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謠言|買到了假大米像棉花一樣軟?真相是……

2020-12-25 荔枝新聞

【編者按】喝茶會不會致癌?嚼不爛的紫菜是塑料做的?水果上的白霜是有害物質嗎?隔夜水喝了對身體有危害不?……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一些「友情提醒」,但這類「健康小貼士」真的有科學依據嗎?江蘇城市頻道聯合我蘇網、荔枝新聞推出特別策劃《舌尖上的謠言》,針對廣為流傳的幾則和食品相關的傳言用科學實驗逐一進行破解。

你是否也有過買到假鞋、假化妝品、假奶粉的經歷,生活中我們難免會有被假貨糊弄的時候,但最近,有市民反映說她竟買到了假大米。這位市民表示,自己購買的大米煮熟後非但沒有粘稠感,而且擠一擠水分就消失不見了,就像碎棉花一樣軟塌塌。

在該市民拍攝的視頻中可以看出,這些米飯與大家平時見到的米飯確實存在明顯的差異。那麼,這些大米是假的嗎?

大米經銷商:從未見過這樣的米飯

為了弄清這些大米的「真正面目」,記者找到了位於南京市鼓樓區五塘廣場菜市場附近的大米經銷商,在看了這段視頻後,大米的經銷商也感到非常的吃驚,表示他們也從未見過這樣的情況。

大米經銷商告訴記者,雖然這位市民確實在他家買過大米,但是,這些米飯究竟是不是他家的大米做成的,他也無法確認。

隨後,記者又對市場上其他大米經銷商進行採訪,他們也表示,這樣的米飯從未見過,至於出現視頻中這種現象,可能是與保存的方式有關係。

那麼,這些大米究竟是否存在問題?如何辨別自己買到的大米有沒有摻假?為此,記者從這家經銷商處帶回同樣品牌的大米,找到了江蘇省食品藥品監督檢驗研究院,研究院的專家們告訴記者,辨別大米真假看這兩招!

鑑別方法一:真的大米中含有澱粉

為查清該品牌大米是否含有澱粉,專家首先取出了一定量的大米,將其研成粉末以後,溶解於水形成溶液,然後煮沸冷卻,隨即加入碘的標準溶液。

通過試驗,該溶液反應的非常明顯,遇到碘以後,立即變成了藍色。但是,專家也進一步表示,這也只能證明該大米中含有澱粉的成分,並不能證明大米中沒有摻假。

鑑別方法二:假大米和真大米外形不一樣

江蘇省食品藥品監督檢驗研究院食品室主任徐春祥表示,假的大米也有可能是澱粉做的,但是如果是用澱粉做的假大米,和自然長成的大米外形是不一樣的。於是,研究人員藉助了放大鏡,通過觀察外形等方面看是否有人為製作的痕跡。

不過,通過顯微鏡觀察,這些大米的外觀光滑、飽滿,並且大米應有的外形特徵也很明顯,並沒有異常現象。因此專家斷定,這些大米沒有問題!

那麼,市民拍攝的看似有問題的大米究竟是什麼情況呢?

「有可能是儲存的時間過長,使大米失去了應有的彈性,使得它的感觀有所變化。」徐春祥推斷,「從製造成本來看,如果假大米做成和真大米一樣的形狀那麼它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不法的商販不會幹這種虧本的事情的。」

(來源:江蘇城市頻道 編輯/李明莉)

相關焦點

  • 上海闢謠平臺5月謠言榜:「棉花肉鬆」、「塑料大米」上榜
    謠言1:糕點裡的肉鬆都是棉花做的  【事件回顧】  5月下半月,多個「棉花肉鬆」謠言視頻在網絡上熱傳,以肉鬆作為配料的糕點挨個「中刀」。視頻的套路大多是水洗肉鬆,發現肉鬆竟是「棉花」做的,繼而斥責肉鬆糕點商家。記者粗略統計,此類視頻在網上被發布了二、三十種版本。
  • 微信發布朋友圈十大謠言,棉花做肉鬆、塑料做大米讓人哭笑不得!
    近日,微信發布了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謠言排行榜,肉鬆麵包上的肉鬆是棉花做的、表情包是日本人發明使用要付款、四個假和尚入室偷腎成為三個危害最大的謠言,讓人哭笑不得。自從網絡出現以來,謠言就是一個難以根治的「頑疾」。微信出現以後,朋友圈更是成為了各種謠言散播的溫床。
  • 闢謠|椒江有「棉花肉鬆」月餅?老謠言2020年又來了!
    椒江的「棉花肉鬆月餅」是2017年拍攝的系列謠言視頻之一,這次是老謠重傳,2019年台州網警通過調查,對造謠者的身份進行確定,後期造謠者劉某錄製視頻予以澄清,同時還對當時幾個傳謠者進行了教育訓誡處理,台州市市場監管局聯合椒江區市場監管局通過闢謠實驗還原真相。
  • 微信發布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謠言熱榜:棉花造肉鬆危害大
    6月30日消息 網絡謠言是網際網路時代一個不可避免的毒瘤,這在中老年用戶學會使用各種社交媒體時更為嚴重,對此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紛紛上線了闢謠功能,幫助用戶識別網絡謠言避免被坑。IT之家今天上午,微信官方公布了2017年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謠言,有些謠言的迷惑性確實非常大,除了傳統的文字圖片傳播謠言之外,新型謠言有向視頻化發展的趨勢,危害更大。以下為朋友圈十大謠言主要內容以及危害指數,具體的謠言內容可以點擊原文了解,避免被騙被坑。
  • 網絡闢謠 | 舌尖上的中秋!這些陳年飲食謠言你知道嗎?
    網絡闢謠 | 舌尖上的中秋!這些陳年飲食謠言你知道嗎?全家人團聚在一起享受美食的同時,隨之而來的還有一些讓人煩惱的飲食謠言。在此,我們為您盤點一些與中秋食品有關的謠言。比如「月餅中的肉鬆是棉花做的」,「螃蟹和西紅柿能不能一起吃」……一起來看看這些謠言背後的真相。
  • 塑料可以造大米嗎?這個是謠言嗎?
    大米對於很多人而言並不陌生,這也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大米的營養非常高,這也是一種農作物。生活中也有的說法是塑料也能造大米,也有的人會想去試驗這種說法,但是塑料可以造大米嗎?這個是謠言嗎?下邊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 肉鬆棉花做?食品安全謠言為何屢熱傳
    事件變得愈發不可忽視後,當地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對「當事」肉鬆漢堡在內的多種糕點製品進行檢測,事實證明:並未檢出任何棉花成分。林姓網友也在之後發出了澄清謠言的聲明,大概就是說「肉鬆是棉花做的」這種事情只出於自己的臆測,圖一時好玩,並沒有真憑實據。不過為時已晚。因散布謠言、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等情事,林某被永康公安行政拘留7天。
  • 315打假「食物相剋論」,微信上還有哪些食品類的謠言值得關注?
    肉鬆蛋糕上的肉鬆是棉花做的   謠言內容:最近,多段浸泡肉鬆的視頻在網上流傳,拍攝者來自不同地區,但所做的內容都基本一致,都是買來肉鬆糕點,取出糕點上的肉鬆泡入水中,再從水中撈起白色絮狀物體,聲稱這些是棉花,並用打火機點燃,強調肉鬆是棉花做的。以下為視頻部分動態截圖:
  • 台州「棉花肉鬆」謠言捲土重來 這裡告訴你3個真相
    」謠言捲土重來。▲2017年謠言視頻台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正式回應如下:「棉花肉鬆」是2017年全國十大網絡謠言,當年全國10餘人因造謠傳謠被抓。2019年8月,台州市場監管和公安網警進行集中闢謠,4名因造謠傳謠被公安部門行政拘留或教育訓誡!真相一:造謠傳謠者被查!
  • 網傳宿遷某糕點店肉鬆是棉花造?真相其實是這樣的
    現場做試驗  中國江蘇網5月25日訊 前段時間傳出「紫菜是塑膠袋做的」「大米是塑料做的」等傳聞,後經多方證實,均屬謠言。5月24日上午,一條「我市小汪糕點的肉鬆是由棉花做的」視頻瘋傳。事實真相究竟如何,5月24日下午,記者和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宿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趕到小汪糕點門店檢查,發現肉鬆進貨渠道正規合法。  昨日上午,很多市民微信中收到一段視頻,在我市小汪糕點店購買的肉鬆,放到一碗水中清洗後,竟然出現棉絮狀物質,很像棉花。
  • 這些2017舌尖風波背後的真相 你看穿了嗎?
    原標題:年度十大食品安全熱點事件  這些2017舌尖風波背後的真相你看穿了嗎?  普洱茶會致癌?喝涼茶能延壽?……過去一年的食品圈又發生了哪些食品安全大事件,事件背後的科學真相究竟是什麼?有人將「掛麵可燃」的原因歸結為「添加了塑料」等非法物質,或使用了對人體有害的添加劑,這屬於以訛傳訛,是低端、可笑的食品安全謠言。  年度網絡十大食品謠言  1.紫菜是廢舊塑膠袋做的?  真相:紫菜、塑膠袋成分組成差異大,通過浸水、燃燒即可區分。  2.榴槤和牛奶一起吃會咖啡因中毒?
  • 朋友圈傳"大米是塑料做的" 騰訊:塑料比大米貴
    真相紫菜產業專家表示,壇紫菜本身就很有韌性,有的比塑膠袋還好,並且加工中需要經過高溫烘烤,塑膠袋根本無法承受。另外,紫菜富含蛋白質,燒過有燒焦蛋白質氣味,明顯不同於塑膠袋。對於像「塑料紫菜」這樣的食品安全謠言,國家食藥監局總局也有過如此回應:「對這種造謠者,要給予治安拘留的處罰,要嚴厲打擊,這是造謠惑眾。」
  • 舌尖上的中秋!這些陳年飲食謠言你知道嗎?
    全家人團聚在一起享受美食的同時,隨之而來的還有一些讓人煩惱的飲食謠言。在此,人民網「求真」欄目盤點一些與中秋食品有關的謠言。比如「月餅中的肉鬆是棉花做的」,「螃蟹和西紅柿能不能一起吃」……一起來看看這些謠言背後的真相。 謠言一:臨近中秋,「棉花做肉鬆」謠言再次來襲 【謠言】近日,一段「月餅中的肉鬆是棉花做的」視頻在網上流傳。
  • 市場上的「假大米」真的是塑料做的?來聽聽塑料廠員工是怎麼說的
    市場上的「假大米」真的是塑料做的?來聽聽塑料廠員工是怎麼說的雖然現在的人們生活變好了,可是有時候我們吃到的食物卻讓很多人不放心,因為現在有著一些不良商販,會在一些食物中做一些手腳,同時就會出現一些假的食物,當然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更少之出來賺取更大的利潤,並不再像是以前沒有吃的年代,雖然食物的種類少,可全部都是一些貨真價實的東西。
  • 多地驚現「塑料大米」?識破謠言只要一招
    這兩天,朋友圈有一條「塑料大米」的視頻火了,丁當也第一時間點開看了一下。視頻中,有位小哥不斷將塑膠袋放入一臺機器,經過一系列處理,最終生產出一顆顆像米粒一樣的東西。丁當覺得,肯定有不少人看到這視頻會懷疑人生:我們每天吃的大米,不會都是塑膠袋做的吧?
  • 2020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十大謠言發布
    總體上看,2020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網絡謠言的出現頻率和傳播熱度較往年處於低位,截至11月底,共監測到相關謠言54種(同類合併後),內容上主要涉及三種類型:一是農產品容易沾染病毒,吃了會感染;二是食用某些農產品可以預防(治療)新冠肺炎;三是部分「激素」類謠言老謠新炒。
  • 微信朋友圈2月謠言TOP10:用顏文字要給日本付錢
    真相紫菜產業專家表示,壇紫菜本身就很有韌性,有的比塑膠袋還好,並且加工中需要經過高溫烘烤,塑膠袋根本無法承受。另外,紫菜富含蛋白質,燒過有燒焦蛋白質氣味,明顯不同於塑膠袋。對於像「塑料紫菜」這樣的食品安全謠言,國家食藥監局總局也有過如此回應:「對這種造謠者,要給予治安拘留的處罰,要嚴厲打擊,這是造謠惑眾。」
  • 微信公布2017年度朋友圈十大謠言:塑料紫菜、塑料大米上榜
    微信發布《2017年朋友圈十大謠言》榜單,「紫菜是塑料做的」高居榜首,「打開《川普患中風》的圖片會中病毒」、「有人利用塑料製造假大米」等也上榜。謠言不止,闢謠不歇闢謠君已為大家盤點出《2017年朋友圈十大謠言》榜單,一起來看!
  • 中國最好的大米是什麼?《舌尖上的中國》告訴你答案
    作為現代人們生活中的主要主食——米飯如果問一句「中國最好的大米是什麼」?可能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能回答這個問題。「晶瑩剔透,色澤潔白。」「這是中國最好的稻穀。」這些話全都是體現在《舌尖上的中國2》中,對五常大米的描述。俗話說得好,「中國大米看五常,五常大米亂天下。」
  • 45%網絡謠言涉食品安全 「棉花肉鬆」等撞擊社會神經
    截至5月底,抓獲拍攝「塑料紫菜」謠言視頻實施敲詐勒索人員5名,製造「塑料紫菜」謠言人員5名、傳播謠言信息人員8名。  「塑料紫菜」謠言因何而起?制謠傳謠的犯罪嫌疑人王某表示,他因在吃餛飩時認為自己吃到了「塑料做的假紫菜」,便聯繫生產企業進行維權,後來起了貪念,想要找企業勒索高額賠償,於是製作了在網絡廣泛傳播的「塑料紫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