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獲降負債利好,但房貸進一步收緊,對板塊影響幾何?

2020-10-05 政策市精研

房企端收穫的利好是:降負債降槓桿的三道紅線,時間被延遲三年;但在需求端的房貸,據悉將被要求控制在30%以下……顯然兩者形成了多空對衝,那麼這對板塊整體是何影響?

在我們看來,雖然恆大負債數千億、存在破產重組危險的網傳文件已經被闢謠,但文件的真假懸念、恆大七折賣房的做法,仍然讓市場對樓市及地產板塊產生了很大的懷疑。由此市場,對樓市傳統的金九銀十也是眾說紛紜。

不過,雖然房地產黃金二十年可能真的結束了,但這個國慶節,至少從房企供給端的政策面上,房企似乎終於可以好好過個節了。

近幾日,傳說中要改變中國整個房地產行業「三道紅線」政策出了一個明確的時間線,而且是超出市場的延期

9月26日財聯社消息稱:監管部門要求試點房企在2023年6月30日前完成降負債目標。同時提及今年9月起已在參與此前央行、住建部座談會的12家房企試點實施,房企每月15日前需提交監管部門下發的監測表,共8項財務指標,其中涵蓋了「三條紅線」指標。這意味著原先計劃2021年嚴格執行的「三道紅線」政策,將被推遲到2023年。

這裡先回顧一下「三道紅線」,「三道紅線」來自8月20日住建部和央行召開的重點房企座談會,明確提出要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增強房地產企業融資的市場化、規則化和透明度。

隨後便傳出「三道紅線」標準: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淨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

根據「三道紅線」,對房企按「紅-橙-黃-綠」四檔管理,按不同指標劃定負債年增速不得超過5%-15%。

被約談的12家房企分別為碧桂園、恆大、萬科、融創、中梁、保利、新城、中海、華僑城、綠地、華潤和陽光城。

根據之前監管層的要求,上述12家試點房地產企業需於9月底上交降檔方案,包括一年內如何降檔、三年內如何全面完成調整以達標。若未達標,監管層將要求金融機構對相應房企的全口徑債務進行限制。

2021年1月1日起全行業將全面推行相關規則。

也就是說,此次監管層的表態相當於將本來各大房企面臨的金融監管「鍘刀」,推遲了三年左右。

高負債、高槓桿的房企,尤其是三條紅線全踩的企業,比如恆大和融創等,無疑是個相當大的利好,這個國慶節他們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

在我們看來,監管層在樓市的巨大負債文件網上「謠傳」後,在國慶前金九銀十關鍵檔口對房企降負債有所鬆綁,既體現出對地產行業的拉動經濟復甦作用仍有期待,但或許也是承認行業內不少企業的負債情況比較讓人揪心。

實際上,多家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在融資新規影響下,三季度房企發債規模刷新歷史記錄。大部分房企為了應對未來可能的市場變化,加快儲備資金。

但是監管政策也並非對樓市一味全面放寬,在頂層一直強調「房住不炒」的大基調下,政策對消費端的房貸政策以及房貸規模依舊非常嚴,甚至在繼續收緊。

實際上,在放鬆房企融資的同時,9月27日,一則消息突然在銀行和地產圈流傳——有大行收到通知,監管機構近期要求大型商業銀行壓降、控制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等房地產貸款規模。多家大行新增涉房貸款佔比降至30%以下。

對此,有大行分行人士稱,並未收到相關發文,但近期新增涉房貸款額度確有壓縮。據悉,這個消息監管年初就傳過。但後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了後文。當時描述就是:新增貸款中的房貸比例不得超過30%。這一次,看來是有銀行接到具體通知了。

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新增房貸規模將恢復到2015年房地產去庫存政策前水平。2015年,房地產貸款新增佔比30.6%,也因為去庫存這個比例激增。

2016年這一比例是44.8%,最高的2018年是超半數。2019年才開始下滑。

2020年上半年因為疫情,6大國有銀行除了建行,多數都在30%以下。但疫情得到控制。房地產市場熱度迅速回升,房貸規模佔比在復甦。

央行數據顯示:8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28萬億元,其中,住戶部門貸款增加8415億元,佔比78.12%。而上半年新增住戶部門貸款只佔到新增人民幣貸款的29.44%——可以看出,居民房貸比是在上升的。

監管層收緊房貸的目的一是避免資金脫實向虛,二是避免居民負債率過快上升,從而降低宏觀槓桿率。

這兩條其實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就是防止資金流入樓市,化解房地產泡沫,簡單說,就是不讓你炒房,甚至非剛需的房子也不能買。

也就是說,樓市在房企供給端的融資收穫了相對的利好,但需求端的房貸進一步承壓。兩者形成了一定的多空對衝預期。

但總結而言,前面的「三道紅線」,對房企降負債降槓桿提出明確要求——雖然現在節奏放緩(似乎算利好),但其實更凸顯出房企負債情況比預想的更嚴峻,要防止步子太大扯著蛋,但降槓桿方向不變。而現在又吹出進一步收緊房貸的風聲,說明樓調總體基調依然是緊的。結合近段時間頂層一直強調金融強監管,可以說,監管層從房貸到銀行、再到購房者的全面監管已經開始。

而這帶來的市場影響是,業內人士預計,四季度金融監管升級,金融環境趨緊,房企融資高度承壓。預計「中秋十一」雙節假期,房企或多採用促銷政策,用回款對衝融資端壓力。

對A股地產板塊整體而言,仍然難言樂觀,依舊需要謹慎以待。當然,對於負債率居前但銷售強勁的行業龍頭而言,仍算結構性利好。

相關焦點

  • 降負債!房企加速資金回籠,2023年中前,買房能便宜
    過去房企融資寬鬆的時候,借錢不手軟,積極拿地開發,總之購房者能為此買單,買房觀念太牢固,開發商不愁房子賣不出去。然而,伴隨房地產調控下達,房地產去槓桿金融也隨之而來,任何行業負債過高,這不是什麼好事情,如果房價繼續漲,房企負債、購房者房貸都繼續增加,那麼最終容易滋生樓市泡沫,表面上看都是巨額資產,實際上負債纍纍。
  • 「三道紅線」延期,房貸收緊!阜陽下一步房企該怎麼走?
    9月26日財聯社報導,監管部門要求試點房企在2023年6月30日之前完成降負債目標。同時提及今年9月起已在參與此前央行、住建部座談會的12家房企試點實施,房企每月15日前需提交監管部門下發的監測表,共涉8項財務指標,其中涵蓋了「三道紅線」指標。
  • 房地產融資再收緊 房企謀求「降負」成必然
    全聯房地產商會創會會長聶梅生此前表示,目前城市居民資產負債率快速上升,其中房貸是家庭負債的主要組成部分。業內人士表示,單列個人住房貸款的「紅線」,對防範金融風險意義更為重大。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從新規要求看,部分銀行的房地產信貸佔比超過標準,2021年的信貸投放結構勢必將有所調整,需要控制房地產貸款增速。
  • 房企融資閘門再「擰緊」,影響幾何?
    從7月24日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召開房地產座談會到此次座談會收緊房企融資,中央對房地產市場的態度不言自明。「房住不炒」的總基調下,再度勒緊房企融資,會帶來怎樣的影響?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青年研究員朱鶴在最新文章中分析指出,單純收緊對房企的融資政策,未必會給房地產企業帶來實質性壓力。
  • 樓市新變故:房貸11月暫停?房企衝量受阻房價要降?
    LPR連續6個月不動是符合市場預期的,這表明貸款利率寬鬆時期已經過去,央行正在全面收緊。LPR變動跟貨幣降準、企業貸款、居民房貸等掛鈎,利率及核准的降就意味著貨幣政策在放鬆,二季度開始,全國經濟進入復甦期,貨幣政策寬鬆效果已呈現,不需要持續寬鬆,以免造成流動資金過度湧入房地產市場。
  • 近期地產調控收緊影響幾何
    一、樓市過熱,深圳出臺最嚴限購政策二手房價過熱,深圳「715」樓市新政加大調控力度,限購、限貸、豪宅標準等多方面收緊,深圳樓市調控力度與其他一線城市看齊。7月15日,深圳住建設局等八部門聯合出臺《關於進一步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提出八大調控措施,從購房門檻、稅收、市場監管等多方面升級調控措施。
  • 房地產信貸供需兩端收緊,房企該如何應對?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並非「硬著陸」,而是設置了調整過渡期,但未來房企融資環境收緊的趨勢不會變,房地產行業將全面轉向去槓桿,並將上升為長效機制。從市場層面而言,房貸「兩道紅線」將直接影響個人按揭貸款,從而對企業銷售節奏產生一定影響。具體至各城市房地產市場又將如何演變?房企怎樣更好地加以應對?這是新時代下房企必須思考的課題。
  • 個人房貸收緊?樓市又將迎來大變化?
    開發商做好了「割肉」準備,打折促銷、搶收回款;但是樓市調控持續收緊,多地陸續升級限購限售,打擊炒房的同時難免誤傷剛需剛改。 近幾天,房貸也連連傳來「壞消息」。先是央行連續第5次拒絕降息,再是二三線城市房貸收緊,部分銀行甚至直接「停貸」。 9月28日樓市又有兩個大新聞,顯示監管趨嚴,房貸真的收緊了! 銀行業收到監管要求,控制房貸規模。
  • 房住不炒 房企融資或再收緊
    若房企融資收緊,對房企將有何影響?未來房價會如何走?有業內人士分析,融資收緊必將加速行業洗牌,預計房企可能採取降價跑量、加快建設周期、拆分上市、轉讓等措施。未來房價依然將穩妥發展,部分企業或會針對自身情況進行降價促銷。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楚涵、林曉麗 實習生 查丹晨監管再度出手給樓市「降溫」。
  • 房企融資或再收緊,房價將受連帶反應
    (原標題:房住不炒 房企融資或再收緊)  近日,住建部、央行在北京召開重點房地產企業座談會,央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相關部門在前期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了重點房地產企業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若房企融資收緊,對房企將有何影響?未來房價會如何走?有業內人士分析,融資收緊必將加速行業洗牌,預計房企可能採取降價跑量、加快建設周期、拆分上市、轉讓等措施。
  • 開發商降負債,房價也跟著降,買房該便宜了?
    不幸運的如果遇到開發商跑路,那就悲催了,面對爛尾樓望眼欲穿,這月供房貸也免不了。就在8月20日,住建部召開房地產座談會,明確規定了三條紅線,房企能不能向銀行借錢融資?就看債務高不高了,如果房企本身負債率過高,就無法觸及融資門檻了。過去房企淨資產100萬,就有200萬的負債融資,這樣久而久之容易滋生房地產金融泡沫。因此,接下來開發商融資渠道被收緊,預計,一場轟轟烈烈的開發商降價潮即將迎來了。
  • 房貸真的收緊了!監管要求降比重,多個熱點城市出手嚴控
    9月28日下午又有樓市兩個大新聞,顯示監管趨嚴,房貸真的收緊了!銀行業收到監管要求,控制房貸規模。顯然,房貸收緊,樓市又要有大變化。目前,多家大行新增涉房貸款佔比已降到30%以下。2015年至今,在去庫存政策影響下,新增房地產貸款佔比都在30%以上,最高的2016年接近45%。
  • 恆大七折賣房為降負債,房企融資「三道紅線」將加速行業洗牌
    新冠肺炎疫情對2020年住房交易會有短期影響,對房價總體走勢影響則是極小概率。既然房價在兩三年內不會下降,那麼恆大為什麼在一年之內,推出了兩次震驚業界的促銷活動呢?恆大這兩次大甩賣式的營銷「組合拳」,原因肯定有方方面面,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降負債。
  • 房貸有收緊跡象,部分銀行按了暫停鍵,樓市要涼了嗎?
    面對這三條紅線,很多房企都「慌」成一匹,因為大多數房企都是高負債公司,也都高於這三條紅線的標準。作為最大負債房企,前段時間,恆大許老闆宣布:恆大房價全線七折,準備在金九銀十銷售回款一千億元,據業內人士稱,如果按恆大的全部優惠折扣下來,最低會到5.8折。
  • 城市房貸收緊的原因?「政策」的影響
    一線城市房貸利率平穩根據相關的報導,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日前房貸利率是處於一個暫時穩定的狀態,房貸收緊趨勢日前主要出現在二三線城市,北上廣深等一些一線城市目前房貸利率處於暫時穩定的狀態,而且上調了二套房貸款首付比例,日前銀行額度很緊張,收緊房貸控制的資金
  • 樓市政策再收緊:房企融資或面臨「三道紅線」
    年內房企累計已經發行債券811支,合計融資額高達6242億。「特別是最近幾天,房企密集發布大額融資,整體看,7月來,房企融資刷新了歷史同期記錄。」張大偉表示。他進一步稱,整體數據看,房企都擔憂銷售壓力,對於融資加大投入,雖然境外融資收緊,但最近境內融資明顯放開。7月單月房企融資超過700億,而且呈現利率降低,數量增加的趨勢。從房企融資看,越來越重視境內融資。
  • 已有銀行欲收縮房貸,房企影響或較大?
    這三道紅線一旦落定,勢必會影響激進的高負債高槓桿房企經營。中國的房企們,最著名的就是「兩高」:高負債、高槓桿。而現在樓市調控加強,這兩高是必要「割肉保命」了。不過對於個人按揭貸款政策,並未調整,也就是說,此輪房地產金融政策的調整,主要還是針對房企,個人申請房貸影響並不大。
  • 房貸,一個收緊的信號
    看得出,房貸重新收緊的兩大信號已經很明顯:一方面是5年期LPR繼續下降的趨勢終結;另一方面不少地方調控升級,房企融資收緊。這次房貸的部分收緊其實也是對房價過熱的城市發出了一個預警,後續不排除繼續收緊房貸政策。
  • 個人房貸要全面收緊?銀行這樣說——
    新增房貸額度受市場季節因素收緊9月、10月是房地產銷售旺季,今年雖受疫情影響,但三季度市場明顯回暖,造成全行新增房貸額度吃緊。」一位大行省分工作人員向《中國銀行保險報》表示。對於商業銀行而言,房地產貸款是銀行的「優質資產」。
  • 二三線房貸再次收緊
    據了解,近期雖仍有銀行房貸利率未出現上調,但已開始收緊房貸。貝殼報告顯示,9月,36城中房貸平均放款周期拉長的城市數量由13個增加至18個。其中,深圳在「715」房地產調控加碼後,購房信貸收緊,平均放款周期已連續三個月持續延長,9月為43天,是2019年以來月度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