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不是「臨終關懷」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自2001年崑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開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已走過12年。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熱潮之後,在「後申遺」時代,我國的非遺保護效果如何?非遺保護發展方向何在?南京大學教授、《中國美學》主編高小康,近日作客浙江人文大講堂,在浙江科技學院為大學師生開講「後申遺」時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浙江科技學院有大片草坪和綠地,初夏時分道路兩邊綠意盎然。高小康說,我的專業實際上屬於生態文明建設,和這裡的環境很契合。非物質文化遺產留存的,其實是一種精美的生活,這和讓人覺得親切親和的環境是一樣的。

  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最近圍繞申遺,發生了一個反響強烈的事件:西安有一個興教寺,留存有唐三藏的重要文獻。寺裡面的僧人爆料,寺廟要被拆了,為什麼被拆?因為西安準備和其他地方聯合申報「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其中涉及到跟唐三藏有很大關係的興教寺,所以要進行清理,拆掉一些後來建造的東西。

  這個事情出來後一片譁然,大量的人反對,新浪微博上出現了很多言論,痛斥政府破壞文化遺產,因為唐三藏的文獻要拆舊廟建新廟,毀古董做假古董。

  官方闢謠,不可能拆興教寺屬於文化遺產的東西,要拆的是後來建的,不屬於文化遺產的,因為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產保護的一些規定,首先要恢復文化遺產的本來面目,讓它比較靠近原始真實的狀態。

  信不信官方說法呢?我覺得應該信。既然目的是為了申遺,僧人也說是為了申遺,肯定不能拆老的,拆個新的有什麼關係呢?那麼官方解釋應當說是合理的。

  問題來了,如果官方解釋是合理的,僧人為什麼反對?原來興教寺留有以前的古建築,但後來也增加了些新建築,就是僧人的生活、活動空間。我看了官方的報告,不是毀古蹟,而是把依附在興教寺的僧人生活空間給毀了。官方對僧人說沒問題,我另外給你找地方住。

  問題好像解決了,但真正的衝突出現了。就是說拆了之後,僧人生活沒有問題,但原來興教寺和寺廟相關的佛教文化傳統丟了。

  遺蹟在,唐僧的古址和文化也在,但它丟失了從唐代到今天的活態的佛教文化。僧人要保護的東西正是我所說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很特殊的概念,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末。

  這個概念由日本提出,日本保護文化遺產分幾方面:一是有形的文化財產,古董、遺蹟、古建築等;二是一些是生活習慣上的東西,它叫民俗文化遺產;還有一些是技藝。經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演繹,後兩者逐漸被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保護不當也是一種傷害

  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我舉一個具象的例子。埃及留下的文化遺蹟很多,最典型的就是金字塔、人面獅身像等。但這些遺蹟和現在埃及人的生活是分開的,所以埃及的這些遺產可以算是屬於全世界的遺產,它是停留在那裡的東西。

  而我們今天要保護的,是埃及文明的各種傳統,就是活態保護,不僅把遺蹟保護下來,還要把過去一些精神價值、一些記憶,過去留下的一些趣味,一個族群自己的一些基本世界觀、生活的信仰等,傳承下來,這些東西構成一個民族的個性,而且這個東西是活的。

  非遺保護的東西是活的。「臨終關懷式保護」,那種趕緊拍拍照,把他們留下來,免得以後死了沒有了的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是背道而馳的。

  比如興教寺,如果把僧人的生活保護住了,既保護了建築,又保護了文化空間,相當於保護了一個活的傳統。所以,興教寺的爭論說白了,是死遺和活遺之爭。以前的文化遺產保護是死的東西,非遺的保護是保護一個活的傳統,讓它在今天還能生存,甚至發展。我們很不客氣地說,要拆掉僧人生活空間的人,他們不懂保護非遺的重要性,他們不懂保護活的文化遺產的重要性。

  現在全國的非遺名錄,算下來至少有七八萬個項目。如果都要保護起來,要多少人力、多少投資。這時候就面臨一個問題,以前大家只注意爭名錄,就像參加奧運會拿金牌一樣,爭了十年,現在要看看爭的效果怎麼樣,申報以後要做什麼事,也就是轉向如何保護的問題。

  我國把非物質文化遺產分為十大類。比如中醫的正骨是非遺一種,民歌是非遺一種,戲曲也是,雜技也是,還有其他手工藝,但你能夠找到正骨和崑曲之間有什麼共同的保護辦法嗎?它們之間找不到一絲一毫的相同,只是同作為一個過去留下來的活的文化這樣很空泛的概念。

  所以,我提出非遺保護當中要特別重視一個概念,所有的非遺都是特殊的,非遺的保護問題永遠是特殊問題。每一個項目我們都只能採取特殊的、具體的方式去保護。

  保護的是過去生活的精美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保護的是什麼?

  保護的是人的技藝,手工的技藝,生活方式,生活情趣,就是過去生活那種精美,那種生態。

  非遺的生態保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有個著名的例子就是雲南歌舞《雲南印象》,楊麗萍特別堅持說《雲南印象》就是原生態,因為裡面的村民是本地村民,歌舞的動作、唱腔都是真實的原來的東西。但人們後來質疑了,人是原來的人,歌是原來的歌,舞是原來的舞,你把它搬到舞臺上還是原來的原生態嗎?

  什麼是原生態?就是指某一特定生物生存的整個關係環境。你把它抽出來了,就像一條魚,它在河裡是它的原生態,放到魚缸裡,還是原生態嗎?

  中國的非遺保護和世界絕大多數國家不一樣,我們的保護是行政行為,比如京劇進校園傳統武術進校園等。

  我一個學生做武術教育,傳統武術教育進校園活動,我說這個很好。結果一個武術專家說,你們高校的武術教育根本就不是非遺保護,是競技教育,裡面的一些技巧是有的,但它不是武術。武術是一種文化,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內涵,比如說太極,這種拳的形成有文化背景,有理念,傳承有傳承的規矩,這些形成這個文化群體維繫的一些理念、信念、生活方式。武術進高校,雖然把傳統武術這樣一個觀念傳播給了年輕人,但我們又缺了對真正有無數精髓內在和內涵的活態文化的傳承。因此,讓真正的傳統,帶著傳統文化內涵傳遞下來,非常重要。

相關焦點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除了「臨終關懷」,還能做什麼?
    有學術的思想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 ◆ ◆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除了臨終關懷   從專家的角度來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點是搶救瀕危遺產,保護大熊貓式的方法似乎是不得已的手段。但這種保護真的能夠解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問題嗎?   脫離了當代社會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主流,這種隔離式保護的效果可能如同臨終關懷一樣,只是使這些文化形態勉強延續一段時間而已。
  • 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成功實踐
    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在三級名錄體系的建設、保護機構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立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業化發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 瞭望 | 非遺保護不是臨終關懷
    保護不等於「臨終關懷」,轉化更不該捧著金飯碗要飯,唯有創新才能給歷史以未來;在全球排名前10的跨國酒店品牌中,有7家邀請了馬聰團隊作為中華區藝術設計顧問在我國歷史上,作為手工技藝的非遺最高成就往往是成為藝術品,馬聰計劃打造中國非遺技藝智慧財產權庫,形成傳統文化當代轉化的文創產業模式,實現活的傳承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劉亢 凌軍輝 蔣芳德國紅點獎至尊設計獎
  •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義無反顧
    -----《誰來拯救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景泰藍》追蹤報導之二  (記者:劉軍羅永松報導) 2020年12月8日,記者專訪了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執行會長丁偉華,經神州瞭望、中華網等全國六十多家主流媒體報導和轉載,在全國形成了新聞熱點,引起了三亞市委宣傳部,三亞市旅文局等有關領導的關注,都向丁偉華會長了解情況
  • 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淺談新聞裡經常提到非物質文化遺產,那到底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呢,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文化遺產 ★提起非物質文化遺產就要先說說文化遺產。之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同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起草了保護人類文化遺產的協定。世界遺產名錄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成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
  • 江西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
    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大會現場為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大會暨首屆會員大會在景德鎮市非遺中心會議廳召開。景德鎮市文旅局負責人要求廣大陶瓷非遺保護協會會員緊扣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發展試驗區建設和景德鎮發展要求,將景德鎮優秀的制瓷技藝傳承下去。大會宣讀了《關於成立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的批覆》;審議通過《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章程》,選舉產生第一屆理事會,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文躍為協會會長。
  • 曲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韻聖城傳佳訊
    曲阜市文化系統大力宣傳普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倡導見人見物見生活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理念,以人為根本,以物為依託,設計豐富多彩、融入本地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系列活動,推動形成人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局面。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模式、保護方法、申報流程
    2.開發式(經濟資源):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視為社會、文化、經濟發展的資源,進行產品、服務、體驗活動、交流項目等方面的內容轉化,展現其中的資源價值。4.整體式(脫域):從文化生態保護的視角,將非遺置於其發生的環境中,對其以及與之相關的物質環境進行綜合保護。建立生態博物館、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就是當中的典型舉措。
  • 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大會舉辦
    12月12日,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大會暨首屆會員大會在景德鎮市非遺中心會議廳舉辦。成立大會現場會上,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朱小健就景德鎮的陶瓷非遺保護和傳承工作、景德鎮市陶瓷非遺保護協會的工作做了重要指示。中共景德鎮市委副秘書長、市文廣新旅局局長餘志華在講話中強調,廣大陶瓷非遺保護協會會員要緊扣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發展試驗區建設和景德鎮發展要求,將景德鎮優秀的陶瓷技藝傳承下去。
  • 誰來拯救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一一景泰藍
    (記者:劉軍 羅永松報導)2020年12月8日,記者在海南三亞無意中發現,有人在呼籲社會共同來拯救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演講。據了解,此人是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執行會長丁偉華。據丁會長演講介紹,景泰藍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因今年初疫情的影響,該保護協會組織的景泰藍創作基地無法正常運作,技師和團隊人員慢慢流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保護困境,需要得到社會的關注和支持。記者覺得這是一件有意義的公益事業,於是採訪了演講人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執行會長丁偉華。
  • 守護非遺文化 傳承民族瑰寶 ——烏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綜述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和《內蒙古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以構建科學有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為目標,以資源普查、名錄體系建設、支持傳承人傳習活動、開展宣傳教育為重點,以建立機構、完善制度、加大經費投入為保障,穩步推進各項保護工作。
  • 大匠至心 | 劉魁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時代命運
    如果不是這樣,大運河的開鑿和它對民族文化的貢獻、絲綢之路以及三寶太監七下西洋對世界文化的歷史性貢獻,都變得沒有意義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儘管在保護的過程中,為了便於工作,我們採用的方法是以項目為抓手,但應該看到它絕不是解構性的對象。它在廣大民眾的生活當中,是以整體的狀態存在著的;相互之間,是有機的關聯著的。
  • 西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絲毛掛毯
    西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絲毛掛毯 2020-08-21 18: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韓國佛教燃燈會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韓國|佛教...
    (觀察者網訊)12月16日,繼江陵端午祭、阿里郎、醃製越冬泡菜文化等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後,韓國佛教慶典活動「燃燈會」(Lantern Lighting Festival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武陵山上百花齊放——龍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紀實
    保護,留住民族文化根籟11月23日,在裡耶古城舉行的一場非物質文化遺產座談會上,土家族擺手舞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張明光樂呵呵地與在座的幾十位非遺傳承人分享自己的「非遺經」,從創作經驗到帶徒心得,老人家說得眉飛色舞。
  • 【記者即時播報】2012年「文化遺產日」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
    市文廣影視局局長胡勁軍、中共金山區黨委書記楊建榮、市文廣影視局副局長王小明、中共金山區委副書記祝學軍等有關領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局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市委農辦、市民族宗教委、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科委、市文聯、市發改委、市教委、市城鄉建設委、市新聞出版局等市有關部門有關領導,金山各委辦局、各街鎮有關領導出席活動,全市各區、縣文化(廣)局、有關項目保護單位的負責同志,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 2020非物質遺產整體性保護論壇舉辦
    12月7日至8日2020非物質文化遺產整體性保護論壇在廣西桂林舉辦本次論壇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桂林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規劃處處長楊曉輝,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王福州,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甘霖,桂林市委常委、副市長沈威虎出席開幕式並講話。
  • 什麼是非遺,非物質文化遺產?——創雅文化帶你了解!
    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於2011年6月1日起實施,共有四級非遺保護體系: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各地政府都有相應的非遺保護中心。傳承人也有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省級非遺傳承人、市級非遺傳承人、縣級非遺傳承人。
  • 泰順這些世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其中「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泰順還入選「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浙江省第一批傳統戲劇之鄉」「第二批浙江省傳統節日保護基地」「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景點」「浙江省畲族文化生態保護試點縣」「浙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試點縣」等。
  • 實用英語:「非物質文化遺產」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實用英語:「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7-03-08 20:03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