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海塘勝景。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倪晗 記者沈貞海
陽光晃眼,野花爛漫,路的一邊是蒼翠溼地,一排排水杉挺拔佇立,岸邊還棲著幾隻雪白划艇;另一邊,是一面浩渺如海的大湖,初秋的風,帶著水霧吹到臉上。在夕陽餘暉的照耀下,湖海塘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幅一步一景、魚翔淺底的生態美麗畫卷。以前,湖海塘是有名的「黑臭河」,水質一度跌到劣Ⅴ類,現在卻是水清、岸美,產業興,成為了金華百姓心中的「小西湖」。
這裡的變化與金華開發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守五個底線決戰決勝汙染防治攻堅戰有關,如今一個生態肌底紅利釋放、產城人文融合發展的金華開發區,正朝人們走來。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獲悉,近年來,金華開發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堅持有守和有為的統一,把生態環境質量只能向好、不能變壞作為必須守住的底線,奮發有為、主動作為,一場與環境汙染的較量,在金開大地打響。
源頭管控保護優先,鐵腕治出天藍水淨氣清新
「生態是開發區的最美底色,必須不斷提升綜合治理能力,堅定不移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一直以來,金華開發區的決策者在守護綠水青山上始終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表明了開發區用更優質的生態環境築牢生態屏障的堅定信念。開發區積極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助推發展實現高質量,美麗建設越來越靚。
九峰山腳下萬畝茶園、千頃良田環境優美怡人,再往裡走,鳥語花香,綠林之間,九峰禪寺悠悠鐘聲訴說著達摩祖師的故事。九峰山省級風景名勝區和九峰省級溼地公園作為金華開發區自然保護地,一直發揮著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自然遺產、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以來,結合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問題排查,常態化組織開展「綠盾」專項行動,爭當「綠盾」衛士。5月份,組織生態環境分局、自然資源與規劃分局、農旅局、湯溪鎮等部門,對九峰省級溼地公園和九峰山省級風景名勝區開展自然保護地排查,特別是九峰省級溼地公園的26個遙感監測疑似問題,不走到點上不放過、不核實清楚不放過,暫未發現存在違法開展採礦(石)、採砂、設立碼頭、開礦工況企業、擠佔河(湖)岸、侵佔溼地和核心區內旅遊開發和水電開發建設等八類焦點問題。
從濁到清,由淨到美,需要常態化嚴管重罰保障一泓碧水。開發區以治水永遠在路上的執著,以「汙水零直排」為工作抓手,治水工作一貫到底。在充分調查摸排的基礎上,開發區認真梳理形成問題清單、任務清單、項目清單、責任清單「四張清單」,通過截汙納管和雨汙分流改造,建立完善長效運維機制,實現管網全覆蓋、雨汙全分流、設施運維全常態、汙染源全管控、流域水質全達標等「五個全」創建目標。
今年以來,開發區先後投入1000餘萬元完成26家重汙染企業暗改明、下改上等「汙水零直排」建設,秋濱工業區塊和金西東區塊完成「汙水零直排區」創建。
金華開發區積極回應群眾對「金開藍」的熱切期盼,全力打贏「藍天白雲保衛戰」。按照《金華開發區2020年藍天保衛工作方案》,強化「源頭、過程、末端」全過程閉環管控,緊盯工業廢氣治理、產業和能源結構調整、用地結構調整等治氣重點工作,縱深推進藍天保衛戰,空氣品質出現了向好態勢。建築工地揚塵、餐飲油煙治理等治氣「短板」督查督辦持續加強,餐飲單位油煙淨化裝置安裝率達到96.41%。
金華開發區組織實施了「治水」「治氣」「治土」三大攻堅戰,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上「新臺階」。數據顯示,今年1-6月,水環境質量方面,省控斷面河盤橋、婺城大橋水質穩定在Ⅲ類;21個主要鄉鎮(街道)河流交接斷面水質全部達到Ⅲ類及以上;市本級交接斷面水質考核結果優秀。空氣環境質量方面,開發區空氣品質六項指標首次實現階段性全面達標,PM2.5濃度為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2 %;PM10濃度為4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6%;臭氧濃度為156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AQI優良率達到91.4%,同比上升1.6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PM2.5濃度為1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2.9%,下降幅度居全市第一;PM10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1.8%,下降幅度居全市第三,為歷史最優。土壤環境質量方面,土壤汙染地塊利用率、危廢無害化處置利用率達到100%。
系統治理堵疏並舉,環保發展尋解最大公約數
在金華開發區,生態和諧正由一種環保理念變成一種自然稟賦,共治共享正由一種環保意識變成一種發展優勢。
近期,金華市生態環境局開發區分局負責人再次來到金華市海日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指導該公司實施的活性炭吸附脫附+催化燃燒的高效VOCs治理技術。該技術實施後,可以切實減少VOCs排放,生產高端零汙染的環境友好型產品。兩年前該公司曾因未在密閉空間內從事產生含揮發性有機物(即VOCs)的生產,被行政處罰。金華開發區通過持續的跟蹤服務、技術指導,促進企業VOCs治理取得顯著成效。
發展是永恆的主題,轉型是時代的要求。以環保工作倒逼產業轉型升級,這是為金華開發區實現高質量發展帶來的一個重大機遇。系統治理、堵疏並舉,開發區一直在求解環保與發展的環最大公約數。
金華市生態環境局開發區分局創新工作機制,通過實行「721工作法」(70%的問題用服務解決,20%的問題用管理解決,10%的問題用執法解決),促進生態環境治理走上快車道,群眾滿意度再創新高。通過該項工作機制,先後開展水、氣、固廢等專項指導服務,通過建立受理、調處、反饋、回訪全流程式管理,推行領導包案化解、環保「零點」執法、「體檢式」檢查、約法聯查和輿論引導等方法,今飛、綠源、萬福染整等9家信訪重點企業先後投入2429.3萬元,對廢氣處理設施進行提檔改造。依法嚴管守底線,今年上半年開發區共出動執法人員537人(次),開展夜間巡查檢查18次,檢查企業193家(次),下發環保建議書10份、限期改正通知書7份,立案查處4件,罰款50萬元。
生態底色不斷擦亮,金華開發區按照「留白+保護+等待」的原則積極培育和引進高端、優質項目。湖海塘公園通過生態環境治理,退漁還水、退田還水、退牧還水,成為風景如畫的溼地公園,吸引了同濟大學吳志強院士團隊的目光。沿玉泉溪,重點通過對周邊10個村莊企業的搬遷改造,金西峙壠湖畔美麗新經濟由此蓬勃發展,金華養生谷落戶引爆全城,文旅康養產業發展蹄疾步穩。沿玉泉溪,開發區重點通過對周邊10個村莊企業進行搬遷治理,串聯湖海塘公園、茶花公園、沿江公園三大公園,進一步打通動脈、做靚綠脈、激活水脈,打造從南山到北山縱貫市區的生態軸、景觀軸、產業軸。
天藍地淨水更清的金華開發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