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血難了,房企越來越依賴自身造血能力和成本能力
文\潘永堂
1, 三道紅線第一感嘆是中國樓市真正的操盤手,不是開發商,而是政府。以前是土地在政府手裡,前些年價格也被政府進行針對管控,而資金閘口,其實本就一直被政府控制,比如拿地端同樣對自有資金的剛性要求,但這一次,三道紅線開始對公司內部經營指標、對企業內部資金安全維度提出了直接紅線和觸線管控,震懾感是巨大的。
2, 有人說政策是不是管多了,比如很多經濟學家喜歡市場經濟,的確市場經濟有很多好處,比如效率更高,比如它讓市場競爭倒逼所有房企進入良幣驅逐劣幣的進化效應,而老百姓通過那些企業的激烈競爭獲得自己更高性價比的房子,但完全和半完全市場經濟的劇烈周期波動、巨大價格波動是中國社會所不能容忍的,也是金融和老百姓不能忍受的。
作為政府去「操盤」房地產的大框架,大邏輯和眾多紅線,這是有宏觀必要性的——這既是房地產行業高度民生屬性的反向需要,也是金融體系安全不被衝擊的前提,更是地產行業自身健康長期發展的需求。後者而言每次調控政策企業家都擁護是為了行業健康發展,這不是套話,而是真實期待,一個行業老是大起大落,周期太強,企業家是沒法好好做企業的。
所以,政府如果不「高壓低託」房地產,房地產劇烈波動也非房企之福。
所以,老潘提醒,三道紅線也好,政府操盤手也罷,房地產這個巨無霸行業,一個穩中有進,是行業之福,也是企業之福。
3, 三道紅線是否兇狠,核心取決於當下房企的資金面現狀。
按照三道紅線,地產頭部4強就有恆大、融創2家不達標,50%不達標。按照百強房企來說,有預計大半房企都踩到了三條紅線,比如富力、佳兆業、陽光城、綠地等明星房企……如果按照「法不責眾」的原則,今天的三道紅線可謂「來勢兇猛」。
4, 具體我們也看看3條紅線的刻度高低如何?
其一淨負債率超過100%,剔除預收款後資產負債率大於70%,這是反映房企負債結構層面的2條紅線,到底高不高?
對標成熟房地產經濟體的香港房企,這2條紅線簡直是不可能之天花板,直接可以叫無效線,但這樣看沒意義,因為大陸房地產階段不一樣,但從當下大陸房地產而言,應該分三類來說,
對已經解決規模焦慮的大型房企而言,這是高的;
但對正在做規模的房企而言,其實也不算高。
而對很多央企地產而言,似乎都不是個事
其次,從房企風險而言,負債結構而言本就是個「後端」安全指標,到前端直接現金流斷檔還遠著了,或者可騰挪空間巨大,而且只要回款能力強,項目底子和變現速度快,融資能力強,負債高一點,即使踩踏所謂的負債紅線,也是安全的。但前提要求必須是資本的管理高手。
其二,房企真正資金安全重點和直接該看更前端、更直接的「現金短債比」,看債務的年限結構,看現金流,看回款和資金迅速變現能力。如今管控紅線直接前端、後端都控了,這也體現了「安全組合管控」的嚴厲之處。
5, 為何此刻為何有三道紅線?核心在於前幾個月很多核心城市土地拿地太兇猛,溢價率高,搶地瘋狂,比如上海土地溢價率都超過20%,更重要的是靠資金去驅動,這是「不和諧」的畫面。而且房價是限價的,今年市場下行,去化難,這樣的市場,賣掉了沒錢賺,沒賣掉,企業現金流危險,這樣來看,房企硬著頭皮借款拿地,風險已經在路上了。
6,期初3道紅線一出,真真假假,全行業警覺,但其實這也不是空穴來風。
比如央企國企最近這幾年早就要求「去槓桿、降負債」,只不過這一次從過去央企國企到市場化民營企業,延伸至全行業。比如對資金的收緊,2020年上半年信號就非常之多……只不過以前都是外圍收緊,這一次基於企業經營內部指標邏輯去設置紅線,是有點受驚的。
7, 事實上,單純看三道紅線的指標是有局限的。
三道紅線背後更高的邏輯實質是政府和房企如何看「資金輸血與房企發展」的關係上。
現在的三道紅線和5%到15%的邊界,記住,不是不想讓房企發展,而實質是不想讓房企通過拼命借錢加資金槓桿去實現企業發展,這一點強調一下。
8, 做企業,規模還是要發展的。不發展帶來的問題比發展帶來的問題更可怕,很多人沒意識到這個問題而已。
今天房企的規模,其實是房企在中國地產舞臺中的安全指標和競爭力指標。
對於規模,老潘先不說民營企業要不要規模,你看即使資金優勢和身份優勢的央企國企地產商,現在也在做大規模,比如當年魯能那麼猛,比如這幾年中國金茂規模一騎絕塵,短短3、5年進入2000億梯隊,未來力爭第一陣營,這就是妥妥的進入中國地產的安全區——既在行業安全了,也在央企領域安全了。
未來央企也需要高質量,大規模、有競爭力的企業。所以一部分國企央企地產,發展多年依舊還在幾百億盤子,未來不排除就自動成為被整合對象了。
所以央企地產都如此強調規模,民營企業強調規模就更加必要了。
9, 大型房企求高質量,因為規模已經有了,中型房企要做規模可以理解,但三道紅線告訴你雖然靠資金槓桿去做大規模已經行不通了,但依靠合作、依靠經營槓桿、靠高周轉去快速做大規模還是可以的。
10, 對於一個行業而言,有藝高膽大者的,也有單純膽大賭博者,當然也有穩健保守者,從基本邏輯看,藝高者可以走鋼絲,保守者也未必好,這是一個自由的生態。
但這次三道紅線和相應的融資管控,從表面上看是全行業打擊,是一刀切,但本質上是對單純膽大賭博的高負債一個重擊,也讓這個行業藝高人膽大的人失去了走鋼絲的可能和舞臺。
比如孫宏斌一直是認為回款強,營銷強,現金流強的房企高負債率是可以接受的。當然,對本就穩健的財務質量的龍湖、碧桂園以及保利、中海等央企而言,他們或許偷偷的笑了——以後跟我們瘋狂搶地的兄弟又少了很多!
11,其實房地產自2018年開始後本就好日子不再,做大規模本就越來越難了,所以即使不加三大紅線,其實整個行業不單純的衝規模,或者安全的適度衝規模已經成為行業共識,但一個巨大的市場,無論如何警告風險,但依然有很多級別更高的賭博者,不服輸者,逆流者或者藝高者,這是市場的必然,而此次三道紅線應該是對他們是一個當頭棒喝。
12,都說房地產政策一直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同樣一旦政策力度進入房企內部經營指標中去,這也必然決定了加大修飾報表,優化指標的趨勢。比如未來肯定一些債務會逐漸向表外轉移。這其中的做法可謂108個好漢一樣,打法頗多。
13,三道紅線之後錢更少了,更難獲取了,房企會發生哪些變化?
其一,輸血少了,核心要靠自己造血了。即融資現金流少了,核心就靠經營性現金流了,所以回款,銷售是重中之重,但今年疫之後市場調整,尤其56月份釋放擠壓剛性需求後,老潘調研4、5家20強房企營銷總經理都表示,78月很多營銷前端指標比如客戶到訪量顯著下跌,市場非常不樂觀。
其二,2018年房企借債也在2020年下半年迎來還債高峰期,一面是銷售去化回款難,一面是融資收緊,一面是還債高峰期,但三者一旦扭在一起,不排除高負債房企風險爆發。
其三,2020年會繼續強化成本管理年,一則因為融資現金流受限,二則行業利潤少了,三則房地產進入精細化管理時代,成本管理老實說還很粗放,比如基於成本分配,成本策劃未來會成為房企一個快速突破的新課題。這一點老潘也歡迎成本分配的優秀房企一起分享交流。
14, 老潘總結房地產政策的傳導效應有2種。
其一,房地產加稅點類,看似打擊房產,但實質上都變現推高了房價,因為最終都轉移到買家上去,但房地產後期,隨著房子過剩和沉重高房價,買家對稅點引發的更高承受能力會逐漸減弱,未來打擊效應才會逐步顯現。
其二,每一次房地產調控類政策都會加速房企分化,調控最遭殃的是衝動的房企,缺錢的企業,競爭力弱的房企。
這一次三道紅線,顯然對資金承壓高競爭力又弱的房企是冬天,但對財務穩健、競爭優勢又強的房企是「春天」。
少數優秀房企的春天,多數房企的冬天,這也就意味著中國房企「優等生」的集中度又加碼了。
15,要警惕三道紅線的厲害,但也不用太過於擔憂三道紅線。
其一,爭取更長時間窗口期,其二,前面說的凡是企業內部的財務指標,各種口徑和指標優化,還是存在空間的。其三,乾脆果斷變賣一些項目股權或者一些項目,該斷則斷。
16,三道紅線,再次見證一個常識,你企業越缺錢,越不讓你得到錢,你越不缺錢錢越追著你跑!
17, 三道紅線會引發資金的鏈式效應,最終很多房企很難外部輸血,自身造血又難時,會讓許多房企讓渡一些項目股權,甚至變賣一些項目,更嚴峻者加速房地產的項目併購乃至企業併購。未來不僅僅是大魚吃小魚,這一波三道紅線體現出的資金差異能力,表現出的倒逼市場分化,也不排除會引發大魚吃大魚的可能。
18,一旦真的無法挽回,果斷割肉很重要。
這其中你會發現2個故事。
其一,類似有產品情結的企業家割肉時不情願,容易反覆,比如綠城宋衛平的反覆賣和收,比如泰禾這一輪的割肉不夠堅決,時間拖久後資金利息成本更高,而且房地產市場下行,後期或許越來越被動。
其二,對比萬達割肉就夠快夠狠,雖然融創也賺足了,但萬達也挺過了最大風險期,如今留得青山在,你看最近2年萬達地產又開始衝千億了。
19,三道紅線,不是擔憂房地產資金風險,而是提前出手提前擠壓可能泡沫與風險防範。
三道紅線,也告訴我們,經濟下行,樓市調整,大家都悠著點,即使藝高人也少逞能了,穩健駛得萬年船,不是廢話!
20,最後老潘引用龍湖吳亞軍一句話收尾——因自律得自由!
寫在北京飛深圳的萬米高空。
潘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