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大廈是城市的形象,也是許多人茶餘飯後引以為豪的談資,有時,它們甚至掩蓋了城市本身的發展趨勢。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為了節約和提高土地利用率,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建高樓大廈,同時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城市高樓辦公、生活。最近這幾年高層建築不僅存在於大城市,在許多小縣城也存在。不難發現,高層建築已經成為時代的象徵。
在中國,幾乎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標誌性大樓。如北京的中國尊、上海的中心大廈等。這些建築高聳在雲端,蓋得一個比一個高。世界上近70%的300米以上的高樓是「中國建造的」,中國的「高層建築」已位居世界第一。另外,最近幾年的房子也拔地而起,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高層住宅?
首先,高層住宅視野開闊,而且高層住宅的通風採光非常好,足夠私密性,還不會受到蚊蟲、老鼠、螞蟻的幹擾;高層住宅不用爬樓梯,一些重物都可以通過電梯帶上去,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居住體驗和生活需求。
有的人為了住得高,住得舒服,又能看風景,完全不顧頂層的缺點,去頂層買房。站在城市的一角,放眼望去,儘是高樓大廈,矮的十幾層,高的幾十層幾百層,這些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時代發展的藝術成果。在很多人看來,城市化等於層出不窮的高樓大廈和住宅層,在這些鋼筋混凝土面前,人類顯得很渺小,但人類的能力是無限的,這也是人類的偉大之處。憑藉頭腦的智慧和團隊的力量,我們可以創造出許多新事物。
其次,大部分高層住宅樓都會有低層商業,或者建在商業配套設施密集的地方,購物、出行都很方便。高層住宅單元在戶型上有小戶型,對普通家庭比較實惠,將來轉手相對容易。最後,大多數高層住宅樓都是由品牌開發商開發的,質量、口碑、物業設備大多都不錯,這有助於提高高層住宅的價格。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中國高層住宅建築23.5萬棟,居世界首位,三年後的今天,這個數字更大。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高層住宅問題逐漸顯現。一是維修難,經過多年的風雨,高層住宅樓會出現老化現象,如外牆破損、管道老化,甚至電梯故障燈,不僅給居民帶來不便,而且維修費用也比低層建築高;二是安全隱患。目前,大多數城市消防雲梯只能達到50米左右的高度,也就是16層左右。一旦發生事故,將很難從高層建築中救援和逃生。正因為如此,北京大學朱國忠教授直言:高層住宅樓未來將成為「貧民窟」。
考慮到上述問題及拆遷成本將逐步上升,國家出臺了新政:一是限制高層建築的高度。根據新規定,對於250米以上的新建建築要嚴格限制,100米以上的要嚴格執行相應的審批制度,要與消防救援能力相匹配;中小城市要嚴格控制新建超高層建築,縣城住宅應以多層為主。所謂多層住宅,一般是指4-6層的住宅。4層以下為低層住宅,7-9層為中高層住宅,10層以上為高層住宅。這意味著大量中小城市不會擴大新城區,盲目拆建高層建築。
二是,四層及四層以上都要設電梯。過去《住宅建築設計規範》規定,7層及以上的住宅,或者首層室內樓層與最高入口樓層的距離超過16米的住宅,應當安裝電梯,但現在新規規定,新建四層及四層以上住宅樓或者或者室外設計地面和住戶入口層的樓面之間的距離在9米以上的新建住宅,應當安裝電梯,且每層設站應在設有戶門和公共走廊的位置。
不僅是北京,江蘇、浙江也出臺了類似的新規,這一規定和「舊改」替代「棚改」,為老舊區安裝電梯相呼應,可以有效改善老舊小區居住環境。畢竟,雖然這些社區一般最高也就七樓,但居住在這些社區的人大多是老年人,現在有些老人腿腳不好,上下樓不方便;如果能安裝電梯,那會很方便。事實上,這不僅是為老年人,也有益於居住的年輕人,工作一天很疲憊,如果安裝電梯,不僅上下樓方便,就是以後添置新家具或搬家也非常方便。
不過關於電梯的安裝也存在一些爭議。主要原因是一樓的居民不怎麼使用電梯,但要支付維修費用,所以不願意安裝電梯。之前可以「一票否決」,只要一戶不同意就不能安裝電梯;但是現在不少地方出臺取消了「一票否決制」,只能在三分之二居民同意的情況下就可安裝電梯。當然,一樓的居民不會吃虧,根據新規定,一樓居民不需要支付安裝費用,而且還可以得到一些補償。
這些新政策新規定都是為了解決人們的居住問題,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對於居住在高層住宅中的人們來說,未來肯定是不好的,就像歐美發達國家的高層住宅如今已經淪為「貧民窟」,雖然我們不會像他們那樣誇張,但高層住宅出了問題後,住起來確實不方便,而且舒適度也大幅下降,而四層及以上安裝電梯也是方便了大多數居民的出行。
本文由商媒體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