。在經歷了首季拍出各種美食撩動觀眾食慾引發盛讚,第二季在美食與人物故事間結合得不算太好導致口碑略有下降之後,如今,「舌尖3」的開播又給了觀眾新的觀感。
  • 《福爾摩斯探案全集》,短短三句話,教你看穿別人的「心機」!
    《福爾摩斯探案全集》,是我唯一通宵讀的書,裡面的推理讓人「發指」,短短三句話,教你看穿別人的「心機」!現在是一個能力多元化的社會,什麼樣的能力都需要,只要你能把你的能力發揮到最大,只要你能解決別人不能解決的問題,那麼你的這些能力就能讓你賺錢,就能讓你升職加薪,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有一種能力一直被人所忽略,但這種能力卻能幫我們解決我們人生中的大部分問題,這種能力就是邏輯推理能力,有了這種能力,你能比別人看得更細,看得更遠,看得更準,這樣你就能處處走到別人的前面,而如何鍛鍊這種能力呢?
  • 蛋殼公寓「房東免租期」風波背後,那些被情緒裹挾的真相
    當時,陸陸續續有蛋殼公寓業主收到了蛋殼公寓工作人員的電話,這些已經提前宣告春節假期告吹的工作人員,要與全國數十萬房東協商減租事宜。理由,當時是所有人都熟知的新冠肺炎疫情。受疫情影響,各地對人員流動的管控空前強化,更多的人,無法按照之前計劃,按時到達工作的城市,入住自然也是幾無可能。
  • 一圖教你如何看穿披著羊油的假羊肉!
    但正當你津津有味大快朵頤之時,你可曾想過或許你舌尖上的可能根本不是什麼「羊肉」呢!鴨肉+羊油!外地夫妻大連生產假羊肉兩千多斤銷往各大市場很多人會覺得怎麼近幾年吃的羊肉都沒有味道?大連市食藥監大隊曾在工作中發現,市場上一些攤販出售的羊肉價格極低,正常羊肉價格是每斤20元錢,而這些攤販確實每斤6-7元。
  • 華碩風波:真相背後的啟示
    華碩調查還發現,周成宇以前曾經有過犯罪前科,另外,華碩的律師說,他們把黃靜送修的電腦換下來的cpu送去檢測,發現已經被掉包,不是華碩原廠的cpu了,為了把這些疑問搞清楚,他們才去向警方報了案。主持人:那麼您不認為,中國消費者也應該有這樣的一個主張的權力嗎? 韓玉勝:國外的案例他都是通過法院,通過訴訟程序來解決的,所以他不管賠多少,都是在一個合理合法的範圍之內,而你用這種方式,私下去索賠,而且提出了一個天價的索賠數額,如果我們能夠允許或者鼓勵這種行為不斷發生的話,那麼社會秩序將會非常混亂,我想這個張律師肯定也不會反對我的這個說法。
  • 我的世界:曾讓你唯唯諾諾的五個「禁忌種子」,背後真相你了解嗎
    我的世界:曾讓你唯唯諾諾的五個「禁忌種子」,背後真相你了解嗎 你是否去探索過那些駭人聳聽的"禁忌種子
  • 聚焦「黑色風暴」籠罩下的香港,一探修例風波背後的原因 | 另一個...
    聚焦「黑色風暴」籠罩下的香港,一探修例風波背後的原因 | 另一個香港 2020-05-17 21: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學生都能看穿的5個穿幫鏡頭,流川楓秒換鞋,柯南背後的男人!
    小學生都能看穿的5個穿幫鏡頭,流川楓秒換鞋,柯南背後的男人!文/老郭哈嘍,各位同學大家好!三位小女警的手是該片讓人吐槽最多的,沒有手指的三個人卻在玩石頭剪刀布,關鍵是還能分出輸贏,你服不服。這樣的穿幫鏡頭還真是小學生都能看穿。柯南背後的男人名偵探柯南火了20年,那句真相永遠只有一個不知道讓多少小夥伴奉為經典,另外只要有柯南在場就會有人要死的梗也是被大家玩的不亦樂乎。
  • 《舌尖上的中國3》打鐵鍋的父子倆會暴富嗎?舌尖成就了哪些人?
    如果你這麼以為就錯了。不管你願不願意相信,這個世界的財富總是掌握在少數聰明人手裡的。最有可能的是某商人出個幾百萬買斷父子倆的招牌,另起爐灶順勢做個大品牌。父子倆拿著幾百萬安安穩穩過下半生,運氣不好下一代還是窮人,運氣好家裡將永久擺脫窮人身份。
  • 舌尖上的節約|稻香背後的不易,你可能從未了解
    舌尖上的節約|稻香背後的不易,你可能從未了解 2020-09-22 21: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又一次看穿了真相!與伊戈達拉鬥法,朗多上演快準狠!
    事實上熱火和湖人這兩支球隊中都有征戰聯盟多年的老兵,伊戈達拉和朗多就是其中的代表,兩人都在球隊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第五場比賽中,朗多和伊戈達拉兩位老兵還有過對位,不過朗多又一次看穿了真相,他上演了快準狠。
  • 換了導演,沒有阿鯤配樂,《舌尖上的中國3》還合你口味嗎
    央視史上最強舔屏大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來了,就問你餓不餓!《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即《舌尖上的中國3》(簡稱「舌尖3」)是由中央電視臺出品,劉鴻彥執導的一部大型美食文化紀錄片,主要講述人與美食背後的溫情故事。
  • 滅蚊燈對人體有害嗎?格林盈璐帶你了解背後的真相
    (原標題:滅蚊燈對人體有害嗎?格林盈璐帶你了解背後的真相) 隨著氣溫逐漸升高,蚊子囂張起來的同時也帶火了它們的「死對頭」——滅蚊燈。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滅蚊燈成的搜索熱點竟是集中在「是否對人體有害」、「滅蚊燈有效嗎」這些問題上。
  • 舌尖上的中秋!這些陳年飲食謠言你知道嗎?
    比如「月餅中的肉鬆是棉花做的」,「螃蟹和西紅柿能不能一起吃」……一起來看看這些謠言背後的真相。 謠言一:臨近中秋,「棉花做肉鬆」謠言再次來襲 【謠言】近日,一段「月餅中的肉鬆是棉花做的」視頻在網上流傳。3分多鐘的視頻中,一名男子將「月餅」內的肉鬆餡料取出用清水衝洗,稱衝洗後可看出肉鬆是用棉花做的,自己吃了之後肚子非常不舒服。
  • 宜家真相——藏在沙發、蠟燭與馬桶刷背後的秘密
    書 名:宜家真相——藏在沙發、蠟燭與馬桶刷背後的秘密  作 者:[瑞典]約翰·斯特內博  出版社:灕江出版社  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宜家真相——藏在沙發、蠟燭與馬桶刷背後的秘密》作者斯特內博在宜家任職超過二十年,曾擔任老闆的貼身機要,本書是他二十年親身經歷的展示,向外界首度掀開了這個家具帝國的全部真相,既講述了確保它擊敗競爭者、吸引顧客的大量經驗法則,也揭露了精心構築的華麗外表下的驚人秘密。
  • 這些可愛的Vtuber背後可能是大叔,知道真相的你還愛嗎
    在日本有一檔觀察類綜藝就揭示了Vtuber背後的故事。活久見!原來這些可愛的vtuber背後是大叔,知道真相的你還愛嗎?眾所周知,Vtuber雖然是一個虛擬角色,但是背後卻有中之人去飾演,而看見屏幕上如此可愛的美少女形象,大多二次元迷都會將背後的中之人默認為是同樣高顏值的軟妹子,這檔綜藝節目卻給二次元迷們一個大大的衝擊,原來可愛的Vtuber不一定是萌妹子還有可能是搞笑大叔,從圖中看,這位大叔也是非常可愛的了。
  • 《一期一會》:演繹舌尖上的故事 舞臺上的滋味
    《一期一會》劇照  獨座之境 講述舌尖上的故事  戲曲中的「角兒」,可以不演人,演滋味嗎?戲曲中的生旦淨醜能夠表達品茶時味蕾的感覺嗎?大家更不用擔心這是一部輕浮之作,主創對於國粹的敬畏之心,足以讓你感受到:新意源自尊重。  大家或許以為這是一部「喝茶」的作品,舞臺上演員們亮出精彩身段的一招一式足以讓人眼前一亮,故事的背後,也蘊含著太多的五味雜陳。一部作品從出生到與觀眾見面,這過程如同品茶,也如同生活,創作初期的各種瓶頸,創作中期的憧憬和希望,以及見觀眾後的欣喜之感。
  • 湄公河行動中的兒童兵是捏造的嗎?我很驚訝地知道背後有真相
    湄公河行動中的兒童兵是捏造的嗎?我很驚訝地知道背後有真相兩艘中國商船在湄公河海域遇襲,其死亡和失蹤的消息牽連著中國的心。幸運的是,在我國有關人員的配合下,震驚社會的「10.5」事件終於告破,案件的主要犯罪分子也受到了懲處。
  • 蘋果iPhone6P符合條件可換6SP,但需付2688元,網友一眼看穿真相
    所以也是因為這個緣故蘋果才會發布這一內部文件,如果你的iPhone6P出現硬體故障並且符合換機條件,那麼從現在開始到3月底期間,官方都可以給你換一個全新的iPhone6s Plus。那麼,手機設備出現哪些具體狀況才可以換新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