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騎(qí)紅塵妃子笑?專家:(讀音)沒有太大必要儘量不修改

2020-12-12 新京報

記者在《審音表》徵求意見稿中未發現對「衰」、「斜」讀音的規定,騎的讀音統讀為「qi」,但這一讀音早在1985 年的《審音表》中就做了統一。不過,《請注意》一文中提到的「說服」,「說」的注音新審訂為「shuo」。

文3207字,閱讀約需5分鐘

▲網傳部分常用漢字讀音變化。新京報製圖 高俊夫

「鄉音無改鬢毛衰,『衰』在詩中本讀cuī,教科書上的注音是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斜』在詩中本讀xiá,教科書上的注音是斜xié;一騎紅塵妃子笑,『騎』在詩中本讀jì,新版教科書上的注音是騎qí……」

近日,一篇題為《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網文列舉了教材和工具書中一些常見字的讀音變化並引發爭議。就此多位專家表示,隨著社會的發展,語言會有字音的變化。公眾應有一種開放的語言發展觀。

━━━━━

18年前人教版課本,「衰」音已標註為「shuāi」

除了古詩詞的讀音問題,《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簡稱《請注意》)還列舉了教材和工具書中一些常見字的讀音變化,如「說客」的「說」原來讀shuì,但現在規定讀shuō,另外還有說(shuō)服;「粳米」的「粳」原來讀jīng,現在要讀gěng;道別的時候經常說的「拜拜」,《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注音bài,第6版增加注音bái。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請注意》一文去年就曾出現在網絡,今年系「加工」後重新「炒紅」。

安徽一所小學的章老師向記者展示了2001年版的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課本,其中,鄉音無改鬢毛衰,「衰」已標註為「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斜」也已標註為「xié」。

▲人教版語文課本2001年版二年級上冊中對「斜」注音為xié。受訪者供圖

「這是一則舊聞了」。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教授王暉告訴新京報記者,隨著社會的發展,語言會有字音的變化,對於這種變化公眾應有一種開放、動態、辯證的語言發展觀。「語言的標準不同於其他標準,有時候說一不二,有時候可一可二,不一定非要有唯一標準。」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所長張世平表示,《請注意》一文裡所列舉的讀音,有的是道聽途說,有的是從現代漢語、新華字典和教材中摘抄,「反映了社會的使用現實,但並不能體現國家語言規範。」

━━━━━

國家規範標準尚在修訂,專家稱教材改動或為方便理解

「目前在語音方面有三個標準」,王暉介紹,其中《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是國家的規範標準,但國家的審音標準涵蓋面有限,生活中很多讀音超出範疇;其次是《現代漢語詞典》,這是權威的學術規範;另外就是教材,是使用領域的規範。「當三個標準中的一些規範發生變化時,公眾反應就很明顯。」

記者了解到,作為國家標準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簡稱《審音表》)2016年作出修訂,現處於徵求意見階段,最終稿尚未公布。

記者在《審音表》徵求意見稿中未發現對「衰」、「斜」讀音的規定,騎的讀音統讀為「qi」,但這一讀音早在 1985年的《審音表》中就做了統一。不過,《請注意》一文中提到的「說服」,「說」的注音新審訂為「shuo」。

王暉認為,「鄉音無改鬢毛衰」,衰是讀「shuāi」還是「cuī」這牽扯到古音是否應該保留,為了押韻可以讀 「cuī」,為了語音清晰可以讀「shuāi」,教材中對此改動,可能是為了小學生方便理解,但不一定非要按照這一理據。

他強調,對待這些讀音不要搞「一刀切」。追究古雅,為了押韻讀古音,不能說「shuāi」就錯。同時,在教學中、考試中,教師也不應告訴學生,這個讀音就對,那個就錯,畢竟對此類讀音的考查並不體現學生的語言能力。

━━━━━

語文老師:實際教學需向學生解釋清楚

昨日,北京多名使用北師大版和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的學生家長向記者證實,其孩子教材中「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念xié,「鄉音無改鬢毛衰」中「衰」念shuāi。「一騎紅塵妃子笑」中「騎」念qí。

順義區教育研究和教師研修中心特級教師劉德水介紹,在教學方面,課程標準要求推廣普通話,就要按照標準音來教。對於文學作品來說,從語言教學方面來看應該讀「正音」,即國家規定的讀音,但古詩產生於歷史進程當中,按照今天的標準讀會不太押韻,容易破壞語言的和諧,所以有人主張用「舊音」讀,這其實有一定道理。

「實際教學中,語文老師只要向學生解釋清楚就可以,考試不會考這些內容。」劉德水說,比如小學課本給古詩的注音為「正音」,像「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老師會向學生解釋詩歌講究語言美和音律和諧,為了押韻「舊讀」會讀成xiá,而今天語言發生變化就讀成xié,一般學生都會理解。

中關村四小語文老師王麗娟告訴記者,自己教語文已有20多年,近年來確實出現了多個字音出現變化的情況。

「比如五年級下學期課本中,坐騎的『騎』讀二聲『qí』,以前是讀四聲『jì』的。有時候家長會問老師,為什麼和自己小時候學的讀音不一樣了。」她說,這種讀音的改變通常不涉及語義變化,針對這類情況,老師在教學中會注意並說明。

目前針對拼音,語文課本明確的,教師按照教材教,如果教材沒有明確,語文教研組老師會查詢《現代漢語詞典》等資料、探討或聯繫區教研員,最終確定正確的讀音。

不過王麗娟強調,目前教材和課外古詩書的個別讀音存在差異,往往給學生帶來困擾,不知道哪個讀音是正確的。比如小學生常常購買的《小學生必備古詩70首》等書籍,如果出版社不同,個別字的讀音也有不同。另外,校外機構教的讀音也和校內有所不同,「比如有學生說,課外班教的是給『gěi』予,而校內教的是給『jǐ予」。她建議,校外讀物和課外班也應該使用統一規範的讀音。

━━━━━

專家:教材讀音依據《現代漢語詞典》

教材中的讀音依據的是什麼標準?「主要根據《現代漢語詞典》。」昨日下午,曾擔任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語言系和多所大學博士論文評閱人、答辯委員會委員、主席的南開大學中文系教授馬慶株告訴新京報記者,國務院在1956年發布了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其中提到讓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來編寫一部《現代漢語詞典》,目的是為了確定普通話的語音和詞彙規範。

馬慶株認為,就語音方面的國家規範而言,主要標準是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牽頭編寫的《審音表》,但修訂後的《審音表》還未正式發布,目前仍採用的是《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1985年)。而《現代漢語詞典》和《新華字典》這兩部字詞典也是權威的工具書,基本體現了《審音表》的要求。

在馬慶株看來,民眾對讀音變化反應這麼大,其實就是熟悉了原讀音不願意改變。他認為,讀音標準如《審音表》當初制定時是由審音委員會專家集體研究決定的,沒有太大的必要儘量不做修改。「能少動就少動,一改的話所有字典詞典都得改,社會成本是很大的。不改的話又有多大危害性?比較一下利和弊哪個大?」

新京報記者 王俊 沙璐 王洪春 張璐 實習生 王佳珺

━━━━━

觀點:拼音可以變,但要遵守約定俗成原則

近日,某自媒體發表的一篇《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刷屏社交網絡,文中舉了一大串讀音改變的例子,比如,「遠上寒山石徑斜(xiá)」要讀成「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一騎(jì)紅塵妃子笑」要改成「一騎(qí)紅塵妃子笑」。

這篇文章迅速登上微博熱搜,網友紛紛驚呼「上了個假學」。

實際上,這則「新聞」中的大部分內容,來自國家語委2016年6月6日發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徵求意見稿》,而這個《徵求意見稿》至今尚未正式發布。這也意味著,這篇文章是一條妥妥的假新聞。

針對此事,2月19日,主管漢字讀音審定的教育部有關部門回應稱,讀音改變主要是考慮便於推廣應用,也考慮了多數人的意見,但目前改編後審音表尚未正式公布,對於古漢語生僻音,還應以原讀音為準。

漢語語音發展史就是一部變化史

雖然這是一條假新聞,可是卻涉及一個大多數人習焉不察的真問題,即語音是一成不變的嗎?推而論之,一個字詞,民國時期的讀音和今天一樣嗎?明清時期和民國時期一樣嗎?答案當然都是否定的。

按照音韻學的一般分類,漢語語音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上古、中古、近古、現代四個時期。上古音是先秦兩漢時期以《詩經》音係為代表的語音,明清學者稱其為「古音」;中古音是六朝至唐宋時期以《切韻》音係為代表的語音,明清學者稱其為「今音」;近古音是元明清時期以《中原音韻》為代表的語音,學者稱其為「北音」;而現代音就是以現代漢語普通話語音為代表的語音。

可以看出,一個字詞,在不同時期的讀音也是不同的。而且,每過幾十年就會有一小變,幾百年則會有一大變。

比如,根據學者的研究,先秦時期的上古音存在有復聲母,和今天的英文sky、fly、slow等單詞一樣,上古音的濁音也很豐富,還有送氣和不送氣的區別。這些特點,如今的漢語早就沒了;再比如,中古音的音節結構非常複雜,甚至有四個元音的組合;還有,直到近代音,漢語的入聲才逐漸消失。

讀音可以變,但不能瞎改

換句話講,歷史地看,那些「小時候好不容易改過來的讀音」也只不過是漢語漫長語音變化中的一個切面。如果非要按照過去的讀音,我們難道都要去學上古音嗎?

事實上,漢語言一直是在不斷變化、新陳代謝的。在漫長歷史中,不同方言區的人們為了溝通的需要,不斷地相互模仿,相互遷就,相互調整,相互融合,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後,在社會群體間便自然孕育出一種彼此都能懂、一種中間形態的語言來,即共同語。

共同語產生後,它仍會隨著社會的變遷而不斷演化、更新。演化過程中,一方面不斷吸收各方言的成分,以豐富自己;另一方面也會不斷創造出新詞彙,適應社會的變遷,讓共同語和社會同步發展。因此,共同語不是固定的,它是在不斷變動的、在新陳代謝的。

正如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王暉教授所說,要用開放、辯證的眼光看待語言變化;同時,對待一些讀音不能搞一刀切。我再補充一句,更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語言變化。

因為,民族共同語本身就具有融合性和橋梁性,一方面,共同語在不斷吸收各方言成分;另一方面,使用不同方言的人也憑藉共同語得以交流溝通。只要大家在使用這個讀音的時候,溝通交流不出現問題,就沒什麼好指摘的。

當然,民族共同語也應該有規範性,在這方面,字典和官方發布的語音表就是規範。讀音總是變來變去,不僅不利於溝通交流,造成一定的混亂,也會給大家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

如果要對拼音進行改動,起碼得遵守一定的程序,明確建立改動拼音的原則,比如,所謂約定俗成原則,簡單而言就是少數服從多數。但是,對於古詩詞當中的一些讀音,為了語音語感背後的文化寓意,就不能簡單地「將錯就錯」。

因此,不論是什麼性質的媒體,在對待語音問題上,都不應該為了眼球而蓄意製造混亂、焦慮甚至恐慌,這也是維護好民族共同語的基本要求。文/趙清源(媒體人)

值班編輯 吾彥祖 花木南

相關焦點

  •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 你讀對了嗎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劉丹青昨天回復北京青年報記者,網文中提到的「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等漢字讀音並沒有改動過。  網友自嘲「上了個假學」  18日,一篇題為《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在社交媒體上熱傳,文中提到,「由於讀錯的人較多,『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等古詩文中的讀音已經更改」。有網友表示,古詩文讀音都是押韻的,如此更改之後,古詩文失去了原先的韻腳。
  •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讀音改了?不一定
    (註:生處一作深處,為統一,全文使用前者)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對於上面這些詩句,一直以來我們都是這麼讀「衰cuī」「斜xiá」「騎jì」這三個字。不過,現在你要是再這麼去讀這三個字,那就有可能變成錯誤讀音,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近日不少市民的朋友圈都被《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 教育部回應改讀音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你讀對了嗎?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劉丹青昨天回復北京青年報記者,網文中提到的「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等漢字讀音並沒有改動過。昨天下午,《現代漢語詞典》《新華字典》編纂和修訂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劉丹青回復北青報記者稱,該網文中提到的「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等漢字讀音並沒有改動過,其中「一騎(qí)紅塵妃子笑」中的「騎(qí)」在舊版和新版《審音表》中都讀作qí,而不是jì」,而關於「鬢毛衰」,「衰」一直有(cuī)的讀音,是古代的兩個專門意思
  • 教育部回應改讀音真相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是真的嗎?
    近日,有消息稱,一些字原本的錯誤讀音轉正了,比如「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這是真的嗎?原本的錯誤讀音轉正了?據界面報導,小學語文課上的字詞拼音登上了微博熱搜,不少網友發現,小時候被語文老師改正的錯誤讀音,現在卻被「官方」認證,變成了現行的規範讀法。近日,網上熱傳一篇《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第6版,不少字詞注釋的漢語拼音已經發生變化。
  • 一騎紅塵妃子笑 你讀對了嗎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劉丹青昨天回復北京青年報記者,網文中提到的「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等漢字讀音並沒有改動過。   網友自嘲「上了個假學」   18日,一篇題為《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在社交媒體上熱傳,文中提到,「由於讀錯的人較多,『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等古詩文中的讀音已經更改」。有網友表示,古詩文讀音都是押韻的,如此更改之後,古詩文失去了原先的韻腳。
  •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網傳一些字的讀音改了 專家:這可不一定
    (註:生處一作深處,為統一,全文使用前者)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對於上面這些詩句,一直以來我們都是這麼讀「衰cuī」「斜xiá」「騎jì」這三個字。不過,現在你要是再這麼去讀這三個字,那就有可能變成錯誤讀音,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近日不少市民的朋友圈都被《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 「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到底是讀「jì」還是「qí」?
    古詩裡的「衰、斜、騎」要改讀音了,網友:太不負責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到底是讀「jì」還是「qí」?1/古詩裡的聲音要變調?漢語言是種活的語言,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字詞的含義、甚至讀音都在改變,這是規律。但是,最近卻有人發現,新版教材中的古詩的原有讀音也被改動了。
  • 一騎紅塵妃子笑,以後jì都要讀qí?「文盲」這是想讓文化人低頭
    最近兩年,網上頻繁傳出消息說字典中許多常見字的讀音被更改了。小時候被老師批評為錯誤的讀音,現在反倒成為正確的了。尤其是古詩詞中某些字的發音,簡直成了重災區。比如杜牧的《過華清宮絕句》中的「一騎紅塵妃子笑」,騎字到底應該讀「jì」還是「qí」?七八零後小時候上學,老師教的全是「jì」。
  • 一騎紅塵妃子笑,以後jì都要讀qí?文化人何必要去向「文盲」低頭
    最近兩年,網上頻繁傳出消息說字典中許多常見字的讀音被更改了。小時候被老師批評為錯誤的讀音,現在反倒成為正確的了。尤其是古詩詞中某些字的發音,簡直成了重災區。比如杜牧的《過華清宮絕句》中的「一騎紅塵妃子笑」,騎字到底應該讀「jì」還是「qí」?七八零後小時候上學,老師教的全是「jì」。
  • 一騎紅塵妃子笑,讀音不會改
    這兩天一篇《注意,這些字詞的讀音被改了》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乃至各種刷屏。其實對於喜愛中國古代文學的人來說,這些言論近乎無稽之談,因為中國的古典文學,特別是中國的唐詩宋詞這些近體詩詞都是講究平仄和音韻的。
  •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教育部:古漢語生僻音確有調整
    ,最新出版的教材和新版《新華字典》對部分古詩詞的讀音進行了修改。教育部相關部門近日對此回應稱,修改後的審音表尚未正式公布,相關字還應以原來的讀音為準。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修訂稿)》已經公開徵求意見三年,計劃今年年內發布。
  •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的「騎」指的還是「騎馬的人」嗎?
    在第11版的新華字典裡,還有註明:騎,騎馬的人讀(jì)。如果改成「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那麼「騎」的意思是什麼啊?想起韓國人取消了漢字,現在放在他們博物館的那些純漢字古書籍,那些文化瑰寶,他們還讀得懂嗎?他們還欣賞得了書法的美嗎?
  • 字詞拼音被改: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謠言」來
    幼女上了幼兒園後,每天晚上我都會給她講一講唐詩宋詞。前天晚上,我和她念起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段唐詩名句。突然,邊上的拙荊大吼一聲,說我讀錯了,一騎(jì)應該讀 「一(qí)」。我一下愣住了,然後說她沒文化。
  • 為什麼讀「一騎qí紅塵妃子笑」「千騎qí卷平岡」,語文教材回應
    課本上很多字的讀音改得跟以前不一樣了,而且,沒有統一的標準。首先,古詩文中的有些漢字的讀音被改,而用法類似的字的讀音又沒有改。杜牧的《過華清宮》中的一句「一騎(jì)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畫面感很強,一人一馬,在飛揚的塵土中,載荔枝而來。
  •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千萬不能這麼改
    刷屏社交網絡,文中舉了一大串讀音改變的例子,比如,「遠上寒山石徑斜(xiá)」要讀成「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一騎(jì)紅塵妃子笑」要改成「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這篇文章迅速登上微博熱搜,網友紛紛驚呼「上了個假學」。
  • 一騎紅塵妃子笑,你讀對了嗎?丨日籤
    刷屏社交網絡,文中舉了一大串讀音改變的例子,比如,「遠上寒山石徑斜(xiá)」要讀成「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一騎(jì)紅塵妃子笑」要改成「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這篇文章迅速登上微博熱搜,網友紛紛驚呼「上了個假學」。
  • 一騎紅塵妃子笑,騎的 讀音是ji還是qi,讓人深思
    最近一篇關於漢語中部分詞語讀音的報導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並且登上了熱搜,其中比如斜讀xie還是xia,大家對於古詩中的讀音被修改還是感到不可思議的,小學課本上的古詩句中,遠上寒山石徑斜,以前老師一直就強調讀xia,現在神不知鬼不覺的就變成了xie,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到現在才會被人質疑呢
  • 「一騎紅塵妃子笑」,「騎」究竟怎麼念?兒子念完後反被老師批評
    等到詩詞活動的那天,悅悅的兒子上去朗讀了這首詩,可是當讀到「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時候,老師皺起了眉頭,並且在悅悅的兒子讀完之後,老師批評了他。 這是因為悅悅的兒子將「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讀成了「jì」,而老師說應該是讀「qí」,可是自己的媽媽就是這樣教自己的呀!
  •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誰的腦子進了水
    文章內容大致是,很多我們校正過的漢字讀音,現在都廢了,而過去曾經努力避免的錯誤讀音,已經被「扶正」。比如「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原本讀「xia,二聲」,現在已經改成了「xie,二聲」。再比如「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原本讀「ji,四聲」,現在成了「qi,二聲」。諸如此類,舉了好幾個例子。
  • 兒子讀「一騎紅塵妃子笑」,被老師批評,寶媽:我的書白念了?
    兒子讀「一騎紅塵妃子笑」時,被語文老師批評 小娜對於孩子睿睿的教育十分重視,基本上每天都會陪著孩子學習,她自己也頗為此事感到自豪,正好兒子的學校下發了一個親子學習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